六步驟正向溝通法 改善親子關係
當游曦批評父母:「我同學都在玩××online,你們憑什麼阻止我玩?你們真的是很離譜的父母!」
父母回應:「你才是最離譜的小孩!」
更好的回應方式是存在的,家長們要先學會幾點:
1.忍住擔心,避免當面質問或指責
家長看到孩子半夜還沉迷遊戲,第一時間想必「氣急攻心」,但與其發飆、批評與責罵,造成更嚴重後果,不如「戒急用忍」,忍住擔心。怎麼做呢?
- 不要眉頭深鎖、金剛怒目或劍拔弩張
- 盡可能放鬆臉部表情和肢體姿勢
- 切忌對孩子大聲咆哮或陷入爭辯
- 想不到什麼好話時,保持沉默就好
- 孩子講話時,微微點頭
- 跟孩子說:「你講的,我都聽到了。」
2.表達關心,讓孩子感受溫暖
家長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孩子為了遊戲,犧牲整夜的睡眠,不管課業嚴重落後,和同學漸行漸遠,口頭上說不在意,內心深處也有壓力的,這時候適度表達關心,可以讓孩子慢慢放下心牆:
- 「你玩很久了,會不會累?」
- 「肚子餓嗎?」
- 「要不要休息一下?」
- 「需要幫忙嗎?」
- 準備消夜給他
- 倒杯熱水給他
有些家長抱怨:「當父母需要這麼『扭曲人性』嗎?」
我常向父母解釋,現在做父母真的比從前困難許多。小時候,我們放學後可能要馬上進廚房款一家大小的晚餐,或是扛起照顧弟妹的責任,沒做好該做的家事就認命準備挨罵,大人揮手過來時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又因為環境單純,物質不甚富裕,父母從不需過分操心學校之外的事情。但是這些年來,科技大躍飛,物質環境變得優渥,父母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好,孩子也因此愈來愈自我中心,對人同理心少了,「自戀世代」當然難管教。
再者,以前許多家庭並沒有電視,現在是再窮的家庭,父母小孩幾乎人手一支手機,和手機的感情遠比家人更深,加上遊戲演化到成癮性極高,幾乎要佔去孩子天生對學習的興趣。
帶著過往腦袋的父母勢必難以面對這些從未有過的景況,只有一條路可走:「父母繼續學習,讓自己成為教養專家!」就算沒辦法成為教養專家,退而求其次,如果孩子是寄宿在家裡的外國背包客,你會罵他嗎?如果他是你的公司客戶,你會這樣對他嗎?不會的,至少你對陌生人仍保有基本禮儀,客套話不會少。所以,並沒有父母想像中的難,真的,只要把孩子當「陌生人」就好!
3.花時間了解孩子的想法
到了第三步驟,還不是父母講話的好時機,仍是男女主角,也就是孩子講話的時間。父母可以這樣問:
- 「今天為什麼想玩到這麼晚?」
- 「你真的很想玩這個遊戲,為什麼呢?」
- 「我們非常想知道你認為我們很離譜的原因?」
即使父母心裡不認同孩子做法,仍要表現想了解的熱誠,孩子會感到被了解,信任感就可以建立。兩方溝通的頻道對上了,就能開啟對話。反之,若父母急於控制孩子,將陷入「父母追、孩子逃」的心理遊戲,導致孩子放棄溝通,甚至開始隱瞞、說謊、欺騙,那就是非常艱困的議題了。
4.同理孩子的想法,肯定好的部分
當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父母把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他的不好:遊戲成癮、失去自我控制、成績差又不努力⋯⋯仔細想想,孩子真的這麼「一無可取」嗎?
孩子一定還有許多優點,只是父母不再看到了。因此,我建議父母要同理孩子、肯定孩子:
- 「你想要玩更多遊戲,這我能夠體會。」
- 「你喜歡玩這款『英雄××』遊戲,表示你有一顆想當英雄的心!」
- 「你跟其他玩家一起合作,發揮團隊精神,把線上遊戲打好,這說明你是有情有義的!」
- 「事實上,你能夠對一件事情很熱衷,投入體力精神,甚至犧牲了睡眠,這是你一直以來的優點!」
但是上述這些肯定孩子的話語,來到診間的許多父母往往說不出口。因此,我問他們:「請你回想這一個禮拜,對孩子講的十句話語中有幾句是負向的?有幾句是正向的?」
父母聽了為之語塞,他們並非不知道答案,而是心知肚明自己是「十句負向、零句正向」。
父母懂得表達同理與肯定,對於網路成癮孩子內心「愛的沙漠」來說,勢必是「久旱逢甘霖」! 所以,別再把孩子當仇人了!
5.開放討論,再提出建議
有些父母抱怨:「為什麼我講的話,孩子都聽不進去?」
因為孩子不信任父母,遂用對立反抗來面對父母的好建議。這就是為什麼要讓討論有效,得要有前四步驟。
父母可以這樣和孩子討論,原則是讓孩子先說,忍住自己的想法,到最後才委婉地表達:
- 「你覺得幾點去睡,對自己是最好的?(讓孩子先說⋯)我建議你晚上十一點就上床,有了充足睡眠,隔天心情會很好。」
- 「你覺得給自己多些時間念書重要嗎?(讓孩子先說⋯)雖然,現在念書很辛苦,但是基礎打穩了,擁有一技之長或學識,是為了以後在職場上擁有更多選擇權。」
6.保持耐心,逐步建立現實感
父母不應害怕為孩子設限,因良性的壓力是孩子成長的契機,讓他們逐步適應學校與社會的現實。來到這個階段時,父母可以問:
- 「真的要這樣下去嗎?你想一想,我們明天繼續討論。」
- 「這樣下去,你可能壓力會更大,我們一起想辦法。」
- 「怎樣才能在遊戲和學校課業之間取得平衡點?你需要好好想想。」
每天給予適度的壓力,終能發揮「滴水穿石」之效,讓孩子自己開始思考。有些父母受到挫折後,放棄了努力,安慰自己:「至少他是在家裡打電動,沒有出門做壞事!」
這樣「自生自滅」的心態對孩子絕對百害無一益!甚至會讓孩子的網路成癮、社會退縮、家庭暴力與行為問題愈演愈烈。
(本文摘自/APP世代在想什麼/ 心靈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