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伸展肩頸肌肉8次 擺脫虎背熊腰

每天伸展肩頸肌肉8次 擺脫虎背熊腰

2020/8/15(2022/3/15 5:26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生,我的肩背最近很不舒服,就算去推拿也只是好一下,過了不久又開始了。」臨床上求助的病人,大多是肌肉慢性疲勞的問題或是運動傷害。

之後章節會提到某些職業類別,經常會有一些習慣性動作,可能造成肌群間的肌力失衡,從而導致勞損症狀發生。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檢視自己的習慣性動作,分析之後,經由反向伸展達到兩群肌肉的平衡,就可以達成自我療癒的效果。

我的背好痛!理學檢查找出關鍵
基本上,能夠調整的只有肌肉,沒有辦法動到骨頭,因為骨頭間已經被韌帶限制住了。

但是,人體有幾塊骨頭被肌肉肌腱懸吊在其他骨頭之外,所以位置是可以被改變的,我們稱之為「種子骨」,例如肩胛骨,被許多肌群懸吊貼在肋骨上面,所以當肌力不平衡時,就會造成肩胛骨的偏移。不過,這也分成「生理性偏移」及「病理性偏移」兩種。

「生理性偏移」指的是,當我們在做某些動作時,肩胛骨必須偏移才能完成動作,比如阿兵哥抬頭挺胸,站得直挺挺的,肩胛骨就會往內縮(retraction),這是生理性偏移;或是張開手環抱樹幹時,肩胛骨呈現外擴(protraction),它會遠離脊椎中線;又或是把手舉起來,肩胛骨會往上,把手放下來時,肩胛骨便會往下,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偏移」的範疇,肩胛骨會因為使用不同的肌群,而做出不同的動作。


插畫提供:林國詰

「病理性偏移」則是過度使用單一肌群,使肌肉變得攣縮僵硬,而導致肩胛骨的不正常偏移。

當病患來到門診時,骨科醫生進行理學檢查就可以知道情況了。所謂的「理學檢查」指的是醫師用手,或使用儀器執行身體檢查,其實也跟傳統醫學強調的「望聞問切」一樣,利用視診、聽診、詢問病史、觸診,完整評估病人肩膀的位置、肌肉的鬆緊,還有一些特殊的檢查試驗等。

如果還有疑慮時,才會再另外安排超音波、磁振造影的檢查,但理學檢查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檢查項目。

按摩上癮?小心變成慢性病變
「這就是氣結,要把它推開才有效!」當肩頸僵硬或痠痛不適,經常聽到師傅說這句話。

當一個人長期處在相同動作,造成某一個肌群過於緊繃或攣縮,這就是中醫說的「氣結」或「筋結」,師傅就會慢慢地把它揉散,病人頓時覺得舒服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整骨推拿會盛行於民間,可見有其道理。

不過,為什麼病人會按上癮而常常去推拿呢?這是因為當病人回到家後,又維持同一個動作,當肌肉再次攣縮時,病人就會再次感到不舒服。當其中一個環節沒有改變,這只會成為惡性循環。

在不斷地放鬆又攣縮的過程中,肌肉就會慢慢變成疤痕組織,最後演變成慢性病變,因此,當病人有肩背痠痛問題時,建議先接受檢查,找出造成痠痛的原因,再教他做反向的肌力伸展,提供並落實正確的衛教知識,才能終結惡性循環。

記住,唯有自己才能夠及時、不間斷地放鬆緊繃的肌肉。如果只是給推拿師按摩三十分鐘,或者到復健科診所做半小時的復健,時間都很短暫,無法在當下解決痠痛問題。當你今天做了什麼長時間的動作,就要立即放鬆肌肉,唯有如此,才不會把今天的疲勞留給明天解決,這樣就能避免許多的文明病。

每天伸展八次,擺脫虎背熊腰
「醫生,什麼是緊繃啊?我沒感覺到緊緊的啊!」

「那你摸摸看我的肌肉。」

「哎呀,石醫師,你的肌肉好鬆軟。」病人發出驚呼。

身為一名醫師,工作時間長且非常緊湊,我從早診看到晚診,一週看診六天,這些年來很少間斷。每當看完幾個病人後,就會趁中間的空檔,使用反向的伸展法去拮抗緊繃肌肉,只要覺得哪裡有點緊繃,就會想辦法拉回來,所以直到現在,我的肌肉群非常有彈性。

上班族使用電腦一整天,頭部都會往前傾,伸展時就要往後拉;打字手掌朝下,就要手掌朝上伸展;肩膀會內縮,伸展時就將肩膀外擴,常常做這三個動作,讓肩頸肌肉放鬆,一天至少做個七、八次,才有辦法讓肌肉及時放鬆。

大家都知道心臟肥厚是不好的事情,因為肥厚的心臟需要花更大的力氣讓它跳動,當有一天它沒有力氣導致罷工,就會造成心臟衰竭。同樣地,肌肉肥厚可能會造成落枕,因為肩膀的肌肉已經變得沒有彈性,所以只要一個動作不對,肌纖維就會拉傷而斷裂。

當肌肉沒有放鬆,又要不斷地克服壓力,就會慢慢增厚。臨床上,我經常遇到四、五十歲的女性,將她們的肌肉切開之後,便會發現細胞沒有變多,只是體積腫大起來。

醫學上有「肌少症」,但沒有肌多症,因為這類患者的肌細胞並沒有變多,只是肌肉細胞體積變大而已,所以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強壯,典型的中看不中用。

平日自己若有些輕微的不適症狀,透過正確的衛教知識,的確可以達到減緩、自我療癒的效果。不過,當肩膀疼痛的症狀持續存在時,請各位讀者還是要儘早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以避免情況持續惡化。

(本文摘自/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博思智庫)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