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PK 這個關鍵讓甩肉速度差1倍
可能有時我們講太多,患者吸收不來,或者每個人都習慣專注在自己想聽的重點,或對體型求好心切等原因,所以難免會忘記。所以我想用一張曲線圖來說明。
比較一下圖中這兩位男性的減重速度為什麼會有差異?兩位都是40多歲男性,作息睡眠類似且沒有熬夜,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也沒有抽菸、手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一開始左邊體重是95.9公斤,右邊87.9公斤,y軸是治療過程的體重跟體脂率(%),x軸是他們的回診時間。
地雷食物食物多 奶酥麵包讓體脂又飆高
單純從數據來看,右例減重速度比較快,而且他到目前為止還維持在74公斤。先不考慮飲食、代謝這些個人因素,右例每周回診一次。3~4周後,我問他要不要調整為兩周回診,他說每周回診ok,因為如果體重沒掉到預期進度,可以提醒自己注意。
右例長期以米飯條為主食,蛋白質、青菜攝取不均衡,經與營養師衛教諮詢後,改變飲食習慣,注意合理鹹度及水分補充,搭配藥物使用,體脂幾乎沒有停滯地從26.9公斤下降到16.5公斤,12周體脂瘦了10.4公斤,而體重從87.9公斤減至74.1公斤,共減了13.8公斤。這樣的速度並不會太快,是在國際藥物減重合理的範圍(0.5 kg - 1.5 kg/周),這也是診所各醫師的治療方式。後來他也帶太太來看診。
左例家庭背景好一些,每天有一餐固定回家吃、長輩會加一些好料,所以有時回診問到上周狀況,他會說每天有一顆小鳳梨、或某天午晚餐都吃披薩。在體脂肪降至17.3公斤後,他第一次順利畢業,他也很滿意不用太刻苦飲食就可以瘦下來。但他沒有注意早餐的奶酥麵包,體脂肪又在一個月內增加3公斤。
配合治療都可達標 減少後端醫療風險
醫學論文告訴我們年齡、性別、本身基礎代謝率、基因、吸收效率,都可能影響同樣藥物治療、同比例飲食原則下,減重速度的差異。
不過從這兩個案例來看,其實關鍵很大部分是在自己!右例的關鍵比較單純,就是幾乎純澱粉飲食,蛋白質跟青菜比例太少,加上他願意規律回診並改變飲食習慣,以標準速度達到減重目標。
左例相對來說因為長輩的愛心,還有無法避免的朋友聚餐,以及本身飲食相對比較多樣,要花時間一一挑出地雷食物,所以即使提高藥物的劑量及變換種類、規律回診的情況下,速度還是明顯小於右例的一半。
其實只要願意配合治療進度,大多數人減重只是快慢差異,到最後都可以達標。我所做的是把身體健康的自主權交還給每個患者,進而減少後端醫療風險和花費(治療糖尿病、手術、加護病房等),這是我認為醫學很重要的價值之一。
Q:為什麼減重速度太快不好?
A:體重增加多半都不是突然增加的,同樣地,在減重過程當中也要給自己、給身體多點時間去適應變化。太快燃燒脂肪,容易營養不良、脫水、減少肌肉之外,也會增加急性膽囊炎的風險。
(文章授權提供/陳彥伯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