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肌膚接觸開始 掌握產後哺乳的關鍵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馬偕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李美玉)
產後哺餵母乳,儼然成為當前新手媽咪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但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更是需要母親和其家人的了解與協助。然而,許多新手媽媽難免會遭逢初次哺乳的一連串狀況,而疲累不堪、挫敗不已。專業且兼具國際泌乳顧問資格的護理師要來為媽媽們說明,如何掌握關鍵(時間、姿勢、訣竅等),幫助自己在產後哺乳的路上,能夠漸入佳境!
近年來,「哺餵母乳」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每個媽媽的生理與心理、家庭和外在環境等都不同,因此可能面臨到任何問題。本身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資格的馬偕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李美玉,根據多年來的經驗表示,愈來愈多的孕媽咪在懷孕初期就會開始主動找資料,例如網路、與醫護人員討論或開始與有經驗的朋友分享心得,雖然產前做足功課,但難免在自己剛開始實際哺乳時,仍會遭遇挫折。
因此,她認為,唯有「掌握產後關鍵要素」,從時間、空間到方法,讓媽媽和寶寶有個好的開始,相信往後數個月到數年的哺乳歲月裡,都會是親子間最難忘、美好的回憶。
• 住院時 母嬰共同學習是關鍵
李美玉副主任表示,整體來說,媽媽和寶寶的哺乳第一關鍵時刻,集中在「產後住院期間」,只要能在這段時間,讓寶寶習慣且正確吸吮、媽媽學會餵奶,往後的過程通常比較順利,所以住院期間不斷地練習掌握技巧,並與醫護人員討論,顯得極其重要。
寶寶關鍵期:肌膚接觸時/新生兒一離開子宮,如果立即被放到產婦肚子上,會自然探索媽媽的身體,往乳房方向爬行;這就是所謂「肌膚接觸」。李美玉副主任認為,人類本來就有尋找食物的本能,母乳是嬰兒時期的主食;因此,如果能好好運用這段「黃金時間」,引導嬰兒在一開始就認識和熟悉媽媽,產生依附感,通常往後的哺乳也較不會有困難。
媽媽關鍵期:產後住院時/除了藉由產檯接觸,引導出嬰兒的尋乳本能外,她表示,媽媽們也應該把握產後住院的短時間內,儘快了解和學會哺乳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從媽媽抱嬰兒的姿勢、擠乳手法(如需要排空時),到寶寶想喝奶的跡象、含乳位置、吸吮後反應等,都需要經由學習才能熟悉,如果能趁住院時學會或遭遇問題便即刻尋求協助,以後遭逢的困難會比較少。
• 親子同室 不應只有母嬰
剛出生的寶寶,經由產檯上的肌膚接觸,建立親子之間對媽媽更強烈的依賴感;因此,在母嬰親善醫院裡,會鼓勵「親子同室」。但李美玉副主任認為,顧名思義,親子同室不應該只有母親和嬰兒,而是「全家人、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一起參與、共處在同一個空間。
以小家庭為例,當媽媽哺餵母乳時,爸爸在一旁可幫忙照顧辛苦的媽媽(如按摩放鬆)、給予精神支持;雙方也能提早熟悉寶寶狀況、學會如何照顧,一旦有任何哺乳問題,也能即刻獲得醫護人員解答;更重要的是,還能建立依附感、信任感與親密關係。因此,她建議周遭親朋好友,為這個「新家庭」保留自我空間,等滿月後再考慮探訪較佳。
• 第一手掌握資訊 餵奶不煩惱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生產後到出院前的這段「親子同室時間」,就是學習哺餵母乳的最佳時間。李美玉副主任表示,剛生產完正值坐月子期間,建議採取「親餵」方式,而最佳餵奶姿勢是躺餵,讓媽媽不但能逐漸習慣寶寶喝奶的節奏,當寶寶休息時跟著小憩,不但較省力,對母體恢復也有幫助。
「唯有直接去哺餵,然後觀察,才能立即發現問題,儘速解決」,她認為,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就是媽媽們最好的取經來源,且學到的都是最新、最正確的資訊。等到出院回家後,除了可隨時利用母乳哺育諮詢專線外,也可尋求母乳支持團體,或搜尋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的「母乳哺育」專區、下載「母乳一指通」APP,相信都能在哺乳方面獲得莫大幫助。
•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