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還要打幾劑?專家曝「後疫情解藥」關鍵:群體利益更重要
變種病毒與未完的競賽
「這個病毒並不會消失。」莫德納董事長史蒂芬.霍格表示。事實上,與天花和其他傳染病不同,新型冠狀病毒不太可能自地球上根除。新冠病毒有可能繼續在蝙蝠或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最終可能演變為一種地方性流行病毒,導致像是流感等季節性疾病,並出現更令人痛苦的疾病流行週期。未來人類必須學會與新冠病毒共處,同時尋求各種創意的方式來鼓勵尚未施打疫苗的族群欣然接種疫苗。
但是,如果病毒以新的方式持續肆虐全球,至少科學家們能發展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擊策略。研究員也使出渾身解數,全力應對並防範下一個必然出現的病原體,讓我們有望邁向更安全的未來。
例如,在2021年夏天,輝瑞、莫德納和其他疫苗公司正在努力研發第二代疫苗,希望能抵禦危險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與此同時,政府的科學家也正在研究如何結合既有的疫苗,以提升疫苗的保護力,同時防範危險的變異株。華特里得陸軍研究院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尼爾森.麥克稱之為政府的「綜合麥片」實驗,就像孩子們吃早餐時會混合不同口味的麥片一樣。「先看看架上有什麼口味,東拿一些,西拿一些,就像小孩在混搭麥片一樣。」他說。
「下一波的全球大流行病很有可能來自完全不同的病原體家族,」疫苗的共同研發者、巴尼.葛拉漢的門徒凱凡.莫德哈拉德(Kayvon Modjarrad)表示,「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mRNA技術的先驅德魯.韋斯曼將眼光放得更遠,正在測試一款能抵禦所有冠狀病毒的綜合性疫苗,包含導致SARS和MERS的病毒,這些疾病至今仍未根除。另外,華特里得陸軍研究院的研究員正在測試一種超級疫苗,能讓人體對多種病原體產生免疫力,包含新的冠狀病毒變異株。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疫苗會誘發強烈的免疫系統反應,或許能夠對抗許多類型的病毒與疾病。
「下一波的全球大流行病很有可能來自完全不同的病原體家族,」疫苗的共同研發者、巴尼.葛拉漢的門徒凱凡.莫德哈拉德(Kayvon Modjarrad)表示,「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預防機制與改善公衛體系
危機和災難往往會帶來醫學上的突破。像是救護車和麻醉技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隨後也發展出檢傷分類、重建手術以及預防傷寒的疫苗。抗生素、抗瘧疾藥物以及盤尼西林則是二戰時期的產物。在越戰期間,醫生們研發靜脈注射,將許多士兵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後來這個方法也應用在治療平民患者上。
這場疫情迫使科學家改善並證明mRNA方法,加速這項技術的發展進程。mRNA的研究創造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將為這個領域帶來更多的人才、資金和技術改良。
然而,目前仍不清楚mRNA是否能廣泛運用在各種類型的藥物。莫德納的共同創辦人、現為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教授錢肯認為,隨著許多公司研發出針對特定組織的多劑mRNA疫苗,我們可能需要新一代的技術。即便如此,一旦我們能夠控制人體產生特定的抗體,未來種種的可能性也令人感到十分興奮。傑若米.法拉爾預測,藉由讓人體對早期的癌症細胞和其他抗原產生免疫,很有可能推動癌症疫苗、失智症治療等方面的進展。
「我們揭開全新的醫學領域,」他說,「對於新冠病毒的恐懼將帶來驚人的進展。」
個人與集體的拉鋸
強納森.薩克斯拉比(Rabbi Lord Jonathan Sacks)於2020年的秋天逝世,他在數個月前曾指出,在新冠疫情中受創最深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英國,也是以捍衛自由而聞名的國家,同時重視、甚至崇尚個人主義。疫情期間,我在《華爾街日報》工作時,曾經接到讀者憤怒的來信,他們誓言將抵制口罩令和其他被視為侵犯個人權利的措施,而不是遵從政府的指示。
相較之下,更注重集體福祉的國家,如南韓、台灣和紐西蘭,卻在疫情的肆虐下逃過一劫。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他們的公民願意遵守政府下達的口罩令,並犧牲一些個人隱私與其他權利,使得疫調和其他措施能夠順利的實施。
自由意志在西方世界受到高度重視,個人主義也在社會運作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追求自利也是。一些引領疫苗研究的科學家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個人名利的驅使,這表示鼓勵人們追求個人目標可以帶來更廣泛的利益。然而,更好的是,新冠疫情危機讓社會重新重視群體關係,並對那些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人表達感謝。
「我認為未來的人類學家會研究我們讀到的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和自我肯定相關書籍。」薩克斯拉比說道:「他們將觀察到,我們將道德定義為忠於自我,將政治視為個人權利的問題。我想他們得出的結論會是:我們這個世代所崇拜的對象是『我』(the self, the‘Me,’the‘I’)。而此現象的解藥為何?就是重新以『我們』的角度思考。」
(本文摘自/疫苗商戰:新冠危機下AZ、BNT、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的生死競賽/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