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中國研究人員近日新發現1種冠狀病毒,與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利用相同的細胞表面蛋白進入人體細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說明,病毒要引發大流行還有其他條件,世衛組織相關專家指目前機會不大,但疾管署仍會持續審慎評估、注意相關研究進展狀況。
路透社報導,中國研究人員近日新發現1種冠狀病毒,與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利用相同的細胞表面蛋白進入人體細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說明,病毒要引發大流行還有其他條件,世衛組織相關專家指目前機會不大,但疾管署仍會持續審慎評估、注意相關研究進展狀況。
藝人徐熙媛(大S)染流感猝逝,引發民眾搶打流感疫苗熱潮,造成國內疫苗庫存量缺貨,疾管署緊急增購1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在今(20)日正式開打,民眾詢問、補打意願高。但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只打流感疫苗還不夠,其中約14%患者可能同時感染新冠與流感,呼籲民眾接種新冠與流感雙疫苗,降低感染重症與死亡風險。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疫情近期在中國升溫,引發香港、馬來西亞等鄰近國家地區高度警戒。台灣民眾該如何防範?哪些族群需格外小心?急診醫師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容易導致支氣管水腫,進而引發肺炎、支氣管炎,5大高危險群應特別當心。
目前的新冠病毒株經過多次突變,已經演變為高傳染力、輕症為主的型態,但醫師提醒,民眾太過輕忽新冠病毒的影響,事實上新冠重症與死亡率高達流感的4~5倍,下半年以來重症個案並未減少。受到出國人潮眾多影響,在國外或飛機上感染恐怕也是下一波更要注意的部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醫師表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特性是結構不穩定容易突變,有傳染力的病毒株會被留下來,因此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會一直產生,因為會有免疫逃脫現象所以傳播力很強,不斷取代既有的型別,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至今仍不敢掉以輕心的原因。 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率都高於流感 楊靖慧醫師也說明,目前的病毒株已經過多次突變,民眾感染後是以類似感冒的症狀為主,像是咳嗽、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味覺異常、發燒等,但與流感相比,新冠併發重症率和死亡率高出4至5倍。依照台灣最新的病毒株流行狀況,對於年輕且健康的感染者,住院的比例較低,通常在1-5%左右;但是在老年人和有潛在健康問題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住院的比率顯著較高,住院率可以達到15-30%,甚至更高。年長者和慢性病患都是重症的高風險群。 接種疫苗仍是預防重症的主要方法,楊靖慧醫師表示,但台灣接種的狀況不太理想,之前XBB疫苗時期(目前為JN.1),連65歲以上民眾接種率都只有20%左右,其他國家像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平均都有到50~60%。楊靖慧醫師認為此現象與民眾的迷思有關,例如年長者覺得少出門就沒必要打疫苗,但其實他們還是有相當大的機率會透過家人染疫。 另外關於民眾擔心的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楊靖慧醫師說明,截至2024年,全球已接種超過130億劑COVID-19疫苗,台灣也接種了7千多萬劑,疫苗上市已有5年的經驗,這些都累積了相當多的科學驗證基礎。政府也持續監測,像是過去大家擔心的心肌炎等副作用已經相當少出現,對長者來說副作用比例相對來說更是低。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不打疫苗是提升新冠死亡風險的主要原因。 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若有症狀盡快吃抗新冠病毒藥物 楊靖慧醫師也強調,今年新冠流行有高高低低的變化,並沒有特別趨緩,以下半年來說6~8月就有一波高峰,9月稍微低一點,也都有重症病患。但隨著10月進入秋冬,本來就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或肺炎的好發季節,可能也會有一波新冠病毒的流行期,所以一定要盡快先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風險。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確診後可能會引發嚴重休克等嚴重併發症,一旦有呼吸道症狀或不舒服建議先做快篩,確診後盡快就醫吃抗病毒藥物,也較能避免併發重症。 隨著國際商務與旅遊漸增,近期不少人都是一下飛機就發病,多是因為在壅擠的機場或飛機上密閉空間狀態而被感染,楊靖慧醫師建議,最簡單的預防方式就是人多時要戴上口罩。目前新冠疫苗已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放接種,由於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至少需要2週時間,呼籲要出國的民眾提早做好準備,接種好疫苗再出國;也建議長者可以同時接種新冠與流感疫苗,甚至是肺炎鏈球菌疫苗都能同時接種,讓防護更完整。 楊靖慧醫師也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有10~20%患者會有長新冠問題,這個比率取決於感染者的年齡、健康狀況、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為預防重症、降低長新冠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未來在新冠病毒感染漸往常態化發展下,也希望醫護人員與慢性病患多溝通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幫助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以流感來說,經過20年經驗,台灣年長者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可達到40~50%,有效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發生率。針對一個比流感病毒可能嚴重數倍的新冠病毒,民眾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應該及早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全。
秋冬換季病毒齊發,流感、新冠肺炎及肺炎鏈球菌等3大疫情不可不防,受免疫負債影響,肺炎鏈球菌病例數創5年新高!但相較於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民眾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認知度較低,最新「肺炎認知大調查」發現,僅有不到2成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身為肺炎高風險族群而不自知。
慢性病、癌症治療對於不少病患及照護家人來說,都是一大負擔,但醫師提醒,好不容易用藥穩定控制病情,病患仍可能因免疫力差而有感染風險,甚至產生抗生素抗藥性,誘發肺炎、敗血症等危及性命的嚴重後果。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醫護及民眾,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抗藥性細菌傳播,才不會讓未來病患受到超級細菌感染時,卻陷入無藥可醫的境地。
你打疫苗了嗎?今年冬天新冠、流感夾擊,衛生福利部宣布自11月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施打,並擴大符合公費疫苗接種的對象,開放對象包含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可接種流感疫苗、JN.1新冠疫苗則是一般民眾(出生滿6個月)皆能接種;此外,到74家全聯門市、2家大潤發接種,還可獲得健康禮,真的是好康多多!
隨著秋冬來臨,國內面臨流感、新冠肺炎與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多重夾擊,三高患者可能產生嚴重全身性發炎反應,導致血管硬化加速、血管栓塞,造成中風的情況。不過,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COVID-19疫苗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呼籲民眾盡速接種疫苗,及早接種獲得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