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常態化!臺大醫:疫苗才是最佳防護罩,長新冠不容小覷

新冠疫情常態化!臺大醫:疫苗才是最佳防護罩,長新冠不容小覷#新冠病毒

根據臺灣大學所開設的「醫學與生活」課程隨機調查發現,7成大學生都有染疫經歷,臺大醫師認為,這代表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常態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年輕一代不是屬於高危險族群,但根據衛福部公布112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新冠病毒感染仍排名第六,對年長者、幼兒、慢性病患者來說,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仍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暨感染管制中心副主任盤松青醫師表示,從病毒演化角度來說,目前的JN.1病毒株會慢慢取代舊的病毒株,可能朝傳播力更強的態勢發展,國內與國外的疫情發展看起來是一致的。盤松青醫師提到,病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異,儘管感染新冠病毒對多數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影響不大,但年長者、幼兒、慢性疾病患者仍是重症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112年有8千多位民眾因為新冠併發重症死亡。 新冠病毒株變異快速,最新疫苗才有防護力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10月開始接種的新冠疫苗便是針對最新的JN.1病毒株提供防護,盤松青醫師說明,病毒從XBB演化到JN.1,民眾沒有太大的感覺,但能確定的是XBB與JN.1是完全不同的病毒株,即便之前接種過疫苗或者染疫過,3個月後抗體也會慢慢消失,這也是建議民眾要接種最新疫苗的原因。因此,除了65歲以上年長者,像是幼兒、孕婦、慢性疾病、重大傷病、孕婦等第一波公費疫苗接種族群,都建議盡快接種疫苗,也建議其他的民眾在11月以後,把握政府提供的疫苗資源,盡快接種疫苗提升自我保護力。 有些民眾認為確診新冠後都只是輕症,痊癒就沒事,盤松青醫師解釋,病毒感染本來就很容易誘發全身性發炎,像現在常提到的長新冠如喘、腦霧等問題都與發炎機制有關,特別是如果本來就有肺部、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染疫更是加重對身體的負擔。此外,特別提醒隨著秋冬季節即將來臨,正在治療中的慢性病或是癌症患者等,一定要提前接種新冠疫苗來避免重症風險,若在治療中感染新冠病毒,不僅影響到治療計畫,更可能有疾病惡化的風險。 三代同堂建議全家都接種疫苗保護老人、小孩 面對接種疫苗的疑慮,盤松青醫師強調,目前多數民眾都有接種新冠疫苗的經驗,部分的人會有發燒、局部疼痛等狀況,至於心肌炎主要是發生在年輕男性身上,機率小於萬分之一,其實感染新冠後發生心肌炎的機率更高,因此建議民眾對接種疫苗可以不用太過擔心。 盤松青醫師也呼籲,新冠與流感發展的態勢會有點類似,就是可能成為常態性的傳染疾病,雖然目前的防疫政策相較於疫情一開始已放寬很多,但她仍建議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或者是免疫力較弱者,在公共場合還是要隨時戴上口罩,手部清潔習慣也要維持。另外,雖然現行的疫苗接種政策與剛開始朝向群體免疫的策略較不同,但仍然建議家中有三代同堂者,如果沒有特殊疫苗過敏史,建議全家人都一起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對於保護家中年長者或幼兒會是較有效的方式。

秋冬新冠、流感雙重威脅!醫籲:新冠病毒像間諜 伺機攻擊各個器官 千萬不可輕忽!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風險

秋冬新冠、流感雙重威脅!醫籲:新冠病毒像間諜 伺機攻擊各個器官 千萬不可輕忽!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風險#新冠病毒

許多人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再具威脅,但事實上新冠病毒尚未消失,從家醫科及耳鼻喉科門診量來看,疫情並未降溫;而同時間,原本以秋冬兩季為流行期的流感病毒也來攪局,今年夏季,已出現為數不少的病例數。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指出,過去三年新冠病毒肆虐,流感病毒因「免疫負債」而造成現今病毒十分活躍;且疫情結束後,國人頻繁出國也可能將南半球的流感病毒帶回國內,導致病毒已經一年四季都存在。他提醒,民眾應盡早接種流感與最新JN.1新冠疫苗,以提早獲得保護力。 流感+新冠 兩病毒加乘  加重長輩疾病嚴重度 黃振國理事長分享從9月初開始,就在10名疑似病患中篩檢出4名A型流感患者,顯示流感病毒的威脅早已來臨。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是新冠與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免疫功能較弱,難以有效抵禦病毒入侵,若同時有兩種以上病毒感染,加上本身伴隨的慢性疾病,多重影響下更容易增加疾病的嚴重度。 黃振國理事長表示,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雖然都會造成呼吸道感染,但新冠病毒的影響範圍更廣泛,「新冠病毒就像間諜般,會隱藏在各器官中,伺機攻擊心臟、肺臟等,甚至影響大腦導致有腦霧現象。」而流感多侷限在上呼吸道,但嚴重時仍可能導致心肌炎、肺炎等,也一樣不能輕忽。 病毒變異速度快 施打疫苗仍是防疫重點 針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民眾會擔心現有疫苗是否有足夠保護力?對此黃振國理事長強調,病毒變異快速確實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臨床的確有不少重複感染的案例,儘管如此,仍建議民眾要持續施打疫苗,「因為這次病毒的變異程度更大,接種最新的JN.1新冠疫苗能提供一定的保護力,減少重症的發生。」 坊間也有民眾擔心疫苗的副作用而不敢接種,黃振國理事長表示現今疫苗研發技術已經更加成熟,臨床試驗更充足且經持續監測後,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比例與嚴重程度都比過去低。他建議民眾可在身體狀況良好、選擇適當的時間並與醫師溝通自身狀況後施打疫苗,避免將其他病症與疫苗副作用相混淆。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醫界普遍預測新冠疫情下一波高峰將在秋冬報到,黃振國呼籲,接種疫苗仍是預防重症最有效的方法,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畢竟病毒變異難以預測,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不相同,應積極評估自身風險,透過施打疫苗來保護自己與家人,才是最佳防疫策略。

秋冬雙疫夾擊!新冠、流感齊發威 長者、慢性病患風險高 醫:勿輕忽新冠重症造成的健康風險

秋冬雙疫夾擊!新冠、流感齊發威 長者、慢性病患風險高 醫:勿輕忽新冠重症造成的健康風險#新冠病毒

儘管近期新冠個案看起來有稍稍減少的趨勢,但因為病毒在秋冬較活躍,醫師提醒不能鬆懈,仍要注意是否會有新一波流行;且近期醫院仍有不少住院患者原來沒有染疫跡象,但入院後新冠症狀才突顯的個案,呼籲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提早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避免重症。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醫師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傳播力仍高,如果是感染新冠的住院患者,隔壁床或是醫護人員都有很高的感染機率。這樣的風險一直都在,但由於現在沒有全面篩檢,有些病患原來是因為其他疾病住院,後來在院內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無法分辨究竟是本身就有病毒還是到院才被傳染。 醫院與長照機構群聚風險仍高 建議到醫院不論是看診或是訪客,絕對還是要戴上口罩,避免被感染或是傳染給其他人。王復德醫師提醒,尤其是長照機構,由於住民常是無法活動且抵抗力差,從過去經驗就知道只要一個病房感染,幾乎就會變成群聚感染,絕對要加強控管。 王復德醫師提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風族險群除了年長者外,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如果兩種風險因子都有,重症機率更高。從以往重症患者身上發現9成都沒有施打最新新冠疫苗,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如糖尿病患者、癌症治療病人、免疫疾病、肥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等族群,一定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王復德醫師補充,由於新冠病毒的病毒株一直在變異,10月政府公布施打的新冠疫苗是針對現在流行的JN.1病毒株家族,也可與流感疫苗一同施打。 長輩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防護 王復德醫師表示,雖然與年初相比,新冠重症個案比較少了,但仍有不少年長者一開始輕忽症狀,覺得只是小感冒,結果看病回去症狀變嚴重,氣喘、高燒不退、血氧掉再度跑急診,有的照X光馬上發現已經併發肺炎,甚至需要插管送加護病房。 除了急重症,對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臨床上發現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也會造成其他慢性疾病病情惡化。王復德醫師分享,像本來血糖控制良好,卻開始變得不穩定,這就是新冠帶來的影響。隨著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的流行高峰期到來,他也特別提醒長者,不要覺得少出門就不會被感染,家人在外工作會把病毒帶回家,且用餐吃飯也不會戴口罩,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更建議除了可以加打流感疫苗之外,再補上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讓防護更完備。 王復德醫師也提醒長輩平時三餐要正常、睡眠充足才能培養免疫力,此外最好可以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簡單運動、散步、曬曬太陽。平時更是要做好衛生習慣,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有觸摸手扶梯還是電梯等都要洗手避免接觸口鼻眼。透過施打疫苗與落實生活好習慣,就能將新冠病毒的預防工作做到最好。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新冠病毒

日前疾管署宣布,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醫師提醒,免疫負債尚未結束,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但在防疫鬆綁後,民眾對於新冠的防備心大幅降低。以下揭密新冠疫苗「3大迷思」,千萬得小心預防呼吸道病毒齊發。

婦染新冠竟臉歪嘴斜!神經醫揪「肌張力不全症」:恐全身肌肉痙攣

婦染新冠竟臉歪嘴斜!神經醫揪「肌張力不全症」:恐全身肌肉痙攣#新冠病毒

一位63歲女士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咳嗽、流鼻水症狀以外,同時伴隨有雙眼難以張開的症狀,雖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越來越嚴重,後續痙攣情形甚至影響到頭頸部肌肉,造成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認知功能和反應也變得遲鈍,就醫後診斷為「肌張力不全症」。

新冠疫情「秋冬還有一波!」台大醫曝疫苗接種趨勢:可能不需再打次世代

新冠疫情「秋冬還有一波!」台大醫曝疫苗接種趨勢:可能不需再打次世代#新冠病毒

衛福部疾管署11日宣布,新冠第4波疫情已脫離高峰,目前單日確診人數約為190人,預估病例數會持續下降,但就怕秋冬疫情再起,群體免疫力恐隨時間逐漸消退;目前官方正在研擬,冬天將以4大新冠高風險族群為優先,加打1劑新一代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此感染科專家也透露相關疫苗接種的規劃進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