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秋冬雙疫夾擊!新冠、流感齊發威 長者、慢性病患風險高 醫:勿輕忽新冠重症造成的健康風險

秋冬雙疫夾擊!新冠、流感齊發威 長者、慢性病患風險高 醫:勿輕忽新冠重症造成的健康風險#新冠病毒

儘管近期新冠個案看起來有稍稍減少的趨勢,但因為病毒在秋冬較活躍,醫師提醒不能鬆懈,仍要注意是否會有新一波流行;且近期醫院仍有不少住院患者原來沒有染疫跡象,但入院後新冠症狀才突顯的個案,呼籲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提早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避免重症。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醫師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傳播力仍高,如果是感染新冠的住院患者,隔壁床或是醫護人員都有很高的感染機率。這樣的風險一直都在,但由於現在沒有全面篩檢,有些病患原來是因為其他疾病住院,後來在院內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無法分辨究竟是本身就有病毒還是到院才被傳染。 醫院與長照機構群聚風險仍高 建議到醫院不論是看診或是訪客,絕對還是要戴上口罩,避免被感染或是傳染給其他人。王復德醫師提醒,尤其是長照機構,由於住民常是無法活動且抵抗力差,從過去經驗就知道只要一個病房感染,幾乎就會變成群聚感染,絕對要加強控管。 王復德醫師提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風族險群除了年長者外,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如果兩種風險因子都有,重症機率更高。從以往重症患者身上發現9成都沒有施打最新新冠疫苗,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如糖尿病患者、癌症治療病人、免疫疾病、肥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等族群,一定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王復德醫師補充,由於新冠病毒的病毒株一直在變異,10月政府公布施打的新冠疫苗是針對現在流行的JN.1病毒株家族,也可與流感疫苗一同施打。 長輩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防護 王復德醫師表示,雖然與年初相比,新冠重症個案比較少了,但仍有不少年長者一開始輕忽症狀,覺得只是小感冒,結果看病回去症狀變嚴重,氣喘、高燒不退、血氧掉再度跑急診,有的照X光馬上發現已經併發肺炎,甚至需要插管送加護病房。 除了急重症,對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臨床上發現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也會造成其他慢性疾病病情惡化。王復德醫師分享,像本來血糖控制良好,卻開始變得不穩定,這就是新冠帶來的影響。隨著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的流行高峰期到來,他也特別提醒長者,不要覺得少出門就不會被感染,家人在外工作會把病毒帶回家,且用餐吃飯也不會戴口罩,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更建議除了可以加打流感疫苗之外,再補上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讓防護更完備。 王復德醫師也提醒長輩平時三餐要正常、睡眠充足才能培養免疫力,此外最好可以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簡單運動、散步、曬曬太陽。平時更是要做好衛生習慣,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有觸摸手扶梯還是電梯等都要洗手避免接觸口鼻眼。透過施打疫苗與落實生活好習慣,就能將新冠病毒的預防工作做到最好。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新冠病毒

日前疾管署宣布,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醫師提醒,免疫負債尚未結束,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但在防疫鬆綁後,民眾對於新冠的防備心大幅降低。以下揭密新冠疫苗「3大迷思」,千萬得小心預防呼吸道病毒齊發。

婦染新冠竟臉歪嘴斜!神經醫揪「肌張力不全症」:恐全身肌肉痙攣

婦染新冠竟臉歪嘴斜!神經醫揪「肌張力不全症」:恐全身肌肉痙攣#新冠病毒

一位63歲女士感染新冠病毒後,除了咳嗽、流鼻水症狀以外,同時伴隨有雙眼難以張開的症狀,雖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越來越嚴重,後續痙攣情形甚至影響到頭頸部肌肉,造成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認知功能和反應也變得遲鈍,就醫後診斷為「肌張力不全症」。

新冠疫情「秋冬還有一波!」台大醫曝疫苗接種趨勢:可能不需再打次世代

新冠疫情「秋冬還有一波!」台大醫曝疫苗接種趨勢:可能不需再打次世代#新冠病毒

衛福部疾管署11日宣布,新冠第4波疫情已脫離高峰,目前單日確診人數約為190人,預估病例數會持續下降,但就怕秋冬疫情再起,群體免疫力恐隨時間逐漸消退;目前官方正在研擬,冬天將以4大新冠高風險族群為優先,加打1劑新一代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此感染科專家也透露相關疫苗接種的規劃進度。

新冠「暑假尾聲」恐再爆高峰!醫警告「3高風險群」出遊防疫這樣做

新冠「暑假尾聲」恐再爆高峰!醫警告「3高風險群」出遊防疫這樣做#新冠病毒

30多歲顏先生接種過3劑疫苗,因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屬於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確診後卻不以為意,以為在家多休息即可,卻忽然無法呼吸,演變成嚴重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緊急掛急診,仍休克陷入長達2個月昏迷,雖經搶救撿回一命,甦醒後脫離葉克膜和拔管,但仍需復建一段時間後,才終於慢慢康復,重回正常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