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決定成敗?心理學家揭密:人生贏家「看」法真的跟你不一樣
一流的成功人士如何看待世界?
我們以為自己看見的世界就是實際的樣貌,以為看向鏡中的自己時,看見的臉孔和別人看見的相同,也以為自己俯視的街景,與實際在旅程中路過的人事物相同,在掃視盤中食物時,確信看見的食物就是吃下肚的食物。
然而,前述所舉的例子不完全是正確的。人的視覺經驗往往有誤導的作用,肉眼建構出不完整的形象,透過心智,填補形象的空缺。
回到塑像,就算半身像沒有塗上梵塔黑,人還是會用肉眼看到的景象去填補大腦認知的空缺。有趣的是,這種現象很有可能在我們不知不覺時發生,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做出人生重大決定時,都有可能發生。
我和同事根據此一現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肉眼看見的世界並不是完整、準確或全面的。只要深入學習人類的肉眼與大腦如何共同運作,就能掌握感知經驗,以特定角度看待世界,進而克服眼前面臨的重大挑戰,努力達成重要目標。我認為只要知道此現象發生的時機和原因,就可以運用前述事實,達到目標。
有趣的是,成功的創業者、運動員、藝術家、名人採用的方法,跟我們的研究結果一致。為克服重大阻礙,傑出人士採取的做法,有大量科學資料可以強調成效。我也發現,傑出人士的習慣、練習可分成4大策略,而且應用廣泛:
- 縮小注意焦點,就能更有效運動、更快存到更多退休金、在一天中騰出更多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後續內容會解釋其中的原因。
- 把目標、步驟或努力的方向具體化,就能有效改善追蹤自身的進度。
- 意識到景框的力量,就更能體察他人情緒,協商出更好的交易,還能改善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更能克服公開演說的恐懼感。
- 運用廣角鏡頭的技巧,誘惑的事物就沒那麼有魅力,讓人不容易一心多用,甚至在必須改變策略的情況下,即使很想繼續照舊,廣角鏡頭都能幫你看見大局。
計畫沒有模糊的空間,必須具體化
當我們踏上做大事的旅程,只要做了萬全的準備,為自己規畫的路線就會是成效最高的。只要在踏上旅程前,做好完整且充分的準備,達成目標的機率就會隨之增加。
第1步:標出目的地
制定詳盡計畫的第1步,要找出自己最終想要抵達何處。
你一定看過願景板,也可能早已做過願景板。要製作願景板,就要把你想成為的模樣、你想達到的成就、你心目中的成功,多張圖像拼貼在一起,像是剪貼簿裡的一頁,整體圖像要能代表你崇高的夢想。接著,把願景板掛在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
製作願景板能想像出自己要抵達的地點,也會對自己抵達該處的能力更有自信。願景板或啟發人心的圖像,相當於正式確立我們許下的志向,讓我們堅信自己的能力。
第2步:具體呈現明確的行動計畫
制定詳盡計畫的下一步,就是呈現具體明確的行動計畫。要盡早出現令人振奮的實質進展,必須在明白確定的目的地後,立刻往前邁進。當然,要落實的不只是訂下自己的目的地,抵達該地的方法也必須確實落實。
研究顯示,相較於是否具體呈現理想結果,具體呈現計畫,對於學生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力。即使所有學生都說自己具有讀書的動力,但毫無計畫的學生其實並未付諸行動。想像學業成績雖能激勵人心,卻無法把渴望化為任何一種有效的行動,但是達到目標的學生們,在想像的畫面中納入可行的步驟,便能引導他們邁向目的地。
第3步:預先想像失敗
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地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若允許自己和他人預先想像失敗的情況,就可以事先考量到一路上會經歷的阻礙,並且提前擬好計畫,以利直接處理問題。
如果自己身陷流沙中、正在逃離殺人蜂,或在加拿大洛磯山脈跟灰熊大眼瞪小眼,在這種時機,大家可能都會覺得不適合上網搜尋方法。而我們前往目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因資源稀少、時間不夠、沒進度導致心煩意亂,或是努力要達成的目標很複雜,陷入困境,這時再匆忙試圖解決問題,也許不是理想的做法。換句話說,淹沒在麻煩之海時,開始找救生工具已經為時已晚,在下水前知道救生工具的位置,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本文摘自/決勝視角/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