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用類固醇?異位性皮膚炎「傳統 vs 新藥」治療優缺一次看

可以不用類固醇?異位性皮膚炎「傳統 vs 新藥」治療優缺一次看

2022/6/10
一名9歲孩童從2歲開始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晚上常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斑斑血跡、皮膚也因此發炎流膿。反覆重度的惡化使他幾乎體無完膚;輾轉至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門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搔癢和皮膚狀況才獲大幅改善,也不需再服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

本篇文章目錄

另一位20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長年有併發結節性癢疹困擾,四肢皮膚及軀幹皆有多處搔癢留下的紅疹結節。鄭百珊初期利用口服免疫抑制劑、神經穩定劑及窄波段紫外線的控制治療,使患者的癢感與癢疹病灶獲得部分改善,但卻出現肝指數飆高之藥物副作用,只好停止口服免疫抑制劑使用。在調整治療計畫後,她建議患者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服藥3天後癢感幾乎完全消失,皮膚病灶也終於開始修復緩解。

越來越多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

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溼疹,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在台灣的盛行率介於4.7~6.7%不等,且在台灣和許多國家的盛行率均呈現上升趨勢。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因子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亦有高度相關。

過去一般民眾常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疾病,但實際上,異位性皮膚炎在任何年齡均會發病,急性、溼疹等病灶較常見於兒童,而成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急性溼疹樣變化以外,還有表皮增生、苔癬化、癢疹等慢性病灶表現。根據統計,約4分之1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在成年後才出現病灶,而部分兒童期發作的患者,病灶則是會隨年紀增長有所改善。

異膚治療7種傳統方法

image

異膚治療用藥2大突破

  • 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主要用於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需皮下注射,通常於治療4周內就產生明顯效果,多數病患在使用2周內,癢感就明顯降低。生物製劑安全性高,雖少數仍有結膜炎或頭頸部紅疹之副作用,但相較於傳統治療,在有效性與安全性上都領先許多,已經核准患者年齡最小6歲就能使用。
  • 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
    藉由直接抑制細胞內酵素JAK,可有效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炎反應,用於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可快速在用藥的第2天就大幅降低癢感,並陸續改善皮膚病灶,對傳統治療效果不彰之病人有很好的效果;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少,但少數病患會出現青春痘、帶狀皰疹及其他感染症狀。

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會大大影響生理外觀,更是一種會連帶影響心理的疾病。她也呼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使用藥物的同時,也千萬別忘記做好皮膚保養的基本功——勤勞塗抹乳霜,才能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