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

一上班就急性氣喘發作?醫列「3大高風險職業」當心誘發過敏性氣喘

一上班就急性氣喘發作?醫列「3大高風險職業」當心誘發過敏性氣喘#類固醇

約40歲的老陳是一名裝潢木工師傅,每次只要在密閉的大樓施工,急性氣喘就會發作,且狀況長達半年,就醫後先接受高劑量的吸入式類固醇治療,但症狀仍會反覆發生。醫師經過生活狀況與工作環境問診後,發現老陳長期處於高風險過敏原環境,因此透過過敏原檢測,推斷氣喘反應與工作環境高度相關,在積極治療後,氣喘急性的發作頻率也順利下降。

200萬台人患氣喘,半數病情難治!反覆胸悶、喘鳴⋯恐是「嚴重型氣喘」

200萬台人患氣喘,半數病情難治!反覆胸悶、喘鳴⋯恐是「嚴重型氣喘」#類固醇

秋冬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常讓人胸悶、喘不過氣,當心是氣喘發作前兆!年達5旬的劉小姐有氣喘病史,因家中有飼養寵物,加上本身對巧克力過敏,一旦嚴重型氣喘發作,就算家中只有2樓也爬到無法呼吸,更遑論出門,急性惡化時甚至導致肺功能一度只剩下40%。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呼吸狀況獲大幅改善,肺功能恢復至70%,與家人出國旅遊、健行跑步都不成問題。

全身佈滿水泡如針刺火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痛不欲生,老師罹患罕病幾乎無法出門上課

全身佈滿水泡如針刺火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痛不欲生,老師罹患罕病幾乎無法出門上課#類固醇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疾病,雖然名稱中有『乾癬』二字,但其實與一般乾癬是兩種疾病,兩者症狀差異相當大。患者發作時不僅身上會有大面積膿疱,不小心壓到更會滲出組織液,傷口也會疼痛異常,往往無法工作甚至連睡覺都在痛,反覆感染與治療也讓患者幾乎陷入憂鬱。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暨皮膚科教授鐘文宏醫師說明,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症狀表現除了皮膚會長紅疹、膿疱之外,更會有明顯刺痛感,大量膿疱也常有破掉的組織液滲出,對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台灣有100~200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患,女性族群較多,甚至也有剛出生的嬰兒年紀小小就必須忍受全身膿疱的折磨。鐘文宏醫師說明,6~7成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基因變異造成,除了平時就有皮膚症狀的困擾,若受到感染如感冒或特定藥物刺激到免疫系統更會誘發疾病發作,嚴重時不但會發燒、關節痠痛,如果白血球指數暴增甚至導致肺炎,還會有敗血症風險。 與IL-36基因變異有關,傳統治療效果不佳 鐘文宏醫師表示,以往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治療主要以類固醇或A酸、免疫抑制劑為主,但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基因變異(IL-36)較有關,傳統治療方式往往效果有限,病患常面臨反覆發作的困境,有些案例甚至使用類固醇後又更嚴重,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更有剛出生的小嬰兒個案,若是長年以傳統類固醇或者A酸治療,還可能有長不高的風險。 慶幸的是,現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已有新的生物製劑治療法,能夠對發炎狀態加以控制,鐘文宏醫師說明,從臨床實驗當中能看到病患透過新型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相當好,有些個案可以半年到1年都不會復發。目前新型生物製劑已於7月1日納入健保給付,在診斷上也會先區別是乾癬還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如果是局部病兆不嚴重會先以傳統方式治療,若有大面積區塊合併發燒情況,就會評估投以最新的生物製劑藥物。 新型IL-36生物製劑幾乎能完全清除病兆 助穩定控制回歸生活正軌 鐘文宏醫師門診就有一個40幾歲的女性老師是IL-36基因變異的個案,2、3年前發作時幾乎沒有辦法上課必須請假,膿疱多時組織液滲出到衣服幾乎無法出門,晚上也因為傷口疼痛無法好好睡覺,甚至因為大腿與臀部有大片面積的膿疱坐也無法坐,反覆治療3個多月都沒有消退相當痛苦;後來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不僅膿疱傷口改善相當多幾乎可以完全清除,也很長一段沒有復發,現在控制良好。 鐘文宏醫師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不只是皮膚癢或外觀的問題,病患是會疼痛到幾乎是到憂鬱的狀態,有些病患甚至一出生就有,必須治療到8、9歲相當辛苦,他也期盼未來18歲以下也列入適應症,有機會使用新的生物製劑。鐘文宏醫師也強調,新的生物製劑治療不僅明顯改善病兆,且能有效降低復發率,有些人幾乎能完全消除病兆。全身膿疱性乾癬雖然是罕病,但其實沒有發作與常人無異,如果透過新藥能夠及早介入,對於回復正常生活與社會貢獻也有正面效益。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醫揭免疫調節真相:濫用恐「器官永久損傷」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醫揭免疫調節真相:濫用恐「器官永久損傷」#類固醇

類固醇猶如一把雙面刃,用得適時適量是仙丹,使用不當則會變成毒藥。移植胃腸科醫師、營養學專家席爾帕.拉維拉(Shilpa Ravella)於《發炎,萬病之源》一書中,建構出免疫系統的概念,探討國際知名的飲食研究,帶領讀者深入了解發炎與疾病、細菌還有健康的關係,用科學數據告訴讀者吃什麼、怎麼做,才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折手指不只關節變粗,恐罹罕見「指部厚皮症」醫曝男性1族群好發

折手指不只關節變粗,恐罹罕見「指部厚皮症」醫曝男性1族群好發#類固醇

22歲余同學從小有折手指的習慣,前陣子左手的中指及無名指關節莫名腫大,但卻不會痛,也沒有影響活動或其他不適,前往骨科及皮膚科就醫X光檢查確定骨骼,擦藥擦了一段時間仍未好轉。直至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抽血檢查排除關節炎或免疫疾病的可能後,根據患部特徵,診斷為極少見的「指部厚皮症」,施以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數月後,關節才明顯消腫。

喘鳴、久咳⋯全台200萬人患「氣喘」竟7成不自知?嚴重度1招自測

喘鳴、久咳⋯全台200萬人患「氣喘」竟7成不自知?嚴重度1招自測#類固醇

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換算約200萬人受氣喘困擾!就連人氣啦啦隊成員峮峮也自曝,幼時深受頻繁感冒和氣喘所苦,每次都送急診、喘到無法呼吸,經比對家族史奶奶也患有嚴重氣喘,才確診自己是氣喘患者,直到後來學游泳情況逐漸好轉,目前持續用藥穩定控制,但逢換季時期、跳啦啦隊姿勢動作太大時,就容易復發。

嚴重型氣喘共病多!2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新型生物製劑「這族群」最受惠

嚴重型氣喘共病多!2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新型生物製劑「這族群」最受惠#類固醇

一位50歲女性多年來深受氣喘所苦,同時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即使使用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甚至口服類固醇,症狀仍未獲控制,直到使用生物製劑後才明顯改善。今年2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新型生物製劑,為12歲以上第2型氣喘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有望幫助年輕患者擺脫對類固醇藥物的長期依賴。

每天吞8顆類固醇比糖果多 小老闆治異膚竟釀白內障好灰心 大林慈濟妙手仁醫與生物製劑助重拾人生新希望

每天吞8顆類固醇比糖果多 小老闆治異膚竟釀白內障好灰心 大林慈濟妙手仁醫與生物製劑助重拾人生新希望#類固醇

從事餐飲業的「小戴」年僅22歲就創業,年輕有為,但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苦。原來,小戴從小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經常搔癢破皮流血、睡不好,不得已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曾經一天高達8顆,比同學吃的糖果更多,依然無法有效控制,長期更導致白內障,經手術才找回視力。幸好,小戴後來遇上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經評估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症狀明顯改善,讓原本不再信任治療的心,重新點燃希望。 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共病多 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風濕醫療領域的先驅。他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頑固性濕疹,屬於慢性發炎、反覆發作、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主要因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所導致,且症狀可能因皮膚障壁受損、外界病原及過敏原侵入、皮膚發炎反應而加劇。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嚴重搔癢、皮膚乾燥、紅斑與丘疹,以及因反覆搔抓導致皮膚變厚變硬的苔癬化現象。特別是搔癢感,經常讓病友半夜睡不好、劇烈搔抓,不但造成皮破血流,增加感染的風險,長期睡不好也會影響生長發育與人格發展。 穩控中重度異膚 標靶藥物助及早精準抗發炎 賴寧生院長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炎反應,治療以類固醇與抗發炎藥物為原則。許多人因擔心副作用而將類固醇視為毒蛇猛獸,這是不對的,其實,低劑量的類固醇能有效緩解異膚的發炎反應,長期且高劑量的用藥才需要謹慎評估。至於抗發炎藥物,不同種類有其不同的藥效極限,應依據疾病輕重程度,及早採取對應的治療,尤其更嚴重的頑固性或中重度異膚病友,建議採取標靶精準療法。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不僅要趁早,更要「有效」!賴寧生院長表示,「生物製劑」與「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標靶藥物就像精靈炸彈,能精準鎖定引發乾癢和發炎的細胞激素,防止免疫發炎反應的進行,緩解中重度異膚急性的發炎、降低反覆復發的風險。 另一方面,免疫細胞具有學習的能力,即為「塑化理論」。若一開始治療中重度異膚,先給予抗發炎效果較差的治療,就像塑膠定型計畫,容易促使發炎細胞讓自己變得更壞;反之,若能在塑膠還未定型前加以阻撓,就能改變過敏免疫的反應模式,達到精準治療、調整體質的作用,預防其他更嚴重的頑固型過敏病變。 以上述病友「小戴」為例,綜合計算病灶面積、皮膚發紅、浮腫、抓痕與苔癬化程度等條件,臨床評估屬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使用傳統的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等抗發炎藥物治療,改善效果有限,因此予以具標靶治療特性的生物製劑。經治療,小戴最困擾的搔癢感消失了,睡眠品質改善,生活品質也跟著大大提高,從原本對治療不抱任何希望,到現在充滿信心,終於等到穩控異膚的機會。 目前健保針對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年的中重度異膚,已給付多種標靶治療藥物,至於年紀更小的異膚寶寶與兒童,目前也有適用的生物製劑可選擇。醫師呼籲異膚病友,不要放棄希望,多與醫師討論,一起戰勝異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