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想像力」?專家揭密:27%正常人大腦缺了「這特徵」
「想像力能創造現實」
我們很多人在小時候相信,自己不僅能用思想或想像力來影響內在世界,也能影響外在的物質世界。這通常被稱作「魔幻思維」,這種體驗的科學原理也獲得大量研究。
知名兒童研究學者皮亞傑指出,魔幻思維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關鍵,源自「自我中心主義」(相信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再加上有限的推理能力。隨著孩子逐漸成熟,這種想像性思維最終會被相容於主流科學原理的理性思維所取代,例如因果關係。
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就算接觸過科學推理的洗禮,魔幻思維仍會持續到成年。皮亞傑使用的例子是宗教信仰,這些源於社會化或文化制約的信仰想法,通常用於解決的問題包括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以及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事。
許多科學家認為,成年人經歷的魔幻思維,像是相信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想像力來影響物質世界,可能是大腦異常的證據,思覺失調症就是明顯的例子。但最近的腦科學研究揭露,多達27%的人缺少「正常」大腦的某個特徵,該特徵讓人能區分哪些是想像出來的,哪些又可能是真的發生。研究人員覺得這種結果令人驚訝,因為實驗對象都是受過教育的健康成年人,沒有已知的精神障礙病史。
雖然部分科學家把「想像力能影響現實」這種想法視為大腦異常,但有些人發現,想像力在「創造我們的物質現實」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個被廣泛引用的例子如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讓一群高中籃球員在大腦進行「心理演練」(又稱「意象訓練」),效果幾乎跟實際練習罰球一樣好。
這類研究表明,我們的想像力(以心理演練或意象訓練的形式)可以用來改善在運動和其他體育活動的表現。然而,指出「人的感知會影響物質現實」的最大證據,可能就藏在顯而易見的地方: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長期以來被視為臨床試驗中的不利因素,這種效應是指,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在被告知自己接受的是真實的治療時,體驗到正面影響(但其實他們接受的是假的治療)。最近,學者開始以積極觀點看待安慰劑效應。例如,哈佛醫學院的「安慰劑研究與治療接觸」研究了安慰劑效應的各個層面,包括身心聯繫、患者與醫治者的關係、醫療儀式、照護提供,以及治療對患者的意義,以改善患者接受治療的成效。
「想像力」作用,如量子電腦模仿人腦
想像力確實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至少會產生直覺,激發新的想法,並產生洞察力和創新。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真正象徵智力的,不是知識,而是想像力。」如果想像力是我們形成新想法、概念和外部物體圖像的能力,就會影響我們在思考、創造和實作方面的一切。想像力造就出理論和發明,而這些理論和發明對科學和藝術的一切領域至關重要。
但隨著觀察者效應以及「意識導致坍縮」等想法的發現,想像力在量子力學中的作用可能比在宏觀物質世界中的作用更大(而這讓當時和現在的科學家都感到不安)。世界各地都在競相打造第一台量子電腦,這就表明我們相信這種電腦的性能將遠勝一般電腦——而量子電腦就是模仿人腦。一般電腦是使用數十億個物理開關打開或關閉(以電晶體形式)進行計算,量子電腦則是使用原子和次原子粒子進行計算。因為這些粒子可能同時處於開啟或關閉的狀態(至少在被測量之前),所以量子電腦可以同時進行多筆運算。也因此,現在已經有報導表示,量子電腦的運行速度,是最先進超級電腦的數百萬倍。
無論觀察者效應究竟是什麼,它是否正透過我們的想像力在更大的世界中組裝現實?幾年前,我真的需要某個朋友償還我借給他們的錢。我知道他們手頭很緊,他們也對此感到難過。所以,我沒把注意力集中在負面事情上,而是想像朋友解決了所有問題,還錢給我,他們遞給我支票的時候開心地擁抱我。透過這樣做,每個人都能從我真正希望發生的事情中受益,任何人都不會受到損害。最終,那一幕真的發生了,幾乎就跟我想像的一模一樣——雖然我拿到錢的時間點比我預期的晚,但結果讓我們雙方都受益。
現在輪到你了。
試試這個練習:用想像力來提前體驗你希望發生的事情。從「產生集感力狀態」練習開始,你將激發包括希塔波在內的腦波狀態,這些狀態跟直覺與改變的意識狀態有關。
把想像力當成一種工具,你或許就能創造你想要的生活,而不只是希望它成真——這或許能省下僅僅通過肢體努力來創造那種生活所需的時間。
(本文摘自/你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時間/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