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仍無抗體」癌友困境:醫院回診憂染疫、疫苗副作用又嚴重

「打疫苗仍無抗體」癌友困境:醫院回診憂染疫、疫苗副作用又嚴重

2022/7/14(2022/7/14 17:22更新)
疫情逐漸趨緩,與病毒共存已成未來生活目標,卻仍有不少免疫低下患者正面臨兩難局面。藝人唐玲罹患胃癌,歷經多次化療,必須定期追蹤回診,但去年疫情爆發時躲在家中近半年未回診,沒想到發生遠端轉移,必須再次回院手術、接受化療。她害怕治療,也擔心打了化療後免疫力更差,若在未打滿新冠疫苗3劑下又不小心確診,身體恐怕承受不住。

本篇文章目錄

現年47歲的唐玲,2019年診斷罹患胃癌,動刀切除腫瘤,咬牙撐過8次化療後,近期因為疫情,一直很害怕到醫院回診,直至年初回診,檢查竟發現卵巢異常重大,癌細胞移轉到卵巢,已是第四期癌末,必須接受手術摘除子宮跟卵巢。

延伸閱讀:
Novavax疫苗開打!劑量、間隔多久?怎麼預約?懶人包一次看

擔心確診,一直不敢到醫院回診

「剛開始很怕去醫院,我一直很神經兮兮,後來只好硬著頭皮回診,戴口罩、手套、雨鞋、防護衣等全副武裝,回到家脫掉全身裝備後都冒汗。疫情間也不敢參加聚會,擔心成為防疫破口,也害怕自己感染引發重症。」唐玲說,現在提倡與病毒共存,但去年打了第1劑疫苗後,嚴重副作用讓她至今還不敢打第2劑,讓她相當害怕。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身為血腫科醫師也非常兩難,癌友在面臨施打新冠疫苗可能須暫停治療,或是化療期間不建議施打疫苗,同時也擔心病患染疫後所面臨的風險,癌症病友因為自體免疫狀況,即便施打3、4劑疫苗後,保護力仍不如一般人。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COVID-19死亡人數統計,截至7月13日,其中癌友就佔13%。

依疫情指揮中心指示,經醫師評估有文內註解:血癌、接受化放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製劑治療、HIV及先天性免疫不全 應接種「基礎加強劑」。台灣病友聯盟與台灣癌症基金會發布《病友疫情困境調查》發現,近8成病友已打完3劑新冠疫苗,但仍有35%的病友擔心即使打完3劑保護力仍不足;也有67%病友表示為增加保護力而施打疫苗,71%病友認同疫苗的保護力與自身免疫力高低有關。

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該份問卷也發現,有3成病友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需施打基礎加強劑,顯示病友可能仍不清楚自己是否為免疫不全或低下族群;而有2成清楚自己需接種基礎加強劑,但其中有一半的病患並無接種,原因多是擔心影響治療、或化療期間無法施打以及都待在家應該不會染疫等,顯見這群病友在治療與防疫之間出現二選一的掙扎,甚至影響日常外出生活。

吳鴻來表示,過往曾有病友前往診所施打基礎加強劑,卻因群族人數少,醫護不熟悉又忙亂的情況下,發生被拒於門外的狀況。他建議,免疫低下族群要施打疫苗,可採取以下步驟:

施打前:至所在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哪一間大醫院有提供病友施打,並避免前往非熟悉自身病情的小診所。
施打中:主動提醒醫護自身的特殊狀況,並確認施打劑量、廠牌。
施打後:確認健保卡及小黃卡上的疫苗註記是否皆正確。

延伸閱讀:
第4劑疫苗開打!誰可打、怎麼預約、疫苗廠牌⋯「6大QA」一次看

免疫低下病友打疫苗,僅半數有抗體反應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國外臨床研究顯示免疫低下病患施打新冠疫苗後,抗體反應確實並不如一般人,其中血癌病患於接種後僅有50%能產生抗體反應,「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建議,免疫低下族群需要施打第二次追加劑的原因。」

「我要跟病友們說,我們沒有那麼弱,不是防確診,更重要的是不要衍生重症,過了就過了,這是與病毒共存的一條路。」吳麥斯表示,打疫苗讓身體產生抗體是一種主動性的防疫作為,國外也有些做法是直接注射單株抗體提高保護力,屬於被動免疫的一種。

吳麥斯說,但無論是主動免疫(打疫苗)還是被動免疫(注射抗體),都不可偏廢,「因為防疫沒有神奇子彈,病友打疫苗的效果雖然比較差,但仍有用,只要打足夠,我們還是可以回歸過往日常生活。」也期盼政府能借鏡國際,讓台灣早日有適用於免疫低下病患的新解方。

《優活健康網》總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