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小病小痛」恐是神經病變「這種癌」!最新療法存活率達8成

中年「小病小痛」恐是神經病變「這種癌」!最新療法存活率達8成

2022/7/19
蘋果手機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因罹患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逝世,才讓這種比較不常見的癌症,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以往可使用的治療藥物並不多,療效也不彰。但現在有最新放射療法,3年存活率可達80%,台灣已於去年核准使用。

本篇文章目錄

台北榮總醫療團隊指出,最新的肽受體-放射性核素(PRRT)療法,可為術後復發、多處轉移或其他療效不彰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地緩解症狀、停止或延緩腫瘤進展,和提高總體生存率的新選擇。

延伸閱讀:
艾草有益治療巴金森!最新研究: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再利用」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因內分泌系統的神經細胞病變造成的腫瘤,因為這種腫瘤會分泌荷爾蒙,除了腫瘤本身的威脅,還會出現內分泌過量的症狀。有以下特點:

  • 好發於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族群
  • 多出現在胰臟、小腸等腸胃道器官
  • 也可能出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份,如:肺臟、胃部、結直腸等

台北榮總核醫部醫師姚珊汎表示,初期可能無症狀或極輕微、無特異性,常被當作一般小病小痛,往往發現時多已發生轉移或出現癌症症狀,為時已晚。如能早期發現,手術切除是有效的方法,但其他方法如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治療上多受限制,尤其對於已經散在多處轉移的病人,想要完整治療十分困難。

「PRRT療法」有如捕手接球

姚珊汎表示,在大多數神經內分泌腫瘤細胞表面有一種「生長抑素受體」,我們可以將這個受體想像成為一個捕手手套,正常情形下捕手會接住投手投出來的球;而PRRT治療,就是將帶有微量放射性的元素,如鎦-177,連結在能與此受體結合的標的物上面。

當手套接住這種帶有放射線的球時,就會將放射性藥物導入腫瘤組織內,局部釋放高能量的β射線,有效殺滅腫瘤細胞,又能精準避免對人體其他組織器官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

提高3年存活率達80%

2017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PRRT的第3期試驗,總結報告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接受PRRT治療,其3年存活率可達80%,於此同時,對照組的存活率也因只存活50%,而停止試驗。

神經內分泌腫瘤支持團體病友會周芳庭會長表示,以往曾有經濟許可的病人為了生存,到國外進行PRRT治療,但卻需花費海外醫療的龐大費用及時間,辛苦非外人可體會。台灣引進PRRT治療的引進,不但減輕病患跨海求醫的困境,更有助於患者在手術後復發、多處轉移、或其他治療效果不彰的情形下,帶來一線曙光,成為治療上重要的里程碑。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