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症狀模糊,易延誤就醫
收治Tina的新竹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文彬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發炎問題,當患者脊椎嚴重沾黏僵硬時,會如竹竿般無法彎曲,因此又稱為「竹竿病」,時間一久會造成嚴重傷害。患者常見於4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60歲以上年長患者也偶有;性別分佈通常男性多於女性,16歲以上約3:1,16歲以下約10:1。
蔡文彬說明,常見症狀為發炎性下背疼痛,並可能延伸到臀部大腿,造成清晨痛醒,即所謂「晨僵感」;或是阿基里斯腱的腳後跟疼痛等,但常被誤會是運動傷害,而延誤就醫,症狀呈現會慢性反覆發作,除須留意家族史,若父母親是患者得要考慮進一步檢查。
不少患者因症狀較輕微,使用消炎止痛藥就感到改善,因而未能及時檢查出來。女性患者則更難察覺,因為疼痛症狀較不典型,例如下背部症狀較少見,而頸部、肩部疼痛、僵硬症狀較常見。加上一般人誤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是男性的專屬疾病,更容易忽略女性症狀,讓延誤就醫的時間更長。
延伸閱讀:
下背痛該怎麼辦?骨科醫教你「1招」在家就可做,比吃藥更有效
僵直性脊椎炎併發症多
蔡文彬表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在周邊關節或其他器官產生病變,因此不少患者會來自各科轉介,例如:
- 眼科:虹彩炎、葡萄膜炎
- 復健科、骨科:腳底腳踝膝蓋發炎、髖關節與肩關節炎
- 腸胃科:發炎性腸道疾病
- 皮膚科:乾癬
原因若能連結到免疫系統有關的,都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
蔡文彬說明,目前臨床診斷,初步先詢問患者是否出現晨間僵硬、晚上翻身疼痛等發炎性下背痛的表現;輔以X光/CT/MRI檢查薦腸關節是否發炎,以求正確診斷;抽血則可透過C反應性蛋白(CRP)及紅血球沉降速率(ESR)來檢測發炎指數。
另外,針對「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基因檢驗,亦可提高確認疾病的準確性,但須注意雖有約8成患者有此基因,但也有約2成無此基因者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因此,不能全只依賴基因檢查就決定是否確診。
新型生物製劑延緩惡化
蔡文彬解釋,在僵直性脊椎炎治療上,傳統藥物治療常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主,目的是降低發炎,繼而減輕疼痛、改善僵硬;但針對難治或難緩解發炎症狀者,則建議透過免疫抑制藥物或生物製劑,延緩惡化,避免關節因反覆發炎而沾黏融合。醫師經客觀檢視後,給予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例如常用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Anti-TNF),可緩解關節腫痛問題,並延緩變形。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是可懷孕生子的,但蔡文彬建議,在備孕期間就先控制好病情,若懷孕期間出現短期疼痛,可短暫使用口服藥,若效果不彰時,目前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安全使用的新型生物製劑,可達到治療及懷孕兩全其美目標。
延伸閱讀:
脊椎側彎怎麼辦?症狀、彎曲角度、治療方法一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