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口罩痘痘冒不停⋯竟成皮膚癌!醫教「1口訣」秒查是否癌變
本篇文章目錄
疫情期間大家都習慣戴口罩,長痘痘也不以為意,南投一名80幾歲阿嬤臉上有一顆痘痘一直消不掉,結果竟是皮膚癌。醫師提醒,如果痘痘長很久一直未消,甚至越長越快、變大或不規則形狀時就要儘速就醫。
這名阿嬤平時都很規律至南投名間的文和佑生聯合診所追蹤慢性疾病,一次診所阮千文醫師請她脫下口罩檢查,意外發現阿嬤的上唇右側與人中有個糜爛性腫塊,當下覺得不對勁便將她轉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診檢查,經切片手術後確診為上唇惡性腫瘤。
延伸閱讀:
突然長「痣」不痛不癢藏危機?醫提醒「觀察7點」提前揪出皮膚癌
亞洲人第二常見皮膚癌
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表示,阿嬤的狀況經過切片確認為「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這是亞洲人第二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好發在臉部、嘴唇、耳朵等部位。
皮膚癌主要原因與日曬較有關,當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以下就容易導致皮膚細胞病變,其他像是基因、免疫力下降、燒傷、慢性砷中毒等也可能造成皮膚癌。皮膚癌主要分為:
-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最常見的皮膚癌,7成以上發生在臉部或手腳等容易曬到太陽之處,較不容易轉移。
-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亞洲第二常見的皮膚癌,除臉部等容易照到太陽之處,也可能發生在腿部,容易經由淋巴轉移到內臟。
- 黑色素細胞癌(Melanoma):亞洲第三常見皮膚癌,東方人好發於手指尖或者手掌、腳掌,稱為肢端型黑色素癌(acral lentiginous type of melanoma)。
- 默克細胞瘤(Merkel Cell Carcinoma):罕見的侵略性皮膚癌,比黑色素瘤更惡、轉移更快,台灣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
賴文森表示,皮膚癌會以廣泛切除手術為主要治療,但阿嬤由於病兆在臉部加上年紀大及有慢性病問題,便與整形外科共同組成跨科別醫療團隊來擬定手術方法,除切除腫瘤也做了鼻唇溝皮瓣重建手術,除需要減少外觀上的缺陷,也要讓阿嬤降低長時間麻醉的風險。目前阿嬤術後恢復良好,也持續回診追蹤。
延伸閱讀:
怪怪「黑痣」雷射竟又長回來!醫教「4口訣」自己揪出皮膚癌
ABCDE口訣自我檢查
早期的皮膚癌在接受手術後,大多可達到治癒效果。民眾能透過自我檢查方式,提早發現皮膚病變情形,尤其要注意身上痣的變化,觀察指標如下:
- A(asymmetry):外表看起來不對稱。
- B(border):邊緣不平滑、不規則。
- C(color):顏色不均勻。
- D(diameter):後天發生的腫瘤直徑超過0.6公分。
- E(elevation):腫瘤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快速隆起。
嘉義長庚皮膚科主任何宜承提醒,皮膚癌是10大癌症死因之一,台灣每年約有4000多例皮膚癌新增病例,近年來更有增加趨勢,與過量暴露紫外線都有關聯。民眾平時要多留意身上是否有奇怪皮膚病兆,只要早期發現就不會有危及生命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