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纖維肌痛「誘發憂鬱、焦慮」找到關鍵原因!醫教2招自救
本篇文章目錄
不過慢性疼痛為什麼會造成焦慮或憂鬱,其中的細胞和神經機制尚不清楚,國內最新研究就找到了原因,發現特定神經元會驅使肌纖維疼痛,導致情緒慢性化的共病關鍵。
延伸閱讀:
痛到受不了!偏頭痛竟因你的●●太敏感?神經科醫的3個改善建議
引發慢性疼痛的關鍵神經元
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團隊,最新發佈在生命科學領域的著名期刊《eLife》(中文暫譯:數位生命期刊)的動物實驗結果,發現慢性疼痛通常和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或憂鬱有關,關鍵原因就在於:杏仁核中央感受傷害的神經元會驅使肌纖維疼痛與共病行為相關情感的慢性化。
主導此次研究的負責人林昱伶表示,這項研究花費6年之久,觀察到可進行生長素抑制因子傳遞的杏仁核中央神經元「CeA-SST」,若在患有肌纖維疼痛的老鼠身上,神經活性會增加,且導致外顯症狀包括焦慮、憂鬱、社交障礙等負面情緒。此時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或是抑制敏感化神經元,不僅可以緩解老鼠的疼痛,更能有效改善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雖然目前實驗結果尚處於動物實驗,但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證明使用治療纖維肌痛症的藥物普瑞巴林(pregabalin),可以抑制神經元從腦幹傳遞受傷的訊息至CeA-SST,有效減輕慢性疼痛與焦慮、抑鬱的症狀,對於未來慢性疼痛患者在用藥上,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方向。
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連正章表示,全球有30%慢性疼痛患者受到影響,且飽受失能、情緒障礙等沉重負擔,這次所發現的CeA-SST神經元,主要觀察機制以慢性疼痛的其中一種「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為主。「這項研究解釋了慢性疼痛與負面情緒的發展關鍵,證實是因為特定的神經細胞活性不正常上升,導致老鼠的肌纖維疼痛與負面情緒增加;若針對特定神經元治療,可能有效緩解改善。」
延伸閱讀:
大小毛病一堆,怎麼才算「自律神經失調」醫師親解3大定律辨真假
容易誤診自律神經失調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陳世彬也表示,治療慢性疼痛的困難點就在於,每個人對於疼痛的描述都是主觀的,臨床上對於疼痛沒有客觀標準。他說:「急性還能靠表情來大致判斷,但慢性疼痛可能已經改變腦內神經,因此對於『痛』或『苦』的量測難以評估。」而所謂的苦,就是指因疼痛引發的負面情緒。
不過他強調,這個研究只是在老鼠腦袋做出侵入性治療,因此找出了特別的神經元,不過在人體臨床實驗上仍有一段距離,「但即使還沒有辦法做到人體研究,仍已知有部分藥物可以作用於治療慢性肌纖維疼痛。」
至於慢性疼痛該如何診斷,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指出,慢性疼痛的成因相當複雜、種類多樣,還可能被誤診為自律神經失調;很多人因多發性疼痛,全身都檢查過一邊之後,又合併焦慮和失眠,才會來神經內科就診。
2招舒緩慢性疼痛
目前慢性疼痛患者,有哪些可以自行舒緩疼痛的方式?王署君表示,除了藥物治療外,也要注重非藥物治療方式。因為很多病患除了情緒不好,也會容易疲勞,建議做「逐漸增強」的運動為最佳,例如:太極拳、有氧運動等,再配合生活作息的調適,都是已知證明可真正舒緩疼痛的自救方法。
Yu- Ling Lin, Zhu- Sen Yang, Wai- Yi Wong, Shih- Che Lin, Shuu- Jiun Wang, Shih- Pin Chen, Jen- Kun Cheng, Hui Lu, Cheng- Chang Lien. (2022). 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central sensit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chronic muscle pain. e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