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給別人添麻煩?容易怪罪自己?專家揭「1真相」:從小就沒安全感

怕給別人添麻煩?容易怪罪自己?專家揭「1真相」:從小就沒安全感

2022/12/19
你不敢開口麻煩別人、常常為了小失誤難過好幾天⋯?這些反應都可能是因為「羞愧感」在作祟,而產生這樣情緒可能與「童年」有關。心理諮商師伊麗絲.桑德(Ilse Sand)於《致,怕給人添麻煩的你》分享親身的案例,教你清理內心的羞愧感,學習接納完整的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當你被要求展露從未被回應過的面向、讓你感覺陌生的自己時,你可能會有些彆扭、害羞或緊張。比方說,你的憤怒在童年時沒有得到充分的內在支持,當你被激怒的時候,反而會突然怔住,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應。

如果你以前難過時沒有得到充分的內在支持,而現在你在大庭廣眾之下突然被告知,你一直很期待的旅行被取消了,你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難過而是想消失,因為你想盡你所能地在別人面前隱藏不開心的情緒。又或者你以前遇到事情不知所措時,那種不安的情緒從未得到支持,而現在,你又被分配到一個你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任務。

當你面對自己缺少內在支持的那一部分時,你會感到很沒安全感,甚至有種不真實感,被輕視或被拋棄的恐懼可能會霸佔你的內心舞臺。

延伸閱讀:
對自己超嚴格?心理師一語道破:「羞愧感」是因為你在逃避創傷

當自我意識出現空洞⋯

如果你站在一個缺少內在支持的地方,或是掉進自我意識的空洞中,那麼你的感應器很容易發出越界的警示。任何一點點被拒絕或放逐的風險都會觸發它,因為它相信你的生活有危險了,讓你的羞愧感爆發,這時你就會退縮,想找個地方躲起來,藉此保護你。

當你接觸到你人格中完整的部分時,你會感到安全,因為你的腳下踩著堅實的地面。比方說,你小時候感到快樂時,在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有得到健康且正面的回應,這樣一來,你會形成一種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

當你感到快樂時,你就能夠與自己和諧相處,社交時也能感到自在和放鬆。相對的,如果你小時候對自己沒自信時,經常被忽視或得到負面的回應,那麼現在若出現不安的感覺,就可能讓你連帶產生羞愧感。

當自己沒有安全感時,最親密的照顧者還表現出負面反應,這對孩子而言是無法忍受的。給出負面反應的照顧者,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有問題。等到這孩子長大之後,每當她開始感到不安時,就會同時感到羞愧。

羞愧反應讓你像踩在不存在的地面上,或走在滑溜溜的冰面上,根本無法站穩腳步。當我們感到羞愧時,內在的警報器就會大喊著:「錯了!」她不明白,其實這意味的是她小時候曾經遭遇錯誤的對待,但是她卻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錯了」。

快速出現的羞愧感,讓你想把臉藏起來。你會感覺好像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臉部表情,彷彿你的內在狀態和臉部表情之間的緊密連結斷了。你的臉部表情連結到的內在根本不存在。你的自我意識中有一個空洞,一個不存在之處,因為那裡的你從未被看見和得到回應。

延伸閱讀:
總是擔心給別人添麻煩?「羞愧感指數測驗」揪出你的低自尊心魔

為了抵抗羞愧而出現的「虛假自我」

英國兒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威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認為有「真實的自我」和「虛假的自我」。當父母看見並回應孩子所有的情緒與表達時,「真實的自我」就會顯現出來。

孩子會從父母對她的回應中了解真實的自己,並形成穩定的自我意識。如果父母能在關愛的氛圍中回應她,她就會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相對的,如果父母無法去回應她,她就會缺乏發現自己的必要工具。她無法體驗到為了發展穩定的自我意識,所必備的回應經驗或和諧的互動。最糟糕的情況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
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孩子愛的需求,她不會拋棄父母,而是會放棄這種需求。如果日後她自己或其他人發現她內心深處是多麼渴望關注或渴望愛,她就會為此感到羞愧不已。

孩子真實的自我如果沒有得到愛,就會發展出一個「虛假的自我」,這個虛假的自我認為自己不需要父母無法給予的幫助,努力成為一個在情感上獨立自主的人,如果父母希望她成為某種人,她甚至可能會努力在那方面表現傑出。

我也曾經試著成為另一個人。18歲時,我以自己是個「不需要從任何人那裡得到東西」的人感到自豪,甚至有點鄙視那些依賴別人的人,包括在這種依賴中涉及的所有妥協行為,都令我感到屈辱。

在嘗試成為一個沒有需求、高人一等者的過程中,我用一條厚厚的毯子蓋住了我所有的羞愧,並避免讓自己身處被拒絕的風險中。假如我向別人伸出援手卻被拒絕,就會讓我的情緒爆發,因為我完全沒有這部分的內在支持。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就算感到不舒服,還是必須假裝一切都好,這就是我的「虛假自我」保護我的方式。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表現得很好時,我就會說服自己:我跟其他人不一樣,我很堅強,不需要和任何人建立緊密的情感連結。

你可能也有一些關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你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被愛的想像。有時候,我們腦海裡的想像畫面實在太過生動,以至於你認為這就是你真正的樣子。

我們沒有一個人是被全面而完整地看待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某些面向,是由虛假的自我介入,並取代了真實的自我。我們被父母看到的面向越多,與父母的情感越和諧,真實的自我就會越強大,也就更加能夠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有些人在與真實自我沒有太多連結的情況下,似乎也跟其他人相處得不錯。你可能就認識這樣的人,比如說,她可能是一個活潑、健談、看起來很快樂的人,但你會發現她的快樂無法感染其他人,也很難和她有眼神和情緒的深度交流。

(本文摘自/致,怕給人添麻煩的你:清理內心不必要的羞愧感,擁抱完整的自己/采實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