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拒絕別人?人生教練教「7步驟」先回應內心感受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拒絕別人?人生教練教「7步驟」先回應內心感受

2023/3/2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人提出要求時,就一定有所回應;心裡不願意,但嘴上一定會說好。其實,回應自己內心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教練卡羅琳.嘉納.麥格勞(Caroline Garnet McGraw)於《你不欠任何人》一書中,總結「虧欠心態」的特點,透過「不欠人」練習,幫助讀者從自我羞辱漸漸走向自我照顧。以下為原書摘文:

回應內心需求才是第一要務

為了「維持」關係,而隱藏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我們在表達意願時,經常不夠坦承,會刻意隱瞞某些事情來避免衝突,並把虛假的自己端上檯面,導致無法跟所愛的人加深感情,因此難過不已。但這不是必然的嗎?大家根本不認識真正的我們,就某種程度而言,或許連我們都不認識自己。隱藏太久,所以也找不到自我了。用這種方式過活就好像刻意挨餓一樣,越不去體察真正的自己,真我就會變得越薄弱。

其實在內心深處,我們深知這個事實,但同時也在抗拒它,以努力維持虛假的友誼,試圖修補缺乏穩固基礎的關係。我們每天汲汲營營的事情,始終對人生沒幫助,在未來也不會有成功的可能。我們總認為自己必須做得還不夠,但說不定其實做太多才是問題所在?我們不應該再偽裝自己;其實我們不欠任何人,沒有義務回應他人的各種要求(至少不應虛情假意地接受)。當我們有這番體悟,人生會有何轉變呢?

延伸閱讀:
害怕決定、擔心別人的看法?焦慮症專家:試著做「不完美」的決定

耶穌曾問:「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有什麼益處呢?」答案我想你已經知道了,因為你已親身實驗過,對吧?為了得到讚美、金錢、友誼或家人的認可而捨棄真正的自我,你真有感到喜悅嗎?一點也沒有,你得到的,就只是欠缺靈魂的成就而已。

不過,當你開始誠實面對自己,就難免會被人排擠、厭惡。當你鼓起勇氣不再假裝,又一定會受到某些人抨擊。這時該怎麼辦?這份擔憂會以許多形式出現,雖然情境不同,但根源都一樣。我們會害怕,如果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結果反而更糟,那該怎麼辦呢?

延伸閱讀:
常焦慮、生氣⋯你有多久沒與自己對話?專家教「4步驟」察覺自我

比方說,有時我們客氣地拒絕不合理的請求,對方卻寫好幾封Email來羞辱。又或者說,我的文章登上知名新聞網站後,下方卻有人留言攻擊,把我這個人從思想到外表都罵過一輪。有時我們拒絕某個老朋友臨時的請託,結果對方卻因此跟我們斷交。

這些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不管你再怎麼審慎行事、用溫和有禮的態度說話,並且識相地觀察現場狀況,你所害怕的事都會成真。事實上,前述所有例子都曾經發生在我身上。說得委婉一點,這是因為有些人不習慣聆聽或說出真實的想法,也有些人還沒準備好要接受真正的你。有些人想主動多瞭解你那當然好,彼此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但在你決定讓真實的自己發聲後,也有些人會被嚇到,甚至勃然大怒,把你羞辱到啞口無言。這聽起來很殘酷,但就是事實。如果愛你的人認為你錯了、瘋了或很糟糕,那感覺肯定很難受。失去他們的認同,我們總會心痛,就算不是永遠,也會沮喪一陣子。

但更讓人心痛、難熬的是,你一直都在否定自己。你深怕被別人拒絕,但其實先拒絕你的,反倒是你自己。如果你不再拒絕自己,情況會有什麼改變?你從未替自己的靈魂注入養分,現在應該已經又累、又餓又渴了,既然如此,那倒不如試試別的方法。若你能相信自己不欠任何人,也不急於回應他人的要求,生命想必會有所轉變。

這個新觀念難免令人退卻。但換個角度想想,你心裡明明不想,但卻一再答應別人,只會令你不斷累積憎恨,更加無法溫和、善良地待人。唯有擺脫他人的期望、卸下多餘的壓力與責任,內心才會感到自在而遼闊,也更能展現真正的大方與寬容。

告訴自己,你不欠任何人,也沒有義務回應他人,那你才能發自內心地付出心力。接下來,你將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在我很喜歡的一集Podcast中,作家貝羅伯(Rob Bell)描述了電影《火戰車》的場景,並引述了以下兩句台詞。在故事中,有人無預警地提議更換奧運選手,因而有了這段對話:

「這事要看委員會怎麼決定吧!」年紀較長的男子用惶恐的語氣說。
他旁邊的男子馬上回應:「我們就是委員會啊。」

說穿了,我們就是決策者,決定權就在我們手上,就在自己心裡,近在咫尺,並不在別的任何地方。貝羅伯秉持這樣的精神,問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你是否經常在找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呢?」

我們常會向外尋求指引、認同與許可,但其實早已擁有自己所需的一切。我們就是委員會。不過,如果你面對的人,是你大半輩子與之牽連的權威者,那你的確會忘記自己其實握有主控權。

不欠人練習

首先我要強調,這項練習跟追溯能量起源很類似,都會觸及到深層的情緒,在練習的過程中,各位可能會需要諮商師在一旁協助。你可能情緒會大幅波動,甚至出現痛苦的感受,所以一定要有專業人士在場。

讀完以下的說明後,若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支援,請務必要找人幫忙。希望各位在做好深度探索內心的準備後,再開始實行,太過著急,或把情緒逼到難以容受的極限,反而會造成不良的效果。

請各位用完形心理學的方法,「想像」你在跟所愛的人對話,並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

  • 找到一個安全又不受打擾的小空間(至少可以坐兩個人),把心沉靜下來。
  • 一開始,請比照之前的做法,專注於內心充滿愛的角落,並把療傷設為目標。做法很簡單,只要沉靜下來,回想能讓你感受到愛的人事物就行了,包括小孩、伴侶或寵物。無論你選擇何者,最重要的是要能讓你感覺到愛的流動。
  • 完成後,請設立正向的療癒目標。(我通常會說:「我的目標是達到最深層的自我療癒。」)
  • 接著,請選擇一段你覺得很難面對的關係,無論對方是否在世都可以。幻想對方進入房間來跟你對談。
  • 等到你能完整想像或感覺到這個人坐在你對面,再開始說話。不要擔心會得到怎樣的回應,只管毫無保留地說出真實的想法與心聲就對了;把你的感覺和念頭都告訴對方,無論講多久都沒關係。
  • 說完後,請坐到另一張椅子上,以對方的身分說話,針對你剛才提出的指控、質疑、憤怒和困惑給予回應。接著又換回原來的身分,繼續提問;在一來一往間,試著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
  • 請仔細聆聽,對談過程應該會出現讓你訝異的內容。記得,過程中如果感到不知所措或無以為繼,隨時都可以暫停或終止練習,一切由你決定。

有時候,你會發覺對方配合的意願不夠強,導致你們無法進行有建設性的對談。這樣的體認會令人很難受,但也是很有價值的資訊。即使他處於難以溝通的狀態,你仍舊可以與他和解。無論對方對你抱持怎樣的看法,只要你瞭解這段關係的本質後,你就能放下,並祝他一切順利。

舉例來說,我在跟過往生命中的人進行「空椅」對談時,對方曾對我惡言相向。我一開始很震驚,但後來仍設法去回應:「我沒空聽這些。我愛你。長久以來,我對你的愛都沒有消減。現在的我也愛很自己,如果你要這樣對我說話,那我不願意跟你一起待在這個空間裡。除非你準備好以尊重的態度待我,否則我不會再跟你談。」

對方這時會很不開心,所以又用更傷人的話語回擊。雖然實際上眼前沒有人,但這項練習很有效,讓我得以劃清界線,對他們說:「再見,祝你一切順利。」然後結束對話。如果在對話過程中感到掙扎,或想要有額外的支持,不妨邀請未來的你也加入談話。

比照前面的操作方式,幻想未來的你走入房間。他已達成了你設定的所有目標,因此容光煥發、身心健全,再也沒有任何糾結。想像他渴切地想幫助你,好讓你變得和他一樣。你可以把他當成你的盟友或擁護者。提出你想問的問題,然後仔細傾聽未來的你有什麼洞見,答案可能會讓你很驚訝!

結束對談後,謝謝對方前來跟你說話,如果未來的你也在一旁支持,也請一併感謝。對談結束後,請讚美自己的好表現。接著,深入探究在對話中浮現的投射、批判和侷限性思維,並原諒自己有這些想法。

(本文摘自/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時報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