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童害怕吃東西⋯體重只剩12公斤!醫:「食物恐新症」恐影響腦神經

3歲童害怕吃東西⋯體重只剩12公斤!醫:「食物恐新症」恐影響腦神經

2023/3/31(2023/3/31 14:16更新)
3歲陳小弟由於體重僅12公斤,導致身體過於瘦小,於是母親帶著他來到醫院就醫,經醫師問診後發現,陳小弟自嬰兒時期對於副食品便十分抗拒,且時常腹瀉恐是「食物恐新症」。後續醫師先以處方藥物改善陳小弟腹瀉症狀,並請母親記錄陳小弟三餐飲食,回診時安排營養師諮詢,以期改善陳小弟營養不良的情況。

本篇文章目錄

孩子的營養攝取是多數家長育兒的難題之一,擔心孩子因為「不敢吃」導致營養不均衡,而對身體造成危害。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陳慧文指出,孩子的偏挑食有時是因為對未曾接觸的食物產生牴觸心理,即所謂「食物恐新症」。

延伸閱讀:
小孩發燒爸媽別慌!醫教正確退燒法:藥間隔「●小時」吃才對

食物恐新症常見於兒童

「食物恐新症」常見於2歲~6歲的兒童,由於逐漸發展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對於喜惡開始有所分別。若家長未及時給予協助,短期間可能會造成孩子因為纖維質攝取不足而出現腹痛、便祕的情況,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體重過輕或過瘦之外,對於大腦神經的發育也會有所影響。

對此,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曾針對食物恐新症進行多年追蹤研究,發現該症狀會使整體飲食品質下降,造成飲食中的蛋白質、纖維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足;或鹽分、飽和脂肪的攝取偏高,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換季過敏睡不好,當心孩子生長遲緩恐增2~5倍!兒科醫揭「抗敏3招」

1歲以前幼兒飲食能訓練

陳慧文表示,1歲以前的幼兒飲食能夠被訓練,家長可以透過多變化的副食品讓孩子嘗試,能夠大幅提升孩子對於新食物的接受度。而1歲~2歲的幼兒,對飲食接受的可塑性相對也還是較高,經由階段性的嘗試與改變食物型態及樣貌,比如青菜可以剁碎、磨泥、熬湯等,或利用模型切出特別圖案,幫助幼兒飲食多樣化。

其中家長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簡單手作,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與參與感進而願意嘗試。

陳慧文提醒,孩子的飲食攝取雖然很重要,但家長也不要太心急,避免運用賄賂或威脅手段。假使孩子是為了獲得獎勵,或因為逃避懲罰而進食,反而會造成孩子焦慮或討厭的情緒;所以緩慢進行飲食訓練、陪伴孩子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