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奧運也想跟著運動?醫教「3原則」防運動傷害:至少暖身●●分鐘
本篇文章目錄
王齊麟與李洋在巴黎奧運羽球男雙金牌賽擊敗中國組合,由於王齊麟為台北市選手,市府各局處推出優惠慶祝,其中12區運動中心健身房及游泳池6日~12日入場免費,吸引不少民眾帶著運動鞋,準備到運動中心,跟上選手腳步,體驗暢快淋漓的運動。
延伸閱讀:
做2分鐘就能燃脂!風靡歐美「運動零食」5好處:別再喊沒時間運動
運動前暖身5~10分鐘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智光指出,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最怕的就是許久沒有運動,柔軟度較差,突然激烈運動可能造成肌肉、骨骼或心臟問題,尤其常見的足部受傷,如小腿、大腿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或肌腱輕重不一的撕裂傷。
對於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而言,想跟上奧運風潮,到運動中心體驗跑步機或重訓等設備措施,陳智光提醒,運動前的暖身活動特別重要,至少確實熱身5~10分鐘,扭動關節部位、弓箭步等伸展動作不能少,「重點就是要讓身體熱起來。」
陳智光提到,平時沒有運動的民眾千萬不要臨時買新運動鞋,當身體狀態比較僵硬,還要適應新鞋,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增加運動傷害風險。建議先穿平時習慣、包覆性佳的鞋子,運動一段時間,身體柔軟度提升後,再依照身體需求,購買適合自己的運動新鞋。
延伸閱讀:
奧運選手也超愛用!肌肉緊繃、疼痛⋯速學肌貼「1方法」沿●●方向貼
運動傷害急救3原則
若不慎急性運動傷害,陳智光建議民眾留意3項原則:
- 固定關節不穩處
- 抬高患部避免腫脹
- 冰敷不宜太久,以免血液循環差,恢復速度變慢。
運動傷害後的休息很重要,「但千萬不要因運動傷害就不再運動」,建議採取間歇性休息,如腳踝受傷,可選擇不動到腳踝的其他運動。
「固定時間」運動比較好
現代人工作繁忙,很難每天都到運動中心等場地運動,陳智光建議,不要以每天到「固定場所」運動為培養自律觀念的核心想法,可以轉念為保持「固定時間」運動,平時建議抽出一點點時間,即使只是簡單的伸展運動,都有助於維持柔軟度與關節健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運動其實很簡單,即使是分段累積運動量,每次至少連續10分鐘,效果也和一次做完一樣好,如拆成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完成。從最簡易、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的健走開始,慢慢增加時間,再加強運動的強度及次數。
國健署建議外出或上下班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提早出門、提前下車,步行至目的地,走樓梯取代搭電梯,慢慢增加運動量。不是只有奧運場上選手從事的高強度運動才叫運動,即使只是「生活化運動」,只要持之以恆,就是民眾自己的小奧運。
8月夯運動!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台灣選手加油!」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全身復健運動|懶人包」,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