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新模式》超人醫生徐超斌推「南迴模式」結合長照、到府看診
「大家好,很抱歉因為我的身體狀況和颱風影響,無法到現場參加。」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發起人、前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徐超斌,在7日舉行《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新書發表會,卻因颱風受阻而無法親自參加,僅能線上與會合影留念(文章首圖左側螢幕),正也體現了偏鄉醫療的不易之處。
「我不可能一直活很久,總有一天會離開人間,因此我希望將來有更多的人一起投入偏鄉,不論醫療、社會福利、長照,願意為偏鄉做事、願意關心身旁所有的人,是我真的想要做的事情。」徐超斌在新書影像故事中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徐超斌一起為偏鄉地區服務。
延伸閱讀:
沒錢付醫藥費、健保費怎辦?快看「醫療救助金」懶人包
超人醫生成立南迴基金會的起點
來自台東達仁鄉的徐超斌,因小妹早夭,年輕時立志回家鄉服務,畢業後經歷奇美醫院急診室5年完整歷練,在2002年放棄進入大醫院任職,回到家鄉成為部落醫師。面對太麻里、金峰、大武和達仁等「南迴四鄉」的醫療困境,山路經常因為大雨坍塌,他看見當地居民因交通、經濟受阻而就醫困難的需要,這也是南迴基金會的起點。
為了改變偏鄉醫療困境,徐超斌在當地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在各鄉鎮設立急救站,每天親自開著吉普車奔走做巡迴醫療,讓鄉親看病不受衛生所時間限制,即使中風後行動不便,仍堅守崗位到府看診,也促成他在2012年成立「南迴基金會籌備處」,並於2019年正式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
延伸閱讀:
2024流感疫苗懶人包》流感疫苗怎麼挑?一表秒懂「5款疫苗」廠牌這樣選
暫緩蓋醫院,積極推動居家醫療
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表示,基金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籌建南迴醫院」。然而,在病患數、醫護人力都不足的前提下,即使設立了南迴醫院能夠撐多久,蓋醫院又是提升偏鄉醫療資源的唯一處方嗎?在眾多考量之後,基金會決議暫緩建院。
至此,南迴基金會轉向以「南迴醫療計畫」回應在地醫療需求,在2021年8月成立了第1階段「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附設居家護理所」,帶著基金會成員、工作團隊一起進入部落紮根,努力建構南迴醫療網絡,來提升南台東地區的醫療照護品質。
2023年,第2階段「南迴診所」正式成立,以偏鄉定點門診和居家醫療為2大服務主軸。李靜蘭說,雖然最後沒有建院,但南迴醫療計畫就如同「沒有圍籬的醫院」,全力推動在宅看診,改善在地鄉親就醫不便的問題,落實偏鄉居民能夠享受到與社會大眾一樣醫療資源的初衷,但不僅限於此。
「南迴模式」致力於偏鄉醫療典範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明,南迴診所不僅替台灣打開新的醫療模式,也促使政府思考如何回應偏鄉醫療的期待,「南迴醫療計畫不只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更強調與社區互相扶持,建構彼此依存的歸屬感,展現全人照護精神的『南迴模式』,深入社區且不侷限於醫療服務,更強化以人為中心的長照支持系統,讓醫病關係更緊密。」
石崇良指出,南迴模式跟一般醫院最大的差別,在於不能提供住院服務,卻剛好在新冠疫情後趕上「在宅醫療」的政策發展,落實醫師到府看診、支援居家生活照護指導,以及最後的臨終照護。事實上,這樣的模式不僅人事營運成本較低,病人更能在家住院、在家安寧,更有利於永續經營,使醫療資源直接用在病人身上,達成多方受惠的效益。
「我們要追求的『醫療平權』不是口號,而是讓地處偏遠的南迴四鄉居民,可以透過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分配,滿足他們的殷切需求。再來則是解決醫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基金會已著手整合周邊醫護人力,變成一個醫療網絡、彼此支援。」李靜蘭說。
在圓夢的過程中,李靜蘭表示,將來會發展出適合南迴偏鄉的醫療模式,並誓言未來會更努力地讓「南迴模式」,成為偏鄉的醫療典範,複製在臺灣所有原本不被看見的偏鄉角落,一起迎接醫療曙光,「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與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共同出版《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完整記錄下「南迴基金會」成立初期的點滴,徐超斌醫師和團隊夥伴如何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共同築夢的故事。愛是最初的出發點,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大山裡,南迴基金會用行動醫療結合多元照護,沿著100多公里長的南迴公路,將集合眾人之愛的火光,送進最黑暗的偏鄉角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