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

偏鄉醫療新模式》超人醫生徐超斌推「南迴模式」結合長照、到府看診

偏鄉醫療新模式》超人醫生徐超斌推「南迴模式」結合長照、到府看診#偏鄉醫療

日前,山陀兒颱風過境帶來強風豪雨,為台東南迴地區帶來超大雨勢,導致多處房屋毀損及交通道路中斷,南迴公路甚至部分路段封閉,使醫護人力本就短缺的偏鄉醫療再度陷入困境,而這也是當地居民的日常。「超人醫生」徐超斌有感當地醫療匱乏,決心為當地居民打造醫療照護網絡,積極推動「南迴診所」落實偏鄉居家醫療服務,希望實現「在地老化,在地終老」的願景。

看病沒帶健保卡別擔心!教你7步驟申請「無卡看診」還能線上繳費

看病沒帶健保卡別擔心!教你7步驟申請「無卡看診」還能線上繳費#偏鄉醫療

若有臨時就醫需求,只帶手機出門卻忘記帶錢包、健保卡就醫,常讓人十分困擾,不僅需先自付醫療費用,還得在期限內拿實體健保卡回醫院辦理補卡,才能退費。為解決這些問題,健保署開發的「虛擬健保卡」正式上線!只要手機下載「健保快易通APP」開通,往後用手機就能就醫和繳費。虛擬健保卡如何開通?《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7大步驟一次看。

一北一南攜手醫學人才培育 提供雲嘉優質醫療服務

一北一南攜手醫學人才培育 提供雲嘉優質醫療服務 #偏鄉醫療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大林慈濟醫院簽訂建教合作MOU,一北一南攜手醫學人才培育、學術交流與研究,期盼促成人才回鄉貢獻並發展造福雲嘉民眾的方案,共創社區、醫院及大學三營的成果。在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見證下,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教授二人9日簽署合作協議。 國內首屈一指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擁有豐沛研究量能,培育出無數優異人才與菁英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則因慈濟基金會考量雲嘉醫療資源缺乏而成立,二十多年來致力於急重症與社區醫療、醫學研究,並且是臺灣第一個獲得國際健康促進典範殊榮的醫院。近年來不僅致力醫療發展並著手癌症治療的質子中心籌備,現任院長賴寧生是陽明大學醫學系與臨床醫學研究所校友,近期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前總院長暨大林慈院顧問郭守仁醫師的努力推動下,促成與陽明交大的這次合作。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指出,大林慈濟醫院是一所醫學中心等級的區域型教學醫院,處於無醫學中心的偏鄉,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經營與管理方式,讓學生未來學習在非都市型醫院行醫的本質體悟,在地經營老化社區、慈濟長照、醫療人文,以人為本的中西醫與安寧照護。 林奇宏表示,社區高齡化是亟待面對的議題,尤其雲嘉地區是台灣相對高齡的縣市。陽明交大在高齡醫學與智慧醫療等領域有豐沛量能,最近學校陸續成立樂齡大學,也在新竹設立銀髮俱樂部照顧銀髮族。這次與大林慈濟的建教合作是陽明交大第一個在雲嘉地區合作的醫院,相信在大林慈濟臨床經驗與陽明交大教研量能的結合下,定能發展出更多造福雲嘉民眾的方案。醫療必須貼近社區、讓民眾有感,賴院長是陽明交大校友,他應該最能體會。期望這次雙方合作能成為雲嘉地區的里程碑,共創社區、醫院、大學三贏的結果。 賴寧生表示,與母校陽明交大簽署學術、教學、研究等合作協議,期盼引進陽明交大醫學院優秀的醫學生與大林慈院醫師教學相長,除進行平時臨床醫療服務外,醫院有機會與責任,進行更大投資與布局,進而發展更尖端的醫療科技與提升服務量能。感謝慈濟醫學大學長期作為大林慈院重要醫學後盾,現在又與陽明交大簽署醫學建教合作,期盼「雙醫」帶來建教合作新的里程碑。「培育新人、教學相長」是醫院啟業治療病人為首要志業,再者是教育與傳承;一家醫院需在教學研究系統上扎根,需要醫學生注入醫院,彼此相互切磋與刺激,教學研究也促使醫院朝向更明確的方向。 大林慈濟醫院興設質子治療中心 雲嘉南地區唯一通過質子治療擴充計畫醫院 發展尖端醫療時,需網羅更多醫療學子與科技人才,回鄉服務,一起承擔照顧雲嘉南地區,癌症病患使命與責任。而當聯合國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的方向,在健康生活與福祉領域,更是不能獨缺醫療在其中的重要角色,學生唯有在偏鄉更能體悟城鄉差距,並在永續發展的目標中學習經驗。 大林慈濟醫院提供醫學生完整的醫學學習領域,更加期盼透過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合作,帶給台灣醫學生豐富的醫學熱情與投入,有助於永續提升偏鄉民眾的健康福祉。醫院坐落在嘉南平原甘蔗田中央,未來環保的成就朝向零碳排願景,氣候行動與技能知識,也都走在國際的先驅之路並獲得肯定,歡迎台灣醫療優秀人才來此學習與參與。

7成癌友「就醫不便」想放棄⋯癌症基金會推交通補助

7成癌友「就醫不便」想放棄⋯癌症基金會推交通補助#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偏鄉癌友就醫不便,使最終治療成效及命運大不相同。據統計,台灣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花費4小時車程;近7成曾因交通不便而萌生中斷治療念頭,距離成為就醫延命阻礙。尤其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大眾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佔比低,翻山越嶺的漫漫就醫長路,讓偏鄉癌友們感到身心俱疲,寧可選擇放棄治療。口腔癌第4期的林先生,清晨5點趕著出門,為的是要搭上第一班公車,從台東到花蓮慈濟醫院做化療,每周固定一次要到醫院接受治療,每次療程至少3個月。林先生為了治療癌症,必須跨縣市就醫,從家裡到醫院距離100多公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再轉乘,來回車程至少需花費6小時,還不包含在醫院就診等待的時間。每次化放療結束,忍受著越來越強的藥物副作用,還得拖著疲憊的身心等車轉乘才能回到家,使林先生腦中常常浮起放棄治療的念頭,因為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逾6成偏鄉癌友就醫需「翻山越嶺」,恐放棄穩定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癌症患者經常須接受化療及放療,每2到3周的化療已讓癌友疲憊不堪,若是加上放射線治療,每天1次,每周5次,療程約1至2個月,密集的治療過程讓副作用更加強烈,常有噁心、嘔吐、疼痛或嚴重的疲憊席捲而來,長途往返就醫更易加劇身體因藥物副作用所產生的不適,大幅增加路程上的危險,使偏鄉癌友穩定就醫穩定接受治療,甚至成為一種奢求。蔡麗娟進一步提到,每天就醫的舟車勞頓對癌患已是疲憊不堪,更何況是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年長癌友們,偏鄉交通不便,大眾運輸少之又少,趕著一天1、2班的巴士,下車了再轉乘,就醫之路比你我想像的還要遠。甚至在南部及東部地區,更分別有超過6成及7成的癌症病友,常常是無人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就醫,千里迢迢到醫院接受治療,結束後還得趕搭上回家的巴士;甚至自行騎乘機車,翻山越嶺經過漫漫長路後才能到家得以休息,這樣的就醫路程,讓偏鄉癌友們感到身心俱疲,最後寧可選擇放棄穩定的治療。蔡麗娟指出,對偏鄉癌症病友來說,交通是一個隱形的必要需求,相較於疾病與治療,患者就醫過程的交通時間與金錢困境,常不為人所關注,卻是影響穩定就醫的關鍵因素。台灣癌症基金會多年來持續推廣銀髮偏鄉就醫,針對居住於大南部、宜花東等偏鄉地區60歲以上的癌友,提出癌症治療交通補助專案,只要住家距離醫療院所10公里以上,且每月至少回診治療一次,每名癌友可申請8,000元的交通補助。蔡麗娟呼籲,一般民眾若想貢獻一己之力,可響應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小額捐款,一起幫助更多銀髮癌友,走出治療的交通困境,幫助偏鄉病友穩定就醫,讓他們的康復之路不再遙遠。

空汙嚴重易染肺炎?醫:在家也無法倖免

空汙嚴重易染肺炎?醫:在家也無法倖免#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60歲男性,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慢性病,菸齡40年,每天要抽1.5包菸,今年8月開始斷斷續續有咳嗽情形,看了2次醫生,因為沒有發燒,起初以為是菸咳並沒有太在意,一個月後體重竟掉3公斤,且出現走路喘、呼吸急促等症狀,經X光檢查才發現右胸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呈現幾乎全白,診斷為膿胸,住院治療2周才出院。40歲後 免疫力開始下降每年11月12日為世界肺炎日,肺炎為全台第4大死因,約每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肺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醫師表示,人體在4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下降,年紀漸長,感染疾病的機率更是逐漸上升,應及早做好預防措施來維持體內免疫力。尤其近日空汙嚴重,紫爆頻傳,中山醫學附設醫院家醫部醫師顏啟華表示,研究證實PM2.5及其他空氣汙染物質會降低肺部防疫力,增加肺炎鏈球菌感染及重症風險;而長期待在室內的「密封族」也無可倖免,密閉空間內空氣不流通,細菌滯留,更容易感染疾病。另外,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者,及罹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吸菸史之族群,都有較高的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建議應積極預防感染。密封族易交叉感染 快施打疫苗防肺炎黃立民醫師表示,施打疫苗就好比為體內的免疫銀行加值,若選擇可產生免疫記憶的疫苗,除可有效降低鼻咽腔帶菌率,產生群體保護效果外,更可在提出本錢使用後,還會再多存些利息給免疫銀行,維持體內有一定的免疫力水準。顏起華醫師提到,如果有3人同時在室內抽菸,則PM2.5可飆到500微克,相當驚人;他說,肺炎鏈球菌的症狀不明顯,但若長期吸菸只會使肺部損傷更嚴重,因此司機、上班族等長期處在室內的密封族,更容易因為空氣不流通導致交叉感染,建議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外,也可以自費接種疫苗,以增加自身保護力,降低感染風險。

改善偏鄉醫療困境 有愛就無礙

改善偏鄉醫療困境 有愛就無礙#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關懷偏鄉!城市看病非常容易,不僅有許多醫院診所可以選擇,到大醫院還能挑時段選醫師,但偏鄉地區就無法享有這些便利的服務,如新北市石碇,區域面積是永和的25倍大,但卻只有衛生所和一家牙科診所能看病。為了改善這個困境,雙和醫院每週固定到石碇進行偏鄉醫療,也在衛生所放置多功能的生醫感測儀器,協助居民了解自身健康,若發現狀況也能儘早就醫。石碇就有一位80歲的王阿嬤,因為上述服務發現高血壓飆到190,緊急治療才化險為夷,因阿嬤住在石碇山區,到衛生所的交通十分不方便,所以高血壓問題一直是靠吃中藥來控制。直到今年2月底,膝蓋不舒服到雙和醫院的石碇診療中心做復健,順便透過生醫感測儀器做健檢,才發現血壓竟高到180~190,原來阿嬤的高血壓一直處於危險狀態,經過雙和醫院的治療,2週後血壓降至130。雙和醫院表示,石碇很多居民都是老年人,住所大多分散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區,由於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也不想花錢,所以如果身體有輕微的不舒服,通常都會選擇忍耐,故不容易在疾病出現的第一時間進行治療。偏鄉醫療量身訂作替民眾著想雙和醫院為解決上述問題,除了固定每週在石碇駐診,輪流提供復健、骨科、新陳代謝科、神經內科等醫療治療,還推出「免費到府接送」的服務,由醫院派交通車,到需要看診的民眾家裡,把人接到駐診中心,看完病再送他們回家,希望透過遠距醫療的實踐,讓大家能獲得更好的健康照顧。

強化臺東山地偏鄉醫療 提昇就醫方便性

強化臺東山地偏鄉醫療 提昇就醫方便性#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改善臺東縣達仁鄉民眾就醫之可近性及提昇醫療服務品質,全民健保局自91年1月開始委託台東基督教醫院辦理「臺東縣達仁鄉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結合當地衛生所及合作院所共同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目前承作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每月提供28診次專科診療,太麻里牙醫診所亦每月提供5診次牙醫診療及台東聖母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提供居家護理服務。以101年戶籍於臺東縣達仁鄉且在保之民眾門診(西、牙、中醫)及住院醫療點數,共計支出1億1千1百6拾萬餘點,而保費收入僅有6千9百5拾萬餘元,其中民眾自付2千2百71萬元保費,醫療支出則大於保費收入為4千2百1拾萬餘元,尤其針對山地鄉,因民眾受限於地理環境不便之因素,就醫交通成本相對其他地區高,健保局投入較多之IDS醫療資源提高醫療可近性,確保山地鄉民眾就醫之權利。健保局指出,達仁鄉IDS計畫每年提供醫療服務達1萬7千7佰餘人次,實際每年投入該鄉之醫療資源約1千3百8拾萬餘元。表示對偏鄉離島及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民眾之健康,不遺餘力予以照顧。

健保強化偏鄉醫療 提昇民眾就醫方便性

健保強化偏鄉醫療 提昇民眾就醫方便性#偏鄉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且分散,無法吸引醫師前往開業,醫療資源普遍不足,故健保局於88年起推動「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及93年起辦理「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將較充足的醫療人力及資源送到上開地區,彌補當地醫療提供不足之困境,增加醫療服務之可近性及提昇醫療服務品質。健保局今(25)日指出,目前全國48個山地離島鄉鎮地區均已納入IDS計畫,101年度共有25家醫院承作與山地離島地區之醫療院所合作,共同服務設籍當地42萬民眾。每月提供定點門診、24小時急診、夜間門診診療、夜間待診、專科診療及巡迴服務、慢性病照護、居家照護、疾病篩檢、預防保健及轉診後送服務。除當地醫療服務費用每年約34億元外,另額外投入約3.9億元經費。以100年民眾滿意度為93%,顯見民眾對IDS計畫之肯定。除此,針對鄰近山地離島之鄉鎮區,如有西醫醫療資源不足之情形,也鼓勵基層診所及地區級以上醫院至偏遠鄉鎮區提供專科巡迴、或對行動不便或獨居老人提供到宅醫療或疾病個案管理服務,共計12科之專科醫師提供巡迴服務。100年度民眾滿意度為92%,足見民眾對此計畫之肯定。100年投入西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巡迴服務之成果,123家基層診所前往78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有診所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額外投入經費6,227萬,100年共提供9,638診次的巡迴服務,有197,526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15,205人次,成長率8.34%。另, 34家地區級(含)以上醫院前往29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額外投入經費3,538萬,100年提供3,367診次的巡迴醫療服務,有27,135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6,018人次,成長率27.50%。除提供西醫巡迴醫療外,亦提供中醫及牙醫之巡迴醫療服務,其成果有75家中醫診所前往63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有院所提供巡迴醫療服務,額外投入經費6,246萬,100年共提供4,698診次的巡迴服務,有132,025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10,676人次,成長率8.80%。另外針對牙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有18個醫療團前往105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有院所提供巡迴醫療,額外投入經費1億8,635萬,全年共提供6,861診次的巡迴服務,有84,313人次受惠,較99年增加6,232人次,成長率7.9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