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失智症,還能再工作嗎?醫揭「年輕型失智」患者3大困境有解方

確診失智症,還能再工作嗎?醫揭「年輕型失智」患者3大困境有解方

2024/11/4
年輕型失智症好發65歲以下,但這些患者通常是家庭經濟支柱,一旦生病常因擔心影響工作而隱瞞,拖延病情反而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神經內科醫師提醒,罹患失智症不要害怕,若能在初期調整生活習慣,補對營養,不僅能阻止病情惡化,治療資源也較多,可以幫助病友維持正常工作及生活。

「我還有家庭要養,罹病了,該怎麼辦?」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失智症人口增加,有些屬於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患者,正值中壯年,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確診時,幾乎難以置信,無法接受,焦急問著:「該怎麼保住工作?」

延伸閱讀:
照顧失智親人壓力好大⋯該送長照機構嗎?劉秀枝:先顧好自己最重要

早發性失智症就怕蠟燭3頭燒

徐文俊表示,因發病年紀較早,年輕型失智患者面臨生活困境複雜且多元,包含就業問題、家庭照顧支持、子女教養等,面對工作、家庭與疾病,簡直蠟燭三頭燒。罹病後最大衝擊為就業困境,這群人未達退休年齡,甚至在職場上擔任主管,為此,台灣失智症協會多年前提出「職務再設計」,希望能有所幫助。

年輕型失智患者擔心無法勝任工作,而遭資遣,丟了飯碗,大都選擇隱瞞病情,等到症狀嚴重,旁人同事發覺異狀時,大多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期。徐文俊表示,失智症支持資源多,千萬別怕診斷、治療,若能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調整生活習慣,補充營養,是可以阻止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繼DHA、卵磷脂、銀杏…醫親解護腦成分「AIE2」對預防失智症有什麼好處?

「職務再設計」服務調整工作內容

目前政府針對失智者所提供就業服務,輕度失智患者可申請「職務再設計」,透過個管師、職能治療師評估,調整工作職務,讓患者延續職場生活。徐文俊說,「要看見還有的能力,而不是執著失去的能力。」失智不代表失能,不用馬上離開職場,有些人只要經過認知功能治療或訓練,就可繼續發揮所長。

如果病情惡化,在工作表現逐漸出現問題,無法勝任原職場,徐文俊表示,經過專業「職務再設計」服務,調整工作內容、操作方式或是輔具的支援,失智患者仍可繼續工作。以協會的咖啡坊為例,輕度患者可手工沖泡咖啡,將工作變成一種復健,另可建立自我價值的自信。

發現年輕型失智症及早治療

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目前全台失智症病患逾37萬人,徐文俊觀察,發病年齡有提早趨勢,發生原因多元,包括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以及腦傷、中風、三高及慢性病的因素。

年輕型失智症症狀並不典型,常被誤認為是其他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致,如果患者當發現自身問題行為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診斷。不要害怕求助,由專業團隊介入輔導,保住工作,延緩病程退化。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有家庭要養,罹病了該怎麼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如何保住工作?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元氣網提供最即時的健康醫療新知、專業醫療解析以及多元豐富的健康內容,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