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痛又有灼熱感⋯消化性潰瘍原因有哪些?醫教「按摩2穴位」緩解

上腹痛又有灼熱感⋯消化性潰瘍原因有哪些?醫教「按摩2穴位」緩解

2025/2/25(2025/2/25 14:56更新)
現代人工作壓力山大,不論是每天看盤心情隨漲跌高低起伏的資深股民,還是在AI科技產業日夜加班輪班的工程師們,每每受到腸胃不適所苦。因為趕著上班忘記吃早餐,一到公司上腹開始隱隱悶痛或是灼熱感;常常加班要到8、9點才能吃晚餐,晚上12點睡覺時一躺下便覺得胸悶、灼熱感而不好入睡。中醫師提醒,小心誘發消化性潰瘍。

藍田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程俊文表示,常見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除了受到幽門桿菌感染外,若平常服用過量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如阿斯匹靈和布洛芬等藥物,會減少胃黏膜的保護;部分患者也與長期吸菸有關。

延伸閱讀:
中年過後必學的「長壽飲食法」!莊靜芬教「4種吃法」每餐吃●●分飽

消化性潰瘍多因飲食西化引起

但程俊文說明,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因為現代人飲食西化,精緻、高油高鹽及辛辣的食品攝取過量,加上生活壓力大及情緒緊張,導致胃或十二指腸或兩者表面黏膜,受到胃酸過多侵蝕而產生潰瘍。

程俊文指出,若以中醫觀點看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屬於「胃脘痛」,其位置在上腹部、劍突下,多與壓力及焦慮、食用高油高鹹等肥甘厚味的食物、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較差等原因有關,舉凡上腹部悶脹感、消化不良、噁心想吐、食慾減退,都很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的症狀。

程俊文提到,若消化性潰瘍未及時治療而持續惡化,常見後遺症有:

  • 消化道出血:潰瘍常見的併發症,久未處理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 穿孔:潰瘍未及時處理,穿透胃壁及腸壁造成胃穿孔而導致腹膜炎。
  • 幽門狹窄:潰瘍反覆發作將造成瘢痕組織,導致胃部和小腸之間的幽門窄化,進而引發食慾差、噁心想吐。
  • 癌變:幽門螺旋桿菌是已知造成胃癌的因子之一。

延伸閱讀:
內褲總是黃黃的,怎麼都洗不乾淨?醫授「清潔2關鍵」:洗劑選這種

按摩2穴位改善消化性潰瘍

若已有消化性潰瘍症狀,除了盡快就醫接受治療外,程俊文也建議透過穴位按摩有助改善:

中脘穴

  • 位置:位於上腹部,肚臍上四寸(劍突與肚臍之中點)的位置。
  • 功效:適合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按摩方法:用中指輕壓中脘穴,順時針按揉5分鐘,有輕微酸脹感即可。

足三里穴

  •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外側凹陷處下四指寬,再往外開1橫指處。
  • 功效:可促進消化、健脾消食、緩解胃痛。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壓足三里穴,稍有痠脹感即可,按揉3~5分鐘即可。

image

日常6招預防消化性潰瘍

程俊文提醒,想預防消化性潰瘍,日常習慣可依照以下方面來調整:

  • 健康飲食:減少高鹽、高油、辛辣食物,並減少酒精及咖啡的攝取。主食以米飯為,選擇酸性低、好消化的食物如蘋果、山藥及秋葵,飲食維持6~7分飽。
  • 壓力釋放: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及釋放壓力,用運動及冥想代替用酒精來緩解壓力。
  • 適當運動:游泳、跑步,甚至是超慢跑、散步等低強度的運動都是緩解壓力的好方法。
  • 適當用藥: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者,可尋求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改善疼痛,如針灸、推拿及按摩等療法。
  • 感染控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建議先以抗生素治療,並注意個人衛生及勤洗手。
  • 戒菸:減少尼古丁對胃黏膜的刺激。

程俊文補充,維持正常作息就是在投資自己的健康存摺,才能在年紀大時有好的生活品質,預防醫學的目的,不是等到疾病嚴重時再來處理,而是在日常的亞健康日常中,預約未來的快樂生活。


歡慶好友破5,000人!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填問卷抽獎送5,000元禮券!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