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嗅覺改變等症狀,以為是新冠後遺症,檢查竟罹鼻竇癌!一名61歲裝修師傅去年開始因頭痛、嗅覺下降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罹患鼻竇癌,且病灶深及腦部。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緊急開刀切除,3個月後追蹤無復發,搶回一命。醫師指出,有別於口腔癌,頭頸癌中的鼻竇癌較為少見,也因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常被忽略。
頭痛、嗅覺改變等症狀,以為是新冠後遺症,檢查竟罹鼻竇癌!一名61歲裝修師傅去年開始因頭痛、嗅覺下降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罹患鼻竇癌,且病灶深及腦部。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緊急開刀切除,3個月後追蹤無復發,搶回一命。醫師指出,有別於口腔癌,頭頸癌中的鼻竇癌較為少見,也因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常被忽略。
飲食作息不正常,健檢發現腸息肉,才知罹患腸癌第3期!38歲的科技新貴黃先生,BMI指數27.2,體重過重,平時亦有飲酒習慣。近半年來積極運動健身,體重減輕8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卻輕忽了早已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腸癌徵兆,健檢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發現有多顆腺瘤型息肉及一顆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
長者喝水要小心!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75歲曾姓阿公中風後喝水及吃飯常嗆到,也常引起咳嗽,並多次引發吸入性肺炎,有致命危機,醫師建議家人考慮鼻胃管餵食,但阿公仍堅持由口進食。求診衛福部彰化醫院復健科,醫師以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阿公咽部力量不足,進行咽部訓練後,改善嗆咳現象,降低風險。
生病好痛苦,沒想到卻又被拒診,該怎麼辦?同樣都是生病者,愛滋感染者的困境更為險峻,不僅是因其它疾病就醫時常遭拒診,陷入無法享有正常醫療協助的困境,不友善的就醫環境,更可能使病友們心中遭受二度創傷。最新「醫事人員愛滋認知度調查」顯示,國內有超過8成醫療專業人員對於愛滋病U=U等觀念新知認識不足,但擁有愛滋正確認知的醫事人員,對感染者的友善程度顯著提升。
天氣超熱!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截至28日已有622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氣溫甚至一年比一年更熱。醫師指出,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小心炎熱高溫會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就會造成腎臟損傷,尤其提醒戶外工作者、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需特別警覺。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癌症病人降低復發風險,但要注意,運動不是「有動就好」!若對於運動時機、頻率及方式不夠了解,反而「有動不一定有效」。癌症希望基金會偕物理治療師、運動專家共同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建議病友運動先從5大核心能力開始,才是有效鍛鍊。
漫長悠閒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長達50多天的假期,孩子們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經隨性顛倒,面對新學期的開始甚至感到抗拒、焦慮而不想上學,該如何重新調整?哪些孩子比較容易出現「開學症候群」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提醒,爸媽可利用「開學收心操」6撇步,陪伴孩子調適開學前後的這段過渡期。
9月開學季在即,小心腸病毒疫情大流行!疾管署27日公布監測發現,近期腸病毒、腹瀉疫情持續升溫,腹瀉就診人數已連續4週上升,光上週就突破12.5萬人次,以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為主,腸病毒也連續2週上升,上週就診近1.4萬人次,預計本波流行期將從本週開學開始,一路延燒到中秋節後至9月底。
10歲的小晴在出生後4個月大時,被發現不會翻身及抬頭,經確診為先天性罕病SMA第1型。1歲時因感染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入住加護病房,被醫師判定生命僅剩數月,但家屬不放棄治療,隨時陪伴拍痰、抽痰,小晴每天需配戴呼吸器23個小時;4歲多開始用藥後,居家呼吸器縮減為每天使用10小時,抽痰1至2次,她從原本無法講完整句子到現在能唱完一首兒歌。
抗生素治不好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用糞便中的好菌來治療!一名19歲大學女生,因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雖然抗生素治療有效,但2年內反覆復發3次,導致腸道發炎及潰瘍加重,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嚴重影響生活。經大腸鏡微菌治療後3個月,不僅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排便習慣恢復正常,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黏膜完全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