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傷口留疤腫痛、搔癢⋯蟹足腫怎麼消除?皮膚科醫列「5種常見治療」

傷口留疤腫痛、搔癢⋯蟹足腫怎麼消除?皮膚科醫列「5種常見治療」

52歲游先生是一位汽車業務,近幾年來飽受身上多處紅腫病灶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經常有抽痛或搔癢不適,不敢與人互動,直到至醫院皮膚科門診評估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蟹足腫。經每個月回診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及冷凍治療,加上外用藥膏,半年後多數病灶已恢復平坦,也不會抽痛,讓游先生重新對皮膚外觀恢復自信。

孩子夜咳不停恐氣喘上身!醫揭「7大徵兆」:症狀超過●●歲要當心

孩子夜咳不停恐氣喘上身!醫揭「7大徵兆」:症狀超過●●歲要當心

天氣冷颼颼!冬天早晚溫差大,每當入夜後溫度驟降,有些小孩常出現咳不停的狀況,甚至有時夜間咳到醒來,讓家長好擔心是不是氣喘發作?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指出,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若本身有過敏體質、呼吸道疾病、氣喘病史等,更容易出現夜間咳嗽,家長若擔心小孩是否有氣喘,可以透過7大徵兆來判斷。

甲狀腺結節增大如何治療?醫揭手術「麻醉、恢復期、費用」1表比較

甲狀腺結節增大如何治療?醫揭手術「麻醉、恢復期、費用」1表比較

45歲的陳先生從事科技業,2年前在公司健康檢查時發現右側甲狀腺有1顆大小約0.5公分的結節,當時不以為意。然而,結節逐漸增大近3公分且出現壓迫症狀,有腫痛感且影響晚上難以入眠,就醫接受細針抽吸檢查,醫師診斷為良性甲狀腺結節,並決定進行甲狀腺結節微創射頻消融手術。1年後,結節縮小且無壓迫症狀,患者滿意其治療結果。

2025「小寒」節氣養生吃什麼?中醫「補脾暖胃」飲食建議、禁忌

2025「小寒」節氣養生吃什麼?中醫「補脾暖胃」飲食建議、禁忌

2024年「小寒」節氣來臨!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也是冬天倒數第2個節氣。古人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於極也。」此時的天氣已經很寒冷,但還未到氣溫最低的時候,因此稱做小寒。中醫師提醒,防寒保健推薦自製「益氣薑棗茶飲」,讓民眾在寒冬裡暖身又暖心!

失智症長輩吵著要出門勸不聽?醫揭「7招友善溝通法」眼睛先看這裡

失智症長輩吵著要出門勸不聽?醫揭「7招友善溝通法」眼睛先看這裡

78歲的阿凱原本身體健康,在3年前收掉市場的魚舖後,卻逐漸出現失智症狀,短短半年就惡化成中度失智症,導致脾氣暴躁、睡眠減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某天兒子下班回家,發現阿凱只穿著內褲,拎著兩袋魚,在廚房走來走去,嘴裡念著要去市場賣魚,兒子試圖阻止他出門並提高音量斥責時,阿凱瞪大眼、情緒激動,甚至不穿鞋子就衝出家門往市場方向走去⋯⋯

失眠睡不好,假日補眠就能消除疲勞?醫揭3大迷思:平常睡午覺更好

失眠睡不好,假日補眠就能消除疲勞?醫揭3大迷思:平常睡午覺更好

小米是一位30歲的工程師,因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長期熬夜,白天提不起精神,每天睡不飽,讓她更緊張自己的身體狀況。她試圖靠週末多睡幾個小時來補回平時的睡眠,但效果不佳,反而讓週日晚上更難入睡,她試著躺滿8小時,但週一精神依然不振。身心科醫師指出,失眠睡不好想正確補眠,可留意3大重點,且每個人的睡眠時間都不同,不用追求一定要睡滿8小時。

置換人工膝關節,6旬男竟血腫疼痛!中醫治療「1藥方」解痛能深蹲

置換人工膝關節,6旬男竟血腫疼痛!中醫治療「1藥方」解痛能深蹲

60歲的張先生,10年多來苦於膝關節炎,最後決定到醫院進行人工置換膝關節手術,但術後10天發現,出現膝關節血腫合併腳踝水腫的症狀,導致膝關節異常腫痛,且屈伸活動受到嚴重限制,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就診後,確診為「氣滯血瘀」病症,經中藥治療一個月,症狀大幅改善,連續深蹲也不費力。

冬天養生祕訣竟是「賴床」?醫授2步驟「抬手抬腳運動」讓身體暖起來

冬天養生祕訣竟是「賴床」?醫授2步驟「抬手抬腳運動」讓身體暖起來

冬天早晨好冷,別急著離開暖和的被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教你賴床做運動,只要抬手抬腳就能保護心血管健康。他提醒,若太快起床,身體從溫暖狀態一下子接觸到寒冷環境,可能對心血管健康帶來風險,建議不妨先在床上進行伸展運動,或按摩2大穴位,讓身體暖起來後再下床活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