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寶貝,媽媽有一天會離開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寶貝,媽媽有一天會離開

文‧圖/吳品萱 雙胞胎開學後,我利用白天的時間追了一部很有意思的韓劇。 看韓劇有感而發.在浴室崩潰大哭 「德魯納酒店」是一間專門為鬼魂服務的酒店,描述人死後如果有遺憾或是怨念,在去投胎輪迴之前,會先到「德魯納酒店」入住,等到心願完成,再繼續前往另一個世界。看完後覺得是個很觸動人心的劇情,每個「鬼」的故事,都會多少改變些看事情的角度,並思考「死亡」。最近總想著如果我離開了,人生會有什麼遺憾。   我最放心不下的一定是Mitch和Marty。昨晚一邊洗澡一邊想,如果真的發生意外,這麼小的孩子一定無法承受。我想像著他們找媽媽的畫面,再想到幼兒園的畢業典禮、第一天上小學、長大結婚、生孩子,通通沒有媽媽陪伴的樣子。想著想著,一個人就在浴室裡崩潰大哭。我記得我媽也是會這樣胡思亂想,我還總笑她膽小,怕看醫生、怕地震、怕坐飛機,連摩天輪和雲霄飛車都不敢,後來我才懂,是因為背負著很大的責任、很滿的愛,才擔心人生無常。   太擔心死亡.努力不缺席孩子的成長階段 一直以來,我都有和兄弟倆談論生死,就怕哪天走得太突然。我常跟他們說「媽媽有一天會離開你們」、「就跟外婆一樣,到天上去之後,就沒有辦法再陪你們了」。也許是太擔心死亡,每天就想著得更努力活著才行。我花了比以前更多的時間陪著他們,每天一起聊天到睡著、親自接送上下學、假日到各親子景點玩樂、暑假每天上山下海,就是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我永遠都不會缺席。   前陣子帶著兒子們到頂樓吹泡泡,一架華航的飛機正從天空飛過。我們總說那是「外婆的飛機」,因為我媽在華航任職將近四十年。我指著天空說:「快看!是外婆的飛機!」Marty抬頭望著天上,笑得好燦爛,眼睛都瞇成一條線,他開心大叫:「外婆要從天上坐飛機回來看我們了!」看著這兩個天真的孩子一邊吹泡泡一邊大笑的美麗畫面,心裡想著,媽,妳一定也看到了吧?   雖然我常說有一天我會離開,但在這之前,媽媽會努力陪著你們度過一段很幸福、很快樂的旅程。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739 ※延伸閱讀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暑假的收穫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角度看待事情,透過實際養寵物,可培養責任感、愛惜生命的觀念,還能藉由照顧動物來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爸媽可陪同孩子一同體驗,並從中觀察、引導與寵物相處的過程,進而讓孩子往社會化邁進。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事物不僅是語文、數理等學科知識,與人相處如何應對進退、如何在團體中生活、如何愛護珍惜大自然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存在,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因為這一切都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內涵,照顧動物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媒介。 透過養寵物建立孩子責任感 從發展來看,孩子2歲半開始就能玩扮家家酒,透過扮演醫生或患者、養育寵物、照顧他人等系列遊戲來練習關心別人、換位思考;到了4歲之後,可讓孩子直接參與簡單的家事,爸媽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照顧動植物,像是餵養小昆蟲或魚類、照顧貓狗等較大型的寵物。 接觸真實情況比起玩遊戲或讀繪本更有實體感,尤其是愛惜生命的心與責任感,讓孩子建立起「決定要養寵物了,就要負責到底」的觀念,不能棄養或逃避該做的事(固定餵食、打掃、幫忙洗澡和陪伴),愛牠就要照顧牠的生活,並要記得去做。 照顧寵物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從寵物的狀況,可以直接反映出自己做的如何,因為如果沒有按照方法來照顧,牠們就會生病、不安穩、不乖巧、不舒服,而且沒有好好用心對待的話,寵物也會跟自己不夠親近,甚至帶有敵意,這時候爸媽可帶著孩子研究、找出問題所在。 相反地,若照顧得宜,寵物會更加倍地回饋愛,讓自己更得到療癒喜悅的感覺,藉此體會凡事要按照法則來做才行,不能隨意對待其他生命。觀察寵物的表現,嘗試思考及同理牠們的狀況、推測其需求,如:貓狗一直叫,是肚子餓、想上廁所,還是有其他需求?餵食、清理等每個動作的步驟,都需要在腦中計劃,若漫無目的就會浪費時間和力氣,學習照顧寵物,會不知不覺練習到照顧自己的技巧,所以孩子對食衣住行的自理能力也會隨之進步,根本不用特別訓練。比起純粹用溝通、講道理的方式,不如實際體驗來得讓他們印象深刻、成長迅速。 觀察及引導孩子與寵物的相處 不論是寶寶出生前就養了寵物,或是之後才加入的新成員,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快速接受「非人類」的夥伴,有些孩子天生會感到莫名懼怕,此時是爸媽觀察小孩特質的好機會,因為我們對於事情的情緒反應,可以經過練習而調整,先別急著認定孩子膽小、易緊張,要記得思考並尋找背後的原因。 先觀察孩子:是適應能力不佳嗎?感覺統合中的觸覺敏感問題嗎?怕被攻擊嗎?因不了解所以害怕嗎? 之後再引導孩子思考:有害怕的感覺該怎麼辦?不喜歡的話,可以怎麼做呢?寵物攻擊自己嗎?順勢教導孩子該寵物的習性和個性,應該如何對待、拿捏分寸,遇到問題趕緊找大人幫忙處理,再延伸到對其他人事物亦是同樣的道理,增加解決問題與適應環境的能力,就不致面臨突發事件時不知如何是好,或純粹只以本能反應。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740 ※延伸閱讀 共創孩子與寵物的愉快時光.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想養寵物.妳與孩子會有這3大疑問嗎?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文/游資芸 螢幕形象亮麗的劉伊心,在性感的外型下,有著十分獨立的個性和想法。為了當媽媽,她選擇自己做主,藉助人工生殖與老公林志隆(虎哥)有了愛的結晶,並規劃好有氧孕程,以及產後美胸的準備。她自認,將會是講規矩、有原則的虎媽,希望女兒跟她一樣活出自主、勇敢表達的人生。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高執行力更令人容易心想事成。結婚兩年,剛迎來女兒,劉伊心的生子進度並不算慢,而且在計畫之中。因34歲的她嘗試做了試管嬰兒,「透過科學方法可篩檢不健康的基因,就不必懸著一顆心煩惱寶寶的健康!」這樣勇於爭取和努力達標的她,在8月21日成功生下寶寶,使人生更為圓滿。 試管1次便成功 會選擇試管嬰兒的方式懷孕,還有一個原因,劉伊心笑說,「做功課」這件事,會阻撓和老公之間的親密關係,「『做』人要算時間、測體溫,壓力很大,根本無法『enjoy』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將生小孩以「專案處理」,反而讓彼此更隨性和放鬆。 劉伊心強調,夫妻倆的身體狀況都很好,試管成功機率高達85%,更幸運的是第一次就順利懷孕。只是原本想生天秤座寶寶,因為忽略做試管會有一個月的時間落差,讓女兒成了獅子座寶寶,林志隆開玩笑說:「獅子女比較強勢剽悍,是生下來治她的!」言語之間,似乎流露劉伊心經常欺負老公,其實是這對夫妻相處的情趣。 罩杯大漲至E.虎哥視線只有「它」 劉伊心素有「美胸皇后」的稱號,懷孕後,胸部又大增一個罩杯,從「D」增長至「E」,她笑稱:「整個非常豐滿,穿低胸服裝時還會有點害羞。」 由於波濤「胸」湧,導致產前有一次在她剪頭髮後,問虎哥:「你有發現我哪裡不同嗎?」他說:「我的注意力只在妳的臉和胸部,所以肩膀上的頭髮都看不到,因為胸部實在太明顯了!」顯示林志隆對她胸部的「進步」非常滿意。 產後美胸全力備戰 計劃產後至少哺乳半年的她,希望寶寶在身邊時親餵,上班後再固定擠奶,儘量拉長哺餵寶寶的時間。為了順利哺乳,劉伊心從孕期便開始準備,懷孕4個月後進行胸部按摩、補充卵磷脂,並預先找好產後按摩師,維持乳腺暢通,希望留住完美胸型。 劉伊心期許自己,退奶後,E罩杯不要縮水,最少也要保有「D.5」罩杯,「尤其老公在這一年已習慣較豐滿的胸部,如果產後縮水,視覺上可能就有『回不去』的感慨!」所以,她勤做功課,豐胸按摩之外,後背也要按壓,因為背後的穴道不通暢,就會影響胸前的氣血循環。 此外,很多媽咪在月子期間為了方便哺乳而不穿內衣,但產後胸部比原來更豐滿,胸部肌肉承受的重量較大,如果沒有穿內衣,等胸部回復時,胸型可能就走鐘了。而挑選內衣和穿塑身衣也很重要,才不會產生虎背熊腰,或是露出副乳的問題。劉伊心叮嚀產後媽咪,絕對不能因胸部變大就把肩帶放鬆,「肩帶長度很重要,要讓乳房pp點在對的位置上,免得胸部下垂。」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5705 ※延伸閱讀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 help」! 「蔡桃貴」加入YouTuber行列!蔡阿嘎&二伯盼望兒子永保赤子之心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產檢懶人包.一次搞懂公費和自費項目

產檢懶人包.一次搞懂公費和自費項目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產科主任毛士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任昝舜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李毅評 只要搞定產檢,孕期變得好輕鬆!對眾多產檢項目感到霧煞煞的你,別擔心,「媽媽寶寶產檢懶人包」條列式整理最新公費、自費的產檢項目,並彙整臨床經驗豐富的產科醫師專業意見,告訴你哪些自費產檢需要做,以及藏在細節裡的公費補助福利,趕快手刀收藏! 開啟懷孕第一關產檢準備篇 剛懷孕的媽媽請注意,驗孕成功1週後再去醫院檢查,通常懷孕8週以上就能領到孕婦健康手冊,為方便接受超音波檢查,建議穿兩截式服飾,門診驗尿前先別解小便,以利產檢流程更順暢。並提醒準爸爸,儘量陪同產檢,以降低孕婦心理壓力。 基本必做產檢項目PART 1公費產檢篇 產檢是孕期生活的大事,32週前約每4週1次產檢、32週後為2週1次,37週後則改為1週1次。國健署每一胎共補助10次公費產檢,例行產檢內容為量體重、血壓及驗尿,並提供一次公費超音波檢查的機會。 基本必做產檢項目PART 2公費補助篇 公費產檢比你想得更好用!孕媽咪可於第一孕期和第三孕期各接受一次「孕婦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並能在每次產檢接受「母乳衛教指導」,且國健署全面補助乙型鏈球菌篩檢。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1超音波檢查篇 超音波檢查是產檢的重點項目,孕媽咪除了可於懷孕20週左右接受補助的一次超音波檢查外,也建議於確認胎兒心跳、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確認胎位這4個時間點,自費進行超音波檢查。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2唐氏症篩檢篇 唐氏症是目前盛行率最高的智能障礙疾病,生下唐寶寶對家庭的衝擊及社會資源的負擔非常大,建議所有的孕媽咪都能自費進行相關檢查。34歲以上高齡孕婦建議直接進行羊膜穿刺,而34歲以下孕婦可考慮先做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 PART3懷孕初期自費項目篇 懷孕初期有3項自費性產檢項目: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染色體脆折症和子癇前症篩檢,在沒有經濟壓力之下,建議都能自費篩檢,特別是有家族史、孕前相關疾病、前胎有狀況的孕媽咪,更需接受檢查,來確保胎兒的健康。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4懷孕初期特殊自費篇 懷孕時體質或環境有特殊狀況,可自費接受相關檢查,如:家裡養貓的孕媽咪,可檢查體內是否有弓漿蟲抗體;而經常接觸人群和病患的孕婦,則可接受巨細胞病毒抗體檢驗。另有甲狀腺病史或家族史的女性,可進行甲狀腺功能篩檢。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5懷孕初中期自費篇 妊娠糖尿病是十分常見的產科併發症,若孕前為糖尿病高危險群的媽媽,可於懷孕初期進行空腹血糖或糖化血色素檢查,並建議每位孕婦都應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另一方面,打算做羊膜穿刺的孕媽咪,可考慮加做羊水晶片檢查,以篩檢更多胎兒基因異常疾病。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709 ※延伸閱讀 公費10次產檢原來這麼好用!這些狀況加做超音波免收費 除了唐氏症、高層次超音波,這些自費產檢妳需要花錢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床睡、副食品、學步期三階段培養寶寶獨立

分床睡、副食品、學步期三階段培養寶寶獨立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廖笙光(光光老師) 培養孩子獨立,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必須從寶寶時期做起!透過分床睡、吃副食品和學步期三個發展階段,慢慢地訓練孩子的自主能力,不但可讓成長的每一步踏得更穩健,同時也能逐漸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 第一階段:分床睡 先分床睡.孩子大班後再分房睡 很多爸媽把分房、分床睡當成訓練寶寶獨立的指標,因而糾結於要不要從小與寶寶分房睡,對此,廖笙光執行長認為,父母是否需要與寶寶分房睡,可視家中的環境而定,如果家裡有足夠空間便可分房;若是空間不足,最起碼要做到同房不同床。他強調,親子一起睡在同一張床上,爸媽容易成為寶寶的安撫巾,不但寶寶會更黏人,也容易發生窒息的危險。 不過,在孩子自我概念還沒成熟前,不建議貿然分房睡,這樣容易誘發孩子出現分離焦慮,長大後反而會變得膽小。廖笙光執行長分析,分房睡的好時機在孩子升大班的暑假,這個階段的他,有著自己想要長大的驅動力,分房成功率較高。此時,爸媽可伺機灌輸一些觀念,如:「你長大了,到大班時就會有自己的房間囉!」讓孩子充滿期待,也較能逐漸接受。 分床睡時.給寶寶熟悉的嗅覺和觸覺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2歲前,最重要的感覺系統不是視覺,而是嗅覺和觸覺,因此在寶寶脖子硬、頭部能轉動後,在他身邊放一些有自己和媽媽味道的物品,讓他眼睛閉起來,就能聞到熟悉的味道,他會覺得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例如:給他安撫巾、摺疊好的衣服,並提供讓孩子經由觸碰可得到安慰的物品,像是娃娃或枕頭,來增加分床睡的安全感。 第二階段:自己吃副食品 重點1:先鋪地墊和戴圍兜 爸媽想訓練寶寶自己吃副食品,需要經歷他用手拿,再漸漸使用工具的階段,這時建議先鋪好地墊,並幫寶寶戴好圍兜兜,方便之後的收拾。 重點2:餵食時也給寶寶一支湯匙 廖笙光執行長表示,一開始時可把食物製作得較黏稠,用湯匙餵寶寶吃,如:優格沾到湯匙就可以吃,這種方法可讓食物泥黏在湯匙上,不會往下滴或弄得到處都是。另一方面,因為寶寶被餵食時,常會想搶爸媽的湯匙,所以在一邊用湯匙餵寶寶時,也可給寶寶一支粗柄、好握的湯匙,讓他用湯匙「沾」著食物泥來吃。 重點3:學習用手指抓食物 寶寶6個月大會用手抓握東西,開始時,用整隻手把東西抓在掌心,廖笙光執行長建議,可在寶寶8個月大時,把固體食物放在高度較深的製冰盒裡,讓他練習用指尖抓食物,有些孩子在8至10個月時,可用前3隻指頭抓起食物放進嘴巴,等到1歲左右就漸漸地學會拿湯匙。 第三階段:學步期探索環境 準備1:保持乾淨而安全的環境 寶寶在學步期開啟對外在環境的探索,是培養獨立性格的重要階段,這時爸媽一定要做好兩項準備,首先,在孩子練習爬行、走路的過程中,把所有危險物品預先收起來,因為當孩子快要碰到危險了,爸媽必定會大聲制止,但過於嚴肅的表情、聲調,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導致日後膽子漸小,獨立性也會降低。 準備2:多帶孩子出門 孩子1歲半時已將家裡環境探索過一遍,這時可多帶他出門,藉著擴增外在環境,誘發孩子的獨立感和征服欲,同時增加自信心。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5581 ※延伸閱讀 荷蘭爸爸經.從小培養寶寶獨立 bobo學會自我保護.不讓危險有機可趁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家人的營養由媽媽把關:3大原則挑對孕期葉黃素.強化胎兒腦力與視力

全家人的營養由媽媽把關:3大原則挑對孕期葉黃素.強化胎兒腦力與視力

文.整理/游資芸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謝明哲 葉黃素在保護人體腦部、眼睛和心臟功能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女性懷孕後更要加強補充!可選擇具黃金比例的游離型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以及可信賴的產品來源,提供母體足夠的營養,幫助胎兒生長發育。 媽媽在孕期或產後坐月子時,常因為身體因素不便出門,用看平板電腦、滑手機打發時間,但是,這些3C產品看久了,總是感覺眼睛好痠澀、疲勞,該怎麼辦呢? 保護眼睛與腦部的葉黃素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謝明哲表示,眼睛接觸太多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等具有輻射光源的螢幕,以及太陽光紫外線,可能會引起白內障、老花眼、近視眼、亂視、飛蚊症、視網膜剝離、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症,要特別注意!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存在於眼睛的抗氧化物質,能吸收藍光及對抗輻射光源所產生的自由基,保護眼角膜、水晶體和視網膜不受傷害,可延緩視力衰退和老化病變的速度。 此外,謝明哲教授指出,許多科學研究發現,葉黃素不僅存在於眼部,整個神經幹道延伸至腦部,都有葉黃素的分布,身體擁有足夠的葉黃素,不只對眼睛有益,也能活化腦部思緒,增強認知力。 因此,適時攝取葉黃素非常重要!不但能補充黃斑部所需要的色素,也可吸收藍光、保護眼睛,並具有抗氧功能,同時照顧腦部和心臟的健康。 孕期葉黃素一人吃兩人補 對孕媽咪來說,除了母體需要葉黃素之外,腹中胎兒也有高度需求,因為葉黃素是胎兒大腦最主要的類胡蘿蔔素,孕期可加強攝取。謝明哲教授認為,懷孕後就要開始補充葉黃素,此時胎兒正快速發育,更要給予成長所需要的營養。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飲食中,菠菜、甘藍菜、玉米及綠花椰菜等皆為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每天葉黃素需求量約6至10毫克。然而,孕媽咪需要提供養分給胎兒,單純從天然食物獲取葉黃素可能不夠,可額外補充葉黃素營養品,以達每日需求量。謝明哲教授提醒,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飯後食用,較能被身體吸收利用。 挑選葉黃素注意3大原則 市面上的葉黃素保健營養品非常多,孕媽咪如何選擇呢?謝明哲教授表示,挑選葉黃素產品可參照以下3大原則: 原則1:確認葉黃素分子型態 坊間葉黃素多萃取自金盞花,依據不同的萃取方式,分為「游離型」和「酯化型」兩種。游離型葉黃素經過水解的製程,所以分子較小,在人體實驗中,吸收率較酯化型葉黃素高了17%,且在動物實驗中,吸收率則為酯化型的5倍。反之,酯化型葉黃素的分子較大,需要去脂化後才能吸收。因此,孕媽咪可選擇游離型葉黃素,身體會較好吸收。 原則2:注意成分的黃金比例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眼科研究所研究指出,游離型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保持10:2的黃金比例,可充分發揮護眼的效果,建議成人每天可攝取10毫克游離型葉黃素,以及2毫克玉米黃素來保養眼睛。 原則3:有無值得信賴的證明 謝明哲教授建議,購買葉黃素前要更深入地了解成分、製造商和原料來源,並確認是否有國際大廠授權、專業認證、臨床實驗和檢驗合格報告等公開資訊,選購前多一份細心,食用時也能多一份安心。   ※原文刊載於2019年9月號《媽媽寶寶》39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628 ※延伸閱讀 孕期選擇魚油與益生菌.把握3原則與注意事項 胎兒成長發育,3大營養素不容忽視!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help」!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help」!

文/高凡淳 翻開Janet的人生篇章,妳會發現,主持人、演員、小提琴家、作家等,這些都是Janet擁有的身分,但別忘了她同時也是個「媽媽」。面對這些身分的轉換,她表示「先把自身狀態保持好最重要!」 針對不同情境做準備.遇到錯誤不害怕 「當把自己能控制好的範圍準備好時,其他的就是碰到狀況再學習!」Janet提到,不只在主持中可能遇到臨時狀況,做媽媽也是如此。得知懷孕當下雖是期待,但也因心中跑出許多疑問而害怕:對於未來生活感到徬徨、對於「好媽媽」感到懷疑等……慢慢鬆口氣後,她認為只要遇到問題,就勇敢尋求他人意見,或是上網查詢資料,「做事的當下就認真做,錯了就錯了,不要讓自己陷入錯誤中,下次改正就好。」 「No先生」上身.Egan的模仿力迅速升級 遇上現階段準備進入「Terrible Twos」年紀的Egan,Janet秉持著同樣的態度教養孩子。Janet提到,Egan現在是個「No先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要的東西就是不要,因為學習的詞彙還不夠多,因此Egan就用胡鬧的方式表達情緒,這時Janet會將兒子當成是大人認真溝通,與其一直詢問他為何生氣,不如直接念出他可能想要的東西,像是「Do you want car toys? Do you want to go outside?」釐清孩子拗的原因。 不只胡鬧方式再升級,Janet笑說Egan的學習能力也增強許多。她分享有天兒子在跟老公George視訊時,不小心將倒在小量杯中的藥水翻倒,此時Egan的表情變得不耐煩,接著就說出「Oh!Sh×t!」由於實在說得太標準,Janet當場就笑了出來,反而是老公當下傻眼,趕緊轉移Egan的注意力。Janet後來才發覺,可能是因為平常曾脫口而出這樣的話語,才讓Egan有機會學習,她不禁佩服兒子的模仿力,卻也提醒自己必須更在意自身的言行。 當起空中飛人.不要求Egan配合規律作息 Janet目前仍與George維持遠距離生活,約兩個月一次帶著Egan飛到美國團聚,母子倆當起空中飛人,經常需要調時差,對於Egan的作息,Janet保留較多的彈性,不會特別要求他何時要吃、何時該睡,而是視Egan當下的需求再做決定。 唯一有要求的是,當Egan肚子餓時,全家人就必須坐下來一起吃,若是只有Janet與George要吃飯,也會儘量希望Egan陪在旁,直到用餐完畢。Janet提到,對於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來說,要乖乖坐在位置是不太可能的事,因此在用餐的過程中,會利用許多不同的玩具吸引Egan,直到Egan表現出極度的不耐煩,才會讓他離座。 辛苦不要獨自扛!要記得尋求幫助 Janet始終給人光鮮亮麗的印象,但在Egan面前,她與一般女性一樣,白天在職場上打拚,晚上繼續在「育兒」上奮鬥,像超人一般地付出辛勞,偶爾還是會有身心俱疲、崩潰的時候,同為「超人媽媽」的Janet提醒大家,開始覺得對當下的狀況不滿足時,就先停下腳步,檢視自己缺少了哪方面的自由,失去了哪些平衡,再視情況調整。她同時也向媽媽們喊話「不要所有事情都想自己來,有時候,我們也是需要『seek help(尋求幫忙)』!」   ※原文刊載於2019年9月號《媽媽寶寶》39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5604 ※延伸閱讀 經歷求子之路.宋米秦&女兒Ellie沉浸幸福氛圍 「蔡桃貴」加入YouTuber行列!蔡阿嘎&二伯盼望兒子永保赤子之心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老斯聊教養:情境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比說教更有效

黃老斯聊教養:情境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比說教更有效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周遭環境中潛在危險因子十分多元,除了陌生人,身旁親近的人也需要防範。同時,生活裡充斥著危險性的事物,爸媽必須事先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並可用繪本、角色扮演及簡單模擬體驗來教育孩子,效果會比說教更好。 感統發展影響危險判斷力 要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與內心之前,首要之務應該是「覺察後分辨」。孩子在學齡前各方面正處於發展階段,尤其是感覺統合能力,身體會需要很多不同的刺激,因為發展中的狀態尚未成熟,什麼狀況都可能發生,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是「不知道危險、不知道害怕」,明明已經交代不可以做的事情、不要碰的東西、不要去的地方,有的孩子卻一定要親身經歷一次或很多次,才體會到大人說的「是真的」。 有些孩子即使受傷、受苦了,也沒有記取教訓,之後依舊不聽勸阻,這種情形多半是屬於身體的感覺分辨能力比較遲鈍,像是不懂或不覺得有那麼危險,受傷了也不要緊;另一種是想要得到那些感覺的刺激(如:從高處躍下、不斷轉圈、喜愛衝刺),所以會不斷地尋求,兩者都會呈現「講不聽」的樣子,讓爸媽很傷腦筋。若家中寶貝屬於這些類型,建議找專業職能治療師評估,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加強感統能力,以防哪天因此而受到更大的傷害。 事先教導比事後提醒重要 感統發展落差沒有太大的孩子,爸媽就要從小教導他們練習覺察生活中可能造成身心威脅的事物,例如:高度、速度、溫度、物體的重量與質地,以及用水、用火、用電安全等。有些可透過簡單模擬及體驗,讓他們感受一下使用不當後的威脅性,如:碰到溫度較高的水叫做「燙」,燙到皮膚會裂開、破掉,刀子劃到會流血。 比起遇到狀況後才大聲制止,事先學習的效果會更好,可溫柔而堅定地教導他們了解後果,這樣孩子在當下不僅不會感覺被罵得一頭霧水,對於危險也較有實體感。 透過繪本與遊戲教導孩子 安全教育不但需要耳提面命,還可以透過繪本的情節進行教育,讓孩子對事件的前因後果具備概念,才能發揮良好的預防作用,事情發生當下比較能夠適時正確反應。 也可以運用玩偶或角色扮演跟孩子玩扮家家酒,在遊戲中演練不同情境下如何反應與對話(在學校、公共場合、親戚朋友家等有人靠近時),例如:走路時注意四周並跟好大人、使用工具時要專心、開心玩遊樂器材時也要時時謹慎,如此一來,就能做好心理準備,至少不會因腦中一片空白而慌了手腳。 必須及早並反覆地告訴孩子:「身心健康的寶貴與重要,爸媽未必能時時陪伴,要讓自己堅強、對環境保持警戒心,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加上這個社會就是有人會做不好的事,我們不可以變成那樣,但別人的思想和決定無法預測,所以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一定要學會保持警覺並保護自我,相信世界存在美好良善的同時,也不要鬆懈防備的心。」 ※原文刊載於2019年9月號《媽媽寶寶》39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5620 ※延伸閱讀 【黃老斯聊教養】送孩子學才藝前.先做好2項評估 【黃老斯聊教養】小問題大思考.用狀況題引導孩子愛地球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爸爸的愛,不比媽媽少!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爸爸的愛,不比媽媽少!

文‧圖/黃小柔 還記得我生老大的時候,我跟老爺曾經為了教養問題大吵一架。 照顧方式不同.老爺選擇獨處 吵架的原因是,我覺得老爺照顧哥哥的模式和我的有些落差,當下,我毫不猶豫地嫌棄他的方法。一開始,老爺會試著配合做到我希望的樣子,但!我還是覺得不滿意,繼續找他的麻煩,過沒多久,他直接默默地將哥哥抱還給我。那一天,老爺就沒有再抱過小孩,也沒有再走出來,而是把自己關在房間獨處。 害怕孩子受傷.甚至不信任老爺 當下我真的好生氣,明明他的方式就是錯的,我告訴他正確的照顧方式,為什麼要這樣意氣用事,不跟我講話,也不再抱哥哥。後來發現氣氛越來越僵,我忍住當下的情緒,趁哥哥睡覺時與老爺溝通,這才得知當天老爺公司的工作出了點問題,讓他感到沮喪,心情並不是太好,回到家只是想抱抱孩子,撫平工作的辛勞,雖然很努力照著我的方式調整,卻一直被我嫌棄,最後只能心力交瘁地把哥哥抱還給我,忍住自己想爆發的心情,回到房間冷靜。 此時此刻,我內心感到非常不捨跟內疚。自從孩子出生後,當他碰到孩子,我就會像教官般在旁緊盯,深怕一個動作會讓孩子受傷,甚至不信任他可以把孩子照顧得好,直到那天晚上溝通後,我深深地向他抱歉並且達到共識,讓他自己跟孩子培養出屬於父子的親密時間,除非他們需要我,我才會加入,要不然我可以去做我的事情,甚至是出門! 當媽媽其實可以輕鬆一點 現在我和老爺已經有三個可愛的孩子,他們跟爸爸的關係非常親密,跟媽媽的感覺確實很不一樣。孩子喜歡找爸爸玩,也愛聽爸爸講故事,他們就像小粉絲一樣,用著崇拜偶像的眼神看著老爺,而老爺十分享受這樣的互動,每天下班梳洗完畢,第一時間就是衝去抱住小朋友們。 還好那次的吵架,我有忍下情緒,藉由理性溝通換來日後幸福的時光,也很感謝老爺願意變回大小孩,繼續陪著孩子們,也引導他們在每件事情上都能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我們當媽媽的不必過於緊張,輕鬆一點挺好的,爸爸愛孩子的心不會比我們少啊!只要爸爸媽媽一起愛著他們,即使採用不同的方式來照顧、陪伴,又如何呢? ※原文刊載於2019年9月號《媽媽寶寶》39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622 ※延伸閱讀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個孩子的穿衣風格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走吧!全家度假去!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單親引發尷尬?只因社會對家庭形式想像單一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單親引發尷尬?只因社會對家庭形式想像單一

文/周雅淳 身為一個不隱瞞家庭及情感狀態的單親媽媽,我經常性地「引發」旁人的尷尬,已經數不清遇過多少次,如搬家公司的師傅、在捷運上問路接著閒聊起來的外國人、孩子學校的社團老師等,大家看到我獨自帶著孩子,總是自然地問:「你先生呢?」而我也總是笑瞇瞇地回答:「我沒有結婚。」 這個答案也總是引發對方的困窘,通常對方會「喔……」之後陷入尷尬的沉默,有些會連聲道歉,我甚至遇過以驚慌失措的口氣說:「我覺得你很勇敢,我也想過以後生小孩也不要結婚」的狀況。有時候,對方甚至會不好意思到我安慰他:「沒關係啦,我不介意告訴別人這件事。」但結局仍然永遠相同,閒聊通常到此結束。 用真實自己面對世界 我是很有意識地選擇這樣做。懷孕期間,曾經因為未婚懷孕的身分在某媽媽論壇遭到網路霸凌,因此我很清楚地知道,只有自己抬頭挺胸地活著,孩子才能看到她是在愛中出生,並且我們可以正直而坦然地用真實的自己面對世界,不需要有任何隱瞞或躲藏。 如果這樣會有問題,那是社會的偏見和對家庭樣貌的想像太過單一。直到某次看到另一篇專欄文章下方的評論,我才知道這種努力可能還有很久的路要走,那篇文章也在討論這種對方困窘的狀況,該則評論說:「讓對方尷尬,你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沒有要讓對方尷尬啊,我只是誠實回答問題。我當然知道那個尷尬的根源,是因為對方得到了非預期答案,但要繼續追問的是,我們腦海中預設了怎樣的家庭樣貌,讓很多人會問出這種問題,並且不會認為其實是家庭隱私? 只是不跟爸爸住在一起  週末跟朋友家庭出遊,朋友的父母也同行。當長輩問我:「你先生怎麼沒有來?」我回答:「我沒有結婚。」長輩用更驚訝的口氣,用眼神示意著周米謎的方向繼續追問:「那她?」我微笑地說:「她是我的小孩,我沒有結婚。」長輩完全說不出話來,只能一直點頭。 其實,這些重點都不在提問的對方,而是在旁邊看著我如何應對的周米謎。隨著年齡漸長,她也越來越常遇到這樣的狀況。例如,她曾經問我:「為什麼某某大人會問我,沒有爸爸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可憐?這是什麼奇怪的問題?」或者當其他小朋友問她:「你為什麼沒有爸爸?」的時候,她會回答:「每個人都有爸爸,我們只是不跟爸爸住在一起而已。」 ※原文刊載於2019年9月號《媽媽寶寶》39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639 ※延伸閱讀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當「弱隊友」想練習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與孩子一起「365天存錢法」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