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住在男宿的三寶媽.布丁姐姐啟動壯丁培訓計畫

住在男宿的三寶媽.布丁姐姐啟動壯丁培訓計畫

文/劉敏涵 過去在幼幼台擔任「布丁姐姐」的陳櫻文,曾三度登上《媽媽寶寶》的封面,與讀者分享成為人妻、新手媽媽,到再度懷孕等生活感想,與第二胎出生相隔5年,如今又懷上第三胎小麻糬,全家都相當期盼新成員的加入。 兒子渴望有聽話的「小弟」 兩個兒子得知第三胎是男寶寶時,各自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老大小蒔頭當時蹲在電梯角落,露出相當失落的表情。 櫻文笑說:「小蒔頭本來希望有個妹妹,他認為經過了多年訓練,弟弟還是不聽他的,覺得妹妹才會聽他的話。」看見兒子沮喪的模樣,她便安慰他:「媽媽答應你,小麻糬出生後,我就訓練他成為你的小幫手,好不好?」聽完這句話,小蒔頭便心滿意足地接受,先前的鬱悶心情一閃而逝。 二寶唯唯,則是一直期盼有個弟弟,對於即將晉升為哥哥感到非常興奮。櫻文笑說,唯唯每天會抱著她的肚子說:「小麻糬,你長大之後要聽哥哥的話,不要聽大哥的話喔!」 由於唯唯沒有看過媽媽有著大肚子的模樣,因此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對於肚子裡的胎兒愈發好奇,經常提出許多疑問,例如:「肚子裡面裝些什麼東西?現在胃在哪裡?腸子又在哪裡?」 未來和4男共處.既擔憂又開心 即將成為三寶媽的櫻文,不免感覺到經濟壓力增加,她表示:「有種要把男生宿舍蓋好的感覺!現在會開始想,是不是要把伙食都準備好,未來要幫他們賺幾棟房子等。」 雖然未來教養3個小男生,可能會面臨不少挑戰,但隨著家中增加新成員,也等同多了一個小幫手,她樂觀以對。看著兩個兒子一起玩耍、陪伴著彼此,尤其隨著小蒔頭的年紀增長,還會幫忙照顧弟弟,讓櫻文感到很欣慰。 她笑著說:「我曾想像10年後跟4個大男人住在一起,兒子每個都跟我老公一樣高,那種感覺一定滿奇妙的!但我覺得很開心,感覺家裡多了好多幫手,當家裡都是男生,也許可以幫忙提東西,我也有想到,當我年紀大一點時,家裡還有3個壯丁能扶得動我、能協助照顧家人。」 婚姻長跑9年.維持自在距離 櫻文分享,老公大夫喜歡在晚上出門跟朋友相聚,以前她會因為在半夜時間找不到大夫而感到擔心、生氣。「以前打電話要找老公時,他認為這樣做像是不信任他,但後來他就發現我只是要確認他的安危,當知道他的去處,就不會一直問他幾點回家、去了哪裡。」 為了讓櫻文感到安心,大夫主動在兩人的手機下載具有定位功能的app,包括他的騎車時速、所在地的天氣狀況等資訊,也能透過app得知,貼心之舉讓櫻文感到很窩心。 櫻文和老公結婚至今9年,歷經結婚初期的磨合期等,到摸索出自在的相處模式,如今,婚姻生活漸入佳境。究竟兩人如何讓感情長長久久? 櫻文認為,關鍵在於給予彼此適度的自由空間。「我覺得不用先預設立場,例如:要求對方什麼時候要倒垃圾、洗碗等,若真的無法忍受某些事情,就預先跟對方說,或自己先處理。」 兩人也關照著彼此,當一方比較忙碌,另一方就會幫忙照顧孩子,其餘的時間,兩人則不過度干涉另一半,進而讓夫妻關係始終維持在恆溫狀態。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5833  ※延伸閱讀 劉伊心靠試管嬰兒生女.更「enjoy」夫妻間親密關係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 help」!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老斯聊教養:爸媽過度協助.恐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與自信

黃老斯聊教養:爸媽過度協助.恐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與自信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你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到好嗎?其實,孩子現階段發展已能做到的事,請不要過度協助,讓他們嘗試自己練習,做一些日常的家事,不但有助於感覺統合的刺激,也能讓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在上學後更有自信心。 過度協助.剝奪孩子練習機會 常聽到爸媽表示:孩子的動作真的太慢、拖拖拉拉做不好或意見很多不肯好好配合,總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偏偏表達能力又不足,問他們到底又怎麼了卻說不上來。若您有類似上述的經驗,不妨檢視一下,平時在家是否有「過度協助」孩子完成已能做到的事情呢? 例如:為求節省時間或方便,而出手餵孩子吃飯、穿衣褲鞋襪、盥洗、收拾東西?認為自己知道孩子要說些什麼,就幫他把話說完或解釋?很多事情都幫孩子規劃準備好,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大多由大人來做決策,沒有讓孩子參與討論或詢問他們的意見?如果以上的情況經常發生,表示可能給予孩子太少練習的機會,或沒等待他們熟練,並非他們做不到。 跟孩子溝通前.先觀察發展情形 隨著所接觸的環境刺激不同、練習的機會多寡,孩子本身的各項發展表現也不一樣,可能某方面的能力特別超前,另一方面卻沒有跟上,有的爸媽容易只看著表現好的一面,而誤以為他們整體發展都已經到這樣的程度。 舉例來說,孩子對話的語句流暢、詞彙豐富有趣,感覺好像很成熟,其實可能只是模仿媒體或大人對話,若誤以為他們身心已經到達那種程度,爸媽對孩子講道理或溝通時,可能會產生莫名的挫折感,例如,在請孩子做事時便會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都這麼大了」還做不到? 上學前先訓練孩子自理能力 不妨以上學的時間來訂自理能力的訓練目標,好比說分為進入幼稚園前、小班中班、大班(為了進小學預備),一方面配合生活作息需要,一方面有生活情境可加強練習,而且同儕可互相學習或比較了解差距。 不過,請記得各種能力都是用進廢退,常常做的孩子本來就會表現較好,千萬別認為是天生的而責怪小孩。有人認為上學後再開始練習,也有的人認為要送到學校讓老師教,其實可先讓孩子沒壓力地先嘗試做做看,到學校就能變得更純熟俐落,亦可趁機觀察孩子的能力。 少幫忙!避免上學後適應不良 其實,日常的種種都是很好的感覺統合的刺激,像是:曬衣服、擦桌子、掃拖地,可訓練肩膀近端肌肉,寫字就不易手痠喊累;移動家具、拿垃圾、收拾玩具與房間,可加強肌肉關節感覺、增加手眼協調,從中建立做家事與自理事項是自己該做的觀念,絕非爸媽或其他人的責任。所以,不是「幫忙」的立場,而是全家人要一起維護家庭,並必須按時做好份內的事,才不會慌張急促、亂了手腳而耽誤時間。 如果純粹認為孩子年紀到了,很多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或默認幼兒園老師應該會教,沒有多做什麼就預備便直接進入學校的話,孩子就可能或多或少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因為老師往往無法有太多時間等待或一對一指導,往往只幾個小能力沒跟上,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與自信。 ※原文刊載於2019年11月號《媽媽寶寶》39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861 ※延伸閱讀 【黃老斯聊教養】孩子準備好上小學了嗎?請先做好6項評估 【黃老斯談教養】0~6歲的心智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終於卸貨!但產後的妳「性」福嗎?

終於卸貨!但產後的妳「性」福嗎?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專任主治醫師兼產房主任陳俐瑾.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產後能夠順利「開機」,莫過於是多數爸爸內心的渴望,但媽媽卻是害怕多於期待,一方面擔心陰道乾燥所帶來的性交疼痛,一方面則是因為過於疲累而不太願意,不管是在生理還是心理層面,都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性」福。 產後惡露、陰道缺乏滋潤.皆會影響性行為的進行 除了外觀改變,坐月子期間,由於荷爾蒙的改變,從懷孕時體內雌激素及黃體素濃度較高,到胎盤分娩後的急速下降,導致媽媽血管收縮,就容易出現頭痛症狀。另外,因體內還殘留多餘的水分,加上雌激素濃度快速下降,也會出現盜汗,影響其睡眠品質。 基於這些體內、體外的改變,讓媽媽對於自己的身體容易失去自信,也擔心在與另一半「愛愛」時的感受。陳俐瑾醫師提到,在產後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壓力下,的確會影響陰道的滋潤度,而產後的惡露,完全排出的時間短至3週,長一點可能持續6週到2個月,因惡露中含有血液、胎膜組織等,容易導致陰道感染,以上這些因素都可能妨礙產後「愛愛」的順暢度。 使用潤滑劑、動作輕柔.可減緩「愛愛」的不適 陳俐瑾醫師提到,若是在性行為過程中感到痛,可能是因為傷口發炎、瘀血等所導致,應該尋求專業醫師對症下藥,解決不適;若是因潤滑度不足,引起傷疤拉扯的痛感,可透過潤滑劑或是雌激素軟膏增加陰道的濕潤,在性行為的過程中,爸爸的動作也要儘量輕柔,以媽媽覺得不痛為原則。 心理因素.讓媽媽「性」致缺缺 除了身體帶來的不適,心理層面也是造成性行為無法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曾心怡提到,困擾多數媽媽的原因是疲累感,不分日夜地照顧新生兒,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往往無心去做其他事,在家庭分工上,若媽媽又是責任較重的一方,疲憊感會更加明顯,對於親密行為也更沒「性」趣。 還有一項常被大家所忽略的因素,則是角色轉換。曾心怡心理師觀察到許多媽媽,在成為母親之後,對於太太這個角色就難以轉換,有時是孩子的照顧者,有時又必須轉回老公的伴侶,親密感覺難以切換,進而就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互動。 彼此尊重.重新享受肢體接觸 不論是生理或是心理因素,導致媽媽對於夫妻之間的互動不再感興趣,但爸爸卻不會因此沒有慾望,面對另一半的需求,曾心怡心理師建議媽媽可以「說明自己的狀況,體諒對方的需要並提出解決辦法」,而不是果斷拒絕,造成另一半心裡的不舒服。 曾心怡心理師也提醒夫妻,產後「第一次」的感覺很重要,能避免對往後的經驗造成負面想像,而在進行「愛愛」時,也不宜草草結束,建議選個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擁有完整的夫妻時間,好好享受彼此給予的肢體接觸,重新創造產後「愛愛」的甜蜜感受。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care/articles/15667 ※延伸閱讀 我想順利「開機」.為什麼這麼難! 懷孕不敢「愛愛」?快來看看你還有哪些疑難雜症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10大NG行為.對胎兒的影響有多大?

10大NG行為.對胎兒的影響有多大?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振興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李偉浩 以下列舉出10項準媽媽認為的NG行為,由振興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李偉浩為各位孕婦說明影響程度!   NG1:與另一半進行性行為 多數孕婦會擔心激烈的性行為而動了胎氣,達到高潮時,子宮又會收縮,但由於這些收縮時間短又不強烈,並不會造成胎兒的危險。同時也要做好衛生保護,以免造成陰道、子宮頸感染等狀況,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影響到胎兒。 NG2:有連續吃藥的行為(如:感冒藥、止痛藥等) 對於最常見的孕期中感冒,使用普拿疼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常用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在懷孕32週後則不能使用。類似藥物即使在妊娠32週前酌量使用是安全的,但仍須聽取專業醫師的建議。 NG3:進行過X光檢查 X光的輻射劑量極低,約為0.02毫西弗,原則上,孕婦所接受的輻射量在50毫西弗(約照射2,500次X光)以內都屬於安全範圍,若是進行輻射含量較高的電腦斷層掃描,則是約在10次以內都算安全。 NG4:與朋友聚會喝酒 近期有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若孕婦只是飲用到少量的酒類,或是一週喝到1〜2次濃度低的啤酒,對於胎兒的發展影響性不大。但同樣根據研究顯示,酒精確實會進入胎盤,若過量時確實將影響到胎兒的健康,應減少碰觸。 NG5:發現少許的陰道出血 有些婦女在懷孕前就可能因為一些良性婦科疾病,而有異常出血狀況,但這些疾病不該在懷孕時造成出血。為了安全起見,孕期中若有出血,皆建議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確認評估狀況。 NG6:有過跌倒、激烈動作等 當人處在緊張的氛圍下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壓力性的荷爾蒙,當孕婦因外力、撞擊而分泌此種激素,就醫時,醫師可透過機器監測子宮收縮的程度,若是較不明顯的子宮收縮可建議平躺休息;明顯的子宮收縮則可能給予適量安胎藥物。 NG7:有做過美甲、染燙髮等行為 過去常說染髮劑對於胎兒會有不好的影響,但在臨床上卻沒有太多的直接證據證實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一般的研究僅能從動物實驗中看出化學物質對胚胎和懷孕的影響。原因可能是因為內含的化學藥劑濃度沒有太高,也有可能是人類的容忍度較高。但若沒使用的必要性,孕婦都應儘量減少使用。 NG8:熬夜、作息不正常 懷孕時,體內的荷爾蒙平衡相當重要,當出現不正常的荷爾蒙變化時,容易使得孕婦子宮出現早期收縮,也容易導致胎兒體重偏輕。建議一旦發現懷孕,孕婦就該戒掉熬夜的壞習慣,培養良好的作息。 NG9:已規劃旅遊計畫 建議旅遊的時間點,能多安排在16〜28週左右。此階段,不論是母體還是胎兒都較為穩定,孕婦也能玩得盡興,但仍要以不要過於勞累為原則。 NG10:安排動手術治療其他疾病 當孕婦被麻醉時,胎兒同時也會進入輕麻醉的狀態,因此在手術中,醫師會在孕肚放上胎兒監測器,隨時觀察胎兒的狀況。也建議懷孕期間必要的手術仍要施行,但非必要的手術,例如:醫美相關手術等,就不太建議。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757 ※延伸閱讀 婦產科醫師帶妳破解懷孕12大迷思 還在煩惱不小心做了哪些「禁忌之舉」嗎?孕期10大禁忌大破解!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代同堂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代同堂

文‧圖/黃小柔 我一直以為三代同堂是在課本才能看到的事,直到生了哥哥、妹妹及弟弟後,我才發覺原來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發生,而且很幸褔! 90歲的公公.孩子眼中的巨星 我有一位非常可愛的公公,今年90歲了,由於跟我們住得很近,因此公公每天都會來陪小孩吃完晚餐再回家。每次他一開門進來,孩子就會像是看到巨星般,帶著尖叫聲及小跑步歡迎他,公公也因此開懷大笑地擁抱每個孩子,他老人家最愛坐在客廳觀戰,看著孩子們跑來跑去感覺很有趣,偶爾也會跑到他面前撒個嬌,他就十分滿足地笑著,他總是說,看完孩子們大戰後,全身就變得非常有活力,精神特別好! 爺孫情也能如此深厚! 前幾天公公的90歲大壽,全家特地選了家餐廳陪他過生日,哥哥、妹妹、弟弟為了慶祝爺爺的生日,刻意打扮成全身紅通通的。在切蛋糕時,他其中一個生日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身體健康,也希望能陪著孫子一起長大,聽在我跟老爺的心裡覺得格外溫暖。原來孩子與爺爺的感情可以如此地深厚,彼此互相陪伴著! 謝謝公公這麼愛著我們,常常到市場買菜,讓我們能天天吃好料,能與您天天一起用餐,真的是我們最大的福氣!聽著您在餐桌上分享人生的智慧,也是我們最受惠的事。願您生日快樂、平安健康,我們全家人都愛您喔!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738 ※延伸閱讀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爸爸的愛.不比媽媽少!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三個孩子的穿衣風格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寶貝,媽媽有一天會離開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寶貝,媽媽有一天會離開

文‧圖/吳品萱 雙胞胎開學後,我利用白天的時間追了一部很有意思的韓劇。 看韓劇有感而發.在浴室崩潰大哭 「德魯納酒店」是一間專門為鬼魂服務的酒店,描述人死後如果有遺憾或是怨念,在去投胎輪迴之前,會先到「德魯納酒店」入住,等到心願完成,再繼續前往另一個世界。看完後覺得是個很觸動人心的劇情,每個「鬼」的故事,都會多少改變些看事情的角度,並思考「死亡」。最近總想著如果我離開了,人生會有什麼遺憾。   我最放心不下的一定是Mitch和Marty。昨晚一邊洗澡一邊想,如果真的發生意外,這麼小的孩子一定無法承受。我想像著他們找媽媽的畫面,再想到幼兒園的畢業典禮、第一天上小學、長大結婚、生孩子,通通沒有媽媽陪伴的樣子。想著想著,一個人就在浴室裡崩潰大哭。我記得我媽也是會這樣胡思亂想,我還總笑她膽小,怕看醫生、怕地震、怕坐飛機,連摩天輪和雲霄飛車都不敢,後來我才懂,是因為背負著很大的責任、很滿的愛,才擔心人生無常。   太擔心死亡.努力不缺席孩子的成長階段 一直以來,我都有和兄弟倆談論生死,就怕哪天走得太突然。我常跟他們說「媽媽有一天會離開你們」、「就跟外婆一樣,到天上去之後,就沒有辦法再陪你們了」。也許是太擔心死亡,每天就想著得更努力活著才行。我花了比以前更多的時間陪著他們,每天一起聊天到睡著、親自接送上下學、假日到各親子景點玩樂、暑假每天上山下海,就是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我永遠都不會缺席。   前陣子帶著兒子們到頂樓吹泡泡,一架華航的飛機正從天空飛過。我們總說那是「外婆的飛機」,因為我媽在華航任職將近四十年。我指著天空說:「快看!是外婆的飛機!」Marty抬頭望著天上,笑得好燦爛,眼睛都瞇成一條線,他開心大叫:「外婆要從天上坐飛機回來看我們了!」看著這兩個天真的孩子一邊吹泡泡一邊大笑的美麗畫面,心裡想著,媽,妳一定也看到了吧?   雖然我常說有一天我會離開,但在這之前,媽媽會努力陪著你們度過一段很幸福、很快樂的旅程。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739 ※延伸閱讀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暑假的收穫 品萱辣媽的雙寶生活日記: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角度看待事情,透過實際養寵物,可培養責任感、愛惜生命的觀念,還能藉由照顧動物來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爸媽可陪同孩子一同體驗,並從中觀察、引導與寵物相處的過程,進而讓孩子往社會化邁進。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事物不僅是語文、數理等學科知識,與人相處如何應對進退、如何在團體中生活、如何愛護珍惜大自然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存在,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因為這一切都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內涵,照顧動物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媒介。 透過養寵物建立孩子責任感 從發展來看,孩子2歲半開始就能玩扮家家酒,透過扮演醫生或患者、養育寵物、照顧他人等系列遊戲來練習關心別人、換位思考;到了4歲之後,可讓孩子直接參與簡單的家事,爸媽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照顧動植物,像是餵養小昆蟲或魚類、照顧貓狗等較大型的寵物。 接觸真實情況比起玩遊戲或讀繪本更有實體感,尤其是愛惜生命的心與責任感,讓孩子建立起「決定要養寵物了,就要負責到底」的觀念,不能棄養或逃避該做的事(固定餵食、打掃、幫忙洗澡和陪伴),愛牠就要照顧牠的生活,並要記得去做。 照顧寵物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從寵物的狀況,可以直接反映出自己做的如何,因為如果沒有按照方法來照顧,牠們就會生病、不安穩、不乖巧、不舒服,而且沒有好好用心對待的話,寵物也會跟自己不夠親近,甚至帶有敵意,這時候爸媽可帶著孩子研究、找出問題所在。 相反地,若照顧得宜,寵物會更加倍地回饋愛,讓自己更得到療癒喜悅的感覺,藉此體會凡事要按照法則來做才行,不能隨意對待其他生命。觀察寵物的表現,嘗試思考及同理牠們的狀況、推測其需求,如:貓狗一直叫,是肚子餓、想上廁所,還是有其他需求?餵食、清理等每個動作的步驟,都需要在腦中計劃,若漫無目的就會浪費時間和力氣,學習照顧寵物,會不知不覺練習到照顧自己的技巧,所以孩子對食衣住行的自理能力也會隨之進步,根本不用特別訓練。比起純粹用溝通、講道理的方式,不如實際體驗來得讓他們印象深刻、成長迅速。 觀察及引導孩子與寵物的相處 不論是寶寶出生前就養了寵物,或是之後才加入的新成員,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快速接受「非人類」的夥伴,有些孩子天生會感到莫名懼怕,此時是爸媽觀察小孩特質的好機會,因為我們對於事情的情緒反應,可以經過練習而調整,先別急著認定孩子膽小、易緊張,要記得思考並尋找背後的原因。 先觀察孩子:是適應能力不佳嗎?感覺統合中的觸覺敏感問題嗎?怕被攻擊嗎?因不了解所以害怕嗎? 之後再引導孩子思考:有害怕的感覺該怎麼辦?不喜歡的話,可以怎麼做呢?寵物攻擊自己嗎?順勢教導孩子該寵物的習性和個性,應該如何對待、拿捏分寸,遇到問題趕緊找大人幫忙處理,再延伸到對其他人事物亦是同樣的道理,增加解決問題與適應環境的能力,就不致面臨突發事件時不知如何是好,或純粹只以本能反應。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740 ※延伸閱讀 共創孩子與寵物的愉快時光.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想養寵物.妳與孩子會有這3大疑問嗎?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劉伊心」自主打造試管寶寶

文/游資芸 螢幕形象亮麗的劉伊心,在性感的外型下,有著十分獨立的個性和想法。為了當媽媽,她選擇自己做主,藉助人工生殖與老公林志隆(虎哥)有了愛的結晶,並規劃好有氧孕程,以及產後美胸的準備。她自認,將會是講規矩、有原則的虎媽,希望女兒跟她一樣活出自主、勇敢表達的人生。 誰說生命一定要順其自然?高執行力更令人容易心想事成。結婚兩年,剛迎來女兒,劉伊心的生子進度並不算慢,而且在計畫之中。因34歲的她嘗試做了試管嬰兒,「透過科學方法可篩檢不健康的基因,就不必懸著一顆心煩惱寶寶的健康!」這樣勇於爭取和努力達標的她,在8月21日成功生下寶寶,使人生更為圓滿。 試管1次便成功 會選擇試管嬰兒的方式懷孕,還有一個原因,劉伊心笑說,「做功課」這件事,會阻撓和老公之間的親密關係,「『做』人要算時間、測體溫,壓力很大,根本無法『enjoy』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將生小孩以「專案處理」,反而讓彼此更隨性和放鬆。 劉伊心強調,夫妻倆的身體狀況都很好,試管成功機率高達85%,更幸運的是第一次就順利懷孕。只是原本想生天秤座寶寶,因為忽略做試管會有一個月的時間落差,讓女兒成了獅子座寶寶,林志隆開玩笑說:「獅子女比較強勢剽悍,是生下來治她的!」言語之間,似乎流露劉伊心經常欺負老公,其實是這對夫妻相處的情趣。 罩杯大漲至E.虎哥視線只有「它」 劉伊心素有「美胸皇后」的稱號,懷孕後,胸部又大增一個罩杯,從「D」增長至「E」,她笑稱:「整個非常豐滿,穿低胸服裝時還會有點害羞。」 由於波濤「胸」湧,導致產前有一次在她剪頭髮後,問虎哥:「你有發現我哪裡不同嗎?」他說:「我的注意力只在妳的臉和胸部,所以肩膀上的頭髮都看不到,因為胸部實在太明顯了!」顯示林志隆對她胸部的「進步」非常滿意。 產後美胸全力備戰 計劃產後至少哺乳半年的她,希望寶寶在身邊時親餵,上班後再固定擠奶,儘量拉長哺餵寶寶的時間。為了順利哺乳,劉伊心從孕期便開始準備,懷孕4個月後進行胸部按摩、補充卵磷脂,並預先找好產後按摩師,維持乳腺暢通,希望留住完美胸型。 劉伊心期許自己,退奶後,E罩杯不要縮水,最少也要保有「D.5」罩杯,「尤其老公在這一年已習慣較豐滿的胸部,如果產後縮水,視覺上可能就有『回不去』的感慨!」所以,她勤做功課,豐胸按摩之外,後背也要按壓,因為背後的穴道不通暢,就會影響胸前的氣血循環。 此外,很多媽咪在月子期間為了方便哺乳而不穿內衣,但產後胸部比原來更豐滿,胸部肌肉承受的重量較大,如果沒有穿內衣,等胸部回復時,胸型可能就走鐘了。而挑選內衣和穿塑身衣也很重要,才不會產生虎背熊腰,或是露出副乳的問題。劉伊心叮嚀產後媽咪,絕對不能因胸部變大就把肩帶放鬆,「肩帶長度很重要,要讓乳房pp點在對的位置上,免得胸部下垂。」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verstory/articles/15705 ※延伸閱讀 超人媽媽Janet,提醒各位媽咪記得要「seek help」! 「蔡桃貴」加入YouTuber行列!蔡阿嘎&二伯盼望兒子永保赤子之心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產檢懶人包.一次搞懂公費和自費項目

產檢懶人包.一次搞懂公費和自費項目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產科主任毛士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任昝舜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李毅評 只要搞定產檢,孕期變得好輕鬆!對眾多產檢項目感到霧煞煞的你,別擔心,「媽媽寶寶產檢懶人包」條列式整理最新公費、自費的產檢項目,並彙整臨床經驗豐富的產科醫師專業意見,告訴你哪些自費產檢需要做,以及藏在細節裡的公費補助福利,趕快手刀收藏! 開啟懷孕第一關產檢準備篇 剛懷孕的媽媽請注意,驗孕成功1週後再去醫院檢查,通常懷孕8週以上就能領到孕婦健康手冊,為方便接受超音波檢查,建議穿兩截式服飾,門診驗尿前先別解小便,以利產檢流程更順暢。並提醒準爸爸,儘量陪同產檢,以降低孕婦心理壓力。 基本必做產檢項目PART 1公費產檢篇 產檢是孕期生活的大事,32週前約每4週1次產檢、32週後為2週1次,37週後則改為1週1次。國健署每一胎共補助10次公費產檢,例行產檢內容為量體重、血壓及驗尿,並提供一次公費超音波檢查的機會。 基本必做產檢項目PART 2公費補助篇 公費產檢比你想得更好用!孕媽咪可於第一孕期和第三孕期各接受一次「孕婦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並能在每次產檢接受「母乳衛教指導」,且國健署全面補助乙型鏈球菌篩檢。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1超音波檢查篇 超音波檢查是產檢的重點項目,孕媽咪除了可於懷孕20週左右接受補助的一次超音波檢查外,也建議於確認胎兒心跳、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確認胎位這4個時間點,自費進行超音波檢查。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2唐氏症篩檢篇 唐氏症是目前盛行率最高的智能障礙疾病,生下唐寶寶對家庭的衝擊及社會資源的負擔非常大,建議所有的孕媽咪都能自費進行相關檢查。34歲以上高齡孕婦建議直接進行羊膜穿刺,而34歲以下孕婦可考慮先做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 PART3懷孕初期自費項目篇 懷孕初期有3項自費性產檢項目: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染色體脆折症和子癇前症篩檢,在沒有經濟壓力之下,建議都能自費篩檢,特別是有家族史、孕前相關疾病、前胎有狀況的孕媽咪,更需接受檢查,來確保胎兒的健康。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4懷孕初期特殊自費篇 懷孕時體質或環境有特殊狀況,可自費接受相關檢查,如:家裡養貓的孕媽咪,可檢查體內是否有弓漿蟲抗體;而經常接觸人群和病患的孕婦,則可接受巨細胞病毒抗體檢驗。另有甲狀腺病史或家族史的女性,可進行甲狀腺功能篩檢。 建議加碼產檢項目PART 5懷孕初中期自費篇 妊娠糖尿病是十分常見的產科併發症,若孕前為糖尿病高危險群的媽媽,可於懷孕初期進行空腹血糖或糖化血色素檢查,並建議每位孕婦都應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另一方面,打算做羊膜穿刺的孕媽咪,可考慮加做羊水晶片檢查,以篩檢更多胎兒基因異常疾病。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709 ※延伸閱讀 公費10次產檢原來這麼好用!這些狀況加做超音波免收費 除了唐氏症、高層次超音波,這些自費產檢妳需要花錢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床睡、副食品、學步期三階段培養寶寶獨立

分床睡、副食品、學步期三階段培養寶寶獨立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廖笙光(光光老師) 培養孩子獨立,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必須從寶寶時期做起!透過分床睡、吃副食品和學步期三個發展階段,慢慢地訓練孩子的自主能力,不但可讓成長的每一步踏得更穩健,同時也能逐漸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 第一階段:分床睡 先分床睡.孩子大班後再分房睡 很多爸媽把分房、分床睡當成訓練寶寶獨立的指標,因而糾結於要不要從小與寶寶分房睡,對此,廖笙光執行長認為,父母是否需要與寶寶分房睡,可視家中的環境而定,如果家裡有足夠空間便可分房;若是空間不足,最起碼要做到同房不同床。他強調,親子一起睡在同一張床上,爸媽容易成為寶寶的安撫巾,不但寶寶會更黏人,也容易發生窒息的危險。 不過,在孩子自我概念還沒成熟前,不建議貿然分房睡,這樣容易誘發孩子出現分離焦慮,長大後反而會變得膽小。廖笙光執行長分析,分房睡的好時機在孩子升大班的暑假,這個階段的他,有著自己想要長大的驅動力,分房成功率較高。此時,爸媽可伺機灌輸一些觀念,如:「你長大了,到大班時就會有自己的房間囉!」讓孩子充滿期待,也較能逐漸接受。 分床睡時.給寶寶熟悉的嗅覺和觸覺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2歲前,最重要的感覺系統不是視覺,而是嗅覺和觸覺,因此在寶寶脖子硬、頭部能轉動後,在他身邊放一些有自己和媽媽味道的物品,讓他眼睛閉起來,就能聞到熟悉的味道,他會覺得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例如:給他安撫巾、摺疊好的衣服,並提供讓孩子經由觸碰可得到安慰的物品,像是娃娃或枕頭,來增加分床睡的安全感。 第二階段:自己吃副食品 重點1:先鋪地墊和戴圍兜 爸媽想訓練寶寶自己吃副食品,需要經歷他用手拿,再漸漸使用工具的階段,這時建議先鋪好地墊,並幫寶寶戴好圍兜兜,方便之後的收拾。 重點2:餵食時也給寶寶一支湯匙 廖笙光執行長表示,一開始時可把食物製作得較黏稠,用湯匙餵寶寶吃,如:優格沾到湯匙就可以吃,這種方法可讓食物泥黏在湯匙上,不會往下滴或弄得到處都是。另一方面,因為寶寶被餵食時,常會想搶爸媽的湯匙,所以在一邊用湯匙餵寶寶時,也可給寶寶一支粗柄、好握的湯匙,讓他用湯匙「沾」著食物泥來吃。 重點3:學習用手指抓食物 寶寶6個月大會用手抓握東西,開始時,用整隻手把東西抓在掌心,廖笙光執行長建議,可在寶寶8個月大時,把固體食物放在高度較深的製冰盒裡,讓他練習用指尖抓食物,有些孩子在8至10個月時,可用前3隻指頭抓起食物放進嘴巴,等到1歲左右就漸漸地學會拿湯匙。 第三階段:學步期探索環境 準備1:保持乾淨而安全的環境 寶寶在學步期開啟對外在環境的探索,是培養獨立性格的重要階段,這時爸媽一定要做好兩項準備,首先,在孩子練習爬行、走路的過程中,把所有危險物品預先收起來,因為當孩子快要碰到危險了,爸媽必定會大聲制止,但過於嚴肅的表情、聲調,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導致日後膽子漸小,獨立性也會降低。 準備2:多帶孩子出門 孩子1歲半時已將家裡環境探索過一遍,這時可多帶他出門,藉著擴增外在環境,誘發孩子的獨立感和征服欲,同時增加自信心。 ※原文刊載於2019年10月號《媽媽寶寶》392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education/articles/15581 ※延伸閱讀 荷蘭爸爸經.從小培養寶寶獨立 bobo學會自我保護.不讓危險有機可趁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