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黃老斯聊教養:孩子準備好上小學了嗎?請先做好6項評估

黃老斯聊教養:孩子準備好上小學了嗎?請先做好6項評估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 7歲前是身心發展與感覺統合的黃金期,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進行生理、認知發展、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與專注力的評估,可檢視孩子的成長,若是能力沒跟上或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佳,應把握上小學前幾個月加強,以免影響到日後學習的自信和人際關係。 一般來說,大約會有10%的孩子,要到醫療院所接受專業人士的協助,其他孩子則是透過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陪伴與指導,多加練習即可。以下提供幾個評估面向中的項目,給家長參考: 評估一:粗大動作 1.雙腳可同時跳過30公分高的繩子。 2.可跳繩3下,慢慢地跳也算。 3.跑跳步可以維持平衡。 4.雙手可以接住直徑約10公分的球。 評估二:精細動作 1.能剪下邊長5公分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半徑3公分的圓形。 2.手指可從筆的末端逐漸移到筆尖。 3.可在長15公分、寬0.5公分的線條內著色,至少塗滿3/4且不超過線外兩次。 4.可以把紙摺好並放入信封。 5.用直線連接兩點,且不會偏離直線0.5公分。 評估三:認知發展 1.正確背出1到100。 2.可正確區分身體左右、上下、前後。 3.會看指針的時鐘報時。 4.可仿寫10個簡單的中文字及自己的名字。 5.看到順序圖卡可以正確排序,並說完整故事。 6.會簡單的加減法。 評估四:社會人際 1.可以把大人交代的簡單事情做好。 2.會描述自己的情緒,至少正確使用兩種形容詞。 3.可參與由其他兒童帶領的有組織性之團體遊戲。 4.可理解他人的感受。 5.可分組和其他同學一起完成任務。 評估五:生活自理 1.會用筷子,並用湯匙舀湯等流質液體,且很少灑出。 2.示範後,會自己綁鞋帶。 3.不用提示就自己完成所有盥洗(刷牙、漱口、洗臉、洗手、洗澡)。 4.自己獨力穿脫衣褲鞋襪。 5.會自己把屁股擦乾淨。 評估六:專注力 小一學生的一般專注力(在課堂中坐好不離席、不和他人交談)是30分鐘;高度專注力(認真學習聽講、做指定事情或作業)是6至10分鐘;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大約15至20分鐘。 適應不良會影響孩子自信心 一般認為,7歲前是身心發展與感覺統合的黃金期,順便可以檢視孩子的成長狀況,而且這些能力也跟生活息息相關,像是粗大動作中的協調、肌肉力量與平衡就影響了體育表現;精細動作更不用說,舉凡抄寫黑板及作業、藝能科都很需要小肌肉的力量、手眼搭配的能力;認知及語言方面和學業理解、人際關係處理有關;自我照顧技巧與專注力也是老師及家長特別關注的部分。 小學的作息、課業難度、各種要求,都和幼兒園相差很多,加上班上同學較多,老師可能無法有太多時間等待或一對一指導,往往只是幾個小能力沒跟上,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與自信。 生活自理能力不佳快加強 依臨床經驗來看,我最常處理的情形是:孩子寫作業過久,拖到睡覺休息的時間而打亂作息;生活自理能力不佳,容易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總是要大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簡單的生活常規都不會自己做;社交技巧不足,與同學的相處不順利等。通常在成長環境適度的刺激下,正常發展的孩子,其能力都遠比檢測項目好。重點還是希望爸媽能夠先知道他們的發展水平,才不會過猶不及地誤會孩子的能力:以為他們態度不好而達不到要求,或年紀太小還不需要自己來。 事實上,人的潛能有無限的可能性,爸媽只要多做點功課,幫助孩子做好更多預備,給予耐心地等待、教導和不斷地練習,他們就能按照特質開心地成長。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媽媽寶寶》388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280 ※延伸閱讀 【黃老斯談教養】音樂陪伴長大.培養美學能力基礎 【黃老斯談教養】進幼兒園前的準備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我所堅持的「睡眠習慣」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我所堅持的「睡眠習慣」

文‧圖/黃小柔 別看我好像是個很好說話、什麼都好的媽媽,對於孩子的生活習慣,我可是要求地特別嚴格! 培養好習慣.不可輕易妥協 我認為那是需要長期堅持才有可能養成的好習慣,所以絕對不能輕易妥協。除非特殊事件發生,否則全部統一管理,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尤其是孩子的睡眠習慣,從小我就培養孩子們晚上8點前(年紀更小的時候更早),一定要刷完牙,並且上床睡覺! 花時間陪伴.關鍵在於堅持 既然是習慣就必須花時間陪伴,讓他們慢慢培養好的生活作息。記得在他們出生沒多久,我就開始實施這樣的方法:先從練習睡過夜開始,直到現在,孩子們只要睡眠時間一到,哥哥帶著妹妹、妹妹拉著弟弟到廁所,排排站刷完牙、上廁所,直接到床上報到。一開始連老爺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我怎麼可以實行得如此徹底,其實「關鍵就在於堅持」! 剛開始,我都會跟他們一起躺在同一個房間,關上燈,講完故事直接進入睡眠模式,就算哭泣或是不願意,我都只會簡單安撫,甚至有些時候必須忍住,置之不理,真的發現狀況不對才會抱起來拍拍,讓他們發洩完最後的精力,自然就會「斷電」睡著,久而久之,孩子們就知道怎麼吵鬧都沒用,也就因此養成了習慣,還好媽媽很堅持! 幫助小孩發育.還多了點夫妻時間 我覺得小朋友若有充足的睡眠,除了長得比較高之外,也會對大腦發育有好處,而且在孩子的情緒控管上也會比較穩定,連帶在精神上跟身體健康也都受益,光是這麼多的好處,真的比吃任何健康食品還要來得有效果。 當然,身為媽媽只能繼續扮黑臉,要求孩子繼續遵守規定。現在,我都不用盯著他們,講完故事,門一關,沒多久就安安靜靜到天亮,哈哈,晚上有更多時間留給自己,夫妻倆還可以看看DVD、聊聊天,多麼浪漫!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媽媽寶寶》388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238 ※延伸閱讀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曾經也是弟弟的哥哥 小柔媽咪的育兒趣:小孩生病.爸媽難受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做好3大準備.職業媽咪不退奶

做好3大準備.職業媽咪不退奶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木生婦產科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祝怡麟 返回職場前的3大準備 當哺乳媽咪決定返回職場後,為了讓寶寶不在身邊還是可以喝到母奶,必須擠奶,有哪些事需要注意呢? 木生婦產科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祝怡麟表示,通常月子期間是建立奶量的黃金期,親餵媽咪可以依照寶寶的需求哺乳,不需拘泥定時,寶寶想吃就餵;如果選擇將母奶擠出以瓶餵的媽媽,為了讓奶量能滿足寶寶所需,最好能定時擠奶。 若產假結束後,選擇重返職場,建議可以在滿月後,開始調整哺集乳時間、準備庫存母奶,並了解職場的擠奶環境與時間安排。相關說明如下: 1.調整哺集乳時間 母奶寶寶間隔多久要喝奶的問題,因人而異,通常新生兒階段,不論親餵或瓶餵,約2至3小時,甚至半小時、1小時就要喝1次奶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寶寶胃容量小、母奶好消化,需要頻繁餵奶。 祝怡麟醫師表示,在寶寶體重正常增加的前提下,通常滿月後,肚子餓需要喝奶的間隔時間,多能漸漸穩定在3小時左右,若媽咪返回職場後,欲方便讓家人、保母或托育機構的照顧人員,定時餵寶寶喝奶,即使原來寶寶喝奶時間不固定,也可慢慢調整,例如:以3小時喝1次為目標,寶寶在2小時就討奶喝時,可先安撫他、轉移注意力,先拉長15至30分鐘再予以哺餵,循序漸進嘗試,讓寶寶能自然適應與接受。 2.準備庫存母奶 媽咪開始上班後,要準備多少母奶呢?通常親餵媽咪多會有這樣的疑問,最主要是不知道寶寶每餐需要喝多少奶,祝怡麟醫師指出,大多數的寶寶在滿月後,1餐的奶量約90c.c.至100c.c.,媽咪可以評估寶寶1天需要幾餐交由其他照顧者餵,再準備庫存奶,假設:1天需要保母餵4餐,每1餐準備100c.c.,等於1天需準備400c.c.。當然若擔心寶寶的奶量比自己想像中的多,每1餐可多準備20c.c.至30c.c.。 除了寶寶的實際需求之外,庫存奶要存多少才夠呢?祝怡麟醫師認為,端看媽咪自己的感受,如果覺得有多一點庫存內心感受比較踏實,當然可以多存,以備不時之需。但若照顧寶寶已經不少時間,沒時間可以擠奶,基本上只要有第1、2天上班的量即可。 3.了解職場媽咪哺集乳權利 每份職業的工作性質、環境等皆有所差異,祝怡麟醫師提醒,媽咪哺集乳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8條法規,子女未滿1歲的媽咪,除了規定的休息時間之外,雇主每日應另外給予哺集母乳時間兩次,每次30分鐘。此外,若有需要也可在產假結束前,先和公司主管、同事告知,自己有哺集乳需求,協助安排適合的私密空間或調配工作時數等。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媽媽寶寶》388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breastfeeding/articles/15222 ※延伸閱讀 職場媽咪也能繼續哺乳!月子期該做的準備 哺育媽媽重返職場後乳量不夠怎麼辦? 專家這麼建議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8大高危險妊娠的因應對策

8大高危險妊娠的因應對策

文/高凡淳.李藹芬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游舒涵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 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院長暨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張芳維 「高危險妊娠」指的是懷孕過程中,母體及胎兒都有潛在的危險,可能造成胎兒早產、死亡,母體也可能陷入危險當中。隨著懷孕年齡越來越高,提高了高危險妊娠的發生機會,讓高危險妊娠照護日益受到重視 妊娠高血壓疾病 定期產檢.追蹤血壓及身體各項狀況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針對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定期產檢為首要重點,若是被診斷出患有子癇前症,醫師會追蹤孕婦的血壓狀況、肝、腎功能、小便,以及胎動狀況。   先天性心臟病 孕前諮詢.控制心臟功能再懷孕 目前平均生產年齡為30多歲,且大多數孕婦身體狀態都很健康,但對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孕婦,若要計畫懷孕,建議先找心臟科醫師評估,追蹤心臟功能、血流等,確定控制穩定再懷孕為宜。   妊娠糖尿病 減緩症狀.飲食控制和運動習慣雙管齊下 懷孕約24至28周,可透過抽血診斷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若確診為此症狀,婦產科醫師會轉介給營養師諮詢,並進行飲食調整,每日食用的醣類、脂肪、蛋白質的份量皆須控制。   前置胎盤 出血不易止住.性行為次數皆應減少 游舒涵醫師說道,雖然正常孕婦偶爾也會有出血情況,但這類型的孕婦出血狀況較不容易止住,也不會因短暫的休息而獲得改善。 由於孕婦的胎盤位置接近產道,性行為的刺激感及男性精液中的前列腺素,皆可能引發宮縮,容易造成孕婦出血,因此孕婦與另一半應減少性行為次數。   提早安胎 早期宮縮.服用子宮放鬆藥物能緩解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安胎的必要,當出現腹痛(1小時痛3~6次以上)、出血,或是提早破水,就要提早回診。葉長青醫師表示,最主要還是先增加休息時間,若是出現早期宮縮,醫師會給予讓子宮放鬆的藥物,也就是俗稱的安胎藥。   孕前有長期服藥者 自行停藥影響大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指出,「自體免疫疾病有許多種類,每種疾病的致病機轉都不太一樣,懷孕後對不同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變化有所差異。有些會改善(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些則可能會惡化(如:紅斑性狼瘡)。建議懷孕期間必須於婦產科及內科門診定期追蹤,以利調整藥物及病情掌控」。   婦科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採取定期觀察的做法 游舒涵醫師表示,通常對於子宮肌瘤,並不會在懷孕期間做任何處置,大多數都是採取定期觀察,除非到了懷孕後期,因子宮血流供應不足所造成肌瘤缺血性的壞死,醫師也只會給予像是止痛藥等保守性治療。   懷孕與罹癌並行 發現癌症處置.依孕期階段 .初期:胚胎尚未完全發育,存活率不高,可經由醫師評估與透過家庭會議,考量後續懷孕預後問題,或考量孕婦本身為重。 .中期:因胎兒已發育,有一定的存活率,可經由多專科醫師(血液腫瘤科、兒科與產科醫師)評估與討論,透過家庭會議,考量後續懷孕預後問題。 .後期:因胎兒發育已大致完成,有較高的存活率,可經由多專科醫(血液腫瘤科、兒科與產科醫師)評估與討論,透過家庭會議,考量後續懷孕預後問題,或評估讓胎兒提早出生的時間,以儘快讓產婦接受治療。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媽媽寶寶》388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223 ※延伸閱讀 妊娠糖尿病.監測血糖並管控體重才是根本之道 提早安胎.絕對臥床並非唯一辦法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爸爸是婦產科名醫,吳思顏待產還要得到「允許」!

爸爸是婦產科名醫,吳思顏待產還要得到「允許」!

文/高凡淳 2016年,藝人吳思顏(Ann)與老公Mr.H舉行了夢幻婚禮,正式晉升為人妻。婚後,她隨著老公搬到杜拜,開啟了台灣與杜拜間的飛行生活。2019年,吳思顏已有個將近1歲的兒子Solo,臉上的笑顏仿如訴說藏不住的幸福,她也透露,預計與老公再拚第二胎,替Solo添個妹妹作伴! 多次詢問.爸爸終於「允許」待產 吳思顏分享了生產當天所發生的趣事:當時陣痛才剛開始,約5〜10分鐘痛一次,吳思顏打電話給爸爸時,爸爸要她再觀察看看;又等了1〜2小時,陣痛約4〜5分鐘一次,爸爸還是要她再觀察2〜3小時;當陣痛達到3分鐘一次,且次數越來越頻繁,痛感也越來越明顯,這時爸爸才「允許」她到醫院準備待產,吳思顏苦笑著說,「到醫院時,已經開了一指半,我也痛8小時了!到了隔天凌晨6點才生!」 獅子座寶寶.令人又愛又煩惱 由於孕期維持運動的好習慣,令人恐懼、花容失色的生產過程,吳思顏只用力了5次,就將Solo娩出,連老公都覺得生產過程太快,來不及感動。終於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吳思顏內心卻只有一個想法:「這是誰啊?紅通通的,長得不像我,也不像老公」,她形容那是一種很陌生卻又熟悉的感覺。當寶寶被抱到身上進行親子肌膚接觸時,Solo馬上停止了哭聲,離開媽媽又開始大哭,但叫他一聲就又停止哭泣,還會開始笑,吳思顏說,「Solo就是個笑著出生的happy baby啊!」 她也提到,Solo是個標準的獅子座寶寶,非常好動又好客,只要稱讚他就會很開心。Solo很喜歡與人群接觸,也很愛熱鬧,但吳思顏坦言,雖然善於與他人互動是件好事,但Solo熱情且不怕生的個性,很容易就跟隨陌生人走,著實讓她傷透腦筋。 溝通育兒之事.雙方應是隊友關係 模特兒出身的吳思顏,如何拿捏「媽媽」這個新角色的心境?她表示,從來沒想過能對小孩這麼有耐心。當了媽媽之後,不能再將自己放在第一位,即使知道要把自己照顧好,但自然而然地就把孩子當成生活重心。另外,吳思顏也認為,有孩子的婚姻跟沒孩子的婚姻非常地不同,她建議媽媽們:若能在懷孕期間與另一半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有助於孩子出生後的婚姻生活。 全心照顧孩子.感謝老公常保浪漫心 遠嫁杜拜且與老公感情甜蜜,這是許多女性嚮往的生活。吳思顏提到,生孩子前,總擔心照顧孩子會讓夫妻的約會時間變少,但真的有小孩之後,不自覺將全部心力放在孩子身上,反而是老公常常提醒她,要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因為親餵母奶,目前與老公只能有2天1夜的小旅行,但吳思顏提到,仍很感謝老公,願意花心思安排只屬於倆人的約會時間。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媽媽寶寶》388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mom-tv/celebrity/momtv_articles/444 ※延伸閱讀 浪子走入家庭,小馬扮演「先」生角色,成為太太後盾! 知名人氣作家-女王:「成為母親讓我更勇敢」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媽媽.我美嗎?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媽媽.我美嗎?

文/周雅淳 「媽媽,我美嗎?」印象中,這是一個我從沒問過媽媽的問題,我也沒有被她誇獎外貌的記憶。偏偏在國小時期,我生理發育的速度比同學快許多,翻開舊照片,永遠都是比同學高半個頭以上、唯一戴著厚重近視眼鏡的小孩。到現在,我都還清楚記得,當年,對於自己跟其他孩子不同,且在群體中顯得如此突兀的身體有多麼侷促不安。 「美」與自己的連結 我第一次把「美」這個概念跟自己建立連結,是在一個負面的狀況裡:大學時期,我跟同班同學在一起,輾轉聽到學長的評語:「如果不是因為雅淳美,他才不會跟她交往。」我首度理解原來在別人眼裡,我跟這個字是有關連的,但我介意的是,學長真正的意思是在說我無腦。 所以,我整個大學生涯都在追求知識,並且渴望他人認同我「腦袋裡的東西」。但是,當我腦袋裡的東西彷彿得到肯定:在學術性社團中有一定的發言權、進了博士班,念了極具批判性的社會學和女性主義,開始對於注重穿著、外貌這件事感到稍微自在些時,後來的男友卻無法適應,他質疑我變得浮華、膚淺、「變了一個人」。 肯定孩子.不設限美的定義 對於「美」這件事,這個社會有一套繁複而隱形的規則,我想要在這些永無止境的要求開始前,先讓自己的孩子建立對自己身體的正面肯定。從周米謎小時候開始,我就用各種正面形容詞表達對她身體的感受:可愛、美、帥、長大了好棒、肌肉的形狀好漂亮。有時,甚至刻意地突破這些形容詞被賦予的性別預設,例如,某位長輩曾當著她的面說:「小女孩不要運動太多,以免長蘿蔔腿」,而我就告訴她:「有力量的肌肉是最美的」。 但上了小學後,隨著接觸的資訊日益複雜,米謎也無可避免地展開對於這種「隱形標準」的追求,尤其女孩朋友們的相互學習、比較和討論,更是她現階段建立「美是什麼」的重要來源。上週,米謎陪著我去染髮,設計師幫她用電捲棒做了夢幻的大捲髮,她簡直欣喜若狂,整天重複問我:「媽媽,我美嗎?」(當然會得到肯定的答案),並且一再表示:「我的夢想成真了。」 看著這個逐漸理解並且符合「美的潛規則」的孩子,我的感受複雜,我希望她永遠保有這種對容貌的自信,並且隨著年紀增長,在未來面對更多對容貌、身材的壓力時,能找到一個自在的平衡點。 ※原文刊載於2019年6月號《媽媽寶寶》388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258 ※延伸閱讀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玩娃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小孩教會我的事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主導式斷奶.讓寶寶保有食物選擇權

主導式斷奶.讓寶寶保有食物選擇權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暨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吳淑娟 寶寶約自4個月大起,大部分爸媽開始煩惱該如何引導吃副食品。除了常見製成的食物磚之外,日益流行的「寶寶主導式斷奶」也成為方法之一。使用此方法的寶寶,能提早接觸不同種類的食物,增加對於各種食物的接受度,在吃這方面的經驗及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跟風的同時,也應多加觀察自家的寶寶適不適合。 寶寶主導式斷奶.提供爸媽新的選擇 近年來,在媽媽界十分火紅的「寶寶主導式斷奶Baby Led Weaning」(以下簡稱BLW),強調的是讓寶寶主導「吃」這件事。不再靠爸媽餵食,而是將食物放在寶寶面前,試著自己抓取,讓他保有食物及吃的方式的選擇權。 吳淑娟主任提到,透過這樣的方式,將主導權交給寶寶,但爸媽應等寶寶約4〜6個月大,坐姿較穩定後,再慢慢實行BLW。若4個月大的寶寶想透過這樣的方式,藉由提升對於食物的興趣,建議利用小餐椅輔助,而厭奶的寶寶也能早點實行,有助於吃得更好。 BLW的食物處理原則 在準備副食品時,爸媽們通常都要花上好長的一段時間,將食物徹底煮爛,變成泥狀,再製作成食物磚,一旦寶寶不捧場,爸媽的心情往往顯得失落。吳淑娟主任表示,採用BLW方式,食物不一定得弄得爛糊,像是地瓜、南瓜等食物,只要蒸得軟一點,方便寶寶進食,也能保有食物的原型 另外,特別提醒爸媽,將食物切成適合寶寶抓握的大小即可,避免切成丁狀,以免寶寶吃進嘴裡,舌頭一捲,就跑進細小的氣管而被嗆到。同時,爸媽也應全程在旁觀察,即使大塊食物已軟爛、能慢慢咬,仍無法完全避免嗆到的狀況發生。 尊重寶寶.但要先了解寶寶 吳淑娟主任分享其門診經驗,嘗試BLW的爸媽,願意花時間,陪伴寶寶吃完一餐,但曾經遇過幾位爸媽前來詢問,表示寶寶吃副食品的狀況不太好,在醫師的追問下,才知道爸媽為了要尊重寶寶,讓他選擇想吃的食物,不想吃也不勉強,卻導致寶寶體重不足。 BLW雖希望寶寶擁有主導權,但畢竟寶寶的發展有限,無法完全的主導自己。所謂的主導,應是父母適當運用有趣的方式,引導寶寶自主進食。同時,爸媽也該思考,寶寶不吃的原因,以及是否不喜歡所準備的東西,或者是口感不好等,「在尊重孩子之前,要先了解他的能力,也要了解寶寶不喜歡的原因。」 ※原文刊載於2019年5月號《媽媽寶寶》387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babycare/articles/15054 ※延伸閱讀 關於母乳寶寶的問題:母乳寶寶吃副食品應該何時離乳? 搞定孩子的胃!從副食品開始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appyMother`sDay!恭喜妳.歡迎加入二寶媽的行列

HappyMother`sDay!恭喜妳.歡迎加入二寶媽的行列

文/彭曉薇.周滋靜 還記得張宇、安啾及朱芳君嗎?兩年前來拍攝《媽媽寶寶》時,這些封面人物都還在懷孕中或只有一個寶貝而已,當面臨再次懷孕及生下第二胎後,她們第一時間在想些什麼?對於自己當二寶媽後的角色又有何期許呢?來看看她們的真心告白吧! 張宇:一定要生!小孩帶來的快樂無與倫比 「不要怕生小孩,因為小孩帶來的快樂遠比生小孩的可怕要多」,昔有「最美主播」之稱的張宇分享,還沒生小孩前都覺得小孩很煩、很吵、要花很多錢、照顧起來又很累,真是沉重的負擔,會拖累整個生活。但即便如此,她仍認為一定要生小孩,有了孩子後,卻覺得人生從沒這麼有動力過,覺得還有好多可能、有好多希望,就算累也是有意義的累,自從有小孩後才能懂得這多美好! 「我還在學習要怎樣才能公平地去愛兩個小孩,因為我真的太愛蹦蹦了!」張宇從未想過自己會這麼愛一個男人,因此懷第二胎後最擔心蹦蹦會吃醋,因為蹦蹦最黏張宇,每天都一定要抱緊緊,而她自己也因為還沒有感覺到二寶的存在,不知道之後有兩個兒子是什麼感覺,但無論如何,張宇想對蹦蹦說:「媽媽永遠愛你,無論你變成怎樣的人,我都會支持你!」現在張宇體會到母愛是無限大的,所以也會對自己媽媽更好。 安啾Angel:未來充滿挑戰,希望當個優雅的二寶媽! 「我相信會來當我的小孩,就是老天爺最好的安排!」知名部落客安啾Angel如此說道。雖然既擔心又緊張即將面臨的二寶生活,但仍會用樂觀及順其自然的心去面對,她相信有了一次當媽媽的經驗,第二胎應該會比較處之泰然,「我也一直努力,感謝小孩帶領著我成長,雖然未來充滿了變數與挑戰,仍會用開放的心去面對及接受,希望未來自己還是個優雅的二寶媽。」 安啾從懷孕後,就開始替Riley建立當姊姊的心態,很怕她不能接受多一個人來瓜分爸爸媽媽及玩具,所以會一直跟她說:「妳以後要當姊姊了!」安啾也購買許多和手足、懷孕相關的繪本,利用故事替她做心理建設,現在Riley也會摸安啾肚子、親肚子,然後拍拍肚子笑著說「我在親弟弟,弟弟你有沒有好健康?」安啾很慶幸Riley目前表現出來是喜歡的,沒有排斥。 朱芳君:孩子的笑融化了我,陪伴雙寶好滿足! 新聞主播朱芳君,擁有兩個寶貝兒子,二寶在採訪當日才3個多月大,她說,有了第一胎的經驗,面對才剛出生的小嫩嬰,不再驚慌失措!夫妻倆可以冷靜面對寶寶的大小反應,理性判斷,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相信很多媽媽對於手足相處,難免會有所擔憂,朱芳君分享,大兒子是個聰明貼心的孩子,弟弟出生後,竟出乎意料發現他不太會吃醋,反而會指派身邊的大人,誰要抱弟弟,還會主動親吻弟弟的額頭、輕拍他的胸口、幫忙把奶嘴塞回去,她直指:「哥哥根本是個小暖男。」 每個人都是在當了媽媽後,才學著怎麼當媽媽,朱芳君坦言,在還沒有孩子前,並沒有特別喜歡小孩,真的是生了小孩,才愛自己的孩子,她分享,有了孩子後的這兩年多的時光,是孩子的笑聲打破了她對生兒育女的害怕。她笑說:「這3個月在家,全心全意陪伴兩個孩子真的很滿足。親子間緊密的情感連結真的很特別,或許我不是個100分媽媽,但我期許自己能夠陪伴孩子度過他人生每一道關卡」。 ※原文刊載於2019年5月號《媽媽寶寶》387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arenting/special/articles/15104 ※延伸閱讀 【母親節特輯】安啾Angel:未來充滿挑戰,希望當個優雅的二寶媽! 【母親節特輯】朱芳君:孩子的笑融化了我,陪伴雙寶好滿足!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母胎營養補給站:身為準媽媽,如何達到一人吃兩人補的美好孕程?

母胎營養補給站:身為準媽媽,如何達到一人吃兩人補的美好孕程?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好食課(媽咪食課)營養師黃思穎.台北市信義區健康中心合作講師暨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營養師李芷薇 均衡飲食以為了讓身體功能正常運作,因此必須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是很重要的事,特別是在懷孕階段,媽媽必須供應胎兒生長發育所需,因此孕期更應重視飲食內容,以達到母胎都健康的目的。 懷孕是女人一生當中,生理狀態最特別的時光,為了能夠好好享受與胎兒緊密相連的美好孕程,媽咪更要保持身體健康,適當運動、吃得營養並常保好心情。 均衡攝取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保持身體功能正常運作」,營養師李芷薇說明,蛋白質、醣類、脂質、維生素及礦物質這5大營養素,在人體內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像是蛋白質是建構細胞的主要成分、醣類供應能量、脂質是提供生長及維持皮膚健康的必需脂肪酸,而維生素與礦物質能協助這3大營養素的代謝,也與人體組織的生長、修復及運作有關。 懷孕過程中,胎兒所需營養素,必須仰賴母體供應,若媽咪偏廢某一類食物而導致營養素缺乏,不但可能影響自身健康,也可能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因此,孕期更應重視均衡飲食、飲食多樣化,多方攝取所需營養素。 營養品適量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食量都不同,甚至是每日消耗熱量也有所差異,除了透過均衡飲食獲取每日所需營養之外,也要注意「過量」問題。 好食課營養師黃思穎指出,國人普遍有蔬菜水果吃太少的問題,因此維生素及礦物質容易攝取不足,許多孕媽咪為了補足這些營養素,會以營養補充品代替。孕期常見營養品有:葉酸、鐵、鈣、魚油等,李芷薇營養師提醒,補充營養品必須留意劑量,尤其是孕媽咪更要小心,像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的維生素A,過量攝取會增加胎兒畸形風險等。 好情緒 除了吃得營養之外,也要保持心情愉悅,因為快樂的媽媽才能孕育出快樂的寶寶!臨床上,許多媽咪對孕期禁忌飲食與保持體態備感壓力。在孕媽咪身體健康的狀態下,除了不建議生食之外,其他食物只要把握淺嘗和適量原則即可,此外,搭配適度運動也很重要,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腸胃蠕動,還能刺激交感神經,調適心情、釋放壓力。 切勿減重 李芷薇營養師強調,孕期千萬不可自行減重,若有減重需求,務必配合醫師或營養師的指示,控制體重增加速度,尤其是有些環境毒物會儲存在脂肪中,當脂肪分解就會釋放出,進一步影響胎兒健康。 ※原文刊載於2019年5月號《媽媽寶寶》387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pregnacy/notes/articles/15080 ※延伸閱讀 母胎營養補給站:胎兒生長所需重點營養素 母胎營養補給站:母體不適之飲食改善法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玩娃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玩娃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

文/周雅淳 許多成人對於玩具的性別區分,背後隱藏的憂慮是:「萬一男孩長大以後不夠陽剛怎麼辦?」比起「女孩玩刀槍」,很多大人對「男孩玩娃娃」更感到恐懼。 男生不該玩洋娃娃? 周米謎4、5歲左右時,我們常去住家附近一家小吃店吃飯。與絕大部分家有幼兒的鄉下店家一樣,兩夫妻包辦了所有店務,小小的孩子就帶在身邊。他們家最小的男孩比周米謎小一歲,常客的我們早就跟他熟悉,每次在食物上桌前,小弟弟總會過來跟周米謎一起玩我們出門都會帶的玩具或繪本。那天,兩人正興致盎然地照顧小美樂娃娃時,女主人上菜給另一桌客人,經過時對我說:「不要給他玩洋娃娃。」 我嚇了一跳,她補充:「男生不要玩洋娃娃。」我說:「沒關係啦,他們兩個滿高興的。」女主人尷尬地笑一笑說:「不行,我怕他以後變成同性戀。」正當我猶豫著到底要跟她說「玩洋娃娃不會變成同性戀」,還是「如果小孩真的是同性戀,你這樣講會讓他傷心」的時候,弟弟就被客氣地叫走了。後來另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兒子非常喜歡芭比,但因為遭到太多嘲笑,這個興趣已經變成祕密,再也不想告訴別人。 玩具的選擇 周米謎現在已經9歲,昨天她看著我寫下前面的故事,說著:「我覺得很奇怪,洋娃娃大部分是女生啊,男生跟女生玩怎麼會是同性戀?是異性戀才對。」沒想過這個觀點的我大笑出來。周米謎得意地繼續補充:「我覺得洋娃娃的設計真的太單一了,幾乎都只做女生娃娃,小孩有男有女,玩具的設計應該也要有男有女才符合現實。」這是孩子眼中的理想玩具設計方式。 我必須承認,在玩具的選擇上,自己也是有偏好的:不論男孩女孩,我都不會贈送或陪伴他們玩刀槍類的玩具或遊戲;相反地,我會一本正經地跟孩子們說明,在美國經常有小朋友誤帶家中真正的槍枝到學校,不幸把同學殺死的事件,我也會解釋,自己不喜歡玩刀槍是因為真正的刀槍會傷人,被別人用刀槍指著會覺得不舒服。這確實是一種價值的選擇,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擬仿暴力」而非「只是小孩的遊戲」。 以「遊戲做為一種擬仿」的觀點,若為男孩選擇刀槍玩具,排除了洋娃娃,我們無意間對男孩貶抑了照顧工作的價值,以及在玩耍中想像自己做為照顧者的可能;就成人而言,可能也沒發現自己在無形中暗示「就算暴力也比娘娘腔好」這種錯誤的觀念。 ※原文刊載於2019年5月號《媽媽寶寶》387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celebrities/columnist/articles/15065 ※延伸閱讀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小孩教會我的事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大人也需要學「身體自主權」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