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凡的早晨,60多歲的王先生坐在餐桌吃早餐、看報紙。挪動姿勢的時候,突然感到背部劇痛,雙腳麻木無感、動彈不得。在急診室見到這樣的狀況,通常會懷疑是脊椎發生問題壓迫脊椎神經所造成的。《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癌症骨轉移的相關知識。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實用的健康資訊。
網站:https://www.careonline.com.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LINE:https://page.line.me/careonline?openQrModal=true
在一個平凡的早晨,60多歲的王先生坐在餐桌吃早餐、看報紙。挪動姿勢的時候,突然感到背部劇痛,雙腳麻木無感、動彈不得。在急診室見到這樣的狀況,通常會懷疑是脊椎發生問題壓迫脊椎神經所造成的。《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癌症骨轉移的相關知識。
小雨今年滿30歲,身材豐腴,剛開始服用調經藥約2、3個月。這天洗澡的時候突然感覺兩側乳房都有點硬硬的。「是月經快來了嗎?還是跟調經藥有關?我究竟需不需要擔心啊?」小雨心想。隔天早上起床後,小雨決定還是撥個電話預約門診,解決心頭之患⋯⋯
50多歲的張女士是一位音樂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視力可以達到1.0,但是年紀增加之後,老花眼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看遠處很清楚,但在幫學生上課時便需要戴上老花眼鏡,外表還保持得很年輕的她非常無法接受學員們的竊竊私語「原來老師已經老花了」。
大家應該聽過肌少症吧!一般人在30歲附近,體能達到了巔峰,然而在那之後,肌肉的質與量開始逐漸流失。假使肌肉變少、力氣變弱、平衡變差、步態不穩,體能也大不如前,很可能就是肌少症的表現。肌少症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營養不足,但即使非常注重飲食選擇,並適時地補充了蛋白質,卻不一定能維持住肌肉的質量。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醫師,我已經吃阿斯匹靈好幾個月,最近常會胃痛,還要繼續吃嗎?」50多歲的陳先生問。他因為曾經發生心肌梗塞,所以持續服用阿斯匹靈。「如果吃阿斯匹靈後,有腸胃不適的狀況,我們可以幫你調整藥物。」醫師說,「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是為了降低再次心肌梗塞的機會,建議要持續使用喔!」
過年期間,卡妹在堂兄的建議下開始試玩健身環,跟著螢幕又是跑跳,又是深蹲,玩的好不愉快。卡妹想:「乾脆來練習跑步好了,說不定哪天我也可以參加馬拉松呢!」於是開啟了1週3跑的練習。過沒多久,卡妹就發現自己的右腳膝蓋痛了起來。再沒幾天,連左腳膝蓋也開始變得疼痛。就醫檢查後,醫師告訴卡妹:「這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韋翔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我落枕了!現在整個人根本動彈不得!不敢轉頭,沒辦法揹包包,好像連拿起東西都覺得吃力。天啊!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二次了,要命啊。」講到落枕,你一定要認識「斜方肌」。斜方肌位於頸部至上背部和肩膀的位置,左右各一塊三角形狀的大型肌肉,合起來就像平行四邊形的模樣,因此被稱為「斜方肌」。
戴爺爺年事已高,這2年雖然發現攝護腺癌,但家屬傾向不治療。過年期間戴爺爺因為泌尿道感染住進了醫院,過兩天病情變得嚴重,家屬探病時發現爺爺的模樣似乎怪怪的,很躁動,急切地說著自己看到紅衣女子飄來飄去。醫師告訴家屬:「感染嚴重與電解質不平衡讓爺爺處在『譫妄』期,大腦稍微當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