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因為水晶體蛋白質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變差,產生各種視覺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要注意的是,若白內障太熟可能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併發症,而且會增加手術風險,究竟到底什麼時候要做手術?又要如何挑選水晶體?本文一次解析。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實用的健康資訊。
網站:https://www.careonline.com.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LINE:https://page.line.me/careonline?openQrModal=true
「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因為水晶體蛋白質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變差,產生各種視覺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要注意的是,若白內障太熟可能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併發症,而且會增加手術風險,究竟到底什麼時候要做手術?又要如何挑選水晶體?本文一次解析。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大腸癌除了跟遺傳有關外,危險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等。建議民眾,若想要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不要等到相關症狀出現才想要去檢查,最好定期做檢查,並在飲食、生活上都保有健康的習慣。
一般人走路、爬樓梯、跑跳都會用到「大腿內側肌群」,該肌群的肌肉收縮時,可以帶著下肢往身體中軸靠,幫助髖部與大腿的穩定。然而平常進行腿部運動時,比較少做側邊的練習,建議民眾可以透過相撲深蹲、側弓步等簡單訓練來鍛鍊大腿內側,幫助增進髖部與膝蓋的穩定度,減少受傷的機會。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2種,共同症狀包括腹瀉、腹痛、營養不良等。醫師表示,若想要有效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黏膜癒合」是很重要的目標,只要維持在腸道黏膜癒合的狀態,才能能夠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狀況。
「庫欣氏病」是一種內分泌或賀爾蒙障礙,因分泌過多皮質醇而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常見症狀為滿月臉、身體肥胖四肢不胖、背痛、高血壓、血糖增加等,女性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規則、體毛增加之現象。醫師表示,若出現相關症狀醫定要就醫檢查,如果沒有降低皮質醇濃度的話,死亡風險可能高達一般人的2.8~16倍。
「腦下垂體」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與人體生長、乳汁分泌及尿液系統都有關,若該部位長腫瘤而受到壓迫,可能出現例如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狀況。若民眾有發現相關內分泌症狀,可以至內分泌科就診,才不會耽誤黃金治療時機。
「延遲性肌肉疼痛」(DOMS)是指在激烈的運動後,肌肉會感到酸痛、僵硬和疼痛,通常在運動後的24~72 小時內發生。事實上,延遲性肌肉痠痛不只是會讓人感到肌肉痠痛,肢體還可能變得有點腫、關節變得僵硬、肌力也會暫時性的下降;因此建議民眾,運動前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千萬不樣用力過猛。
甲狀腺是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導致新陳代謝低下,引發全身症狀包括容易疲倦、怕冷、便祕、心跳變慢、胃口變差等。然而,若長期處於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狀態,可能會造成黏液性水腫,造成臉部浮腫等狀況,建議民眾,若懷疑甲狀腺機能低下最好就醫檢查。
「泌乳激素瘤」是常見的腦下垂體腫瘤之一,主要會影響乳房組織,導致乳房脹痛且有乳汁分泌,若泌乳激素瘤長期未控制,也可能會造成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泌乳激素瘤與其他腦下垂體腫瘤不同的地方在於,首選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危急狀況時,便要考慮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是否要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通常會造成血小板數量減少,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有出血點、鼻血不止、不明瘀青。醫師指出,在血小板數量低下的時候,務必避免激烈運動,等到血小板數值恢復時,再繼續運動。建議家長,若家中孩子有異常出血狀況,必須快點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