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大S猝逝!醫:肺鏈疫苗要打 防止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重症

大S猝逝!醫:肺鏈疫苗要打 防止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重症

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享年48歲,消息證實後,令社會大眾深感震驚與悲痛不捨,也讓民眾開始重視流感疫苗接種,甚至促進一波流感疫苗的打氣。然而,除了流感病毒本身造成的威脅之外,也別忽視細菌性肺炎的發生。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位居第三,其中,肺炎鏈球菌是流感常見的續發性細菌感染之一。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黃立民醫師呼籲,民眾也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的疫苗,以降低流感併發細菌感染重症的風險。 肺炎鏈球菌潛伏鼻腔 當病毒刺激粘膜、干擾免疫系統引起細菌感染 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人類鼻腔內,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黃立民醫師解釋,當人體健康時,細菌即使進入體內,通常也不會引起感染,而是處於「帶菌狀態」,即細菌雖然存在,但因條件不足,無法大量繁殖或侵入組織,因此不會導致疾病。然而,當病毒感染時,它會改變體內環境,創造適合細菌感染的條件,使原本無害的細菌變得具有侵略性,導致繼發性感染。 黃立民醫師說明,病毒促進細菌感染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病毒會破壞人體的黏膜屏障,例如呼吸道或腸道黏膜,使組織出現細小的缺口,讓細菌能夠深入並附著於較深層的組織,增加感染風險。第二,病毒會削弱免疫系統,干擾人體對抗細菌的能力,導致細菌更容易繁殖並引起感染。 此外,病毒還可能引起發炎,使細菌更容易繁殖與擴散,進而引發肺炎或其他嚴重感染。黃立民醫師表示,即使病毒已被清除,細菌仍可能持續感染,導致疾病惡化。因此,施打流感疫苗,不僅有助於降低自身風險,也能減少細菌感染的發生機率。 咳嗽加劇、高燒不退 應高度懷疑細菌感染 以病程而言,黃立民醫師表示,通常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及全身不適等典型感冒症狀,如再惡化,會出現黃痰、咳嗽加劇、高燒不退等。此時,醫師通常會安排胸部 X 光檢查,如果發現大片肺部陰影,就要高度懷疑是細菌性肺炎。肺炎鏈球菌感染可透過檢測尿液來診斷,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這時會開立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以防病情惡化。 黃立民醫師強調,「其實流感重症當中有一半是因為細菌感染造成的。」除了平時要做好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打疫苗」無非是降低重症機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政府公費補助65歲以上的長者、55至64歲的原住民以及嬰幼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其中嬰幼兒須接續施打三劑,成人則是每五年打一劑即可,符合資格民眾應把握機會儘速接種。此外,本身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病變、慢性肺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可考慮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保護力。

久咳不愈應該看中醫 中藥茶飲治咳有療效

久咳不愈應該看中醫 中藥茶飲治咳有療效

一名34歲輕症確診者陳先生,在新冠肺炎確診之前,就有輕微咳嗽的症狀,沒想到確診後反而變得更嚴重,一整天都在咳嗽,甚至引起頭暈頭痛,一度以為是新冠肺炎後遺症,咳了將近兩個月,在西醫門診確診黴漿菌感染,西醫建議服用抗生素治療。因服用抗生素狀況未見好轉,遂前往中醫診所治療。於中醫門診治療一週後咳嗽狀況改善,其他症狀也逐漸好轉,治療兩週後全癒。 莊可鈞中醫師說明黴漿菌屬「非典型呼吸道感染」,主要透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來傳播 大部分感染黴漿菌後,潛伏期約1~4週,症狀常以咳嗽為表現,也會合併其他呼吸道及呼吸道以外、全身性的症狀,常見包括:發燒、呼吸不順、全身倦怠、食慾不振、關節及肌肉痠痛。感染黴漿菌很容易久咳不癒,尤其超過2~3週會合併發燒、喉嚨痛,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一般來說,咳嗽小於3星期稱為急性咳嗽,咳嗽3至8星期屬於亞急性咳嗽,咳嗽大於8星期則是慢性咳嗽。 莊可鈞中醫治療咳嗽,是依據是否存在外感病邪及體質陰陽虛實偏盛,隨病況緩急及症狀表現來給予治療,典籍《素問.咳論》中說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臨床上尤其著重肺、脾、腎三臟的關係,這三者都是調節氣體出入吐納與痰濕生成的重要臟腑,唯有三者功能正常才能讓人不咳而呼吸順暢,而心、肝火熱上逆同樣也會影響咳嗽。除了確定外來的感染解除了沒,還要注意病人平時體力、消化、情緒跟睡眠情形。 咳嗽症狀在中醫又分為「外感咳」和「內傷咳」兩大類。外感咳多因感冒造成、症狀較輕,通常會覺得喉頭發癢而作咳;內傷咳則為臟腑失調、久病或反覆發作,咳嗽症狀較重,會覺得有一股氣流往上衝、從較深的肺部或胸部而出。「外感咳因邪在表,病症較輕所以容易治療;內傷咳則是臟腑功能失調,且導致咳嗽的原因不同症狀也會有差異,因此治療上也較為困難」。慢性咳嗽的治療原則為扶正祛邪並進,使用藥物來適度的扶助正氣,以利人體能自行將外邪祛除,同時使用藥物來祛除邪氣,讓人體正氣不受到損傷。中醫追求陰陽平衡,幫助人體找回體內的平衡,希望藉由中醫治療讓肺氣宣發肅降得宜,氣機調暢,而不是以強行鎮壓的治療方式來止咳。依據症狀的不同,而有以下 4 種咳嗽分類: 風寒咳嗽:痰白而稀、併有惡寒、發熱頭痛、或有鼻塞流涕等症狀。處方常用杏蘇散加減。 風熱咳嗽:咳痰黃稠不爽、口渴咽痛、鼻流濁涕,或有身熱頭痛、不惡寒等症狀。處方常用定喘湯加減。 燥熱咳嗽:咳而急促、乾咳無痰、咳時胸痛、咽癢涸乾等症狀。處方常用清燥救肺湯加減。 痰飲咳嗽:脾陽中虛,不能化濕。痰多色白易咳出,伴有胸悶身重、食少體倦等症狀。處方常用二陳湯加減。 此外,莊可鈞中醫師建議日常謹記清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正向樂觀等行動細節。 推薦茶飲 桑葉薄荷止咳茶 材料:桑葉10g、薄荷10g、杏仁5g、甘草5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清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桑葉潤肺止咳,薄荷利咽、疏肝止咳,杏仁潤肺化痰,甘草止咳調和諸藥,合用清肺止咳化痰。   麥冬浙貝茶 材料:麥門冬10g、浙貝母5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清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麥門冬養陰潤肺止咳,浙貝母清熱化痰,合用可潤肺止咳化痰。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隨著3C產品的普及,乾眼症患者有逐年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良視眼科診所院長梁章敏醫師指出,乾眼症不僅是簡單的淚水不足問題,更是一種眼表面的慢性發炎疾病,如果沒有及時診治,可能會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眼睛的永久傷害。 從單純補充淚水到全方位治療 乾眼症治療觀念大翻新 根據台灣白內障暨屈光醫學會最新發布的治療指引,乾眼症的治療已經發展出完整的四階段治療方案。梁章敏醫師表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乾眼症就是淚水不足,只要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最新研究顯示,乾眼症實際上是一種涉及眼表面發炎、細胞損傷的複雜疾病。 「許多患者往往忽視初期症狀,等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就醫。」梁章敏醫師強調,乾眼症的症狀相當多元,從視覺模糊不穩定、眼睛容易疲勞,到異物感、灼熱感等都可能是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反而會出現溢淚的情況,這是因為眼睛感到乾澀時,會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反射性淚水,但這種淚水品質較差,無法有效潤滑眼睛表面。 治療方面,醫師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採取階梯式的治療方案。第一階段主要是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正確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定期進行眼部清潔和熱敷等,同時搭配人工淚液使用。若效果不理想,則進入第二階段,使用抗發炎藥物及加入淚管塞、脈衝光等物理治療方式。第三階段則是加強抗發炎藥物或給予血清藥水,協助眼睛組織修復。而最後階段則是手術治療,透過調整淚腺、眼瞼、結膜及角膜組織異常的結構狀態,改善較嚴重的症狀。 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新選擇 治療時間縮短、恢復期更快 在眾多治療選項中,最新引進的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技術為乾眼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梁章敏醫師解釋,許多長期乾眼症患者會出現結膜組織鬆弛的問題,這不僅會造成異物感,更會影響淚水的循環與分布,使症狀更加嚴重。過去治療結膜鬆弛主要仰賴羊膜移植手術,不僅手術時間長,術後恢復期也要將近一個月,讓許多患者望之卻步。 相較之下,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只需10-20分鐘就能完成,術後1-2週就能恢復,大幅節省患者的治療時間。「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的原理是透過特殊設備在結膜部位進行治療,能促進結膜組織收縮,改善組織鬆弛的問題。」梁章敏醫師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手術時間短、恢復期快,治療效果也相當顯著,完整治療後,視病人用眼情況而定,可長達數年時間維持結膜表面平整,提高淚液穩定度,達到改善乾眼症的效果。 梁章敏醫師分享一位75歲女性患者的案例,林女士多年來深受乾眼症及結膜鬆弛所苦,眼睛經常感覺像有異物摩擦,即使規律使用藥物治療,也無法完全緩解不適感。由於擔心傳統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她遲遲不敢接受治療。 今年,林女士在醫師建議下嘗試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結果讓她大為驚喜。僅經過單次治療,她的異物感幾乎完全消失,眼睛的不適狀況明顯改善。她表示,這項治療讓她重拾久違的生活品質,擺脫了多年來的困擾。另外,一位辦公室工作的年輕OL,長期工作於電腦前,出現眼乾、視力模糊等問題。經檢查後發現,雙眼外側結膜已有鬆弛現象。梁醫師為她進行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後,患者的異物感與視力模糊明顯改善,恢復了清晰的視界。該患者笑稱:“現在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工作,不用再為眼睛不適煩惱。” 不過梁章敏醫師也強調,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病,即使接受治療改善了症狀,仍需要持續保養和定期回診追蹤。他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 保持正確用眼習慣,每20分鐘應該休息20秒,將視線投向20英尺以外的遠處。 維持正常眨眼頻率,平均每4-5秒需要眨眼一次。 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注意眼睛保濕。 若出現眼睛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避免延誤病情。 「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乾眼症年齡層也逐漸下降,甚至出現三十多歲的年輕患者。」梁章敏醫師呼籲,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預防乾眼症的關鍵,若已經出現症狀,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維持視力及生活品質。 觀看更多:https://youtube.com/shorts/vpaSHESTYQQ?feature=share  圖/良視眼科打造舒適放鬆的診療環境,專業醫師親切服務,安心交託眼睛健康。

冬季溫差致胸悶胸痛 中醫改善循環減症狀

冬季溫差致胸悶胸痛 中醫改善循環減症狀

時節在冬至附近,因溫度驟降、低溫而開始有不適症狀的患者也多了起來,且冬季素來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不免讓人擔心自己是不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不過根據統計,當出現如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時,約只有1-5%的患者是由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血管瘤破裂、肺栓塞等致命疾病誘發,剩餘95%患者的症狀則可能由肌肉筋膜緊張、自律神經失調、呼吸道或是胃食道逆流等其他原因所導致。 翰鳴堂中醫診所吳文誠中醫師表示,有許多患者求診時常表示自己每到冬季時就容易心悸、喘,醫院檢查卻顯示沒有心血管疾病相關問題,因而對自己的症狀感到困惑才來求助中醫。而中醫在治療相關非器質性心肺功能相關症狀或疾病時,就會以全人醫療的角度治療,會以肌筋膜張力、神經穩定性、氣血盈虧三個角度出發,來幫助患者改善相關症狀。 肌筋膜張力 吳文誠中醫師說明肌筋膜包含了貫穿全身的肌肉和筋膜通路,可以將身體一個區域的張力傳遞到附近或遠處的其他區域,而當身體局部出現張力異常時,常以不同的聯繫方式造成遠端症狀。常見例子如小腿的靜脈曲張或肌肉緊繃,常會改變附近血管壓力感測的訊號,而造成偏頭痛的產生。而現代長期慣性久坐的工作型態,其實會讓身體屈側慣性收縮,間接壓迫胸腔空間,加重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相關症狀發作的可能性。治療方式除了以乾針手法將手臂屈肌群針刺跳開,以恢復正常筋膜張力,避免壓迫胸腔空間以外,居家養護也相當重要,若能在平常運動伸展時將胸椎、手臂屈側小肌群拉伸開,即可有效減少張力對於胸悶、胸痛、心悸的誘發頻率。 吳文誠中醫師分析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調控人如何回應環境的刺激,在現代醫學的相關治療上又特別容易強調自律神經的相關功能。無論是交感、副交感,或是近期新興的顯學包含多重迷走神經、膈上迷走神經的描述,在在顯示了神經系統穩定性對於人體如何回應環境至關重要。而低溫誘發心血管、氣管過度收縮而出現症狀後,透過針刺頭皮、耳朵對應心肺的區域,即能刺激、重設自律神經系統的自動調節,減緩過度收縮而誘發的相關不適。 對於因為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相關症狀而求診的患者來說,在診間當下透過針灸治療肌筋膜張力、頭皮針耳針調節神經穩定性,都能明顯感覺到舒緩。但在拔針之後,能夠維持相關症狀多久不復發,除了針灸治療次數以外,也需要依賴藥物去調整身體的氣血、修復舊傷。若身體有過於明顯的體質偏性,如氣血兩虛、過剩,或有氣鬱的體質,也會導致心肺症狀容易被誘發。這個時候就需要醫師把脈細細調理五臟六腑各臟的氣血虛實偏性,才能達到長期養護,甚至根治的效果。 吳文誠中醫師解釋如果我們把人看做是一個總分制,回應環境的整體,當身體狀態低於60分的時候,就說明身體相對在一個調節能力低下的狀態,容易因為季節變化而出現胸悶、胸痛、喘等症狀。透過不同治療手法,在肌筋膜張力、神經穩定性、氣血盈虧三個向度分別進行治療,就能很快的讓身體恢復應有的調節能力,而不再深受相關症狀所苦。有相關困擾的患者宜儘早就醫治療。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乾眼症治療新突破:非侵入式電漿技術重拾清晰視界

隨著3C產品的普及,乾眼症患者有逐年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良視眼科診所院長梁章敏醫師指出,乾眼症不僅是簡單的淚水不足問題,更是一種眼表面的慢性發炎疾病,如果沒有及時診治,可能會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眼睛的永久傷害。 從單純補充淚水到全方位治療 乾眼症治療觀念大翻新 根據台灣白內障暨屈光醫學會最新發布的治療指引,乾眼症的治療已經發展出完整的四階段治療方案。梁章敏醫師表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乾眼症就是淚水不足,只要點人工淚液就能改善。但最新研究顯示,乾眼症實際上是一種涉及眼表面發炎、細胞損傷的複雜疾病。 「許多患者往往忽視初期症狀,等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就醫。」梁章敏醫師強調,乾眼症的症狀相當多元,從視覺模糊不穩定、眼睛容易疲勞,到異物感、灼熱感等都可能是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反而會出現溢淚的情況,這是因為眼睛感到乾澀時,會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反射性淚水,但這種淚水品質較差,無法有效潤滑眼睛表面。 治療方面,醫師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採取階梯式的治療方案。第一階段主要是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正確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定期進行眼部清潔和熱敷等,同時搭配人工淚液使用。若效果不理想,則進入第二階段,使用抗發炎藥物及加入淚管塞、脈衝光等物理治療方式。第三階段則是加強抗發炎藥物或給予血清藥水,協助眼睛組織修復。而最後階段則是手術治療,透過調整淚腺、眼瞼、結膜及角膜組織異常的結構狀態,改善較嚴重的症狀。 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新選擇 治療時間縮短、恢復期更快 在眾多治療選項中,最新引進的非侵入式電漿治療技術為乾眼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梁章敏醫師解釋,許多長期乾眼症患者會出現結膜組織鬆弛的問題,這不僅會造成異物感,更會影響淚水的循環與分布,使症狀更加嚴重。過去治療結膜鬆弛主要仰賴羊膜移植手術,不僅手術時間長,術後恢復期也要將近一個月,讓許多患者望之卻步。 相較之下,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只需10-20分鐘就能完成,術後1-2週就能恢復,大幅節省患者的治療時間。「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的原理是透過特殊設備在結膜部位進行治療,能促進結膜組織收縮,改善組織鬆弛的問題。」梁章敏醫師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手術時間短、恢復期快,治療效果也相當顯著,完整治療後,視病人用眼情況而定,可長達數年時間維持結膜表面平整,提高淚液穩定度,達到改善乾眼症的效果。 梁章敏醫師分享一位75歲女性患者的案例,林女士多年來深受乾眼症及結膜鬆弛所苦,眼睛經常感覺像有異物摩擦,即使規律使用藥物治療,也無法完全緩解不適感。由於擔心傳統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她遲遲不敢接受治療。 今年,林女士在醫師建議下嘗試非侵入式電漿治療,結果讓她大為驚喜。僅經過單次治療,她的異物感幾乎完全消失,眼睛的不適狀況明顯改善。她表示,這項治療讓她重拾久違的生活品質,擺脫了多年來的困擾。另外,一位辦公室工作的年輕OL,長期工作於電腦前,出現眼乾、視力模糊等問題。經檢查後發現,雙眼外側結膜已有鬆弛現象。梁醫師為她進行非侵入式電漿治療後,患者的異物感與視力模糊明顯改善,恢復了清晰的視界。該患者笑稱:“現在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工作,不用再為眼睛不適煩惱。” 不過梁章敏醫師也強調,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病,即使接受治療改善了症狀,仍需要持續保養和定期回診追蹤。他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 保持正確用眼習慣,每20分鐘應該休息20秒,將視線投向20英尺以外的遠處。 維持正常眨眼頻率,平均每4-5秒需要眨眼一次。 避免長期處於空調環境,注意眼睛保濕。 若出現眼睛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避免延誤病情。 「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乾眼症年齡層也逐漸下降,甚至出現三十多歲的年輕患者。」梁章敏醫師呼籲,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預防乾眼症的關鍵,若已經出現症狀,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維持視力及生活品質。 觀看更多:https://youtube.com/shorts/vpaSHESTYQQ?feature=share  圖/良視眼科打造舒適放鬆的診療環境,專業醫師親切服務,安心交託眼睛健康。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精油理療助放鬆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精油理療助放鬆

小華是個忙綠的公司小主管,上面有老闆的壓力,下面有下屬的不給力,工作常常給他極大的壓力,久了開始原本健康的身體開始出了狀況,最早的症狀類似感冒,接著不定時的咳嗽,一緊張就嘔吐或是腹瀉,接著咳嗽症狀緩和後,一緊張就開始出現心悸、胸悶、不安、來回走動,頻尿及呼吸急促症狀,覺得自己可能有心臟或泌尿道方面出了問題,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報告結果都是正常的◦由於身體還是極度不適,時好時壞,晚上開始睡不好,白天整天沒精神,到後面膏肓一直痛,肩頸僵硬去按摩也沒用,查了一下網路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怎麼全都中,西醫總是叫她放輕鬆,過一陣子自己會好,但是過了很久卻從來沒有康復,小華討厭吃中藥,害怕針灸,但來是硬著頭皮去找中醫求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同時也是植物精油康復理療師賴睿昕使用天然精油薰香,並在耳朵的穴道上上貼耳豆,回家後竟然正常了排出感覺很健康的長條便,回診後告知醫師,賴睿昕院長卻淡定的說了我只是將你不正常的神經調節成正常而已,原來長久莫名其妙的症狀,真的是自律神經失調搞的鬼…… 賴睿昕中醫師說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西醫的病名,所謂自律神經,就是沒有辦法由自己意念來控制的神經 除此之外,壓力之特性、大小、種類亦是造成自主神經失調重大的原因之一,情緒絕對會影響人體的調控機能,人體有調節與穩定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系統的功能,當五臟陰陽失衡就會讓這個機轉產生問題,若要將自律神經的概念套用在中醫臟器學說,則會與中醫臟象的「肝」比較相近,肝為將軍之官,負責將君主之官的「心」所下號令傳到其他器官,而肝又主疏泄,具有調節情志作用,下視丘是肝這個臟腑在控管的。西醫學認為下視丘主管人的情緒也會間接調節了自律神經系統但嚴格說起來,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系列的症狀,也就是症候群。 賴睿昕醫師說明如果民眾自覺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建議不妨諮詢中醫師的建議,調理身體讓體內氣血、體液重新分布,對於調整自律神經失調,也有相當效果。她舉例薰衣草精油不僅能夠幫助舒緩壓力和緊張感,對於有睡不好或難以入眠困擾的人,薰衣草精油也有所助益。將薰衣草精油滴幾滴在枕頭上,或是透過簡單的擴香方式,就能幫助舒緩情緒,讓人比較好入睡,還有佛手柑精油擁有香甜果味,建議可以搭配水氧機使用,吸收佛手柑精油的精華及香氣具有提升心靈品質、舒緩緊張情緒的作用,天竺葵精油除了具有美膚效果,同時也有舒緩壓力、提振心情的作用,使身心平衡放鬆。日常可搭配按摩或是泡澡使用。 賴睿昕強調抒發壓力絕對是有必要的,運動這是既簡單、又方便的減壓方法,能提高體內的血清素,讓心情變好。當生理及心理出現壓力的微訊息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運動,快走、打球、游泳、跳舞、騎單車、溜冰都行,目的就是要放鬆緊張的心情,為壓力找到一個出口。 相關資訊 日期:114/1/18(六)上午10:30-12:0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1巷1號 B1 https://forms.gle/hdC7uHtuwr1ci1Jj8

年節大吃大喝導致胃食道逆流  女中醫七重點助改善

年節大吃大喝導致胃食道逆流 女中醫七重點助改善

過年期間大吃大喝過後是否會有心口灼熱的感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相當困擾的疾病。40歲張小姐過年後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女是胃食道逆流。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較為快速、工作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正常的狀況下,胃中的食物或液體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關閉而不會逆流至胸腔內的食道,但當括約肌關閉不緊、腸胃阻塞、腹內壓力過高(如:懷孕)、或是食用刺激性食物、藥物時,便有可能使得胃液逆流發生。典型的症狀以胃酸逆流,導致胸口灼熱嘔酸水、上腹脹、打嗝為最主要症狀。 古代的中醫就已經觀察到胃食道逆流這樣的惱人疾病,它散見於「胸痹、咳嗽、哮喘、噎膈、痞滿、嘔吐」等中醫學疾病範圍中。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原因為心煩鬱怒,飲食上暴飲暴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勞倦過度導致肝胃不和、肝胃鬱熱或胃氣上逆所造成。胃食道逆流與中醫臟腑肝、脾、胃密切相關。康涵菁中醫師治療上,依不同病因病機,透過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清肝胃熱、化濕醒脾、益氣健脾等治法,達到消除症狀、修復受損組織。 臨床常見胃食道逆流的證型及治療方式包含: 肝氣犯胃︰ 這類的患者發作時會覺得胃中有燒灼感,且平日有胸悶、口苦咽乾、心煩易怒等症狀,大多是工作或生活壓力大,因此中醫治療中重視情緒及壓力的調理,常用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藥物,例如柴胡疏肝湯加減。 飲食積滯︰ 這類的患者平日消化不良,有打嗝、脹氣、便秘等問題,顯示消化系統的氣機受阻,大多是因飲食習慣不良,發作時除了胃有灼熱感之外,也會覺得打嗝口氣帶著酸臭味、腹脹滿、食欲差,因此中醫治療以消食導滯,理氣和中,讓氣機通暢,以保和丸加減為主。 寒濕內阻︰ 這類的患者發作時會有明顯的胸悶、胃堵感、食欲差、大便軟散等症狀,大多是因為喜吃生冷寒涼的食物,體內寒濕之氣累積,影響脾胃的功能,因此中醫調理需要養肝胃,溫中祛濕,讓腸胃系統運作活絡起來,常用藥物為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 由於胃食道逆流這個疾病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很多人只依賴藥物,卻不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往往事倍功半,治療效果緩慢。因此,若要避免疾病的復發,縮短病程,除了發病期間按時用藥外,注意飲食宜忌辛辣,重要的是要調整生活作息。建議平日生活保健應注意: 1.睡前2個小時內避免進食。 2.進食要定時定量,宜少量多餐,不要暴飲暴食,大量的食物需要更多胃酸。 3.避免高含脂量食物、油炸類的食物、辛辣食物、甜食、糯米、咖啡、茶、各種碳酸飲料、洋蔥、薄荷、巧克力、柑橘類水果(如檸檬汁、柳丁汁)和番茄等食品。 4.進食後不要立即躺下。 5.睡覺時,將床頭墊高十公分,重力有助於防止逆流。 6.不抽菸、不喝酒。 7.避免穿過緊的內衣、腰帶、褲子,因為腹部壓力增加,會讓症狀加重。 茶飲保健 茶飲:枇杷養胃茶 材料:枇杷葉3g、木香3g、陳皮2g、甘草2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放入500c.c.的熱水中悶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枇杷葉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木香行氣止痛、陳皮理氣健脾,甘草補中益氣,合用可舒緩胃脹胸痛,減輕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黃燕如領軍:攜手藝術家登場,分享生命故事』

『黃燕如領軍:攜手藝術家登場,分享生命故事』

從小愛塗鴉、天馬行空的藝術家黃燕如,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以身為創作者的視野,用藝術角度看商業,藝術帶有「盼望」就更能貼近人的生活,黃燕如笑著說:「他是三個小孩的媽媽,但從未忘記創作的夢想,喜歡天馬行空、喜歡意象風格,他認為每一個創作都有它獨特的美,他的目標不僅是勾勒出美麗作品,藉由探索藝術,在當代社會中尋找生活的意義及影響力。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有超過40間國內外知名藝廊齊聚一堂於台北君悅酒店盛大展出 在當代藝術的浪潮中,藝術家黃燕如領軍三位素人藝術家王翔弘、陳群及林叔頤,於展覽將挑戰傳統藝術的界限,跨媒介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使不同風格相互碰撞,創造吸引目光的優秀作品。 藝術家黃燕如展出大福的重要代表創作『盼望空間』,創作風格深受自我生命歷程影響,一路走來獨自面對生命中的苦難,透過作品傳達她生命的心境,用畫筆建立自信心。 『盼望空間』黃燕如,領軍藝術家王翔弘以其擅長渲染風格的作品而聞名,作品中呈現他對於探討情緒和思覺失調歷程的生命經歷。藝術家陳群則以其黑色線條創造純真的藝術作品,他總用最單純的畫風來告訴大家雖然每天在長大,依然得保守內心的純真。而林叔頤則是噴漆藝術出生,身為馬祖人,有著對台灣土地的熱忱,年紀輕思維甚是成熟。作品偶會出現水泥漆作為媒材,傳遞自己對許多事情面向的表達。 四位藝術家的合作不僅反映了不同人生觀,也體現了他們對自己生命勇敢的信念。隨著藝術市場不斷變化,這一展覽將成為探索新視野和新機遇的重要平台,展現當代藝術的前沿趨勢,並為新興藝術家提供一個表達藝術語言的舞台。

長期失眠恐誘發失智症  中醫辯證助改善

長期失眠恐誘發失智症 中醫辯證助改善

現代人因為生活、工作、家庭等壓力,影響到睡眠品質,然而你知道良好的睡眠品質,除了跟健康有密切有關,甚至對失智也存有關聯嗎?睡眠不良、不足,不但白天精神不濟、償還睡眠債,也存有失智風險,為此,不要小看睡眠這動作。 翰鳴堂中醫診所莊可鈞中醫師表示目前已知大腦類澱粉斑的大量沈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主要病變 而且出現失智症狀的前20年左右就開始慢慢堆積,直到堆積量大到讓大腦無法負荷才發病。根據研究統計,睡眠和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對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代謝系統等都具有影響,而充足的睡眠能夠調節自律神經,對新記憶的形成和保留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大腦整體功能退化,患有失智症的長者逐漸失去分辨時間的能力,生理時鐘的混亂進而導致長者出現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卻精神充沛的情況,不僅對失智長者的身體產生負面影響,也使得同住的家人或照顧者無法好好休息。 莊可鈞中醫師說失智症屬於中醫「呆病」、 「癡呆」、 「健忘」的範疇。其類似病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曰之善忘」。 「癡呆」這一病名是明末醫學大家張介賓首次提出,其言:「癡呆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鬱結,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貳,或以驚恐,而漸至癡呆」。隨著年紀越大,人體衰老,逐漸氣血陰陽失調。在中醫生理學觀點中,腎為先天之本,與人類基因遺傳因素有關。腎藏精,精生髓,而腦為髓海,故腎與大腦功能密切相關。腎虛精虧導致腦髓空虛,脾失健運使水濕凝聚成痰濕,也無法化生氣血,痰濕又阻遏氣血運行,氣虛血瘀導致腦絡阻滯則使腦髓失養、神明失用,又心藏神、主神明,所以腎、心、腦、脾等臟腑虛衰與失智症的發生相關聯。針對失智症病人腦部的實質病變與功能異常,中醫多從心腎為主軸,以活血化瘀、祛痰開竅、寧心安神的中藥和針灸穴位治療。而依失智症的病程進展,會因為症狀和嚴重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目標。 總體上失智症屬於本虛標實的一種病症,其中多以腎虛為本,痰濁、瘀血為標。因此從“腎”防治失智症是一種中醫的處置方式。因為腎中精氣與腦髓、祌智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依據中醫的理論「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因此腎精足時,腦髓充足,耳聰目明;反之腎精虧虛時,則腦髓失養,筋脈失濡養容易導致善忘,拘急痙攣、震顫抖動等症,日久則骨枯腦髓空減,經脈阻滯不暢,導致氣血不行,而出現失智、肌肉強直、活動障礙等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類似的症狀和體徵。 中醫治失智「專病專藥」依以下常見體質分型 清代著名醫家汪昂所編寫的《醫方集解》提到:「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認為心腎兩氣與本病有密切相關。在清代名醫程國彭所著的綜合性醫書《醫學心悟》則說:「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說明腎精虧損,髓海漸空,是主要病機。 莊可鈞中醫治療會按照常見的證型分類來對此病辨證論治,下面是常見的體質分型: 1. 髓海不足型:症見頭暈耳鳴,懈怠思臥,齒枯髮焦,步行艱難,舌體瘦而色淡,脈象細弱。治療上以滋養肝腎,填精補髓為主。 2. 脾腎兩虛型:症見表情呆滯,氣短懶言,口涎外溢,食少那呆,大便稀溏。治療上以補益脾腎,化濕開竅為主。 3. 肝風內動型:症見頭痛眩暈,心煩少寐,舌強言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治療上以滋陰降火,平肝息風為主。 4. 心火亢盛型:症見心煩意亂,多夢少寐,面紅目赤,語言錯亂,尿黃短赤,大便乾,舌質紅苔黃,脈弦而數。治療上以清熱瀉火,鎮靜安神為主。 5. 濕痰阻竅型:症見頭重如裹,表情呆滯,喃喃自語,或終日無語,腹脹不食,口多痰濁,舌苔膩,脈沉滑。治療上以化濕降濁,益氣開竅為主。 莊可鈞中醫治療失智症的措施除了中藥治療外還可利用「針灸穴位」治療。「針灸」具有疏通經絡, 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對老年病具有較好療。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督脈位於背後中脊,統管諸陽經脈,與六陽經有聯繫,是「陽脈之海」,故謂之「督」。「督脈」與腦、髓、骨息息相關,所謂「腎主骨生髓」、「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腦為髓之海」。以「督脈」-腦系統為物質基礎 , 運用「通督」為治療失智手段,可以運用「百會」、「印堂」、「風府」等穴位以達到通督啟神的作用。 推薦茶飲 : 舒眠健腦茶 材料:浮小麥5g、炙甘草3g、紅棗2g、百合3g、天麻3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1000cc的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味道清淡、香甜、性質溫和,可幫助緩解情緒入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