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是眼睛病變高危險群?6招顧好視力

你是眼睛病變高危險群?6招顧好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保養眼睛不可或缺。隨著增加3C產品使用的,青光眼、白內障、乾眼、黃斑部病變等常見眼部疾病,分布年齡已有下修趨勢,保養眼睛上面更應及早開始。近視是一種疾病,兒童常發生近視、遠視及散光等眼睛疾病,年紀越小越容易高度近視,當近視一旦發生,度數的增加就像溜滑梯一樣很難控制(國小、國中每年增100度;高中每年增50度;大學每年增25度)。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會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出血、黃斑剝裂、後眼球後凸及黃斑退化等眼球併發症,所有併發症將導致失明,且治療效果有限。近視成因與遺傳有關 但多為後天環境造成衛福部新營醫院眼科洪國磯主任表示,近視的成因少數與遺傳有關,大多為後天環境造成。如戶外活動不足、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當發生近視時,需尋求眼科醫師協助,透過睫狀肌鬆弛劑(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形術、改變生活習慣、戴眼鏡矯正及雷射屈光手術等方式進行控制與治療。預防近視方法1.每日戶外活動2至3小時。2.用眼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超過1小時。3.保持姿勢端正,看書距離35公分、看電視距離至少3公尺。4.每半年定期檢查視力,由眼科醫師做散瞳檢查度數變化。5.適量補充葉黃素,另外像是胡蘿蔔、藍莓、枸杞、山桑子都是對護眼有益的食物攝取來源。6.多食深綠、黃、紫色蔬果,護眼的食物以含有「抗氧化劑」及「高量聚集黃色素」最佳,可有效的降低生活中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護眼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眼睛疲勞時,頸部肌肉會僵硬,眼睛四週的血液循環也會變差,所以會引起黑眼圈、假性近視、肩頸酸痛、頭痛等症狀。透過一些簡單的指壓與按摩,不但可以放鬆眼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眼睛疲勞,更可以預防視力減退及老化。按摩之前,必須先洗淨臉部及雙手,之後可用熱毛巾熱敷5-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再擦上適當的保養品或眼霜幫助潤滑。其次,若是身體不舒服或眼睛有發炎症狀,就不要進行按摩。再者,要注意力道: 輕按至稍微有點痠麻的感覺即可,並不是用力按到痛才有效,也要小心不可以按到眼球。3種簡單又實用的護眼按摩法1.輕閉雙眼,雙手握拳,以食指的近端關節,輕按穴位,以順時針方向由睛明穴開始,各穴位按壓5秒,重複3-5次。亦可用雙手食指指腹進行上述動作。2.輕閉雙眼,雙手握拳,以食指的近端關節,由眼角沿著上眼框輕向外推至眼尾。之後再由眼角沿著下眼眶輕向外推至眼尾,重複3-5次。3.輕閉雙眼,雙手手掌互相摩擦搓熱後,將手掌拱起,以掌心對著眼球(以避免壓迫眼球),覆蓋1分鐘。接著,再將雙手搓熱後,手掌覆於眼上,分別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輕轉10圈。最後,同樣地將雙手搓熱後,手掌由眼窩輕推至太陽穴,並停留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輕轉10圈。

泡澡好處多 別讓末梢循環致健康殺手

泡澡好處多 別讓末梢循環致健康殺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降低30%以上,想打造不易生病、健康的體質,先認識身體最大的敵人「畏寒」。畏寒源自於各種要素,導致全身或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難以暖和的狀態。導致畏寒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種:血液循環不良、肌肉量較少、自律神經失調、荷爾蒙失衡。《做個溫暖美人》一書提及「體溫健康法」,包含飲食、運動、泡澡、按摩等溫暖身體的妙方。常見的痠痛症 都因「寒」而來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飲食不注意,經常喝冷飲、冰品等,都是造成身體體溫降低的因素。體溫降低會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長期下來還會有手腳冰冷、肩頸僵硬、頭痛、頭暈、耳鳴、腹痛、腹瀉等因寒氣積在體內。接下來就會演變成代謝及免疫相關的症狀,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問題。保持身體溫暖不但可以提升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這篇提供大家泡澡7大效果,讓大家暖心也暖身。為了徹底地溫暖身體,不要光是淋浴,將身體好好地浸泡於浴缸中是有必要的。熱水溫度較低時,副交感神經較為活躍,能使身心靈得到放鬆。相反地,若熱水溫度較高,則會刺激交感神經運作,使身體內的臟器和器官的運作更為活躍。如果是在晚上睡前泡澡的話,熱水不要過燙,泡久一點,就能舒服地進入夢鄉。若是在早晨時,想讓身體徹底甦醒,可以短暫浸泡於高溫的水中,喚醒體內的臟器和器官。推薦各位如上述般依照目的做調整。7大效果1.促進血液循環:當身體浸泡在較自己體溫還高的熱水裡,血管會因此擴張進而促進血液循環。血液也因此被淨化,老廢物質被血液帶走,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2.改善肌膚狀況:隨著體溫上昇,汗腺因而張開,使得原本堵塞於毛孔的髒汙得以排出。在此同時,皮脂腺也將分泌皮脂,混合汗水形成皮脂膜,充分滋潤肌膚。3.消除水腫:身體浸泡於浴缸中時,所感受到的靜水壓約為500公斤,因而使胸圍減少2~3公分。這樣的水壓能刺激血管及淋巴腺,使全身的代謝更為活躍,達到消除水腫的效果。4.利用浮力放鬆身體:當身體浸泡在浴槽時,體重約為平時的10分之1。因此,若有腰痛等症狀時,能有效幫助舒緩。同時肌肉和關節也能暫時擺脫重力,並達到釋放壓力的功效。5.能幫助釋放壓力:若浸泡於溫度稍低的熱水中,身體會分泌出名為乙醯膽鹼的荷爾蒙,心跳也會減緩,達到放鬆的效果。而放鬆時分泌出的α射線,更能增進這種放鬆的感覺。6.免疫力UP:泡澡具有溫熱、放鬆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等效果,同時也能強化血液中白血球的功能,提高免疫力,能預防各種疾病。7.淨化血液:身體暖和後不僅能使血液流動更為順暢,有助於溶解血栓、名為胞漿素的酵素也會因此增加,讓血管中的血不會變得濃稠而容易凝結。泡澡水量勿超過心臟 泡完需補充水分若家中沒有浴缸或以方便性考量,每天晚上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泡到微微出汗,可以讓身體溫暖起來,除了有助血液循環,還能提升睡眠品質。泡腳沒有季節限制,每次約分鐘,泡完需立刻擦乾,不要吹風,以免讓寒氣進入體內。泡澡的水量不要超過心臟的高度,以免造成心臟負擔。泡澡或泡腳後記得喝杯溫水(和體溫差不多的溫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泡澡或泡腳的熱水溫度,需視個人接受程度,以有熱度但不過燙為原則,以避免燙傷。

介入性疼痛治療 助中風嬤緩解肩痛

介入性疼痛治療 助中風嬤緩解肩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83歲王奶奶中風多年、罹患失語症,每天愁容滿面,原來是肩膀及手掌疼痛卻無法表達;54歲陳先生半年前中風後,左側肩膀及手掌痛到無法繼續復健,兩人都因肩部疼痛,進一步治療仍無法緩解,出現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經醫師評估,接受介入性疼痛治療,疼痛大幅改善。 5成中風患者飽受肩痛困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書毅表示,約有一半中風患者因肩部肌群無力導致肌腱發炎,飽受肩部疼痛的困擾,其中有近一成患者進一步治療後,仍會出現嚴重肩膀疼痛,伴隨交感神經交互作用產生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疼痛將不限於肩膀,手部也會出現疼痛、腫脹、泛紅、溫度異常,若未適當治療,後期恐引發皮膚、肌肉和軟組織萎縮、關節攣縮,或廣泛骨質疏鬆等情況。吳書毅醫師說,王奶奶與陳先生都是中風後的複雜性疼痛症候群患者,經藥物、物理及職能等治療都不見效,為把握中風黃金復健期,經評估分別接受星狀神經節阻斷術、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治療。疼痛降低復健意願 讓失能更惡化中風後飽受肩部疼痛或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的患者,常因此降低復健意願,連帶影響生活品質,使復健治療更加困難,也影響功能恢復,使失能情形惡化,吳書毅醫師建議患者除了保守治療,也可以透過評估,接受介入式疼痛治療,治療前與醫師充分討論,以制定個人化的復健方式。介入式疼痛治療中的交感神經阻斷術是常見治療方式,透過局部麻醉藥注射於上肢重要交感神經調節處、頸部星狀神經節,用以緩解頭、顏面、頸部與上肢疼痛,及改善局部血流;後來發展出高頻熱凝療法,分為燒灼式與脈衝式,其中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是在局部麻醉情況下,透過超音波(或高解析度X光機)導引,以細針通電,針對特定痛覺進行神經調控,阻斷痛覺。

因支氣管擴張症而久咳 中醫籲這樣做

因支氣管擴張症而久咳 中醫籲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戴著口罩邊說邊喘的中年男性患者,告訴中醫師「我是支氣管擴張症,長期以來都是咳嗽、咳血或是膿」他拿出一大疊大醫院開的藥,無奈地表示,雖然一直有在吃藥,但是還是會時常咳血、咳膿,喘的情形也越來越明顯。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給予調理治療。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法國醫生René-Théophile-Hyacinthe Laënne,被稱為胸腔醫學之父,他在1819年的書中第一次提到「支氣管擴張症」,在他的專書中提到觀察到病人支氣管變粗,然後很多痰液的產生、一直咳嗽。什麼是支氣管擴張症?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正常的支氣管是有彈性的組織,會隨著換氣需求及環境不同,而呈現擴張或緊縮的情形。如果支氣管反覆感染及發炎,就容易破壞它原本的彈性,而呈現不正常且永久性的擴張,呼吸道內部的排痰功能就會受到抑制,所以會出現咳嗽難以治癒的情形,如果加上感染,便會出現大量黏稠甚至是化膿性的痰,嚴重的還會出現咳血的症狀,這些無彈性、失去功能、加上感染的呼吸道,就被我們稱為支氣管擴張症。雖然已經過了200年,支氣管擴張症的臨床治療,算是進步很少的疾病,臨床試驗不多,可以用的藥物也不多,大多只是著重在支氣管擴張劑、化痰藥、抗發炎、類固醇,與抗生素上面,雖然可以減緩症狀,但是副作用卻也不少。中醫需同時調理肺、肝、脾、腎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方面,支氣管擴張症與『肺絡張』相類似,歸屬於『咳嗽』、『咳血』的治療範疇。本病雖然病位在肺,治療上卻必須調理肺、肝、脾、腎的臟氣。所以中醫治療上會依病程及體質變化,給予不同的調理。例如:清熱宣肺、涼血止血。清熱化痰、排膿止血。清肝瀉火、降氣止血。滋陰降火、清肺止血。益氣攝血、健脾化痰。益氣養陰、化痰止血。建議搭配呼吸吐納、氣功、太極拳調息養氣中醫調理不但可以針對每個人作不同調理,幫助呼吸道排痰功能恢復,降低發炎及感染機率,也可以改善肺活量及換氣功能,除了上述治療之外,平時要多喝水、少吃燒烤炸辣易上火食物、睡眠充足,也可以搭配呼吸吐納、氣功、太極拳等可以調息養氣的活動,就可以使支氣管擴張症的症狀改善,避免復發,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比以往漫長的寒假即將結束,你的孩子們待在家時有以下這些習慣嗎?1.喜歡躺在沙發看電視2.習慣趴在桌上看書寫字3.走路彎腰駝背由於孩子的骨骼仍在發育當中,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就在無形之中慢慢傷了脊椎。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王咨翔醫師說明,脊柱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因此脊椎的健康是不能忽視的!醫師在治療上,主要會對頸椎、胸椎及腰椎的整脊正骨加上針灸治療來進行改善。【端正脊椎三穴位】1.手部的後谿穴:當手握拳時,位在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可以通暢脊椎氣血,振奮陽氣。2.腰部的命門穴:位在腰部後的中線上,肚臍的正後方按壓凹陷處。能強化督脈與血氣的運行,利腰脊、強健腰膝。3.足部的湧泉穴:位於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能夠強筋健骨。【護脊三要點】1.書包雙肩背、不過重: 書包肩帶一定要揹兩條,才能把背包的重量平均分散在雙肩,而且肩帶要拉緊,讓背包重量盡量靠近背部。另外背包重量盡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10 - 15%。2.使用3C產品注意姿勢:使用3C產品時應採平視方式,眼睛與螢幕至少保持30公分距離,並多使用手機架或平板電腦架,避免低頭導致肩頸肌肉緊繃。3.多做伸展操活絡筋骨:像是雙手上舉伸直,雙掌貼合的動作,還有雙膝跪地,雙手往前伸直且手掌貼地的動作,都可以放鬆背部、幫助拉長脊椎,改善駝背問題。「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這句千古流傳的媽媽經典語錄,其實就是對保護脊椎最好的註解。趁著開學前不妨多提醒孩子姿勢要端正,鼓勵多運動伸展,才能讓孩子長的挺、長的正!(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同蔬菜有不同的保質期,不管是想要省時省力、經濟實惠的儲備一些常備菜,或為了防疫而減少去街市買菜的次數,選購以下這些食物可同時兼顧營養與長時間擺放,讓家人在家也能補充足夠的營養增強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以下分享可耐放的蔬菜*花椰菜:含維他命A、B2、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大白菜:富含維生素C、鉀及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鉀能排出體內的鈉幫助預防高血壓。*高麗菜:煮熟的高麗菜一碗約含有1.5至2克的膳食纖維,可增飽足感且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問題。*茄子:茄子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水分,富含膳食纖維及皂甘,有助於降膽固醇,而紫色的外皮也含有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蓮藕:富含膳食纖維及黏蛋白,有助降低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水平,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祕及痔瘡、潤腸通便。*馬鈴薯、蕃薯:要延緩發芽速度,可以先拿白紙包住,放入塑膠袋,建議不要使用報紙或廣告紙,以免沾染墨水。*南瓜:除了果肉外,種籽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等,整顆南瓜都富含多種的營養。*蘑菇: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洋蔥:有降血壓、對抗自由基、減肥、抗老化、殺菌抗癌、調節腸道等功能,洋蔥生食後易在口腔內留下異味,可用濃茶、檸檬汁去除。*紅蘿蔔: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均為脂溶性,烹調過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可增強免疫、維護眼睛及皮膚健康。*白蘿蔔:具降血壓及降血脂功能。身體虛弱、四肢容易冰冷的人,建議不要生吃白蘿蔔。*牛蒡:含豐富的寡糖、膳食纖維可健胃整腸,有助於改善便秘、促荷爾蒙分泌。牛蒡較寒,孕婦、產後、經期中、體質較虛寒者、常容易腹瀉者,不宜大量食用。*芹菜:可降膽固醇、助排便順暢。*青椒、甜椒:富含植物鹼,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豆芽菜:含豐富營養素、水分及膳食纖維。*木耳:可預防便秘、排除宿便,因熱量低,可助達到瘦身之目的。*海帶:新鮮海帶熱量低,具有礦物質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可增強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海帶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的攝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可吃太多。除了以上蔬菜類之外,還有其他如冷凍肉、冷凍海鮮、雞蛋、即食麵、香菇、冷凍水餃等,皆可成為家中常備的食物選項,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獲得足夠營養。若要外出,記得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也是必要的防疫措施喔!

住隔離病房好焦慮 緩憂鬱這樣做

住隔離病房好焦慮 緩憂鬱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關心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況,進行情緒支持與評估,在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一成出現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都有助減低焦慮。常見焦慮、憂鬱、極度不安高醫隔離病房與精神部醫療團隊合作,在資訊工務部門協助下,架設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在不直接接觸被隔離者的狀況下,與入住隔離病房者進行對談評估。初步發現,多數被隔離者情緒狀況穩定,約僅10%呈現焦慮或其他情緒困擾,需要進一步藥物或心理的協助,所幸這些被隔離者經兩次採檢結果都呈陰性反應。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醫師指出,在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患者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擔心感染親友 睡眠精神狀況差柯志鴻主任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眼光?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咖哩可防疫?印度僅3人染武漢肺炎

咖哩可防疫?印度僅3人染武漢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已擴及40個國家,不過,全球人口排名第二、有13億人的印度,僅確診三例,且都已痊癒出院,而印度政府派包機從武漢接回的645人,經14天隔離觀察及檢測後也確認無人感染,外界認為,這可能與印度人愛吃咖哩有關。醫:薑黃素可提高免疫力彭溫雅中醫師表示,先不論咖哩能否抵抗武漢肺炎入侵,但咖哩中的薑黃素確實可以提高免疫力,建議防疫期間,不妨多吃咖哩料理。薑黃為咖哩主要的成分,而薑黃中的薑黃素能減少身體氧化壓力不平衡時產生的自由基,也就是「抗氧化」。此外,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薑黃素還具有抗癌、預防失智及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咖哩成分還有豆蔻、茴香等辛香料,可舒緩上呼吸道不適症狀,並能減少口臭。彭溫雅中醫師建議,如果想透過咖哩、薑黃素來提高免疫力,還是以食物攝取較為保險,如果吃了這類食物,出現上火、便秘等不適症狀,就表示腸胃提出警示,不要再吃。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印度人視薑黃為傳統藥品,現代醫學分析薑黃具有抗發炎作用,原因在於薑黃內含的薑黃素,所以市面上有薑黃保健食品,薑黃粉也很常見。搭配十字花科蔬菜料理 增加抗發炎效果程涵宇營養師說,如果擔心咖哩熱量比較高,可以使用薑黃粉炒飯或炒青菜,不但風味獨特,也能增加抗發炎效果,原因是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食物,內涵蘿蔔硫素,可以讓薑黃素效用更好。如果買得到未處理的薑黃塊,可以切片炒菜或切塊煮湯,和高麗菜與蘿蔔一起烹調都非常好,間也有賣薑黃茶,平時當茶飲來喝,也能對身體有助益。5種人不適合吃薑黃:*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胃潰瘍*腎結石及膽囊疾病者*生理期*孕婦、準備受孕者

老是忘吃藥?一根導管幫你降血壓

老是忘吃藥?一根導管幫你降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多為高血壓所引起!一般來說,治療高血壓除藥物治療外,還需搭配生活型態調整;然而對部分用藥效果不佳、經常忘記吃藥、或是合併有器官損傷等患者,近幾年來的「高血壓導管」治療,可協助患者控制好血壓,是高血壓非藥物治療的另項新選擇。為何心血管疾病好發於秋冬?和高血壓有很大的關係!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葉漢根表示,動脈血管的平滑肌在收縮時會受神經調控,由於交感神經受冷時會興奮,所以遇冷時心跳會加快,血壓就會上升,當天氣變化大,寒流來時,血壓就會升高。  而高血壓成因為遺傳,其次是後天環境造成,除家族史外,肥胖不運動且吃得特別鹹都是危險因子!葉漢根醫師指出,有血管之處,都會受到血壓的沖擊影響。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形成血管內粥狀硬化物,使冠狀動脈阻塞及心肌缺血;且腦部血管也會受影響導致中風,腎臟也容易受傷害,嚴重恐須洗腎。高血壓對健康危害大 該如何防範?葉漢根醫師建議,以非藥物性控制血壓,包括運動、睡眠充足、少鹽、多吃綠色蔬菜,對輕度、中度患者都有益;此外,有不少患者須用藥控制血壓,卻擔心吃藥會腎衰竭?葉教授強調,正確使用高血壓藥物是安全而不傷腎,不吃藥更傷害腎臟,且血壓高不會有感覺,嚴重時可能已發生出血性中風。葉漢根醫師表示,高血壓有兩類,逾90%以上是本態性高血壓,以及第二型因疾病引起的高血壓,找到原因解決就好控制;然而,第一型本態性高血壓不是每個人都控制得好,也有少部分人吃三顆藥以上都控制不好的頑固性高血壓,則適用利用導管所進行的「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腎臟交感神經竟與高血壓有關!導管治療助降血壓高雄長庚心臟內科醫師宋沛勳解釋,血壓受到神經和荷爾蒙調控,當患者因壓力、情緒緊張,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會收縮,使血壓升高,而腎臟正好參與神經與血管收縮的調控系統,因此透過「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可以阻斷腎自主神經對血壓的調控,配合適當的降壓藥物,與生活飲食習慣調整,達成加乘降低血壓的目的。宋沛勳醫師指出,根據目前發表的臨床文獻該術平均一年後可降低收縮壓8-10 /舒張壓5-7 mmHg,而三年的全球登錄資料顯示約可下降收縮壓18-20 /舒張壓8-10 mmHg,大約是1-2顆降血壓藥的效果,尤其對需要多種降壓藥來控制頑固型高血的患者,在用藥上會方便許多。高血壓導管治療怎麼做?  宋沛勳醫師說明,一般是從腿部鼠蹊部切一小傷口,伸入導管進入左右腎的遠端腎動脈沿著血管做電燒,阻斷神經傳導,術中患者保持清醒,但術前和術中皆會靜脈給予鎮定、止痛藥物;手術時間因人而異,大約1-1.5小時。然而從腿部進入,患者術後必須臥床6-8小時來達到傷口有效止血,較不方便。高雄長庚擅長從手肘部進行導管手術,透過檢查心臟用的軟性冠狀動脈導管,克服許多彎曲的血管與不正常腎動脈開口的狀況,「優點是導管更容易進入腎動脈,電燒過程導管的固定也相當穩固,且從手部綑綁止血即可,術後患者可趴趴走,且傷口併發症更低。」患者可考慮高血壓導管治療 注意事項有這些高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針對已使用3-4種以上高血壓用藥(包含利尿劑)、血壓還無法控制在160mmHg以下的病患,醫師會評估建議「高血壓導管治療」來輔助對血壓的控制。宋沛勳醫師表示,對於頑固型高血壓患者最主要還是去找到誘發加重因子,先排除潛在性如腎上腺腫瘤,內分泌異常等問題,若找不到明確原因的高血壓,高血壓導管治療是一個有效的輔助治療。宋沛勳醫師提醒,導管手術的安全性高、導管與電燒手術產生併發症風險極低,患者可放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甲狀腺功能穩定 好孕跟著來

甲狀腺功能穩定 好孕跟著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王小姐長期不孕,經檢驗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問題,治療後成功受孕。張小姐罹患甲狀腺功能亢進,功能還未控制穩定就懷孕,所幸在醫師協助下,穩住功能,順利生產。許多患者因不了解甲狀腺疾病與懷孕有什麼關聯,在妊娠經驗受挫的案例不勝枚舉。甲狀腺功能亢進 早產死胎風險增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葉乃誠表示,孕婦如果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又沒有適當治療的話,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及心衰竭的風險,因此,患者應應在懷孕前達到穩定且正常的甲狀腺功能狀態。且若計畫懷孕,應該請醫師把處方藥物換成PTU(Propylthiouracil),一般認為妊娠前三個月PTU較為安全。若在第一孕期使用其他甲狀腺亢進藥物,會增加先天畸形的機率,例如先天性皮膚發育不全、後鼻孔閉鎖、氣管食道廔管、臍膨出等。甲狀腺功能低下 恐影響胎兒智商反之,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女性因排卵異常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易出現自發性流產,因此懷孕婦女中,大約只有0.3%的人合併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狀況。孕婦如果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有時症狀不易自我察覺,在沒有適當處理,會增加子癲前症、胎盤早期剝離、早產、低出生體重的風險,甚至會影響胎兒經發展和智商。葉乃誠醫師表示,雖然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未治療,會對母體及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目前醫學會仍不建議對育齡婦女全面篩檢甲狀腺功能。至於甲狀腺抗體的有無,在某些研究結果也顯示它們對妊娠預後的重要性,例如比利時所做研究,甲狀腺刺激素(以下簡稱TSH,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過高且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呈陽性的婦女給予甲狀腺素治療,可減少流產機會。不過也有其他研究持相反結果,類似族群予甲狀腺素治療,發現妊娠併發症並無差異。計畫人工生殖 應檢測TSH葉乃誠醫師強調,目前沒有足夠證據建議育齡婦女全面篩檢甲狀腺功能,但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及曾經或目前正服用甲狀腺素或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另外,計畫人工生殖或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婦女,也應檢測TSH,排除異常,以改善妊娠預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