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100萬個愛心連署 創造無菸健康城市

100萬個愛心連署 創造無菸健康城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為推廣戒菸服務,於昨(27)日上午10時,邀集臺灣健康醫院學會、董氏基金會、議員、里長、健康服務中心、社區醫療群、醫事團體、學校及公司行號等,共同連署發起『100萬個我願意 愛心戒菸連署誓師』活動,凝結各專業團隊的力量,形成戒菸社區網絡,創造無菸臺北健康城市。仁愛院區院長翁林仲表示,依據2007年成人吸菸行為電話調查結果,成年男性吸菸率達39%,女性達5.1%,全臺共有400萬以上吸菸者,每半小時就有一人死於菸害,吸菸不僅造成吸菸者心理、生理上的依賴,所造成的環境菸霧或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亦不容小覷,仁愛院區使用臺灣健康醫院學會之愛心戒菸連署卡,詢問住院病患及家屬是否有吸菸,進一步勸導戒菸及提供戒菸服務,並走入校園辦理戒菸班,協助青少年抵抗菸癮、遠離菸害。仁愛院區汪姓員工參加戒菸門診,成功戒掉20幾年菸癮,現成為戒菸代言人鼓勵員工及民眾戒菸,仁愛院區表示,為鼓勵民眾跨出戒菸的第一步,除提供週一至週六上午的戒菸門診服務外,並特別推出戒菸專案,即日起提供50個名額,僅需自付掛號費50元即可免費享有4週「戒必適」戒菸藥物的使用(需年滿18歲,並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超過名額者,亦可適用國民健康局每週補助藥品費250元(需自付掛號費和藥品差價)的戒菸方案,有需求之民眾可洽仁愛院區戒菸門診諮詢專線(02)27093600轉分機3287、分機3598。

未婚懷孕不孤單 「幸福9號」陪青少年面對生命抉擇

未婚懷孕不孤單 「幸福9號」陪青少年面對生命抉擇

「這一年七個月,共有十三位未滿廿歲的青少年前來尋求協助,結果有十位媽媽把小孩生下來,然後小孩是自己撫養或者和孩子的爸爸結婚共同撫養,當中一位選擇出養;有一位媽媽選擇人工流產;有一位媽媽失去聯絡;還有一位媽媽目前正在接受輔導,待產中。」這是「Teens’幸福9號」以「友善、親切、尊重」的幸福特質,陪伴、傾聽十三位青少年面對生命的抉擇。幸福九號是由台東基督教醫院主導的團隊,其中包括婦產科醫師、社工員,以及社工員對外連結的社會資源;組成單位除了東基的社工室、婦產科團隊之外,還有李晉峰婦產科、勵馨基金會。「願意前來尋求幸福九號協助的小媽媽,我相信她們生下來的嬰兒不會成為棄嬰,被人發現在草叢裡。進入這套系統的小媽媽會很清楚的知道,她有很多種選擇,不是『生或不生』如此單一的選擇題。」擔任東基幸福九號窗口的社工員楊子昕欣慰的說。「要一位小媽媽獨自到婦產科面對意外的懷孕,對她來講是很大很大的重擔,而幸福九號這個系統,則有專人從旁傾聽、協助,陪伴慌亂的當事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東基婦產科醫師梁華英對幸福九號的機制給予高度的肯定。「在面對小媽媽們,我的立場盡量持平,只提供醫療專業上的諮詢,不涉及生或不生的議題,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難處,而且她們的難處,不見得我們都可以體會,也就是說,我把醫療訊息告訴她們,由她們自己做決定。例如:確定胚胎是否在子宮內著床,因為子宮外孕又是另外的醫療處置;如果她們詢問人工流產的方式,我會如實回答,並提醒該注意的風險性,像有些人以服藥方式進行流產,可能會有出血量大的情形,甚至後續還會需要進行子宮刮掻術。」梁華英醫師道出他在幸福九號的角色。「如果沒有幸福九號,我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一位孤立無援、走頭無路的未婚媽媽,在幸福九號的協助下,找到了安全的出口。這位媽媽已育有一女,獨力撫養中。她這次懷的是多胞胎,百般思索後,她決定人工流產。她第一個念頭是到診所找醫師施行人工流產,因無法一次付清醫療費用而無法如願,不知所措的她轉而向醫院求援。打開電話簿,找到醫院這一欄,一家一家的撥打電話。輾轉找到東基幸福九號的她,一開口就表明要人工流產。楊子昕社工員先傾聽她的需求,進行協談及評估後,再依程序安排她產檢,並徵詢醫師的專業建議。經過三天的思索並取得家人的諒解及支持後,她仍決定選擇人工流產。於是,楊子昕社工員轉介給幸福九號的合作診所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結束後,楊子昕社工員仍積極追蹤她的身體及生活狀況,她的身體復原情況良好,也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經過此次事件,她對於交友觀及家庭觀,也有了不一樣的體悟。青少年未婚懷孕的問題,是要接受輔導、關懷,而不是苛責,東基「幸福9號」正是提供協助的管道。若有青少年面對生育保健的困擾,可撥打東基幸福九號專線960888轉1390或0989-570754,會有專人為您服務。

預防子宮頸癌,不可三缺一:疫苗、抹片、HPV檢測

預防子宮頸癌,不可三缺一:疫苗、抹片、HPV檢測

自2006年,四價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以來,如今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已有106個國家核准上市,23個國家由政府出錢免費施打;但是否施打了子宮頸癌疫苗就不會得到子宮頸癌?而且子宮頸抹片檢查也不需要再做了嗎?相信這是許多婦女關心的議題。台灣近年來,在國民健康局大力推動婦女接受一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下,三年篩檢率也只到50%,每年有近2000名子宮頸癌新增病患,每年死於子宮頸癌的患者雖有遞減,但在2008年仍有將近800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已達80%以上,近10幾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仍無法繼續有效的下降;可見,單靠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子宮頸癌的發生。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 - 李海翔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已知,子宮頸癌的發生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HPV感染的婦女幾乎不會得到子宮頸癌。其實,HPV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無論男女,終其一生至少有50%以上的人會得到HPV的感染,但是只有少數的高危險HPV會產生子宮頸癌,也只有少數婦女會持續被高危險HPV感染,而產生子宮頸癌。所以,HPV的檢測(發現高危險群)就顯得非常重要。子宮頸癌疫苗主要是針對高危險HPV type 16&18,李海翔醫師指出,經臨床證實,子宮頸癌疫苗確實可以在人體內產生抗體,有效的保護免於HPV的感染,尤其是針對年輕的女孩,產生較高的抗體效價,似乎有較好及較長的保護效果。至於疫苗最長的保護年限可達幾年,目前並不清楚,但是多數的專家都相信,至少可達10~20年的時間以上,但是對於已經得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子宮頸癌疫苗並不具至治療效果。免於子宮頸癌的恐懼,是所有婦女朋友的盼望,也是所有婦產科醫師努力的目標,李海翔醫師提醒,唯有全面施打子宮頸癌疫苗、HPV檢測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並進,相信子宮頸癌必定會在台灣逐漸減少消失於無形。

胃內置水球 控食減重不動刀

胃內置水球 控食減重不動刀

目前合乎醫學倫理的減重治療中,非侵入性的治療有運動、飲食控制、低卡代餐、行為調整、以及合法葯物;而侵入性的治療就是減重手術。對於病態性肥胖的患者,手術治療仍是最有效且持久的方式。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 - 王偉醫師表示,對於僅是過重或輕微肥胖的族群,非侵入性的治療也就足夠;但是對於未達手術標準卻已嚴重肥胖的患者,在過去始終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治療的方式,但這些人卻早已曝露在代謝症侯群、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的危險中。衛生署核可的「胃內水球」正是可以有效填補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之間空隙的工具。胃內水球治療不是手術,它是藉由胃鏡輔助,將水球-矽質的球狀物,放置入胃中後,充入400至700毫升的食鹽水即可。它主要作用的原理是佔據部份胃內的空間以減少進食量;此外,食物從胃進入十二指腸的排空因受到水球阻擋而變緩,使得食物在胃內停留較久,因此在裝置後會有持續的飽足感。王偉醫師指出,對於已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減去的重量便可顯著地改善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程度,減輕葯物劑量。裝置水球可當日返家無須住院,相較於手術而言是相當輕鬆。胃內水球放置最長可達6個月,取出時亦是藉由胃鏡方式。而對於減去體重的比率各國報導結果不一,最高的有達35%之多,不過平均約為15%左右。但,王偉醫師強調,並非所有的肥胖病患皆適合此一治療,有進行性胃潰瘍、裂孔疝氣、以及動過胃部手術者便不適用。因此必須經過合格醫師仔細評估之後方可行之。此外,在水球置入的期間最好養成良好及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在水球移除後繼續保持,才不至於復胖。雖然水球在國內是一個正夯的話題,事實上,在歐洲、澳洲、香港甚至新加坡都已有數年的歷史,其效果及安全性也都有許多的文獻支持,不過王偉醫師仍再三提醒,它是一個治療肥胖症的工具。治療前仍須有包含營養師、代謝科醫師、身心科醫師的團隊評估後才可安全行之。對於未達肥胖標準的正常人,胃內水球絕對不是一個美容塑身的方式。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詹小妹(化名)平時喜歡閱讀,父母親也提供良好閱讀環境給她,但長時間閱讀卻讓眼睛得不到休息,以至於從小二開始就發現視力模糊情況,一開始檢查已經近視150度,經過一年又增加150度。她母親帶她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接受針灸及耳穴療程,並加上護眼操及減少閱讀時間,半個月後近視加深程度漸趨緩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羅國正說,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95年委託台大醫院調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95年度全國國小近視盛行率在1995、2000、2006年國小一年級盛行率依序為12%、20.4%、19.6%,國小六年級盛行率依序為55%、60.6%、61.8%。其中,台北市年年穩坐倒數第一名寶座。羅國正解釋,近視在中國古代稱為“能近怯遠症”,至清代《目經大成》始稱為近視。中醫針灸治療近視早已行之有年,藉由刺激眼睛周圍穴位可直接作用於眼睛周圍,通過調整眼部及經絡氣血,緩解睫狀肌痙攣進而達到視力保健效果。他說,近視學童大部分是後天所致,不良用眼習慣是主因,遠離近視要從保護眼睛開始,再輔以護眼操,採取穴位針灸,眼睛周邊穴位如睛明、攢竹、絲竹空、四白、瞳子髎等處,藉由穴位刺激來幫助眼睛氣血循環,改善近視。[做做護眼操,健康好easy][菊花明目飲]材料:菊花6朵、麥冬3錢、枸杞子3錢、東洋參3錢、水500cc。對象:眼睛疲勞、酸澀與精神不佳的學齡兒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明天3/28(星期六)上午10點,於院區內舉辦中醫養生講座慶祝婦幼節活動,現場講授及成品展示,歡迎民眾踴躍参加。

慶祝婦幼節 親子健康之旅邀您參加

慶祝婦幼節 親子健康之旅邀您參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將於3月28日星期六上午9點至12點於第一醫療大樓停車場舉辦【“愛是妳,愛是我” - 活出健康 活出快樂!】婦幼節活動,期待帶給社區民眾兼具趣味、溫馨、健康的親子健康之旅。現代婦女平日忙碌於家庭及工作,常疏忽了自己的健康照護。於婦幼節前夕,本院區為體貼辛勞的婦女朋友們,特別邀請外科醫療部陳火木主任分享乳癌相關常識,教導婦女朋友們平時自我檢查的方法及年年定期到醫院篩檢的重要性。活動中並有“有獎徵答”,備精美小禮物等您來拿喔! 活動當天除了乳癌常識分享外,還有以健康議題為主的「園遊會」及跳蚤市場;現場並提供免費產品體驗、試用(吃)等活動,更安排了義診服務以回饋熱愛婦幼的社區民眾。此次節目由市立聯合醫院公關主任陳家傑與資深藝人張琪聯手主持,節目精彩可期: 有小朋友的童詩及律動、新移民之傳統舞蹈表演、精采的中東肚皮舞及印度寶萊塢風情舞,更有張琪之經典老歌演唱,透過熟悉的旋律,讓民眾重拾往日美好時光,在不景氣的氛圍中,更希望大家活出健康、活出快樂!

洗手有方法 小動作大保健

洗手有方法 小動作大保健

提醒大家幾個洗手的重要時機,進出醫院前後〈尤其是加護病房探病前後〉,外出返家後,吃東西前後、抱小嬰兒前、上廁所後等等,請大家一定要記得,時時勤洗手,病菌遠離我。然而洗手也是有方法的喔!該如何達到有效且正確的洗手保健呢?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門診護理長 - 龐家麗要告訴大家,要遵循「濕、搓、沖、捧、擦」的洗手五步驟。【濕】在水龍頭下把兩手淋濕,記住要全部淋濕,可不是只淋一根小指頭。 【搓】擦上肥皂手心手背搓揉起泡約二十秒 → 兩手掌心互相磨擦 →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特別要注意清潔戴戒指處)→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 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 【沖】用清水將雙手洗淨。 【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擦】用乾淨毛巾或擦手紙巾將手擦乾。

菸捐漲不漲?!114萬名吸菸者有意戒菸

菸捐漲不漲?!114萬名吸菸者有意戒菸

今年初菸害防治新法實施全面室內禁菸及近期將提高菸品健康捐等措施,再次讓戒菸話題被炒得火熱;台灣地區18-55歲的249萬吸菸人口中,約114萬名吸菸者有戒菸意願,主要戒菸動機來自於健康、家人及女朋友等因素影響。戒菸除了意志力之外,若配合使用戒菸貼片,經臨床試驗證實其戒菸效果較僅藉由意志力戒菸者3倍之成功率,有效抵抗菸癮成功戒菸。◆ 近七成吸菸者一早起床就摸菸高雄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 薛光傑醫師指出,台灣地區近69%吸菸者為菸齡超過10年,老菸槍人數較大陸及香港比例來的高。不僅如此,台灣地區5成吸菸者每日吸菸量超過一包,是兩岸三地之榜首。66%吸菸者對於香菸有高度依賴,習慣在每天起床後一小時內就需要吸菸。薛醫師指出,這些數據顯示台灣地區吸菸者對香菸的依賴程度高;自高雄榮總的戒菸門診資料顯示,菸害防治新法實施當月確實帶動戒菸人數,吸菸者的戒菸意願提高;吸菸者想要戒菸,僅依靠意志力恐怕難以抵擋香菸誘惑,容易讓戒菸努力因此破功。因此,醫師建議戒菸者可藉由選用適合自己的戒菸輔助劑來協助意志力抵擋菸癮、戒除香菸。若早上起來越快摸菸,對尼古丁的依賴度越高,亦越難戒除,選擇長效便利的戒菸輔助劑,可以有效抵抗對清晨第一支菸的渴望。目前國內已上市的戒菸貼片,其獨特TT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結構設計,使用恆穩釋放技術(Steady Flow Technology®),讓有效成份在24小時內穩定持續釋放,解除戒菸時的焦慮不安;臨床試驗證實,使用戒菸貼片較僅依靠意志力戒菸者3倍之成功率,並且1天只要貼1片戒菸貼片,戒菸者使用非常方便,順從性相對容易,輕輕鬆鬆的完成戒菸療程,達到成功戒菸目標。薛醫師建議,戒菸貼片1天只需要使用1片,貼在上半身無毛髮及皺折處,例如腰部、手臂、背後等位置。戒菸貼片可提供有效戒菸效果及高度便利性,對於廚師、空服員、警察、軍消防員或上班族開會或拜訪客戶,也不必受限於工作或場合而中斷戒菸產品的使用而影響戒菸成效。◆ 創意主廚董老師成功擺脫菸癮擔任知名電視劇及多項產品代言人之創意主廚 董孟修老師表示,老婆目前懷孕四個月,希望能在迎接家中第一個新生兒之前,成功改掉抽菸的習慣。但以往的戒菸經驗,讓他知道光靠意志力真的很難抵抗菸癮,過去也曾使用過其他的戒菸產品,但因效果不佳便放棄,目前選擇使用戒菸貼片後,每天洗完澡後貼1片,隔天起床原本10分鐘內就要抽菸及睡前的吸菸習慣也沒有了,平常在攝影棚或是廚房內已經不會有想抽菸慾望而打斷工作的進行,真的是非常有效方便。

《健保新知 》拒絕牙醫惡意拖延療程

《健保新知 》拒絕牙醫惡意拖延療程

看牙時最怕遇到牙醫故意要求把療程拆成很多次,不僅多跑好幾趟,每次的掛號費與部分負擔都讓荷包失血;甚至單純的補牙療程,明明只要短短幾次就能處理好的,一個月內居然被要求就診8-9次才完成。民眾遇到這些不合理的要求,該如何保障權益呢?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 - 呂佳育研究員指出,根據健保局新規定,從98年3月起,如果民眾在同一家牙科診所,被無故要求在一個月內分成多次治療,導致在同一診所就診超過9次以上,健保局將會扣減牙醫師的診察費,以防止牙醫惡意拖延治療時間或增加治療次數,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您可以依這項規定與醫師溝通,或向健保局申訴。這項新規定,只針對一般病患;癌症、先天凝血異常、唇顎裂、身心障礙者,則不受就診次數之限制。一般民眾如有醫療需要每月診療超過9次,牙醫也不能拒絕。呂佳育研究員叮嚀,健保局並沒有規定補牙一次只能補幾個洞或是幾顆牙,民眾應充分和牙醫師溝通,了解目前牙齒的狀況,討論安排最合適的看診次數和時間。如果民眾確有看牙需求,牙醫師卻以「本月份看牙超過9次,健保不給付」的理由拒絕診察,或是要求民眾自費,可向健保分局申訴。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

如果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走路時常會抱怨腿部酸麻、腫痛甚至晚上睡覺時會突然出現抽筋等現象,就應該注意是否有週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光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表示,這些症狀都是周邊動脈阻塞的警訊,如果本身為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更是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若置之不理造成腿部肌肉壞死,則需面臨截肢的命運。郭達智主任表示,人體的周邊動脈就如同四通八達的公路一樣分佈在全身,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動脈會逐漸失去彈性而硬化,此時某些「路段」就會造成血液”塞車”的現象,使得養分無法供給到身體的每個部份,這種狀況尤其特別容易發生在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的初期症狀是走幾十公尺就會出現小腿酸麻、僵硬的現象,只要略做休息即好轉,因此患者通常不甚在意,不過隨著腿部不適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甚至半夜還會因腳部抽筋疼痛而醒來時,週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已經十分明顯,緊接著下肢會陸續出現冰冷、蒼白的現象,若在此階段還置之不理,等下肢變黑時就只剩截肢一途了。郭主任也指出,臨床上碰到許多老人在週邊動脈阻塞症狀十分明顯時前來醫院就醫,在聽完醫師說要開刀後,仍寧可聽信偏方拖延治療時機,等患部發黑再來就醫時,往往早已回天乏術了。因此,郭達智主任呼籲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及抽煙習慣或狹心症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週邊動脈阻塞的危機,初期只要使用藥物控制即可,但是若已經出現走路會酸麻、疼痛等狀況,還是唯有開刀一途才能解決,其實只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週邊動脈阻塞的狀況都能在開刀後得到完全的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