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義大利籍病友回台謝恩 肯定台灣醫療技術

義大利籍病友回台謝恩 肯定台灣醫療技術

Alberto Zaffaroni,47歲的義大利工程技師,帶著2008年11月30日在佛羅倫斯舉辦的國際馬拉松比賽(Firenze Marathon 2008)賽程42公里以4小時47分的成績來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獻給由吳志雄院長領軍的醫療團隊及其主治醫師神經外科蔣永孝主任。2007年6月15日,Alberto Zaffaroni在桃園縣觀音鄉的廠房內安裝機器時,一根重達350公斤的柱子應聲倒下,當場打到Alberto的頭部,頭顱嚴重骨折、昏迷不醒且每日從鼻腔流出近100CC腦脊髓液的Alberto經過急救和手術,並在醫療團隊、他的家人及在台雇主的細心及專業的照料之下,於2007年8月15日回到義大利米蘭。「百分之八十五跟你一樣狀況的病人是回不來的」,在Alberto清醒過來時他的主治醫師蔣永孝對他這麼說。回到義大利米蘭以後Alberto在Besta Milano Hospital接受六個月復健治療,Carlo Lazzaro Solero醫師告訴他:「在義大利只有2到3位醫師可以做這種手術」。復建後醫師的判斷是他尚有45%的工作能力。Alberto不放棄依然回到工作崗位,轉向管理與溝通的工作,繼續他最熱愛的技師工作,持續地到世界各地組裝機器。Alberto說:「台灣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裡的人將我照顧的非常好,如果在別的國家,恐怕無法受到如此的照應,我真是太幸運了。」在友人的鼓勵之下,Alberto於2008年11月30日參加2008年佛羅倫斯國際馬拉松賽,這場賽事共有9000人參與,最後只有4500人完成比賽。原本認為自己無法跑完全程的Alberto竟然以4小時47分的成績跑完42公里抵達終點。那一刻,他流下感動的眼淚,他告訴自己他要把這個榮耀獻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家有「磨娘精」 找出寶寶哭不停原因

家有「磨娘精」 找出寶寶哭不停原因

新生寶寶的爸媽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況,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成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到底是什麼問題? 奇美醫院小兒科蔡友謙醫師表示,在許多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哭聲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經常使得父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取悅寶寶,卻又無法讓他別哭了。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六~七成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又被稱之為「磨娘精」,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讓媽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媽媽心中雖充滿愛心但也充滿疑問,有些爸媽會到醫院尋求小兒科醫生諮詢,但有些寶寶就沒有那麼幸運,所以虐嬰事件偶有耳聞;蔡友謙醫師說,有些寶寶很黏人、易受驚嚇、又愛哭,每一位媽媽都需要耐心面對,並多加安撫,才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需求和意願,父母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及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藉由熟悉不同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綜合判斷,並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啼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和原因。蔡友謙醫師指出,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聲是有所不同的,父母應該仔細注意與區分不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一、生理需求包括饑餓時的啼哭: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其次是不舒適時的哭聲:如聽到突發性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或遇突然的冷熱刺激、尿布濕了甚至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二、心理反應像是憤怒時的啼哭:傾向於狂暴的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或痛苦與壓力時的啼哭:通常來得很突然,在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暫停,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三、病理狀況1.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2.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3.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4.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5.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6.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7.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蔡友謙醫師提醒,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為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讓寶寶不愛哭10招

讓寶寶不愛哭10招

【讓寶寶不愛哭10招】1.輕搖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抱著前後輕搖。2.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他的頭。3.用包巾或手肘抱著,使寶寶身體靠緊媽媽為佳。4.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些輕柔安撫的話語。5.播放輕柔音樂。6.抱著或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緩慢且有韻律,不可急促。7.試試溫水浴,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泡澡。8.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9.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以幫助腸胃蠕動。10.帶寶寶出門,坐車兜兜風,但要確定有安全座椅才能上路。如果試過這些方法,寶寶還是哭不停,要小心寶寶是否生病了,量體溫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8度,那表示寶寶受到感染生病,請帶寶寶給小兒專科醫師診治,父母若過度焦慮會阻礙親子互動,父母要仔細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可讓寶寶獨自哭泣,不需要害怕寵壞孩子,而不安撫寶寶,而是需要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爸媽無論多麼沒有耐心或生氣,都要記住不能劇烈搖晃寶寶,因為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擁抱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安全,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對人格及情緒發展將有良好的啟發!(以上由奇美醫院小兒科 蔡友謙醫師提供)

預防漸凍症寶寶 懷孕14週內建議基因篩檢

預防漸凍症寶寶 懷孕14週內建議基因篩檢

在台灣,俗稱「漸凍人」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發生率第二高的隱性遺傳疾病,僅次於海洋性貧血,平均每30~35人就有一人帶因,估計每900對夫婦就有一對會生下病兒,每年新增40~50名病患,目前國內約有4000名病患,但一般人卻對它普遍缺乏警覺。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 - 胡偉敏醫師指出,這種病與第五條染色體上的「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有關,正常人有兩個以上這種基因,帶因者只有一個,但就像腎臟,只有一個也能正常生活,所以帶因者並不會發病;但若父母都帶因,下一代便有1/2機會是帶因者,1/4機會是正常人,1/4機會兩個SMN1基因都缺失,引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胡偉敏醫師表示,由於運動神經元的基因異常,患者的肌肉會漸進性退化,逐漸軟弱、萎縮,四肢及軀幹呈現無力狀態、肌腱反射消失、無法吞嚥、呼吸困難,但智力卻完全正常,因此被稱為「漸凍人」;依發病年齡及嚴重程度,可分下列三型:第一型:嚴重型,出生六個月內會出現症狀,一般在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第二型:中度型,通常在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半間發病,患者大多可活至成年,少數則在孩童期可能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第三型:輕度型,症狀從一歲半至成年皆可能發生,患者長期之存活率高。由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目前尚無治療方式,因此胡偉敏醫師建議準媽媽們若有以下情況,可接受基因檢測,以免生下漸凍寶寶:一、 夫妻本身或雙方家族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史,懷孕前應先進行基因篩檢,以確定兩人是否為帶因者。二、 夫妻都確診為帶因者,或曾生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寶寶,則懷孕時應作基因篩檢,以確定胎兒是否正常。三、 非帶因民眾若擔心胎兒發生自體的基因突變,亦可自費進行檢查。一般檢測採血液篩檢,胡偉敏醫師建議,懷孕第一期(14週前)抽血2~3 c.c.進行基因檢測,約3週後看報告,若夫妻雙方都是帶因者,胎兒需進一步採檢胎兒絨毛(懷孕10週以上)或羊水(16週以上),分析其SMN1基因是否發生缺失,以避免生下重症的寶寶。

人工植牙有助咀嚼力增加

人工植牙有助咀嚼力增加

當口腔內因疾病而損失了牙齒及周圍組織,隨著而來的就是功能的損失。以傳統方式重建口腔功能有:藉著牙齒支撐並恢復咀嚼功能的固定假牙;也有以口腔軟組織支撐並承載咀嚼功能的活動假牙,如全口假牙即是此類。臺安醫院牙科 - 王紹華醫師表示,傳統的假牙在有限的現有組織支撐下,常常僅能提供一部份功能的恢復。如全口假牙約能回復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咀嚼力量,活動假牙或或局部假牙約能回復百分之五十的咀嚼力量;而牙橋也就是俗稱的固定假牙也只是部份的咀嚼能力恢復。此外,長期承受過度負荷的結果造成牙床骨持續的不斷萎縮,軟組織結構也不斷的改變,使得假牙須不斷地更替以期能承受咀嚼功能。以上種種有限的恢復及不斷的改變,已使得傳統假牙面臨考驗。而新的修復方式就應運而生-「人工植牙」,可在口內有缺組織及功能時,提供額外的支撐。王紹華醫師說,自從人工牙根發展成功以來,它對於口腔復健的功效就一直是牙醫師們努力探索的目標。因為在傳統的醫療的方式中常常只能得到一種勉強可以接受的結果,所以在人工牙根問事並成功於人體應用後,進一步對功效的測試已成為重要的研究題目。首先便是在一九八九年的研究中指出當口內有一側後方完全缺損後,研究人員將病人帶著傳統活動假牙以及植入一根人工牙根,並與口內最後一顆牙做成牙橋後測試各種功能來做比較。其結果明確顯示,有人工牙根支撐的牙橋在咀嚼運動過程中呈現非常穩定的咀嚼模式,而且比起帶活動假牙而言其咀嚼肌的活動力量大增。一九九四年的文獻中也有對於下顎全部無牙的病人在接受了利用人工牙根支撐製做了假牙後的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病人均滿意他們生活品質的改善並深感咀嚼功能的恢復。在測試及實驗中顯示下顎運動的引導有了改善外。王紹華醫師指出,藉著穩定的補綴物使得整個顎骨的運動範圍大大增加,這也導致非常協調的口腔運動和明顯的咀嚼效益。至於以人工牙根支撐的活動假牙及固定假牙對於全口無牙的病人而言,都能發揮咀嚼力增加的效應,在經過長期使用之後,固定假牙仍能明顯而穩定的增加咀嚼力。此外人工牙根支撐的牙齒,讓病人有自然而且如同天生的舒適感,大大的增加了病人的自信心。對於長期面對公眾的人士而言,擔心會有假牙鬆脫的困窘,就可以免除了。最後,王紹華醫師強調,當牙齒因病變而遭拔除之後,牙床脊在人工牙根支撐後顯示穩定而不萎縮的情形。這也證明除了功能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外,人工牙根亦能為保存組織、預防萎縮發揮出特有的功效。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

為建立市民良好運動風氣,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在新生公園、榮星公園、朱崙公園及中正國小等鄰里公園舉辦社區健走活動,免費提供教練指導、身體評估和運動計畫,讓您輕鬆健走,SHOW出好身材。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6年針對臺灣地區18歲以上國人進行「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動的民眾占51.5%,沒有運動習慣者占48.5%,顯示國人參與運動的比例仍顯不足。大家都知道運動可改善體能、促進健康、預防慢性或退化性疾病的發生。但運動的次數(頻率)、時間、強度都會影響改善體能效果,而「健走」運動,具節律性,可持久進行且又易於自我控制的全身性運動。依97年度參與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健走隊350位學員統計資料,每人每週平均健走次數約1.6次,健走平均時間約30分鐘,在體重方面平均減少1公斤,腰圍平均減少1.5公分,臀圍平均減少1.1公分。其中一位新生公園隊74歲患有10多年糖尿病韓女士成果卓越,持續3個月由原本的68公斤瘦到62公斤,腰圍還因此減了6公分。另外榮星公園隊一對夫妻檔參與過程瘦了4、5公斤,更為兩人情感加溫。容笑英主任表示透過團體成員相互鼓勵與支持,培養規律運動成功率將大大提升。    歡迎有心追求健康的人,跟隨我們的腳步,加入充滿活力的健走行列,詳情請洽本中心健走教室,請洽電話(02)25014616轉775 周小姐。

東基社區血壓站 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

東基社區血壓站 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

「先生,您的血壓有一點高,有吃高血壓的藥嗎?」台東基督醫院十六日上午在台東市建農里活動中心展開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的服務。該院社區健康中心的吳筑萱健康管理師為一位五十出頭的里民量完血壓後,關心的詢問著。「我血壓高的時候才有吃。」再深入了解,原來這位先生是自行購買成藥來吃,長期上大夜班。吳筑萱健康管理師把握機會的說:「高血壓藥要每天吃,就算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也要按時服藥。睡眠不足會影響血壓的高低,建議您到醫院就診,就診時可以把您必須熬夜上大夜班的情形告訴醫師,由醫師協助選擇更適當的藥物及服藥方式,更能有效維持血壓的穩定。」有鑑於高血壓是隱形殺手,東基特別設置「社區血壓站」,主動提供免費血壓測量及健康諮詢的服務。今年共開設三個社區血壓站,地點分別在台東市的建農里、富岡里、寶桑里。十六日首次前往建農里活動中心為民服務,接下來十八日上午十點至十一點半在富岡里里長辦公室、廿日上午十點至十一點半在寶桑里里長辦公室為里民服務,歡迎鄉親多加利用。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相關的併發症,例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腎臟病等。而血壓越高,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越大。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九三年高血壓防治手冊顯示,如果能妥善控制血壓,就能顯著減少並延緩併發症,例如:腦中風機率降低40%、心肌梗塞機率降低25%、心臟衰竭機率降低50%。「高血壓病友的血壓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才能減少心血管及併症的發生。」針對會忘記吃藥的伯伯,吳筑萱健康管理師還特別提醒:「忘記吃藥時,應立即按照平常劑量吃一份,不要一次吃兩份;或者請教醫師,可否選擇一天服用一次的藥物,就不用常常擔心忘記吃藥了。」的確,定期量血壓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部份。因人力受限,東基今年度以一季前往服務一次的頻率來服務鄉親,未來會培訓志工,增加服務次數。東基社區健康中心督導孫宜珍表示:「社區血壓站的目的是『篩檢』,也就是篩檢出血壓異常而不自知者,或者是提醒過重者注意自身血壓。再來,就是叮嚀已經在服用高血壓藥物者,要注意的事項,畢竟控制血壓就好像是調整體質,需要長時間才有效,而服藥期間,患者是需要被鼓勵的,社區血壓站就扮演這樣角色。」

男性頻尿、夜尿…應盡快檢查 預防攝護腺癌

男性頻尿、夜尿…應盡快檢查 預防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為最常見的男性生殖泌尿癌症,在近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如何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是醫療上的重要課題。光田醫院泌尿科嚴允和醫師指出,可能造成國內攝護腺癌發生率遽增的原因包括:飲食習慣的改變、健康檢查的普及。此外廣泛使用血液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及肛門指診等也對醫師在判別攝護腺癌時有很大的幫助。為了早期發現攝護腺癌,嚴允和醫師表示,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需測量血中攝護腺特定抗原值及肛門指診檢查,若民眾若有攝護腺癌的家族史則須提前於40歲時接受檢查。除了作一般攝護腺特定抗原的檢查外;我們還可以測量血中游離攝護腺特定抗原,對於攝護腺特定抗原介於4與10的患者,我們可以利用血中游離攝護腺特定抗原與攝護腺特定抗原的比率來增加診斷的準確度。  關於攝護腺癌症的預防,泌尿科鄭柏樹醫師也提出以下幾點供民眾參考:1.飲食上儘量攝取低脂肪食物多食用高纖維蔬菜水果。2.50歲以上男性每年接受攝護腺腫瘤的篩檢、肛門指診及超音波掃描等。3.有頻尿、夜尿、排尿不順等症狀時必須立即接受檢查治療。

兩側臉頰疼痛 小心顳顎關節症候群

兩側臉頰疼痛 小心顳顎關節症候群

一位在園區工作的年輕工程師,因為左右兩側臉頰疼痛,而前往醫院就診。因為日前經濟不景氣才被裁員,最近謀職又不順,壓力大増;臨床上檢查發現該病患的兩側顳顎關節處有壓痛,嘴巴打開時關節有聲響,口內牙齒有磨損,病患晚上睡覺時有磨牙現象。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楊智仁主任表示,這是典型的顳顎關節症候群,又稱顎肌症。楊智仁主任說,顳顎關節症候群和情緒壓力、咬合不良、夜間磨牙……等因素都有關,此類病患90%是功能性障礙,即咬合肌不協調,導致有肌肉疼痛、兩側顳顎關節有雜音或壓痛,甚至有嘴張不開等症狀;10%為器官性病變,即顳顎關節內本身有實質變化,有些和創傷有關,有些和老年性骨退化、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該病患在醫生指示下,經藥物治療、建議放鬆心情、做局部熱敷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因此,針對功能性障礙的顳顎關節症候群,會先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或進一步咬合板治療,然而心理上的調適及放鬆,仍是治療的不二法門!楊智仁主任提及,這波的經濟不景氣,造成臨床上這類病患增加了大約2成,民眾若有嘴巴張不開、耳前疼痛或張口時有聲響這類情形時,建議民眾不訪先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壓力太大了?放鬆一下心情、調整自己的腳步,並做肌肉的按摩及熱敷,相信會有幫助的。若還是無法改善,則建議立即就醫,由醫師來協助改善。

防治乾眼症 建議每工作2小時、休息15分鐘

防治乾眼症 建議每工作2小時、休息15分鐘

擔任會計的35歲王小姐(化名),平日工作於空調環境下,且須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近日因常感眼睛乾澀且易流淚,至醫院就醫後,醫師診斷為「乾眼症」,經治療及調整個人工作習慣後,症狀已改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每天使用電腦或需長時間駕駛,及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上班族,都是好發乾眼症的高危險群,如果已經出現眼睛紅、癢、怕光、流淚、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請儘快就醫,否則可能傷害角膜,甚至有失明的危險!後果就不堪設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6年針對臺北市職業傷病調查結果發現,在空調環境下、使用電腦過久或是眼睛未做好防護措施所造成的眼睛疾病(可能也包括眼睛傷害),高居工作中曾遭遇相關危害或疾病的第3名。再度提醒如有不適,請立即至眼科門診就醫。至於乾眼症預防方法:1.養成睡眠充足、不熬夜習慣。2.均衡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3.改變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邊看文件,邊做電腦輸入,建議每工作2小時,休息15分鐘,以減少眼睛疲勞。4.注重眼部清潔,減少隱形眼鏡佩戴時間。5.定期作眼科檢查。6.眼睛如有不適,切勿自行用藥等。衛生局編印「職場視力保健~乾眼症防治手冊」,提醒上班族愛護眼睛要及時,別讓乾眼症“愛”上您!有關「職場視力保健~乾眼症防治手冊」相關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或至本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索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