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卻是一種長期困擾,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有處理好,將會延伸到成人期。有不少成人,長期為便祕所困擾,甚至引起痔瘡,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大。而在幼兒時期,其實這種解便問題也並不少見,據統計可能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孩童有便祕的問題,而這種問題的發生,最早可以從出生後沒多久就開始。臺安醫院小兒科 - 卓瑩祥醫師指出,常見的情況是,才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有好幾天沒有解出大便,雖然孩子食慾仍然正常,也沒有腹脹的情形,焦急的母親仍將小孩帶到醫院請醫生幫忙檢查和處理。更常見的是,孩子原來大便都很正常,但是到了五、六個月大以後,大便變得很硬,一顆顆狀如羊屎,每次要解大便時總是很費力,好不容易將硬大便排出來後,肛門口卻裂傷流血了,看得媽媽好心疼,也只好求助醫生。 所謂便祕,定義上是解大便次數太少或大便的本質太硬,不過其中以大便的本質較為重要,排便的頻率比較不必太在意。所以上述的兩種情況,後者是真正的便祕,前者則嚴格而言並不算真正的便祕。不過理論上太久不排便時,堆積在腸子中的糞便會變粗變硬,最後還是有可能便祕。卓瑩祥醫師表示,如果一個嬰兒超過三天以上未解便時,可以用肛溫表刺激嬰兒的肛門以幫助大便解出;再不成的話也可以考慮用市面上買得到的甘油球來灌腸。灌腸本身並不會使便祕變成習慣性,不過如果太常需要用灌腸來幫助排便,則需要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甚麼特殊的問題。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卓瑩祥醫師說,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卓瑩祥醫師建議,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

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

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

30歲原本從事汽車修理的翁先生(化名),為了替前女友還債,改從事日薪較高的鋪路工程,才做了幾天,某日如廁要起身時突然下背劇痛,讓他騰空維持原姿勢10分鐘才能直立,本來以為只是扭傷的他不以為意,直到一週後坐立難安、下肢強烈痠麻痛才肯就醫,經影像檢查發現翁先生的腰椎第四、五節及薦椎椎間盤有二處突出,由於脊椎神經受到嚴重壓迫,必須開刀切除椎間盤及增生組織,經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洪國盛施以內視鏡手術後,翁先生在開刀房即可自行從手術台下床,因為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只有一公分,患者隔天即可出院回家休養。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洪國盛表示,脊椎的功能主要是負責支撐軀幹,而椎間盤則如避震器般,負責緩衝姿勢改變或瞬間施力對脊椎所造成的衝擊,除了意外創傷以外,腰椎滑脫的主因可分為退化性及峽部裂兩大類,而椎間盤的位移大多是因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脊椎受力不均及退化所造成,當椎間盤移位,身體為了避免脊椎互相磨損,韌帶會自行增厚,並增生異骨以減少摩擦力(俗稱骨刺),當新生組織壓迫到神經,造成脊椎狹窄時,患者會因壓迫而有不同程度痠、麻、痛等症狀。近年由於神經醫學的進步,脊椎滑脫或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已可使用內視鏡方式,經由患者的側腹部開一個約1cm的傷口,便可至患部進行神經減壓、異骨增生的移除,由於傷口小,患者的疼痛因而減少,也使復原時間可縮短至三天以內,一般來說,患者於術後當天即可自行下床,是目前最新且對預後生活品質較好的選擇洪國盛主任表示,常有患者因脊椎疼痛而至一般診所進行自費雷射或冷熱凝療法進行治療,雖然可以達到暫時止痛效果,但可能維持不到幾個月症狀就會再度復發,且脊椎滑脫或椎間盤的病變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建議患者在肢體出現異常痠麻疼痛時應至醫院進行影像檢查,早期發現並加以治療。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

陳先生(化名)今年剛滿60歲,從事營建業,微胖的身材加上平時煙不離手,有高血壓也已經好幾年,但他總蠻不在乎,藥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吃。不過最近他覺得身體好像有點不對,常常頭痛,普那疼吞了好幾盒也沒有效。下午在工地跟工人吵架後突然覺得看東西都很模糊接著就是一陣嚴重的眩暈與意識恍惚,到了急診室打了止暈針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經過神內醫師的會診,發現他有複視與講話結巴的情形,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才發現有蛛網膜下出血,住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後顱窩長了一顆不小的動脈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等「三高」絕對是顱內動脈瘤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危險因子都跟肥胖與抽菸有相當程度的關係。當然,一下子要把菸癮戒除或減肥都是困難而且不切實際的想法。劉議謙醫師說,用藥物先將這些會讓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控制下來才是合理且該做的事。但是藥要越用越少,身體要越來越健康,減肥與戒菸仍應該當成長遠的目標。新發生的頭痛常常都是身體出問題的一項警訊,以老陳這個例子來說,逐漸變大的動脈瘤在突然破裂前就有「警告性滲漏」(warning leak),而其表現就是平常不為大家注意的頭痛,如果老陳願意投資一個下午的時間找神經科醫師談談,也許就可以省下後面一長串的住院與家人的擔心!動脈瘤的破裂與突然的血壓變化或情緒起伏最為相關,所以「三高」的患者或年紀稍長的長輩們冬天外出可要多注意保暖與克制情緒,在很多例子中常常也都是找不到上述兩個原因,但動脈瘤仍然無情的破裂,所以追根究底來說控制危險因子還是最重要的事。劉議謙醫師指出,「雷擊性頭痛」是動脈瘤破裂最為人所知也最常見的症狀,但是意識變化與局部神經學缺損也是可能症狀之一,如果沒經過專業的神經科醫師會診此類症狀幾乎很難被發覺,但沒處理的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造成破裂,到時可能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健康的身體與平時的保養息息相關,平時多花一點時間量血壓,定時與您的醫師聊聊,也許你就可以跟這個可怕的殺手說掰掰。

建立永續的創意城市

建立永續的創意城市

《低碳、慢活、遊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種子培育行動開跑淡水一直是每個人的相本中不可抹滅的記憶,也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歡聚集的地方,絕佳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涵養,讓淡水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城鎮,也急需在保存文化資源與開發觀光之間取得平衡。英國文化協會在2009年與台北縣政府、淡水鎮公所合作,發展出名為《低碳、慢活、遊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活動,與淡水地方文化節、縣府的低碳博覽會結合,於今年九月在淡水當地展開嘉年華慶祝活動。在九月的嘉年華活動之前,特別邀請了來自英國利物浦、長期於世界各地從事社區嘉年華的藝術團體布魯哈哈 (Brouhaha International)來台,在淡水國小舉行為期三天的嘉年華種子培育工作坊,與淡水當地藝術家、住民與學校團體一同討論,如何於今年二月到九月之間發展出具有淡水當地特色的展演內容,並在九月進行讓人驚艷的嘉年華活動呈現。英國文化協會處長鄺舒嵐表示:「淡水是ㄧ個人文薈萃、極富特色的城鎮。過去我們談了許多創意城市的條件與理論,現在我們要付諸行動,一個好玩、色彩繽紛的嘉年華,最能展現淡水豐富的創造活力,讓淡水成為一個永續的創意城市!」淡水鎮公所自2006年起便開始發展藝術家、學校與社區三方面共同配合,期望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激發居民與學童的創造力,舉辦了淡水兒童藝術嘉年華與踩街活動,引起廣大迴響。淡水鎮鎮長蔡葉偉表示:「我們一直在思考淡水所擁有不可被取代的特色是什麼?要透過什麼樣的機制來匯整現有的豐富資源?很高興能夠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借鏡英國藝術家以嘉年華的方式,整合現有的人力與資源,找出呈現淡水多元性的獨特方法。」《低碳、慢活、遊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種子培育工作坊為期三天,淡水當地的參與成員包括淡水的國中小學、社區大學、個人藝術家以及藝術團體如身聲劇場、金枝演社、竹圍工作室等。工作坊將歸納出幾項重要的主題,在淡水當地藝術家與團體的帶領下,從今年二月到九月之間與淡水居民與學校持續發展嘉年華的展演內容,並完整紀錄發展過程,定期舉辦各團體之間的發表及觀摩,準備在今年九月呈現一場熱鬧非凡、多彩繽紛的嘉年華!請大家拭目以待。【備註1】英國藝術家介紹:布魯哈哈Brouhaha International 成立於1991年,Brouhaha是在英國利物浦的嘉年華團隊,擅長透過藝術的形式如身體的律動、音樂的表現、服裝與人偶的製作、遊行空間與展演的規劃,幫助社群找到發聲的方法,凝聚社區的意識與認同。Brouhaha每年夏天都會帶領利物浦來自不同種族、國家的社區民眾舉行嘉年華踩街遊行;更在2008利物浦歐洲文化首都的活動中,擴大舉辦嘉年華遊行,邀集歐洲城市及不同社群的領導者舉辦一場嘉年華國際研討會,探討嘉年華與社區藝術、社區營造所扮演的重要地位。Brouhaha也積極地參與國際性活動, 與70個國家共同製作嘉年華表演,並參與17個重要的國際嘉年華藝術節與大型街頭表演。

染髮前先做皮膚測試

染髮前先做皮膚測試

隨著染髮風氣日漸盛行,坊間染髮產品也大行其道,媒體報導因染髮而導致頭部皮膚傷害等問題時有所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不少產品紛紛標榜「百分百純天然」、「洗頭兼染髮」等噱頭,以吸引消費者目光,但實際上卻可能擅自添加化學性染劑或宣稱誇大不實。衛生局提醒消費者,為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及權益,在購買時應當睜大眼睛看仔細,慎選信譽良好的廠商及標示完整的產品,切勿購買來源不明的染髮劑,且使用前應先詳閱外盒或說明書上注意事項,並先做皮膚測試,倘頭部、頸部或臉部有發腫、受傷或皮膚疾病,及使用過程中有出現過敏或發炎等異常現象則不要使用。衛生局為提供安全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97年間陸續於美容美髮材料行、美髮店、藥粧店及拍賣網站等處查獲疑涉違規染髮劑共33件,結果在染髮劑產品標示不符規定的有23件,不合格率69.7%(23/33),另具有許可證之產品送品質檢驗計12件,結果不符規定有2件,不合格率16.7%(2/12)。    分析標示檢查不合格原因,以產品外包裝標示與許可證查驗登記資料不符最多(11件),其次為未申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4件),另有標示不全、許可證字號誤植及產品標示貼錯等各種違規情形。此外,對領有許可證之染髮劑送品質檢驗不合格部分,也分別發現查驗登記處方有對氨基酚( p-Aminophenol )成分,卻未能檢出該成分及檢出與查驗登記處方成分對苯二胺( p-Phenylenediamine )不符之產品。所有抽檢不合格之產品中屬臺北市業者的有7件(30.4%),外縣市業者所販售的有16件(61.5%),皆已依法處辦。衛生局表示,消費者如對產品許可證字號真假有疑慮可上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http://203.65.100.151/DO8180.asp )查詢,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 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 )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

染髮劑使用前之注意事項

染髮劑使用前之注意事項

◆ 染髮者應遵照下列注意事項以策安全(一)除非必要,應儘量避免染髮。(二)染髮後請使用大量水沖洗頭皮。(三)染髮時應戴手套。(四)使用前請詳閱盒內說明書。(五)絕對不可以同時混合使用不同廠牌之染髮劑,因為這麼作可能會造成無法預知之傷害。◆ 使用前之注意事項一、染髮前必需先作皮膚測試    1. 將手腕內側或耳朵後面用肥皂清洗,後以脫脂棉輕拭。    2. 然後根據染髮劑之使用方法,混合測試液數滴。    3. 取測試液數滴,塗抹於清洗之皮膚,其大小如十元硬幣,使其自  然乾燥,在48小時內不得觸摸。    4. 皮膚測試之48小時內如有皮膚騷癢、紅腫或異常刺激等現象發生,應立刻用水清洗,且不得進行染髮。在48小時後,確定測試部位之皮膚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方可開始進行染髮。二、有下列情況者不得染髮    1. 皮膚測試後,發紅起水泡。    2. 頭部、頸部、臉部有發腫、受傷或皮膚疾病    3. 可能懷孕或確知已懷孕婦女    4. 婦女每月生理期、產後、病中或病後回復期等特殊情況三、具有特異體質、腎臟疾患或曾患有血液病之患者,使用前應先向專科醫師洽詢◆ 染髮時操作上之注意事項一、洗髮時應避免藥液或洗髮液流入眼睛,萬一不小心流入眼中,應立刻以水或溫水沖洗,並迅速去看眼科醫師,絕不得自行使用眼藥。二、染髮時應儘量避免染髮液沾到頭部或頸部皮膚,該部位若不慎沾到染髮液,請立刻用水洗淨。三、染髮劑不得使用於染眉毛、睫毛、鬍子或身體其他部位之毛髮。四、剛修臉或剃臉後,不得染髮。五、每次用後均應徹底洗手。◆ 其他注意事項一、染髮後若有發腫等異常現象發生,應立刻洽詢皮膚科醫師,且不得用手觸摸該等部位。二、染髮一星期前後不得進行冷燙。三、本產品應放置於孩童伸手不及之場所儲存。四、該儲存場所應避免高溫及日光直射。

遺傳性大腸直腸癌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遺傳性大腸直腸癌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50歲彭先生(化名),健康狀況良好,未曾有任何身體不適,只是偶爾大便後有出血情形。至直腸肛門外科門診檢查後,確定罹患了痔瘡,但經詢問家族史後,發現姊姊、爸爸及叔叔都罹患大腸直腸癌,因為有這樣的癌症家族史,故安排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發現一個1公分大的直腸瘜肉,切除後發現為惡性腫瘤,所幸進一步手術後並無發生癌細胞轉移,屬於第一期的早期直腸癌,手術治癒率可超過九成。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直腸肛門外科沈名吟醫師表示,像這樣有家族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的案例,在最近二個月的門診就見過三例。沈名吟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絕大多數的病患是偶發的,與老化、飲食習慣不良、高脂低纖飲食,缺乏運動有關。上述這些危險因子與宿主間交互作用的最終結果,會使細胞的基因發生變化,包括缺失、突變等,而失去正常功能,進而產生癌症。就年齡而言,90%以上的結腸直腸癌患者都在50歲以上。少部份的大腸直腸癌具有家族遺傳傾向,佔所有大腸直腸癌的10%左右。一般而言,這類病人出現癌症的年齡平均為45歲,雖然這些家屬中並非全部產生癌症,但如果遺傳到此類癌症基因的話,估計其終身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為80%,遠高於一般人。沈名吟醫師建議,家族如有罹患大腸直腸癌之病史,而且有成員於很年輕就罹患大腸直腸癌,應定期至醫院作檢查。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個人在40歲以前應接受一次大腸鏡檢,以後則每五年檢查一次。其他等親之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可考慮50歲以前接受篩檢。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的家屬,10~12歲開始,每1~2年應接受內視鏡篩檢。若屬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HNPCC),建議家族中之親屬21歲以後,應每年作大腸鏡檢查。必要時也可以安排基因測試,以發現早期癌,早期接受治療,以增加治癒率。

奧比斯委任新總裁 邁向新光明

奧比斯委任新總裁 邁向新光明

國際奧比斯宣布,正式委任愛德華‧柯儒能(Edward (Ned) Cloonan)出任總裁一職。國際奧比斯主席艾拔奎治(A. L. Ueltschi)指出:「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柯儒能加入奧比斯,尤其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正在重整旗下的救盲專案,使其能更有效地運作。柯儒能擁有30年管理和國際經驗,正是帶領奧比斯發展的合適人選。我們深信由他出任總裁,定能引領奧比斯向更光明的未來邁進。」柯儒能(Edward (Ned) Cloonan)加入奧比斯前,於美國國際集團(AIG)擔任企業及國際事務副總裁一職,專責開發並執行業務發展,以及策略性的企業捐款。他協助美國國際集團擴展全球業務,於開發市場策略上擔任領導角色,成功地打開了中國、印度和越南等新興市場,而這些國家皆為奧比斯重點工作領域。柯儒能本身亦是多個重要美國組織成員,其中包括外交委員會、美洲委員會、美洲協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美越貿易委員會。「過去二十多年,奧比斯在預防盲疾方面一直不斷進步。」柯儒能說。「我非常期待帶領奧比斯繼續發展,並在策略關係上進一步加強,因為這是奧比斯最重要資產之一。能夠加入奧比斯,我實感榮幸!」【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志願機構,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 http://www.orbis.org.tw。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

在現今生活步調緊湊的社會環境,每個人都背負著相當的壓力,而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減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率外,也可以適當紓解心理的壓力。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黃建銘主任醫師指出,運動一般可分成接觸性運動,如:足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美式足球、橄欖球等,和非接觸性運動如:游泳、羽球、網球、高爾夫球、自行車、跑步、舉重等,但不論從事何種型態的運動,專業運動員或是一般民眾,在運動過程中都可能造成受傷,這些統稱為運動傷害。造成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包括周遭的溫度、運動的環境不良、設備器材不足、肢體碰撞、參與者的技術與體能等,而發生的傷害可分成急性與慢性,急性包括有皮膚擦傷或撕裂傷、挫傷、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而慢性則多與運動份量過重(時間太長或太劇烈)或不當技術造成組織負荷過重有關,如網球肘、髕肌腱炎。為了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黃建銘醫師提醒,在從事運動前一定要有足夠的暖身與肢體伸展、適當補充水分與保暖、穿著合適的裝備、運動的時間與強度宜循序漸進,不可因一時興起而從事時間過長或過度劇烈的活動,若感覺身體不適需立刻停止運動,不可逞強,從事運動最好能結伴同行,可彼此照應及相互鼓勵,當運動傷害發生時,需立即停止運動,將患部抬高、局部壓迫及冰敷,以減少患部腫脹及進一步的傷害,並確保傷者處在安全的環境,再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憋尿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偶爾事情一忙或一時找不到廁所時往往則要訓練自己的忍功,由於短暫的憋尿並不會對身體造成立即性傷害,大家往往不會特別在意,但您可知道,長時間的憋尿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光田醫院泌尿科嚴允和醫師表示,尤其女性最好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由於女性尿道的生理構造較短,如果長期間憋尿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此外,曾有尿路感染病史者,特別是腎臟病、膀胱機能障礙、糖尿病或結石病史的民眾也應避免憋尿以免造成舊疾復發。嚴允和醫師進一步表示,當膀胱內累積到200cc的尿液時,開始會有尿意感,此時若沒有小解,膀胱還是有儲存的空間,但是持續累積到500-600cc時,膀胱就會出現過度的膨脹,並使控制排尿的肌肉因過度膨脹而鬆弛。對於不常憋尿的人來說,這些肌肉會很快恢復彈性,但是若常常強迫性憋尿,這些肌肉會變得鬆弛,日後很容易有頻尿、尿失禁的困擾。當你憋了一段時間的尿之後,除了應儘快將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的水份,強迫自己多解幾次尿,嚴允和指出,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的作用,亦可避免膀胱內係菌的增生。但若有解小便困難、頻尿但每次解不多的困擾、同時在解尿過程中會有疼痛與灼熱感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尿路已經受到感染,此時就應立即就醫避免愈拖愈麻煩。其實只要一遇到任何膀胱或尿道有不適的現象,在就醫前都可以採取多喝水的方法。因為加速尿液排泄,是解決所有泌尿道問題最好的方法,可以有效減緩病情,千萬不要因為怕痛或是怕上廁所而不喝水。此外,維持尿路通暢的不二法門仍是多喝水與勤上廁所,一般而言,每天的建議量約要2000-3000cc才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