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4旬陸續患2癌 免疫細胞療法控病情

4旬陸續患2癌 免疫細胞療法控病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歲的邱太太,2年前發現頸部左側約2.7公分大腫塊,當時腫塊不痛不癢,皮膚外觀也無粗糙或化膿。邱太太沒有癌症家族病史,生活作息規律,身體無不適,半年後才就醫。經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後,病理報告確診為甲狀腺癌第2期,進行每半年一次的高劑量碘131治療,每個月固定回診,並且合併中醫療程,病情已獲控制,生活也轉趨正常。陸續在甲狀腺、肺部、淋巴結找到腫瘤然而某次回診時,意外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左右兩肺葉均有0.3公分腫瘤的肺腺癌。接受肺腺癌治癌中,還發現淋巴結也有一顆癌細胞。邱太太在治療上遇到瓶頸時,輾轉得知日本有細胞免疫治療實驗計畫。邱先生透過友人幫助,帶著罹病的太太赴日本進行免疫細胞療法,在第一趟中確認可參與實驗計畫後,不到一個月後,邱太太再次赴日接受胜肰疫苗治療,安排好後續近4個月的療程。邱太太施打疫苗後返國後第一次回診,就發現甲狀腺球蛋白數值下降。求診癌友年齡不高 有年輕化危機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所長教授伊東恭悟表示,細胞免疫治療實驗計畫自收治第一位完整治療的台灣鼻咽癌病友後,近3年來,台灣病人數目為非日本籍大宗,截至今年1月統計已有57例,年齡介於27至89歲。以癌症期別來看,高達79%病人屬於第4期癌症。目前赴院接受治療的台灣癌友,病人年齡層普遍年輕,顯見癌症年齡層下降的警訊。日本目前已有近30個經過厚生省同意並公開的細胞免疫關於癌症治療實驗計畫,包括使用NKT細胞免疫療法於肺癌、T細胞免疫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限於常規治療的已產生抗藥性的病人)、以12種腫瘤抗原肽定制癌症疫苗治療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日本免疫細胞治療雖須自費 仍有政府、基金會等協助日本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是自由診療(自費診療),但在政府補助與醫療法人基金會、醫院等多方投入下,病人需自行負擔約新台幣3至20多萬元不等。反觀台灣癌症病友還在「用性命在等待」政府建立完備的法令標準,才有可能多一項治療的選擇權。

更年期當心!肩、背痛恐是心臟病徵兆

更年期當心!肩、背痛恐是心臟病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資料顯示,105年台灣2610位婦女死於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女性十大死因第7位。雖然在發生率及死亡率未及男性,但女性懷孕、或患紅斑性狼瘡時,比男性更需注意身體狀況變化對腎臟的影響。今年的世界腎臟日結合婦女節,關懷身邊的女性,協助婦女接受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對疾病認知,促進婦女獲得治療和改善健康狀況。高血壓、高血糖、不運動、抽菸 導致腎病因子引起腎臟病的原因,包含高血壓、高血糖、不運動、抽菸等。某些女性族群的高風險狀況,更需要受到重視。一名32歲罹患紅斑性狼瘡的上班族女性,因疾病關係離開職場,甚至畏懼結婚生子,治療後開心完成終身大事。雙和醫院腎臟科吳美儀醫師指出,目前醫療對於免疫性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不需要聞「狼」色變,積極治療、慎用補藥,是保護腎臟的關鍵。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更年期後每5歲成長近1倍,女性發生心臟疾病症狀也與男性不同。105年女性因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8577人,列為死亡原因第2位。與腎臟病一樣,心臟病的高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及肥胖。肥胖除了產生腎臟血流改變、發炎反應,也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皆會進一步傷害腎臟。護腎護心 遵守「曉、心、警、腎」4要訣而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45至54歲婦女過重與肥胖比率加總為47.3%。更年期代謝變慢是肥胖主因,跟年輕人相比,生活活動量減少也是原因。國健署呼籲,更年期後婦女,照顧家人及忙於工作,別忘透過「護腎護心4要訣」,促進自身健康:1)「曉」-知曉自己健康狀態/善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至未滿65歲民眾,每3年免費1次,65歲以上每年免費1次。早期發現腎臟相關疾病,早期治療。2)「心」-心臟問題勿輕忽/女性更年期,如果經常肩膀、背部疼痛、噁心嘔吐、氣喘、難以入眠或有腸胃道問題,這是女人才有的心臟、心血管疾病的「非典型症狀」,與一般常見的心絞痛、胸悶、冒冷汗不同。多數女性初期難將這些症狀聯想到心臟、心血管疾病,可能延誤病情,建議45至55歲女性提高警覺。3)「警」-警覺體重增加狀況/調整生活作息、養成天天運動習慣。運動可以減少熱量囤積,增加新陳代謝率,最好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可隨時運動來累積運動時間,建立動態生活消耗多餘熱量。4)「腎」-護腎從日常生活做起/女性常是家庭的守護者,掌握家人的飲食、營養、生活習慣和健康照護,這些也是影響腎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8旬老翁反覆中風 心房顫動在作怪

8旬老翁反覆中風 心房顫動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一冷,早晚溫差過大,對於心房顫動患者可是一大考驗,稍有不慎,就可能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有位八十歲的趙爺爺已經中風好幾次,所幸都是小中風,經家人緊急送醫急救,並未造成肢體殘障;在醫師詳細檢查下,找到病因,原來他罹患心房顫動,心臟亂放電,心跳速度忽快忽慢,成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9成65歲以上台灣老人心房顫動不自知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說,心房顫動在亞洲各地的盛行率逐年攀升,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心房顫動最可怕的併發症是缺血性腦中風。研究證實,心房顫動患者罹患缺血性中風機率為正常人的三至五倍,死亡率為一般人的二倍,但因症狀不明顯,以致患者較難確診,疏於治療。根據2017「台灣萬人心房顫動藥局篩檢活動」初步數據顯示,近九成65歲以上患有心房顫動的老年人卻不自知。而國內調查也發現,超過七成五的心房顫動患者因沒有症狀,以致出現致命危機時,才被確診出來。趙子凡指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較高,而隨著年齡增長,合併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三高疾病,罹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65歲以上老人應主動做心房顫動篩檢趙子凡提醒,已經確診心房顫動的民眾,務必在醫師評估後,配合醫囑,持續用藥,切勿自行停藥。至於一般民眾,如果是年齡超過六十五歲,應該主動接受篩檢,因為有七成五的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可以經由心電圖、監測心房顫動的血壓計,來了解自身狀況,多一項檢查、多一道把關,如果能夠提早確診,持續用藥,就能減少腦中風等悲劇,降低健保花費及社會資源。(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糖尿病婦減重 生酮飲食致腎結石

糖尿病婦減重 生酮飲食致腎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六旬莊姓婦人長期患糖尿病,近日定期回診時抽血檢查,發現磷鉀及尿酸突然竄高。原來莊婦使用生酮飲食減重,這段時間幾乎不吃飯,以肉、蔬菜為主食,幾週下來雖瘦了3公斤,但加重腎臟負擔,甚至誘發腎結石。糖尿病患者應均衡飲食、控制蛋白質攝取近年生酮飲食減重法風行,因為打著省力又能在短期間內快速燃脂減重的口號,吸引民眾們嘗試。然而每個人體質不一,任何減重方法都有風險,民眾應慎選,才不會減重沒成功反傷身。南投醫院內科及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病人篩檢時發現輕微尿蛋白,已出現初期腎臟病變情形。微量白蛋白期應均衡飲食,並且適當控制蛋白質飲食,維持腎臟的正常功能。如果此時期飲食低醣、高蛋白、高脂肪,身體醣類不足以維持熱量消耗,蛋白質就會代謝過多的含氮廢物,造成身體中的磷鉀、尿酸增加,加速腎臟負荷,嚴重可能造成腎衰竭。生酮飲食造成腎臟負擔 嚴重可能酮酸中毒致命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生酮飲食採用極低醣類、高脂肪及高蛋白的飲食方法。當攝取極低醣類,身體無法由醣類獲得足夠的能量,會以肝臟分解脂肪產生的酮體當作能量來源,這些酮體不僅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且會造成低血糖、利尿、脫水、腎結石、抑制食欲及情緒煩躁,嚴重者出現酮酸中毒而休克致命。糖尿病患者若缺乏專業監督,勿擅自採用生酮飲食,建議仍以均衡飲食為主,減少精緻醣類攝取,三餐定時定量,配合運動與藥物才是良好控制血糖與體重的方法。

少吃讓人上癮的「癌細胞的糖果」!

少吃讓人上癮的「癌細胞的糖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糖,就是下一個尼古丁。糖其實是很毒的。它會導致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我們每人每年平均吃下68公斤以上的糖,由它所衍生的健康問題而死亡的人,比古柯鹼、海洛因、或其他類似物質更多。 有一項研究報告恰到好處地形容糖為「癌細胞的糖果」。它會加速細胞老化與體內發炎的狀況,接著就會促進癌細胞的增長。時至今日,我們已能篤定地說,只要減少糖的攝取量,就可以減低得到癌症的機率。吃下越多的糖 體內發炎更嚴重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研究,發現即使是比正常值高一點的血糖(82~110mg/Dl),長期下來都會對你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高於正常值的血糖與大腦的萎縮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吃下越多的糖,體內的發炎情形也會更嚴重;這會讓你整個人由裡至外都老化得更快速。除了從新鮮蔬果中獲得的糖分外,攝取任何額外的糖分,都不是好事。人們曾經認為抽菸是舒服、放鬆的,它能釋放壓力,滿足渴望,帶來短暫快速的愉悅。(聽起來是不是跟「吃甜食」很像呢?)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抽菸會在體內累積毒素、導致癌症、讓人變老、且會消耗體內的能量。雖然非常不容易,但人們終於慢慢開始戒掉這個壞習慣。糖會「觸動腦中掌管獎勵的區域」糖也是很容易上癮的,這點與尼古丁相當類似。每一次攝取甜食,它就會誘發大腦釋出多巴胺,讓你想吃更多。有位著名的腦神經學家是這麼說的:如同酒精跟毒品,糖會「觸動腦中掌管獎勵的區域」,大腦甚至會逐漸提高糖的攝取量。因此,只要開始攝取糖分,你的身體就會一次比一次需要更多的量,來得到相同的愉悅感受。這就是為什麼藥廠現在都爭先恐後地研發能降低糖分攝取量、戒掉「糖癮」的藥物,以期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機率。但這就像尼古丁貼片、或尼古丁口香糖一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暫時解決方案。最終,你還是必須徹底戒去攝取太多糖的習慣。一夜之間就要你完全不吃糖是不太可能的,就像要一個抽了一輩子菸的老菸槍馬上戒掉這個壞習慣一樣,而且可能更難。因為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糖,各種天然食物、加工食品中都有它的存在,許多活動和慶祝的場合更是少不了它。最不公平的是,糖還會持續控制我們的大腦,要求攝取越來越多的量。可先停止攝取人工添加的糖分然而,你還是必需要好好保護自己。你可以先從停止攝取人工添加的糖分開始。所謂人工添加的糖,並不只是你倒進咖啡或茶裡的糖而已,大部分你在外面買到的食物裡也都添加了糖。瀏覽營養成分表時,請看一下糖的總量,它的克數越接近零越好。任何比10克更多的數字,都表示它含有太多不必要的糖分。美國心臟疾病協會建議,女性應降低每日糖分攝取量至25克(6茶匙),男性則應降至38克(9茶匙),你甚至可以嘗試達成每日只攝取個位數的目標。請記得,我們的身體完全不需要人工額外添加的糖分,它對營養一點幫助也沒有。(本文摘自/你的生活只能這樣嗎?/本事文化)

小資族健康吃 地中海飲食省錢祕訣

小資族健康吃 地中海飲食省錢祕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儲存好經濟實惠的必備健康食材(注意包裝產品的標示,確認裡面沒有討厭的添加物):地瓜、花生醬、燕麥(燕麥粒或燕麥片最好)、糙米、鷹嘴豆、罐裝鮪魚、乾豆類、罐裝玉米粒。善用當季蔬果 少買含糖飲料選購當季的蔬果比較便宜。本地生產的農產品少了運輸和儲藏費用,也會反應在售價上。將當季的蔬果冷凍供以後使用,或在非產季時買超市的冷凍蔬果。罐裝蔬果雖然不是最好的選擇,還是有營養,也比新鮮的便宜。注意罐頭裡的汁液,可能含鹽或含糖,最好先沖洗過再使用。昂貴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用在冷盤或熱菜最後的調味,加熱會讓抗氧化物流失,降低營養價值。可用精化橄欖油或葵花油烹調。少買或不買含糖飲料、牛肉、洋芋片、冰淇淋、甜甜圈、汽水、加了三大匙糖漿的拿鐵等等。罐裝鮪魚、鮭魚加入三明治、沙拉攝取良好的脂肪、蛋白質、纖維質和多喝水,可以維持比較久的飽足感,就不會買那麼多食物和零嘴。把罐裝鮪魚、鮭魚和鯖魚做成三明治、沙拉或義大利麵,是在飲食中加入魚類的省錢好方法。(本文摘自/超完美地中海飲食指南/常常生活文創)

準爸爸40歲以上 增寶寶自閉症風險

準爸爸40歲以上 增寶寶自閉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29.7歲,而女性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7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占19.54%。依國民健康署資料,生育第2胎平均年齡提高至35歲,年齡為35歲以上占41.45%以上。準爸爸40歲以上 寶寶罹患自閉症風險增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表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隨之提升。研究發現,準爸爸的年齡對亦造成寶寶健康風險,40餘歲以上的準爸爸,除生育力下降外,也與寶寶罹患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相關,顯示適齡生育對寶寶的健康相當重要。國民健康署呼籲年輕男女,及早規劃人生大事,婚育趁早,如果已經有一個孩子,也要及早規劃下一胎,給孩子一個伴。準爸爸3不要 菸、酒、檳榔準爸爸有三不要—「不吸菸、不嚼檳榔、不飲酒」。研究指出,吸菸或二手菸提高孕婦血中鉛濃度,更會經由胎盤傳給胎兒,影響孩子智力發展;檳榔子中的致癌物會導致遺傳基因突變,若父親嚼檳榔,所生子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為一般人的2倍;喝酒會影響精子基因,干擾胎兒正常發育,父親如果大量酗酒,小孩也很容易出現異常。妻子懷孕期間,準爸爸應多予支持,盡可能陪伴另一半接受產前健康檢查。如果是34歲以上孕婦、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的危險機率大於1/270者、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風險孕婦,應該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準爸爸也要一起接受遺傳性疾病檢查,才能及早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況。新婚健康手冊 結婚登記新人可免費獲得國民健康署編製「新婚健康手冊」,每對新人至全國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時,皆可免費獲得一本。此手冊電子檔已置於「國民健康署官網(goo.gl/8deqxj)」、「健康九九網站(goo.gl/Gr3KPc)」及「孕產婦關懷網站(goo.gl/cMse2R)」供免費下載閱覽,另外也可多加利用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

女反覆尿路感染 竟檢出多一套輸尿管

女反覆尿路感染 竟檢出多一套輸尿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5歲的姚姓女子飽受反覆性泌尿道感染及腰痛的困擾,近日在朋友建議下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姚女身體結構異常,右腎比常人多了一套輸尿管。姚女也表示約8、9年前曾經檢查出泌尿系統結構異常。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須注意身體結構問題藥物治療後改善姚女泌尿道感染問題,日後定期追蹤觀察。女性雖然因為尿道較短且離陰道與肛門口較近,較容易細菌感染。但是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可能需注意身體結構問題。南投醫院腎臟科醫師葉哲廷表示,病患右側有不完全雙套集尿系統,雖然有2套輸尿管,但在接到膀胱前就會先匯合在一起,在膀胱僅有1個輸尿管開口,為先天泌尿系統異常,發生機率約0.8%至1%。有雙套集尿系統者 可能腰痛、血尿及發燒部份雙套集尿系統的人可能會因為集尿系統阻塞或者狹窄,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堆積在集尿系統裡,造成水腎,並引發腰痛;部分則因為結晶沉積造成泌尿道結石,而出現血尿及劇烈的腰部疼痛;另外則是因為細菌容易附著而導致泌尿道感染而出現發燒、畏寒、排尿不適、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葉哲廷醫師建議,通常病人會因為腰痛、血尿、泌尿道感染就診,安排超音波檢查或靜脈腎盂攝影或電腦斷層,發現此特殊情況,而大部分的人若沒有明顯不適其實不需要積極治療。有雙套集尿系統的民眾應多喝水,一天飲水量需超過2000毫升,並食用蔓越莓,預防尿路感染及結石等泌尿道系統疾病發生。

女長期吃不明減肥藥 換來洗腎人生

女長期吃不明減肥藥 換來洗腎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研究,女性慢性腎病平均發病率為14%,高於男性的12%。一名腹膜透析多年的女性腎友小時候很在意身材,高中開始吃來路不明、中藥的減肥藥,身材不但沒有變好,反倒更憂鬱。期間儘管出現泡泡尿與腰痛等腎臟病警訊,仍繼續服用藥物,直到某天頭痛掛急診,才知道自己得了尿毒症,踏上洗腎之路。腹膜透析自行決定時間地點 減少來往不便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俊達表示,過去血液透析腎臟病友一個星期要跑3次醫院,每次4小時,不但要忍受扎針之苦,透析中與結束後常發生掉血壓、抽筋及頭暈等不適。腹膜透析除了可以讓腎友自己決定洗腎地點時間,減少來往醫院的支出,也解決腎友工作問題。根據羅東博愛醫院內腎友病人統計,病人選擇腹膜透析的前3大原因,工作與上學考量、家庭主婦接送小孩、方便照顧者不用來回奔波,可見腹膜透析時間與地點的優勢。泡泡尿、水腫、腰痛 恐是腎臟病徵兆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恩慈表示,腹膜透析是在腹腔植入一條永久性導管,經由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以天然的腹膜作為透析,將體內毒素移除至腹腔內的透析液中,再引流出來。只要護理人員教導與重複練習,就可以讓病人執行腹膜透析治療。陳俊達主任提醒民眾腎臟病並不可怕,只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身體出現泡泡尿、水腫、腰痛,至腎臟科就診。腎臟治療的方式因人而異,建議與自己的主治醫師溝通,才能迎向腎利人生。

甲狀腺素、類固醇 都可能導致失眠

甲狀腺素、類固醇 都可能導致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林先生,多年來睡眠情況不佳而至中醫就診。林先生晚上約1至2小時會醒來一次,容易被人吵醒且多夢,林太太表示曾經發上睡覺時被踢或被罵。病人應有慢性失眠問題,且可能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經中醫藥物治療數週,病人晚上醒來次數減少,較少作夢且白天精神改善,目前持續使用中醫藥物,穩定改善睡眠情形及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慢性疾病、使用藥物、更年期 都可能影響睡眠 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徐瑜璟表示,失眠應先了解發生原因、頻率、持續多久及嚴重程度,適度調整目前情緒及可能造成的壓力來源,並評估入睡前狀況、睡眠品質、環境因素、白天嗜睡情形等;身體有無心衰竭、肺阻塞、慢性疼痛、中風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問題。 另外也須檢查是否使用可能影響睡眠的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甲狀腺素、類固醇;更年期潮熱盜汗也會影響睡眠情形。也需區辨有無睡眠習慣不好、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周期性肢體抽動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日夜節律睡眠障礙等。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睡前避免情緒起伏、過量喝水 中醫理論曾提到失眠相關說明,與衛氣循行、陰陽理論等相關,而以臟腑理論而言,治療臟腑陰陽失調及氣血不和,以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柴胡龍牡湯、黃連阿膠湯、歸脾湯、酸棗仁湯或天王補心丹等,並加減單味藥物,如茯神、酸棗仁、夜交藤等,依據症狀使用相應的藥物及針灸穴道加以治療。 徐瑜璟主任表示,生活作息可從幾個方面著手,睡覺前避免情緒波動過大;晚上8點後避免大量喝水,減少因為夜尿造成睡眠中起床;傍晚後避免茶、咖啡,晚餐及消夜避免燒烤、辣、炸物等較上火的食物;適度的動,增進血液循環,幫助睡眠,重回健康生活規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