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支氣管炎常見於2歲以下幼兒,尤其是在秋冬季節最容易流行,可能由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導致。 《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析引發細支氣管炎的常見原因,以及小兒罹患細支氣管炎「居家照護7重點」,透過使用鼻噴劑和增加空氣濕度等方式,有助於緩解症狀。
一講到鹽巴,你是否就想到高血壓、心衰竭、洗腎?鹽巴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昧的減鹽或不吃鹽,並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日本鹽品鑑協會代表理事青山志穗、醫學博士白澤卓二於《提高免疫力的鹽》一書中,分享鹽巴的相關研究,解說選擇與使用鹽巴的方法,並提倡在家也能實踐的「適鹽生活」,幫助讀者輕鬆提高免疫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春末清明來臨,許多人受潮濕天氣影響,會出現水腫、疲倦等症狀,女性民眾則易有白帶困擾。18歲的張姓女同學平時嗜吃甜食、冰品紓壓,並時常熬夜唸書,形成中醫所講的中焦脾胃功能衰退,進而造就濕性體質,加上前陣子頻繁下雨,水氣增加,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分泌物增量,因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轉而求助中醫調理。
近年來,「電子煙」在年輕族群間流竄,以各式各樣的口味吸引年輕人嚐鮮。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4日預告修正《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草案,增訂電子煙等違法菸品沒入規定與強化網路違法廣告行銷管制,要求業者經通知應於24小時內移除違法資訊,違者最高罰200萬元。
近日,一名50歲女士感到肩膀劇烈疼痛,稍微一動就痛,不僅影響日常活動,連睡眠品質也受干擾,原以為是罹患五十肩,嘗試自行服藥及熱敷,但症狀未見改善。為了尋求解方,她前往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就診,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為「肩旋轉肌腱大範圍鈣化並伴隨急性發炎」,以超音波導引治療後,疼痛顯著緩解。
有吃辣和從來不吃辣兩派的人,究竟哪種人比較健康?吃辣對身體有什麼幫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師林韋至分析吃辣的優劣,研究證實,吃辣者與不吃辣者相比,前者可以抗癌、降死亡率,也提示哪些食物是有效解辣的良方,但若本身有胃病、痔瘡、咳嗽、支氣管擴張、心血管疾病者,盡量少吃太辣。
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通常落在每年3月5或6日,名字來源於「驚」字,意思是萬物驚動,冬眠的動物和昆蟲在這個時候開始復甦,準備出來活動。春回大地,氣候逐漸回暖,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因此一不留意就容易感冒、打噴嚏。中醫師提醒,可用1茶飲配合驚蟄養生,不怕流感、春睏找上門。
前陣子知名藝人大S、骨科名醫吳明峯皆因流感併發重症猝逝,使呼吸道疾病擠身成新聞頭條。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呼吸道疾病成為社會關注議題,其中包括流感、腺病毒、RSV,以及前陣子出現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麻疹。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顯森醫師表示,也別輕忽致病菌,像是黴漿菌、肺炎鏈球菌,的感染;另外,雖然大流行已日去漸遠,但新冠肺炎威脅仍在。在細菌和病毒夾擊之下,可能導致續發性肺炎,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
職場上總會遇到不同個性的同事,遇到言行不一的同事怎麼辦?美國臨床心理師尚妲・萊基(Shonda Lackey)於《我的同事很有事》一書中,剖析5種常見的職場雷包,以及各種令人心累的難解困境等,並透過模擬對話學習與對方共處,幫助讀者管理壓力與消化委屈,開創全新的職場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私密處感染是常見的婦科疾病,除了用藥物治療外,平常也可以透過精油保養。美國NAHA國際認證臨床芳療師、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博士許藍方於《許藍方博士的芳香癒療》一書中,分享不分年齡的身、心、靈全方位保養方案,幫助讀者有正確保養觀念,避免疾病不適。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吃芭樂是去皮吃還直接吃?近年研究指出,芭樂削皮後再吃,竟能有效降低血糖、降膽固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揭密芭樂對健康的7大好處,除了富含維生素C、是低卡水果外,還能抗氧化、護心臟,不過最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常吃有皮芭樂的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會增加,而吃去皮芭樂則是顯著降低,對健康更好。
「驚蟄」落於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也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中醫師指出,驚蟄養生要點,是順肝益脾,平和五臟。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情緒方面,要疏肝解鬱、保持樂觀,可早起曬太陽,除了預防春睏,也能使自身精氣神如同春日一樣,生機盎然。《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驚蟄的養生方法。
32歲魏小姐有高血壓,每天都花費2~3小時做瑜加運動,血壓在規則服藥下控制良好。最近1個月在家中量測血壓時,心跳每分鐘只有40~50次,而且做瑜珈時容易感到喘和疲勞,有時候甚至會頭暈,就醫經心電圖檢查後,醫師診斷魏小姐是罹心臟房室傳導阻斷,住院安裝左束支傳導心律調節器後,心房和心室傳導恢復正常傳導。魏小姐在休養幾週後,再度從事熱愛的瑜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