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物副作用原因找到了!長庚研究揭「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有解方

抗癌藥物副作用原因找到了!長庚研究揭「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有解方

2025/4/7(2025/4/7 15:49更新)
在現今癌症治療中,免疫療法為不少病人帶來一線生機,然而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少數病患會面臨副作用問題,尤以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過敏反應最為明顯。林口長庚醫院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找到引發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關鍵原因,並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表示,癌症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是癌症患者治療重要的藥物之一,然而臨床上治療中,可能會出現因其引發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雖然多數為輕微不良反應,但少數病患可能出現嚴重反應和併發症,阻礙持續用藥治療,影響藥物治療的有效性。

延伸閱讀:
胸部腫脹、刺痛,會是乳癌警訊嗎?你一定要知道的「乳房痛」真相

癌症免疫藥物導致嚴重過敏反應

陳俊賓說明,癌細胞會釋放特殊表現因子,避免遭受免疫細胞攻擊,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會透過抑制其表現因子,恢復人體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的能力,是目前治療癌症患者的重要藥物之一,可顯著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但陳俊賓指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引發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多出現在皮膚、腸胃道、肝炎和內分泌系統等,其中30~50%用藥者會出現皮膚相關副作用,死亡率甚至高達4成,且用藥者中,每百萬人約1~7人出現嚴重皮膚破損的過敏反應,這使許多病患因此不敢再持續使用藥物。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表示,副作用輕微的患者會出現皮膚局部或全身搔癢、紅疹等症狀,嚴重不良過敏反應者則可能有大範圍的皮膚破皮與黏膜潰瘍,並引起多重器官衰竭,導致生命危險;即使患者幸運存活,也可能會造成眼睛視力受損的永久後遺症。目前對於這類副作用,臨床上多以類固醇治療。

延伸閱讀:
癌症病友可以運動嗎?化放療該注意什麼?醫教「3招顧體力」防癌疲憊

研究揪免疫治療副作用關鍵原因

鐘文宏說明,長庚研究團隊發現,癌症病患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會使巨噬細胞過度釋放的趨化因子(CXCL10),大量吸引毒殺性T細胞(CD8+ T細胞)集中至皮膚發炎區域,導致引起嚴重水泡、破損等免疫過敏反應。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年12月期。

鐘文宏指出,為解決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產生的皮膚過敏反應,研究團隊進一步使用臨床上的既有藥物——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反應,發現相較於傳統類固醇治療,病患皮膚復原更快、且無再復發現象。

陳俊賓也舉例個案說明,一位50多歲第4期肝癌患者,原本腫瘤達10餘公分,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TNF拮抗劑治療後,腫瘤縮小至4公分左右,至今3年病情控制良好。另有一位54歲三陰性乳癌患者合併用藥後,皮膚症狀改善,原本已轉移的腫瘤更完全清零,顯示此類合併治療方案有利於患者本身的癌症病情控制。

出現皮膚紅疹、潰瘍就要當心

陳俊賓強調,雖然使用免疫治療出現嚴重皮膚破損的過敏反應發生率不高,陳俊賓說,每百萬人僅約1~7人發病,但以長庚醫院為例,每年仍約有10~20例,以收治比率十分之一估算,全台每年仍有200人左右。

陳俊賓提醒,癌症病患在治療過程中,若有皮膚小紅疹逐漸進展為大水泡,發燒且有伴隨眼睛和嘴唇黏膜有潰爛等現象時,一定要有所警覺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副作用,需儘早就醫評估,以避免產生嚴重併發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