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兒童便秘是常見的健康問題,爸媽若發現孩子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或大便偏硬,就應多加注意。小兒科醫師指出,便秘的典型症狀包括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出硬便粒、排便過程中用力或疼痛,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現。
中職統一7-ELEVEn獅隊首席教練高志綱,多次參加世界盃、亞錦賽、經典賽、12強賽,擁有豐富的國際賽經驗,2019年正式退休後轉任教練,更於2024年第三屆世界12強棒球賽中帶領球員奪下冠軍榮耀。高志綱於《綱綱好的堅持》一書中,以「捕手」視角分享故事,讓更多有志成為捕手的年輕球員,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以下為原書摘文:
現代人因為生活、工作、家庭等壓力,影響到睡眠品質,然而你知道良好的睡眠品質,除了跟健康有密切有關,甚至對失智也存有關聯嗎?睡眠不良、不足,不但白天精神不濟、償還睡眠債,也存有失智風險,為此,不要小看睡眠這動作。 翰鳴堂中醫診所莊可鈞中醫師表示目前已知大腦類澱粉斑的大量沈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主要病變 而且出現失智症狀的前20年左右就開始慢慢堆積,直到堆積量大到讓大腦無法負荷才發病。根...
30歲一定要當到主管嗎?30歲還可以裸辭嗎?再轉職是否風險太高?不少年輕人受到「三十而立」觀念侷限,到了30歲便開始出現職場焦慮,就怕被競爭力判出局,但事實上你不孤單!《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打破年齡焦慮迷思,教你用「奧德賽計畫」設計屬於你的雙軌人生。
「為什麼不想結婚?」「生小孩不在我的人生規劃裡。」結婚之於現代人來說,漸漸從理所當然的責任變成一種自我選擇,究竟是哪些原因,讓不婚不生族堅守自己的原則?《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單身生活想要保護的無非是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因為光是照顧好自己,就已經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年紀越大脾氣越不好?中高齡後若常心情不好,或是發脾氣後就停不下來,很有可能是情緒老化。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人,從情緒開始老化》一書中,介紹情緒老化的機制與原因,也傳授讓大腦回春的生活習慣,更附上「情緒老化」程度測驗,幫助讀者掌對提高情緒年齡。以下為原書摘文:
避孕的方法很多,你用的方法真的安全嗎?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於《女人一定要懂的婦科健康》一書中,整理常見的婦產科問題,包括月經異常、一般婦科疾病、婦科腫瘤、性事問題⋯等,幫助讀者辨識身體警訊,保護自己免受不必要的醫療程序和誤診。以下為原書摘文: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9天連假為家人團聚帶來珍貴時光,然而對失智症家庭來說,這段期間也可能因環境變化、天氣寒冷或節日熱鬧氛圍而增加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幫助家人及照護者關心失智症長輩,掌握溝通及相處技巧,慎防年節走失、意外等風險,讓一家團圓一起安心過好年。
2024年度疫苗10大新聞排名揭曉!隨防疫解封,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腸病毒、RSV、新冠病毒、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及流感等議題討論也增加,並以HPV疫苗擴大接種國中男生新聞位居排名第1,而張學友感染RSV病毒暫停部分演唱會場次,則排第2。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提升疫苗覆蓋率是健康長壽關鍵。
麻疹疫情狂燒!麻疹中部醫院群聚案擴大,足跡遍及北中南,這次群聚匡列接觸者逾3000人,是5年來麻疹群聚匡列最多人數。對此,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表示,台灣在疫苗接種成效相當好,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率達到97%以上,整體疫情目前仍在控制範圍內,要在台灣引發大規模流行不容易。
想要預防失智症,除了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不菸不酒、規律運動、增進社交互動、多動腦等,飲食是守護大腦健康的關鍵,但要吃什麼才能預防失智呢?營養師分享「預防失智6蔬果」,基本上要3份蔬菜加上2份水果為主,而且水果要有莓果類,不是只要吃蔬菜就可以,下次吃水果時也注意一下吧!
許多中風患者在中風之前其實就發生「小中風」的徵兆,不過因為症狀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失,而容易被忽略。到底小中風的病癥有那些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醒冬季日夜溫差大,民眾應留意小中風5大徵兆,掌握小中風病徵才能及早預防維持身體健康,預防未來腦中風的更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