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基於宗教因素、環保、道德或健康考量,茹素在現今社會越發盛行。素食者通常不食用任何動物類食品,也有些純素者是不吃乳製品和蛋類。但是,我們常吃的膠囊藥品,到底是葷還是素?《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食藥署介紹素食者服用膠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下週就要開學啦!今年寒假碰上春節,開學次日又碰到元宵,寒假後的開學季,學生們重新適應學校生活時,將面臨生活節奏的改變。中醫師提醒,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開學症候群」的相關症狀,包括吃不下、疲累⋯⋯等,透過醫理確認問題根源,直接有效解決孩子困擾,開心迎接新學期。
49歲的劉先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5、6年前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但是透過復健及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經甚少復發,偶而發作便去熟識的復健診所做做復健,平時倒也不太困擾。
在與疫情共存的趨勢之下,台灣邊境也即將逐漸開放。醫師表示,隨著流感的提早報到,今年恐怕是流感大年,若再加上新冠疫情沒有明顯趨緩,「合併感染」便是下一波民眾的重要疾病防護議題。
疫情不見盡頭、全球景氣低迷,各行各業皆趨向緊縮之際,服務視障者三十年餘的愛盲基金會,募款也遭逢史無前例的重挫,自今年四月起每月募款較往年降約一至二成,情況嚴峻。然募款雖縮水,服務需求卻始終不減,全台仍有近五萬名中途失明者急需重建生活。愛盲今(13日)發起視障生活重建服務計劃,為中途失明者及其家庭提供全人、全程、全隊的五大服務,盼藉由代言人李國毅及愛心企業抛磚引玉,呼籲民眾關懷視障、響應募款。 ...
這兩年疫情,讓本身是中重度乾癬患者小玲(化名)不太敢經常往醫院跑,回診時間越拖越久,但皮膚症狀又反反覆覆,令她相當困擾;收治該名病友的林口台北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相當心疼,在經過與小玲溝通、分析各種藥物的優缺點下,決定使用長效性的生物製劑IL-23,就不需經常回醫院。四個月的療程結束後,小玲的皮膚幾乎有90%都已恢復乾淨,她高興地說:「終於可以趁著國門開放,帶家人到日本泡湯了!。」 ...
近期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擴大開放18歲以上成年人施打,但打完疫苗後除了施打部位出現紅腫痛等不適症狀外,還要小心誘發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神經系統,而導致四肢跟臉皆無法動彈的「米勒費雪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with Miller Fisher variant)。
禿頭、落髮是許多人的困擾,因此市面上有大量養髮產品,而近期「雷射生髮帽」更是討論熱烈。生髮帽能否真的改善禿頭、掉髮?使用上又有哪些注意事項?皮膚科醫師提醒,生長髮為輔助工具,非每種落髮都適用。
45歲劉姓工程師平時因為工作忙碌,下班後與朋友享受美食、打手遊是最大的紓壓方法,平時雖常有疲勞感且體重不斷增加,也沒太在意。一直到體檢發現一片紅字,腰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都不符合標準值,驚覺已被診斷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秋冬季節交替,卻也是偏頭痛的好發季節。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頭痛門診統計顯示,民眾因頭痛求診最常見的原因為「偏頭痛」,占比高達6成以上。在台灣,偏頭痛盛行率為9.1%,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有正確治療的人卻不到3成。
台灣疫情仍持續處於高原期,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數在今年10月已突破670萬人,約佔總人口3成,許多還沒染疫的民眾認為自己就是「天選之人」。不過先前有中醫師舉英國研究指出,天選之人是因身體狀況比較差,對此羅一鈞也回應,人體內其實有多種「自然抵抗力」機轉,並表示「天選之人跟身體差其實沒有關係」,打臉中醫師說法。
總有某些人體質就是容易流汗,溫度稍高就揮汗如雨、衣服全濕,好像淋了一場雨。時間一長,總有同事、朋友開玩笑,「你腎虛吧?」,其中也不乏認真的提醒與關懷,「這樣流汗該補補腎了、這樣流汗是不是真的腎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