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

致命腹痛危機 小腸缺血!

致命腹痛危機 小腸缺血!#小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腹痛成因有好多種,但小腸缺血的實為少見!一名30歲的李小姐因急性腹痛到神智半昏迷,心跳呼吸很快,到臺北慈濟醫院急診時情況非常危急,不僅血壓量不到,整個腹部腫脹、壓痛、僵硬、白血球高達近2萬6千多。經急救與斷層檢查,判定嚴重腹膜炎合併敗血症,緊急開刀發現是缺血性腸炎。這麼年輕,怎麼會小腸缺血呢?臺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賀玢醫師表示,這是極少見的先天腸繫膜缺損,腸道發育異常造成,手術當下醫師先恢復血流,但馬上面臨抉擇,因正常人的小腸的長度約4到8公尺,李小姐整個小腸只有4公尺多,且小腸大部分已壞死,正常的不到30公分。若直接切除這些小腸極可能會導致短腸症,後續可能因營養不良活不到幾年,原因是若小腸無法正常吸收,將需要長期全靜脈營養注射,這樣又會影響腸、肝的循環,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肝衰竭。因此手術中,賀玢選擇浸泡溫水,從顏色、觸覺、溫度、脈動與蠕動程度,耐心地觀察是否還有保留的機會,結果反應良好。並在兩天後,進行二度探查手術,確認真正需要切除的必要,也避免壞死組織及後續再發炎,術後病人症狀獲得緩解,順利出院。賀玢補充,缺血性腸炎的病患近10年增加6倍,這位病人有20多年的腹痛病史,以前就有一些腹瀉、嘔吐、便秘的狀況,都沒有積極的去找出原因,平常用止痛藥都無法完全止痛,這次突然發作,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已有休克的現象。對此民眾應有警覺,不要輕忽,最好及時就醫。

男童誤吞十元硬幣! 胃部出現圓形黑影

男童誤吞十元硬幣! 胃部出現圓形黑影#小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八歲男童將十元硬幣含在口中玩耍,卻不慎誤吞,由媽媽陪同至大醫院兒科門診就診,經X光檢查發現胃部有一圓形黑影,隨即安排內視鏡檢查居然發現有兩枚十元硬幣,所幸經由兩次的胃鏡取幣順利取出。豐原醫院腸胃科醫師楊聰鎰指出,臨床上常見四歲以下孩童,因為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不論是藥物、玩具或是錢幣、電池等,都可能會吞下肚,為確保孩童安全,居家環境、藥物管理、可拆式小玩具的配件、電池的存放位置等都要留心注意。若不慎吞下硬幣,一般在一週內會經糞便排出,藉由X光片可確定其位置是否在食道、胃還是小腸,如在胃以上即可考慮以內視鏡夾出,若到了小腸,則有較高的機率藉由糞便排出。依據目前的急救指導原則,呼吸道異物哽塞分為輕微與嚴重兩種情況,輕微異物哽塞,通常患者會不停咳嗽,此時在一旁密切觀察即可。若嚴重的異物哽塞,患者通常會以雙手掐住脖子、表情痛苦、咳嗽聲音漸漸微弱,甚至無法發出聲音,若患者尚有意識,需趕緊施行「哈姆立克法」。方法為,讓病患站立,從患者背後環抱,一手握拳,虎口向內置於肚臍上方,另一手則抱住拳頭並握緊,兩手快速向上向內方向連續擠壓五下,重覆數次直到異物排出並能呼吸為止。楊聰鎰叮嚀,農曆春節,家家戶戶團圓過新年,小朋友聚首的場合增多,吃飯時常容易口中含有食物卻開始奔跑玩耍,若家長發現孩童遭食物哽塞或不慎吞食異物後,出現呼吸不順暢,表示異物卡在氣管,如果是可以溝通的小朋友可以鼓勵他咳嗽,若無法配合或是沒有力氣的幼童,建議可使用「哈姆立克法」壓迫腹胸,試著將東西吐出來,並建議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測為宜。(圖片來源:豐原醫院提供)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小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七旬阿公因劇烈的腹痛,被送至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公腹部有一顆石頭,造成小腸阻塞,緊急開刀後還發現阿公的近端小腸已有30~40公分出現腫脹、潰爛,還有數個嚴重潰爛的小孔,由小腸跑出來的髒水,已污染了腹腔器官,切除潰爛小腸後,取出一個三公分結石,並重新接合小腸後,再仔細清理腹腔,避免感染,後來阿公住院休養二週後,即康復出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政鴻表示,阿公半年前曾因腹痛、發燒、敗血症,在感染科住院治療,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阿公有膽結石,當時醫師也懷疑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發炎,但無法確認病因,而阿公治療後半年來,症狀都不曾復發,而現在阿公的膽結石因此穿過發炎的膽囊壁及鄰近十二指腸壁,掉到十二指腸後,再向後跑,但在小腸前段就已卡住不動,並將小腸完全卡住,最後將小腸脹破,像阿公這樣的情形,在文獻上十分少見。李政鴻呼籲,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十分成熟,膽結石如果已出現疼痛等症狀,要儘早處理,若是一開始不以為意,一旦急性發作,或是出現併發症時 往往會讓手術風險提高很多,像阿公年紀較大且出現嚴重腹膜炎,需要細膩的手術及細心的術後照顧,才能讓病人順利恢復健康。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唐家沛表示,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關,但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經常空腹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所以要預防膽結石,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控制體重,避免過多的脂肪攝取,不過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是沒有症狀的,有些患者則是出現右上腹疼痛就醫後才發現,右上腹疼痛時大部分是陣痛,但有時也會持續疼痛,這時千萬不可輕忽,可能是急性的膽囊或膽管發炎,應即刻就醫,由於膽汁分泌和脂肪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膽結石或膽結石開刀過的患者,在飲食上都應限制油脂的攝取,盡量吃的清淡。

竹籤剔牙後誤吞 男子腹膜炎險喪命

竹籤剔牙後誤吞 男子腹膜炎險喪命#小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飯後拿一根牙籤剔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不過一名家住雲林的陳姓男子,像平常般,吃完東西將竹筷子對折,取其中一小段來剔牙,但不知何故,竟將這段竹籤吞入肚內,且竹籤經過食道和胃部,直接貫穿小腸,造成腹膜炎,險些喪命。雲林縣陳姓男子日前因腹脹,而且肚子稍微一碰就異常疼痛,到大林慈濟醫院掛急診,到醫院時痛得幾乎走不動,急診醫師觸診發現他肚子變得很硬,壓肚子反彈時會喊痛,是典型的腹膜炎症狀,電腦斷層檢查也顯示腹部有異常的空氣,判斷應為腸胃道穿孔,因此馬上轉給外科醫師處理。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醫師林俊宏表示,一般人發生腹膜炎的原因,都是腸胃道潰瘍穿孔或大腸憩室炎,由於影像檢查無法確認病灶位置,所以開刀時從胃、大腸開始一一尋找是否有破洞,最後發覺小腸流膿出來,才在小腸靠近迴盲瓣的地方,赫然見到一根約五公分長的竹籤,貫穿小腸。林俊宏醫師將穿孔處的小腸剪下來,再縫合小腸,把內臟復位,手術前後大約一小時,病人隔天就能下床走動;不過林俊宏醫師強調,若晚一點處理,病人可能腹膜炎感染,引發敗血症而死亡。林俊宏醫師說,腹膜炎的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肚子肌肉收縮、變硬,一按會有明顯的反彈痛,民眾如有類似的症狀,要馬上就醫,另外有些人習慣咬著牙籤工作、打電腦等,林俊宏醫師提醒,這種壞習慣最好改掉,避免發生誤吞的意外。

無痛血尿竟是膀胱癌 小腸再造新膀胱

無痛血尿竟是膀胱癌 小腸再造新膀胱#小腸

大貨車駕駛黃先生,兩年前開始血尿卻不以為意,去年十月求診,檢查發現罹患第二期膀胱癌,得切除膀胱,他擔心餘生得背著尿袋過日,一度難以接受,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用他自己的「小腸」重建一個新膀胱,讓他喜獲重生。黃先生,六十二歲,駕駛大貨車卅多年,平時愛好運動,參加多次馬拉松比賽,自認為身體十分硬朗,兩年前開始發現尿中帶血色,「因為不痛不癢,還可以到處趴趴走,一開始也沒在意!」去年十月,血尿愈來愈嚴重,他到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求診,經由膀胱鏡、電腦斷層與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罹患的是膀胱癌,讓黃先生眼前一黑,因為在他的觀念中,癌症就是死亡隨時降臨的絕症,尤其膀胱切除後,餘生得背著尿袋生活,人生更是就此完蛋。泌尿科謝登富醫師表示,第二期的膀胱癌,腫瘤尚未轉移出膀胱,依治療準則,需做全膀胱切除術,確保癌細胞不會擴散,手術本身並不困難,但以傳統手術來說,得拉十五到廿公分的腸子到身體外面,經腹部造口連接尿袋,以替代原本的膀胱功能,外觀的改變與生活上的不便,是讓很多病患最難接受的事。他指出,近年來醫學進步,發展新的手術方式--「膀胱切除術合併原位人造膀胱重建術」,不但不影響病患外觀,也能保有生活品質,但手術第一階段先摘除全膀胱,接著將一段約八十公分的小腸,縫合成像膀胱的外觀,再連結腎臟的輸尿管、尿道,由於重建過程十分繁瑣,較傳統手術得多出四小時,長達十二個小時的手術時間,考驗醫師的技術、耐力,病患的體力能不能負荷更是一大重點。經仔細的評估,黃先生雖然年逾六十,但長年跑馬拉松,體能維持不錯,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決定讓他接受這項手術,結果也證實相當成功。黃先生接受人造膀胱重建術後三個月,經導尿訓練復健,新膀胱可達原膀胱相同容量,存尿液超過四百毫升,他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謝登富醫師說,「導尿訓練復健」是這項手術之後比較需要適應的地方,因為腸子再造的膀胱沒有神經,不會產生尿意,黃先生必須每隔幾小時自行導尿,尤其是睡前更得徹底執行,以避免因腸黏液產生沾黏,久而久之形成結石進而導致感染。不過,病患多喝水可以幫助排除腸黏液,只要配合導尿、定期追蹤,加上適度運動,多吃新鮮蔬果,新的膀胱可以使用一輩子。

影音/罕病折磨女童 小芸遺憾離世

影音/罕病折磨女童 小芸遺憾離世#小腸

頭髮全部剪短、身上全都是補充營養的管線,儘管身受病痛折磨,小芸還是相當開朗,希望有一天可以好起來。因為罹患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使得小腸無法吸收營養,小芸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吃東西,只能靠著靜脈注射補充營養。就因為沒有辦法吃美食,她用圖畫來體驗食物的味道。肉醬蛋包飯、香噴噴的羊排,或是荷包蛋加培根肉,都是她最想吃的。不過她最希望的,除了想要有個健康的身體之外,就是想要像正常人,有吃美食的機會,不過這個願望已經無法實現。因為長久靜脈注射引發肝功能衰竭,在上個月28號過世;因為腸道反覆感染壞死,從一歲起就接受無數手術,將小腸一段段切除,最後只剩下20公分,僅剩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唯一的方法就是等待移植,不過由於法令沒有通過,加上沒有捐贈者,讓她一等就是四年。就因為等不到移植機會,13歲的生命就此消失,留給家人和醫師滿心的不捨。※新聞內容由公視新聞提供優活聚焦:巴西女子罹怪病 30歲外表如女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11&HN_Yr=0&HN_Mon=0不休息連續站2小時 退化性關節炎增1.5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10&HN_Yr=0&HN_Mon=0避多重性伴侶、孕婦作篩檢 拒絕愛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01&HN_Yr=0&HN_Mon=0

小腸卡子宮寬韌帶破洞 產婦險送命

小腸卡子宮寬韌帶破洞 產婦險送命#小腸

嘉義市一名71年次的林姓女子懷孕39週因出現規則子宮收縮及出血等產兆,於凌晨2點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待產,原本應該是喜悅迎接新生命,但母體與嬰兒狀況卻突然急轉直下,產婦出現全身發紫、畏寒、發燒、劇烈嘔吐等症狀以及胎心音不穩定情形。危急之際,婦產部副主任李中遠醫師緊急進行剖腹產以搶救胎兒性命。待成功手術搶救胎兒後,醫師追溯產婦突然出現危及狀況的源頭,竟發現產婦左側子宮寬韌帶有一處破洞,並約有長度5~10公分的小腸卡在其中。經手術處理並將破洞縫合,生產後四天,林姓女子與寶寶平安出院、開心回家。李中遠醫師表示,像這種分娩時子宮寬韌帶不明原因破洞的狀況非常罕見,小腸容易隨著移動而滑入破洞裡,若未及時發現並處理,容易因腸子卡住壞死造成破裂而引發腹膜炎而致命,婦女朋友應特別注意。

超難小腸移植手術實驗成功 正式成為器官捐贈項目

超難小腸移植手術實驗成功 正式成為器官捐贈項目#小腸

台灣每年約有超過100位短腸症或腸蠕動不良等小腸衰竭患者,世界上施行小腸移植總數已超過2600例。近年來,亞東醫院成功執行5例小腸移植,脫離人體實驗階段,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欣慰地表示,小腸移植終於成為台灣的常規手術,未來小腸將列入器官捐贈項目。陳芸表示,末期小腸衰竭而需要依賴靜脈營養維生,因此小腸移植是挽回病人生命的唯一機會;但過去醫師對這些需要小腸移植的患者完全束手無策,而且過去要取得健康的小腸做移植並不容易。目前可移植小腸仍以腦死病患捐贈為主,需要小腸移植的病人60%是兒童,3歲以下的沒有腦死判定便無法捐贈,導致許多幼童等不到合適的小腸而死亡,留下遺憾。開放小腸捐贈後,可使器官的來源可以更加穩定。經過亞東醫院自07年成功移植的案例,使小腸移植的技術更上一層樓。5位人體試驗的患者,有3例是因為短腸症,有兩例是因為腸蠕動不良,這五位病患從年齡最小的8歲10個月到年紀最大的64歲。在亞洲類似手術不多見,在日本與中國也僅有少數,以美國為例,移植後1年存活率達9成、5年存活率也可達6成,可為末期小腸衰竭病患提供一線生機。小腸移植雖然通過衛生署審核,列入器官捐贈的登記項目之一,但院方表示,小腸是器捐移植中最難的手術,因為小腸淋巴組織最多,移植時容易排斥,術後感染管控和排斥照護很重要,平均每移植1例都需200名醫護人員待命。另一方面,健保針對手術及部份醫材尚無給付,目前仍需一些自費負擔。掃描小腸移植 哪些人適合手術?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252男度蜜月在機上中風! 國際緊急醫療轉送救病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0&HN_Yr=0&HN_Mon=0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0&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