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母鴨

進補不忌口 痛風提早來報到

進補不忌口 痛風提早來報到#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冬必進補?小心付出慘「痛」代價!每當氣溫驟降,熱呼呼的火鍋、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總是民眾的心頭好,為了暖身補氣,許多人都會一碗接一碗難以自拔,對於有痛風、腎臟疾病的患者來說,攝取高普林的鍋物,病情加重,在痛風發作就得付出「慘痛」代價,輕微的碰觸關節都會使疼痛加劇,甚至可能面臨要洗腎的困境。代謝症候群、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容易痛風「不痛像沒病,痛起來卻要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蕭凱鴻表示,痛風又稱為「帝王之病」,與豐沛的食物有關。現代人的發生率有節節上升的趨勢,發病的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有代謝症候群、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及喝酒過量容易引起痛風,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率。蕭凱鴻主任表示,痛風是因為體內「普林」代謝異常或是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障礙,導致過多的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內,造成關節痛、腫脹和變形,最後也可導致殘廢和腎衰竭。血中尿酸濃度愈高,持續時間愈久,發生痛風的機會就愈大。火鍋、內臟少吃 黃豆製品可適量攝取治療痛風以藥物及飲食為主。生活上一定要多喝水、少喝酒,促進排泄、以及控制體重。應避免食用肉汁、火鍋湯、內臟類、沙丁魚、白帶魚、蚌蛤類、蘆筍、香菇、紫菜等含普林的量較高的食物,另外,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雖含較高量的普林,但於非急性發病期,仍可適量攝取。急性痛風的藥物治療常使用秋水仙素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慢性痛風除消炎藥物外,常合併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中尿酸濃度。有些藥物在個別體質上不適用,因此最好由專業的風濕科醫師規畫整體的追蹤治療,並排除其他造成關節痛的病因,才更有效控制痛風。

怕怕!薑母鴨、麻油雞不敢吃 醫師:有熟免驚

怕怕!薑母鴨、麻油雞不敢吃 醫師:有熟免驚#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傳出國內許多縣市養禽場大量家禽死亡的消息,經由農委會證實,在許多養禽場檢測出禽類流感病毒H5N2及H5N8病毒,推測可能是此兩類流感病毒造成。民眾聞鴨恐慌,原本冬季補品薑母鴨、麻油雞皆不敢吃,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煮熟就免驚。H5N8、H5N2未有人類感染紀錄廖嘉宏醫師表示,禽類流感病毒及人類流感病毒傳染途徑略有不同。大多禽類流感病毒主要存在消化道中,糞便中可能帶有流感病毒而散佈。而本次分離出來兩種H5N8及H5N2病毒雖對禽類屬高病原性,但並未有任何人類感染病例紀錄。他也認為,養殖戶在防範上,仍需注意。在養禽場設置上配合政府政策標準設置,定期消毒檢測,平時穿戴正確防護裝備,如有異常狀況須及時通報。提醒民眾對於禽流感病毒無須恐慌,只需避免購買私宰禽類,處理食物時烹煮全熟即可,平時避免接觸養禽場等環境,若意外碰觸禽鳥糞便,則盡速以肥皂清水沖洗雙手。

天冷吃鍋助暖身 當心菇類、蘆筍吃多恐誘發痛風

天冷吃鍋助暖身 當心菇類、蘆筍吃多恐誘發痛風#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因此,有許多民眾紛紛藉由享受熱騰騰的火鍋來取暖,只要吃一頓,身體就就會立刻暖起來。但近年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攀升,所以,民眾若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在食用鍋物的時就需多加留意,以免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因此,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針對2種冬天常見鍋物給予提醒,幫助民眾控制飲食,可以吃的安心、養生又健康:1)素食養生鍋/現代人為了健康養身、提倡環保等因素,使得食用素食的民眾日益增加,而營養師建議,素食養生鍋可用當歸等中藥材當作湯底,選擇較多樣化的蔬菜及豆製品,只不過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湯汁可能含較多鹽分,應宜適量攝取即可。此外,菇類及蘆筍含普林較高,有痛風的民眾要限量食用;吃素食也要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及量要足夠,可選擇豆腐、豆皮等。而基本上素食養生鍋是所有火鍋中,含油脂量較低的,且又可以攝取充足的蔬菜,在蔬菜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五色蔬菜,如紅色紅蘿蔔、白蘿蔔、綠色茼蒿菜、紫色高麗菜、黑色海帶及香菇,火鍋中則可滴一些香油,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2)薑母鴨/過去曾有許多研究皆發現,薑所含的薑醇類成份很高,且抗氧化效力比多數的蔬菜水果都高,而研究發現薑醇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低發炎反應、減輕噁心嘔吐的症狀,但由於薑的味道強烈刺激,有時則會容易引發腸胃不適。而在中醫方面,也常使用薑來治療傷風感冒、風寒發熱,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喝高鹽的湯汁,此外,豆腐乳等醬料應盡量稀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米血、玉米、芋頭等含澱粉全榖根莖類,每餐以不要超過2~4塊為佳;高脂血症患者,則應去除火鍋上的浮油,鴨肉也應去皮,鴨肉本身含較高的鐵質,女性或貧血的民眾可適量補充,另餐後也建議可多補充水果增加鐵質吸收率。

吃太補引發青光眼 患者增2成

吃太補引發青光眼 患者增2成#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冬至到、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你是不是正在大啖羊肉爐或薑母鴨等進補食物呢?提醒千萬別補過頭,小心青光眼找上你!近日就有一名35歲女性,因眼睛脹痛、發紅、視力混濁且視力突然急遽降低而求診,診斷發現其左眼視力從1.0降到0.2,眼壓更飆到45毫米汞柱(正常眼壓應低於21),醫師確診為虹彩炎性青光眼,且視神經已受損,需接受手術治療,追問原因竟是進補過頭導致。三軍總醫院眼科呂大文醫師表示,虹彩炎性青光眼的成因為各式各樣的身體發炎反應;當患者壓力大、睡眠品質差、食用刺激性食物、自體免疫力下降時,會影響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眼球虹彩,造成虹彩發炎,嚴重會導致青光眼或白內障。這種情形一般民眾常發生,因此當天氣漸冷、冬令進補越熱門,門診遇到虹彩炎性青光眼患者的機會便提高約2成。急性青光眼要積極治療 否則恐危害視力此外,虹彩炎性青光眼會發生在各個年齡層,大部分患者一開始大約2~3年發作一次,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便會變成一年1次,最後嚴重到一年發作好多次。且每發作一次,就會對視神經產生不等程度的破壞,民眾不可輕忽。呂大文醫師提醒,虹彩炎性青光眼在急性發作時,眼睛會出現脹痛、發紅、視力急劇降低、眼眶周圍疼痛並延伸到頸部等症狀;一開始的虹彩炎症狀與急性結膜炎類似,常被疏忽,因此若症狀只侵犯單眼且持續2週以上,可能就是罹患虹彩炎。呂大文醫師建議,患者若保持規律及健康的生活,虹彩炎性青光眼發生率可大幅降低,因此要避免暴飲暴食、維持清淡的生活來減少發病機率。對此,冬令進補時需格外小心,避免補過頭、得不償失。

拒絕羊肉爐薑母鴨 乾癬患者進補恐加重病況

拒絕羊肉爐薑母鴨 乾癬患者進補恐加重病況#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患者可不能隨便補,小心越補越大洞!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這時來碗暖暖的補湯實在很幸福,但有沒有發現皮膚搔癢或是脫皮的問題變嚴重了?醫師解釋,乾癬患者大多是免疫力過度活躍,若是再刻意增強免疫力,恐讓乾癬病情變得更嚴重。萬芳醫院皮膚科陳亭睿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免疫疾病,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自身免疫力低才會導致乾癬發生,因此常試圖用各種內服外用的方式,去加強自己的免疫力,但其實情況剛好相反,多數患者是因為免疫力過強,導致發炎狀況嚴重。為此,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要多加留意飲食且積極治療,乾癬是可以如同慢性病般獲得控制。留意飲食、積極治療 化癬為夷乾癬患者除了健康飲食外,要盡量避免高熱量食物攝取過量或酗酒,少吃肥肉、牛肉、羊肉或任何補品,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人參、黃耆、當歸等;此外如果皮膚搔癢嚴重,就必須積極處理乾癬問題,最重要的是遵從醫師治療,可依照個人病況,和醫師討論最佳的治療方式,如藥物、藥膏、照光治療或生物製劑等。陳亭睿醫師說,目前並沒有根治乾癬的特效藥,但多數病友可在安全和適當的治療下,讓乾癬完全消失一段時間,可能是數月、甚至達到數年之久,因此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控制乾癬,學習與疾病共處,才能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薑母鴨、燒酒雞補身 小心不適「胰」

薑母鴨、燒酒雞補身 小心不適「胰」#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天氣冷,國人大多喜歡食補,食補又以薑母鴨、燒酒雞最常見。而許多民眾認為「加酒」會更補,不但可以暖身、也是一大享受。但注意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飲酒取暖」。一名45歲有酒精性肝炎、慢性胰臟炎病史的男性病患,因天氣冷所以常吃燒酒雞或薑母鴨來補身體,而這些食療補品又多屬高油之飲食,下肚後就造成了急性胰臟炎,甚至澱粉脢及解脂脢都超過正常值的3倍。署立台中醫院副院長洪弘昌就表示,患有酒精性肝炎、慢性胰臟炎、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加了酒的飲食及高油脂食物都不適宜飲食。洪弘昌說,喝了使用酒烹煮的薑母鴨,其實就是在喝酒及攝取油脂,尤其是大量的進食,所以才會引發急性併慢性胰臟炎。因此建議民眾,在烹煮這些食療補品時可以避免添加酒精類飲品,有消化道潰瘍的民眾也應儘量避免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脂的用量也是烹煮時應該注意的。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張佳樺也特別提醒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食用補品時應特別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補品,同時更應注意勿食用過多,造成身體的額外負擔,補身不成反傷身。(圖片來源:署立台中醫院提供)

冬令進補怎麼吃? 小心補錯補過頭!

冬令進補怎麼吃? 小心補錯補過頭!#薑母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冬令進補怎麼補,什麼體質的人適合吃?什麼人小心補過頭?根據知名入口網站民調中心所做的「進補大調查」顯示,薑母鴨以兩成三的得票數榮獲第一,麻油雞、羊肉爐則分別名列二、三名。其中有9成網友都認為天氣變冷就是要食補;根據調查結果推估,國人每年在秋冬進補的花費竟高達141億!冬令進補是從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補?中醫師廖婉絨指出,農民曆會建議立冬之後就要開始補,但其實台灣人營養都太足,不太需要補。台灣的氣侯也沒這麼冷,所以建議第一波寒流來了再考慮開始進補!從大家普遍最喜歡的冬令進補第一名說起,薑母鴨將鴨肉的寒和老薑的熱放在一起!變成一道很溫和的料理,可用於體質虛弱,陰虛盜汗,口乾舌燥,失眠,肺熱咳嗽,腎虛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乾燥的人。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表示,吃薑母鴨對女生的好處,食材內的薑有抗氧化、抗發炎、通血管的功效,且可讓孕婦改善噁心;而鴨肉可抗發炎、含不飽和脂肪酸,是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台灣民間相傳,鴨子有毒,不少人因此誤解。此毒非彼毒,講的不是有害的毒,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寒涼,脾胃功能虛弱者,或是平常就容易拉肚子的人,則要少吃,以免腹瀉症狀雪上加霜。對於有虛火,會口乾舌燥的人,反倒適合吃鴨。陳醫師也提醒,有便秘、出血的人不適合吃,曾有案例食用後經期變亂,因此需注意份量。另一項也是許多民眾的冬天必吃的進補美食,便是麻油雞。廖醫師表示,雞肉有温中益氣,健脾胃,活血脈,强筋骨的功效!而坐月子時吃麻油有助於排除惡露;麻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抗發炎、幫助子宮收縮,抑制傷口,所以適合孕婦,但有正確吃法才不出血。麻油雞的正確吃法?廖醫師解釋,麻油不燥熱,具滋潤性,若是用冷壓麻油涼拌食材無礙;但麻油經高溫烘培或爆炒後,會變得燥熱。體質燥熱的人,麻油不要用高溫爆炒,薑片使用宜少量;酒性温熱,甘苦辛,新者有毒,陳者無毒。且產後第3週才能吃麻油雞,持續1~2個禮拜,烹煮過程要將酒精完全蒸發;食用後4個小時再哺餵母乳。

過年團圓吃太補 小心滿臉「痘花」

過年團圓吃太補 小心滿臉「痘花」#薑母鴨

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團圓桌上總是少不了一大鍋補品,如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等,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鈺君醫師提醒民眾,若本身已屬易冒痘痘的體質,千萬別吃太多藥膳補品,建議最好不要喝太多的湯,否則可能愈補愈糟,到時身子沒補好倒讓臉上長滿痘花。在今年冬天感覺上較往年冷的情況下,薑母鴨、麻油雞等補品的銷售量特別好,但相對地皮膚科門診的掛號率也悄悄攀升,郭鈺君醫師中醫師表示由於補品的食材通常較為燥熱,常常吃容易讓體質變得燥熱,倘若原本就屬於燥熱體質的民眾,吃過量自然容易導致皮膚發炎、長痘痘。因此,郭鈺君醫師建議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者、擁有燥熱體質的人,如面紅目赤、口乾舌燥、便秘、舌苔黃膩症狀者,切忌溫補,一個月盡量只吃一次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的燥熱食物,也可將鍋中食材以蔬菜為主且避免喝湯。而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詹雅涵建議,民眾除了減少肉量之外,也將調味量、食量與藥材補力減輕,如可用當歸、黃耆、枸杞等熬製的高湯做湯底,非常養生且不失美味。另外營養師詹雅涵也提供民眾在過年維持低熱量的吃法,除了建議以中藥蔬菜做為鍋底燉湯之外,民眾最好多吃蔬菜與菇類食物,如茼蒿、高麗菜搭配香菇、金針菇、海帶等,以及吃豆腐、低脂魚肉與瘦肉(雞胸肉、花枝等)為主,並少吃炸豆皮捲、貢丸等丸類、以醬油取代沙茶醬,以及用地瓜取代、南瓜、山藥等(仍需注意攝取量,勿超過3份)取代白飯、麵條與冬粉。而營養師詹雅涵也提醒大家,每天最好吃1至2份水果,以維持飲食均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