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醫科

葡萄糖胺用擦效果好10倍?醫駁斥:沒有研究證明

葡萄糖胺用擦效果好10倍?醫駁斥:沒有研究證明#家醫科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走路膝蓋就會痛,一蹲下更是站不起來!」這是很多關節退化患者的心聲。事實上,治療關節炎的方式百百種,舉凡止痛藥、葡萄糖胺及手術置換關節等,近日網路上流傳「用擦的葡萄糖胺」,標榜效果比吃的高出10倍?對此,佳南診所復健科醫師李佳則說明,用擦的葡萄糖胺目前在醫學研究上證據不足,提醒民眾切勿擦過量,否則恐會有過度刺激皮膚、發炎的風險。另一方面,惠恩診所家醫科黃啟銘醫師則強調,目前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為醫師指示用藥,建議民眾應聽從醫囑做正確治療。葡萄糖胺用擦效果好10倍?醫師駁斥!日前網路上流傳「擦的葡萄糖胺比起用吃的吸收度高10倍之多,一般食補只有5~10%能真正吸收,但用擦的能直接從關節處吸收。」針對這樣的論點,李佳醫師強調,網路上所標榜用擦的葡萄糖胺多是複方的產品,比起藥品級的葡萄糖胺有效成分來得較低;此外,目前國內外醫學報告也都沒有顯示用擦的葡萄糖胺具有療效。黃啟銘醫師表示,葡萄糖胺是人體自己就會產生的成份,它可能可以促進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和葡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的合成,進一步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與蛋白多醣、增加關節液的黏稠與潤滑性來保護關節。然而,像網路上流傳用擦的葡萄糖胺,除了葡萄糖胺外,同時含有如:紐西蘭青口貽貝、有機硫MSM、薑辣素及薄荷腦精油等其他成份,黃啟銘醫師提醒,即使是擦在皮膚上,仍建議成份越單純越好。他強調,擦的外用製劑要有效,不論成分大小或增加效果的添加物都需要能穿透皮膚,而市面產品提到加強滲透術,是不是能克服這難題,仍需要更明確的研究證據,否則就是花錢買沒用的成份。擦過量 恐引起皮膚過敏及紅腫「一旦民眾覺得沒有效果時,就越塗越多」這是外用藥劑常見的迷思。對此,李佳醫師表示,若為求效果越擦越多,可能會引起皮膚的發炎反應。同時提醒,當皮膚有傷口時應諮詢專業人員,切忌自行塗抹產品,否則可能導致傷口發炎甚至癒合困難。葡萄糖胺正確選擇2部曲目前葡萄糖胺可分為保健品與藥品級,到底該怎麼選擇才正確?醫師提供2訣竅,供民眾參考:1)了解葡萄糖胺的成分/黃啟銘醫師強調,根據衛福部2008年說明,把葡萄糖胺類產品根據成分的不同分為藥品、食品,目前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屬於醫師、藥師藥劑指示藥品。有部分文獻支持其輔助關節炎之作用,同時適應症修訂為「退化性關節炎」,但民眾於購買前仍需諮詢醫師、藥師或藥劑生後依指示小心使用。2)清楚劑型的高低/李佳醫師說明,葡糖糖胺有劑量高低之分,而每日葡糖糖胺的攝取量建議以1,500毫克為限,民眾在使用之前可要算清楚。

何韻詩擔任一日保母 擁抱愛滋兒

何韻詩擔任一日保母 擁抱愛滋兒#家醫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藝人何韻詩力挺世界愛滋日,儘管行程滿檔,依然抽空替世界愛滋關懷盡一份心力,這次加入M.A.C世界愛滋義工行列,得知要挑戰一日保母任務,前幾天還連忙向身邊友人討教幾招,深怕當天出糗,今日前往關愛之家,一看到嬰兒,何韻詩頓時母愛湧現,泡奶粉、抱小孩、換尿布通通難不倒她,保母任務相當成功。何韻詩表示,她曾前往非洲探視愛滋病患,親眼看見一名受愛滋病丈夫感染而生下愛滋寶寶的年輕媽媽,不斷遭受辱罵、家暴,但周圍的人卻選擇沉默,放任其丈夫的不平等對待。她對此情形感到非常難過,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能為愛滋關懷做出些許貢獻。勿歧視不是口號 接觸表達愛與關懷 能讓疫情更受控制現場何韻詩被問到,曾擔任過愛滋活動大使,也接觸過許多愛滋患者的她,當初是如何克服內心障礙走入愛滋患者中?她表示,愛是沒有差異的,當你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走向他,表達你的愛和關懷,而不是淪為口頭上的形式;而自己分享出來的愛也能帶給別人勇氣,蛻變出更閃耀的生命力。雖政府不斷強調篩檢與三零政策,但疫情仍然不斷攀升,原因可能除了高危險族群忽略自我保護外,社會過度歧視愛滋感染者也讓感染數不斷上升。為此,關愛之家表示愛滋防治應該全民共同參與,從落實「關懷、接納、陪伴、支持」開始,讓歧視降到最低。再加上先進的醫療技術與藥物發展,愛滋病已是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的慢性病,逐步讓疫情受到控制,愛滋防治三零目標(零新增、零歧視、零死亡)就不再遙遠。

不知道看哪醫科?找家醫科就對了

不知道看哪醫科?找家醫科就對了#家醫科

七十歲的江爺爺就是如此。獨居的他幾乎每個月都會到醫院報到,老是說自己心臟、肝臟、腎臟等有問題,這裡疼、那裡痛,各個器官都點過名,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狀,但江爺爺就是不相信,堅持自己一定生病了,只是沒有檢查出來。就醫時,到底該找哪一科才對呢?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碧芳表示,很多人往往先研究門診單所列出各專科,或到處去打聽,實際上,碰到這種情形,最保險的作法應該是,先找一位值得信賴的家庭醫師,或到家醫科掛號就診,尤其病人什麼都不懂時,家庭醫師的角色更形重要,家庭醫師提供良好諮詢與建議,提高對症下藥。為何要先找家庭醫師?陳碧芳醫師解釋,主要原因在於醫師不是神,無法一眼看出病根,病人要對自己的病情及問題做點功課,將身體所有病症說清楚,讓醫師通盤了解,才能協助醫師作出正確的診療,能減少逛醫院的次數。選擇值得信賴的家庭醫師,重要的原則,包括方便性高、距離近、可提供全人服務、提供協調性照顧及轉診、持續的醫療照護等,還必須是位負責任的醫師。如果目前尚沒有專屬的家庭醫師,到醫院掛家醫科就診,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

症狀模糊不知道看哪一科? 一般外科、家醫科都可

症狀模糊不知道看哪一科? 一般外科、家醫科都可#家醫科

有時候有些症狀總是讓人搞不清楚要看哪一科?像是乳房腫塊應該看一般外科、更年期出現心悸,內分泌失調得引起痘痘都應該看婦產科而不是心臟科、皮膚科,像這些因為其它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民眾不見得知道應該看哪一科?根據聯合晚報報導,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醫師建議若不確定就診科別及疾病,可先找一般內科或家醫科,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研究員李怡嫻也建議,民眾平常多蒐集醫學資訊,能更快了解自己的狀況。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134長期被失眠困擾 你知道要看哪一科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295身患多重慢性病老年人 到底該看哪一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756

對症下藥,遠離天旋地轉

對症下藥,遠離天旋地轉#家醫科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家醫科陳孟侃醫師表示,王女士是一位年約60歲的家庭主婦,平常因為高血壓、糖尿病定期在門診追蹤治療,自入冬以來,經常出現有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的感覺,發作的同時,血壓也都特別的高,她心想是不是中風了?因此前來就診。因王女士的媽媽是中風過世的,所以擔心自己也是中風!經診斷發現,她的暈眩是由於內耳不平衡所造成的,因此轉介至耳鼻喉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經過衛教及藥物治療後,眩暈及血壓升高的情況得到緩解。陳孟侃醫師表示,暈眩是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引起暈眩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也有周邊引起的。由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例如:腦幹的疾病或中風或是小腦的疾病;但大部分暈眩來自於周邊的內耳不平衡所造成,例如:良性的陣發型姿勢性眩暈、急性前庭神經炎、美尼爾氏症。其他如偏頭痛、焦慮症等也會造成暈眩。陳孟侃醫師指出,區分中樞型暈眩及周邊型暈眩是很重要的,因為會影響到臨床的處置,大部分的病人並不需要太多的診斷檢查,可以在一般醫療院所就可以區分並加以治療。神經學的檢查可以用來區分暈眩的原因是來自中樞型的,或是周邊型的,例如:腦幹的病灶通常會合併有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是吞嚥困難的問題,而小腦的病灶可能會出現步態不穩的症狀。此外,發作時的病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發作的時間正好是清晨起床時,在床上轉身,或是頭後仰後所誘發的暈眩,通常是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陳孟侃醫師建議民眾,當暈眩發作時,最好留意並記錄下發作當下,自己正在做甚麼事?有無其他伴隨的神經症狀?有無誘發因子?這些訊息都有助於醫師判定暈眩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症下藥,不再天旋地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