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冬至過了,但冬天還沒結束,每天的日照時間一樣很短暫,人的心情好像也跟著憂鬱了起來。醫師表示「季節性情緒失調」常見於秋冬季節,容易有憂鬱、無力、心情不好的症狀,但只要透過「4步驟」就能預防情緒波動,幫你找回冬日好心情。
雖然冬至過了,但冬天還沒結束,每天的日照時間一樣很短暫,人的心情好像也跟著憂鬱了起來。醫師表示「季節性情緒失調」常見於秋冬季節,容易有憂鬱、無力、心情不好的症狀,但只要透過「4步驟」就能預防情緒波動,幫你找回冬日好心情。
今年即將迎來尾聲,並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回顧今年,展望明年之際,不妨先為自己創建屬於自己的「想成為清單」(To Be List),再來規畫明年的「待做清單」(To Do List)。家醫科醫師提供整理今年過程、與設定明年目標的3大秘訣,提供給想成為更好的你一起參考看看。
為什麼常常會半夜抽筋?晚上睡到一半,就突然被小腿抽筋痛到醒,讓人接下來都很難睡得安穩,家醫科醫師提醒,半夜抽筋可能有9大原因造成,而且和運動習慣、飲食與營養都有關聯,以下提供預防抽筋的方法。
今天下午又來杯手搖飲了嗎?你愛喝3分糖還半糖呢?台灣手搖飲料店林立街頭,足見台灣消費者對手搖飲料的喜愛。不過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有些飲料商家招牌主打添加「天然蔗糖」、「黑糖」標榜更健康,到底是不是真的?糖跟「醣」又有哪裡不同呢?
不少人對於退休,懷有「鄉村夢」,認為生活步調緩慢輕鬆,較適合養老養病。但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卻表示,失智、失能的患者住在鄉下,反而會有許多不便,遠離了就醫資源,也會影響到心理發展,在做決定前應該謹慎評估。以下為原書摘文:
高血壓不僅跟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等大有關係,這些疾病也都名列10大死因之一,可見高血壓對健康狀況的重要,但您知道量血壓時的正確姿勢嗎?醫師提醒,居家量血壓想獲得準確數值,要先瞭解在測量前、中、後的注意事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19年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我國的流感疫苗自以往10月起開打,延至今年11月15日,但仍有民眾對接種流感疫苗感到不安,食藥署特地邀請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昱彰,解答大家對於流感疫苗的疑問! 流感疫苗到底安不安全?流感疫苗因原料屬於生物來源,複雜度高,生產批次間具差異性,屬於高風險生物藥品,上市前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經檢驗合格後才可取得許可證,上市後,食藥署亦嚴格把關每一批疫苗的品質和安全。疫苗進入市場前,必經溫度控管及逐批檢驗2道關卡,於儲存及運輸過程,保持在4℃左右,只要溫度超過設定範圍,整批疫苗就會被銷毀或退運,而且每批疫苗皆需通過11種檢驗項目,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規定,整批疫苗亦會被銷毀,唯有通過層層把關,通通符合規定,才能提供給民眾使用。對於檢驗合格放行的疫苗資訊,民眾可到食藥署網站首頁>業務專區>研究檢驗(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42)查詢。 擔心接種流感疫苗後的副作用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及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及紅疹等,ㄧ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會自然恢復。如果出現未預期嚴重不良反應或是症狀遲遲未改善等,請及早就醫治療。(3)聽說接種流感疫苗後反而得流感?「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絕不會讓接種疫苗的民眾因此得了流感。」陳昱彰醫師說明,接種流感疫苗除了降低流感罹患率,萬一還是被傳染得了流感,也能降低嚴重性。至於民眾覺得接種疫苗後反而易得流感,可能與醫療院所本來就是高傳染區域有關,所以民眾到醫院診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陳昱彰醫師提醒,接種流感疫苗雖可以降低罹患率,卻無法完全杜絕。當您施打疫苗後,周遭的人並未施打,萬一周邊的人都罹患流感時,您也難以倖免,唯有越多人接種疫苗,形成群體防護效應,才能提高流感疫苗保護功效。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走路膝蓋就會痛,一蹲下更是站不起來!」這是很多關節退化患者的心聲。事實上,治療關節炎的方式百百種,舉凡止痛藥、葡萄糖胺及手術置換關節等,近日網路上流傳「用擦的葡萄糖胺」,標榜效果比吃的高出10倍?對此,佳南診所復健科醫師李佳則說明,用擦的葡萄糖胺目前在醫學研究上證據不足,提醒民眾切勿擦過量,否則恐會有過度刺激皮膚、發炎的風險。另一方面,惠恩診所家醫科黃啟銘醫師則強調,目前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為醫師指示用藥,建議民眾應聽從醫囑做正確治療。葡萄糖胺用擦效果好10倍?醫師駁斥!日前網路上流傳「擦的葡萄糖胺比起用吃的吸收度高10倍之多,一般食補只有5~10%能真正吸收,但用擦的能直接從關節處吸收。」針對這樣的論點,李佳醫師強調,網路上所標榜用擦的葡萄糖胺多是複方的產品,比起藥品級的葡萄糖胺有效成分來得較低;此外,目前國內外醫學報告也都沒有顯示用擦的葡萄糖胺具有療效。黃啟銘醫師表示,葡萄糖胺是人體自己就會產生的成份,它可能可以促進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和葡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的合成,進一步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與蛋白多醣、增加關節液的黏稠與潤滑性來保護關節。然而,像網路上流傳用擦的葡萄糖胺,除了葡萄糖胺外,同時含有如:紐西蘭青口貽貝、有機硫MSM、薑辣素及薄荷腦精油等其他成份,黃啟銘醫師提醒,即使是擦在皮膚上,仍建議成份越單純越好。他強調,擦的外用製劑要有效,不論成分大小或增加效果的添加物都需要能穿透皮膚,而市面產品提到加強滲透術,是不是能克服這難題,仍需要更明確的研究證據,否則就是花錢買沒用的成份。擦過量 恐引起皮膚過敏及紅腫「一旦民眾覺得沒有效果時,就越塗越多」這是外用藥劑常見的迷思。對此,李佳醫師表示,若為求效果越擦越多,可能會引起皮膚的發炎反應。同時提醒,當皮膚有傷口時應諮詢專業人員,切忌自行塗抹產品,否則可能導致傷口發炎甚至癒合困難。葡萄糖胺正確選擇2部曲目前葡萄糖胺可分為保健品與藥品級,到底該怎麼選擇才正確?醫師提供2訣竅,供民眾參考:1)了解葡萄糖胺的成分/黃啟銘醫師強調,根據衛福部2008年說明,把葡萄糖胺類產品根據成分的不同分為藥品、食品,目前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屬於醫師、藥師藥劑指示藥品。有部分文獻支持其輔助關節炎之作用,同時適應症修訂為「退化性關節炎」,但民眾於購買前仍需諮詢醫師、藥師或藥劑生後依指示小心使用。2)清楚劑型的高低/李佳醫師說明,葡糖糖胺有劑量高低之分,而每日葡糖糖胺的攝取量建議以1,500毫克為限,民眾在使用之前可要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