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激躁症

軟便、腹瀉、肚絞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醫揭「腸躁症」症狀一覽

軟便、腹瀉、肚絞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醫揭「腸躁症」症狀一覽#大腸激躁症

22歲的賴小姐從幾年前開始,就有經常不明原因發生嚴重肚子絞痛及拉肚子的情況,導致她無法正常上班,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嚴重時合併失眠、胃脹、胸悶、手腳冰冷及麻木、手汗多、記憶力無法集中、心煩氣燥、嚴重時臉色發白和喘不過氣等症狀,曾到外院做胃鏡、大腸鏡、大便和血液檢查都正常,結果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腸躁症反覆拉肚子?研究揭「低腹敏食物」改善:高麗菜、白米都可

腸躁症反覆拉肚子?研究揭「低腹敏食物」改善:高麗菜、白米都可#大腸激躁症

「醫生,我常常拉肚子,肚子不太舒服。」「拉肚子好幾個禮拜,吃藥都沒有改善,怎麼辦?」這樣的症狀大多為大腸激躁症,也就是俗稱的「腸躁症」,常會有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 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醫師建議,可透過藥物與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

她壓力大到腸躁症!醫師測情緒類型揭曉:「聽覺型人」易鑽牛角尖

她壓力大到腸躁症!醫師測情緒類型揭曉:「聽覺型人」易鑽牛角尖#大腸激躁症

心情不好、負面思惟,真的會實際影響身體健康?許瑞云、鄭先安兩位醫師根據豐富的臨床觀察,認為病患本身對疾病的態度和想法,是左右著身體朝向修復或惡化的關鍵,並在《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分享真實案例,教讀者辨識自身情緒,扭轉慣性思維,醫病也醫心。以下為原書摘文:

慢性便祕原因 恐與大腸部分構造有關

慢性便祕原因 恐與大腸部分構造有關#大腸激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食物通過小腸後,來到大腸。大腸與迴腸相連的部分叫做「盲腸」,這裡附著著一個小指般大小的尾巴,稱作「闌尾」。這裡發炎就會變成「闌尾炎」,如果擱置不管會破損,進而導致腹膜炎,甚至危及性命,故需以手術切除。闌尾炎手術常被稱作「割盲腸」,但實際上切除的並不是盲腸。草食動物的闌尾 為繁殖分解纖維素的細菌人類的闌尾雖已退化,但草食動物的闌尾為分解纖維素之細菌的繁殖場所,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帶有毒性的尤加利葉為主食的無尾熊,其盲腸可達2公尺。無尾熊的盲腸可分泌解毒酵素,並提供場所讓幫助消化的細菌得以繁殖。有些研究亦指出人類的闌尾有免疫功能,卻也從沒聽過因闌尾炎而切除闌尾的病患有相關後遺症。橫結腸與乙狀結腸可自由擺動 為慢性便秘的遠因大腸很長,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等部位。其中,升結腸與降結腸被固定於腹腔後面,故位置與長度不太會發生變化。橫結腸與乙狀結腸可自由擺動,位置與長度容易發生變化,為慢性便秘的遠因。以鋇劑攝影觀察慢性便秘患者的大腸,可看到他們的橫結腸無法保持橫向,而是下垂呈U字型,有時甚至還會扭曲成W字型。而乙狀結腸也失去了乙字外型,而變得迂迴曲折,像是大蛇一樣拉得很長。這或許是因為要儲存因便秘而無法排出的糞便,而拉長大腸中能自由擺動的部分,而拉長之後又能儲存更多糞便。也就是變成累積了不少糞便,只好拉長大腸,大腸被拉長後又能累積更多糞便,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若想消除便秘的困擾,必須先解決便秘的問題才行。就像個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禪問答。「大腸激躁症」腹瀉、便秘 病因包括飲酒過度、壓力、不安而「大腸激躁症」則是大腸功能發生異常,使病患反覆出現腹瀉與便祕等症狀,並會一直感覺到腹痛。病因包括飲酒過度、壓力、精神上的不安等。人們常會關注自己的排便與放屁情形,但要是過度關注,反而有可能使其惡化。如同前面提到的咀嚼動作,不去特別關注也能順其自然地完成,但近來過多的健康資訊卻容易讓人變得神經質,許多人的身體狀況反而變差了。(本文摘自/醫學鍊金術:謊言與異端的醫學講座/世茂出版)

腹痛腹瀉體重直直落 小心克隆氏症找上門

腹痛腹瀉體重直直落 小心克隆氏症找上門#大腸激躁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二十三歲的男大學生,長期有腹痛、腹瀉及血便的情形,半年內體重就掉了10公斤,跑遍多家腸胃科診所,仍查不出病因,轉至高雄榮總求診後,醫師發現患者大腸多處潰瘍,大量出血且大腸有阻塞現象,疑似是克隆氏症。在藥物治療不見成效後,經手術切除患者部分大腸,術後的病理切片化驗確定是罹患克隆氏症。雖於術後有按時服藥,體重慢慢恢復,臨床症狀也緩解許多,不過2個月前,仍發現腸道又出現狹窄及潰瘍,且伴隨腹痛及腹瀉。為了防止腸道嚴重發炎導致新的狹窄,也希望能避免再做一次手術,醫師幫助患者利用健保申請生物製劑治療,穩定控制病情,患者也逐漸回復原有的正常生活型態。克隆氏症確診難 常被誤診為一般腸道潰瘍高雄榮總腸胃科蔡騌圳醫師表示,克隆氏症是全身性的疾病,機轉不明,和免疫失調、基因、環境、及腸內細菌皆有關係;從嘴巴到肛門都有可能發炎、潰瘍甚至黏膜潰爛,臨床表現多為腹痛、腹瀉、營養不良、血便、易脹氣及體重急速下降10-20公斤等。由於初期症狀不易與克隆氏症連結,常被診斷成大腸激躁症、闌尾炎、消化性潰瘍等,延誤治療時機。曾有個案被診斷為盲腸炎,切除盲腸後不僅未痊癒,幾年後又發生小腸末端潰瘍與堵塞,差點造成腸穿孔。而腸道外的症狀也很常見,如皮膚會出現結節性紅斑,眼睛則出現虹膜炎,還會併發關節炎、胰臟炎等病症,因此正確的診斷,及持續的治療極為重要。「確診克隆氏症不容易,需賴有經驗且專業的醫師才能及早診斷治療。」蔡騌圳醫師表示,克隆氏症臨床症狀是慢性的,反覆性腹痛、腹瀉、體重減輕皆須注意,內視鏡檢查下可發現其病灶常為縱向且深的潰瘍,呈跳躍性的分佈;有些嚴重的病患甚至會腸道狹窄或是有廔管產生,診斷需搭配臨床病史、影像學、內視鏡檢查或病理切片,很難第一次門診就可診斷的,少數個案甚至在症狀發作5年以上才被診斷出來。生物製劑緩解症狀 需配合定期門診追蹤目前克隆氏症的治療方式有5-氨基水楊酸(5-ASA)、抗生素,若遇到患者是急性期或潰瘍較嚴重,則會使用類固醇作為治療,不過類固醇因副作用嚴重,不適合長久使用;長期而言,控制不良的患者則會使用免疫抑制劑來維持。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研發出較新的治療方式: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anti-TNF alfa),是一種生物製劑,如對於上述治療皆難以控制症狀的患者,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做為治療,來改善症狀。 病人於診間中最常詢問:「當使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有緩解,是否可判定自己痊癒而停止藥物治療?」蔡騌圳醫師提及,醫界共同治療克隆氏症的第一步為症狀緩解,若臨床症狀改善,進而希望第二步為抽血檢測生化數值(CRP 及 ESR),評估疾病發炎指數,或影像學(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的檢查追蹤,最終希望能確定內視鏡上的影像沒有潰瘍出現(黏膜癒合mucosal healing),才是較全面性的治療。他也提醒患者把克隆氏症當成慢性病,需要持續服用藥物以維持臨床症狀的緩解,切勿任意停藥,且需定期門診追蹤。克隆氏症屬重病範疇 定期用藥及回診是關鍵蔡騌圳醫師補充,當腸道反覆發炎,會使腸道狹窄造成腸阻塞,嚴重時會導致腸子破洞、廔管或腹腔膿瘍,即使切除患部腸道,還是會反覆發作,而反覆的手術下,最後就會造成短腸症,可能導致無法進食、營養不良,甚至危急生命。克隆氏症對病友與臨床醫師皆是很棘手的疾病,在國內是屬於重大傷病的範疇,所以確診後,再次強調定期服藥與定期回診追蹤是非常重要的。蔡騌圳醫師提醒患者,克隆氏症易復發,遵照醫囑有助於病情控制;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抽菸,切勿不經診斷就自行服用藥品作為治療;當症狀嚴重時建議可採用低油、低渣飲食,以免病情加重。如此一來,才能「腸」保健康。

考試壓力大狂腹瀉 當心是大腸激躁症

考試壓力大狂腹瀉 當心是大腸激躁症#大腸激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急躁症和個人體質與壓力有關,但要當心誤以為是大腸激躁症而忽略其他腸胃疾病的警訊!而本週是國、高中的期末考,緊接著七月一日為大學指考,有些考生出現一吃飽飯就肚子痛、腹瀉,每天跑好幾趟廁所,但都還是覺得糞便沒有解乾淨,可能罹患大腸激躁症。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洪弘昌醫師表示,大腸激躁症是慢性疾病,簡單來說,病患的腸子蠕動收縮得比一般人還快,不僅是大腸出了狀況,還包括了胃和小腸也出現一些症狀,因而產生腹部絞痛、拉肚子、便秘以及脹氣、解便不完全等現象,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大腸激躁症不易治癒   紓解壓力為首要洪弘昌醫師表示,大腸激躁症不容易治癒,因此需要長期抗戰,病患應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失當的紓解情緒壓力,並且應妥善調整正確飲食的習慣,定時定餐、避免高油脂、刺激的食物。他也呼籲考生適當的壓力抒發是很重要的,在心態上可做調整,如果覺得身心壓力過大、焦慮感持續無法緩解,也可以找精神科專科醫師進行諮詢,避免症狀惡化。 

個性焦慮、追求完美 當心腸躁症上身

個性焦慮、追求完美 當心腸躁症上身#大腸激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2歲的粉領族張小姐,因個性要求完美,加上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她吃飽飯就腹痛,每天上廁所好幾次,仍感覺糞便沒解乾淨。經就醫檢查後,罹患大腸激躁症,接受藥物治療之後,症狀逐漸改善。阮綜合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陳柏宏醫師指出,大腸激躁症的患者腸胃比較敏感,腸子蠕動收縮比一般人還快,不僅大腸出了毛病,還包括胃和小腸也會有一些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腹部絞痛、脹氣、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大便中帶黏液,症狀至少持續3個月以上,壓力大時更加嚴重。未有嚴重併發症  檢查難揪出病因病患多是因為長期累積的飲食、作息、生理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無法發揮正常應有的功能,最後造成胃腸蠕動不正常而引起。但通常體重不會減輕,也不會有嚴重併發症,有時做過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臨床上也發現,多數患者在個性上具有容易憂鬱、焦慮、愛鑽牛角尖、追求完美等人格特質。  腸躁症調整心理、情緒為首要治療及預防的關鍵,在於心理方面,做好情緒管理及紓解壓力的工作,腸胃自然不會承受太多壓力。且因為大腸激躁症並無法完全根除,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好心理、飲食、運動各方面的控制,才不會讓這個病常常來找麻煩。醫師也建議,飲食要避免過敏性、刺激性與辛辣性食物、遠離菸、酒、咖啡因飲料,攝取定量低脂、少糖、少鹽及適度的蛋白質與高纖維性食物。另外要多運動,因為運動可以放鬆心情,強化腸胃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