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是許多長輩常見的問題,根據高醫精神科的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有約42%會有睡眠障礙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年長的生理時鐘的調節變差或是因為其他心理、身理上的疾病,導致難以入眠。《優活建康網》特摘此篇「長輩改善失眠的方法」,只要泡腳就能有效改善。
睡眠障礙是許多長輩常見的問題,根據高醫精神科的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有約42%會有睡眠障礙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年長的生理時鐘的調節變差或是因為其他心理、身理上的疾病,導致難以入眠。《優活建康網》特摘此篇「長輩改善失眠的方法」,只要泡腳就能有效改善。
今年冬天的第2個節氣小雪到來,早晚氣溫開始驟降,表示真正進入冬天,民眾在迎來寒氣之時,不僅要留意保暖,也常注重節氣食補養生。不過這個時候到底吃什麼最「補身」?生活習慣上又要注意哪些守則呢?中醫師提供冬季節氣滋補養生法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經聽過有位專家推薦一個花錢不多、安全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每晚臨睡前,將50克艾葉和20克紅花,用數大碗水浸泡15分鐘,再用大火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左右,連同藥渣一起倒入臉盆內,待水溫合適時放入雙腳,一邊浸泡一邊揉搓按摩30分鐘左右。水涼時,再續加溫水。許多老年人使用這個方法,緩解了不少病痛。也許,許多醫生會對於這樣的雕蟲小技不屑一顧,但這還真是個適合一般人的保健方法。以下,也列舉常見幾類病症的泡足療法。1)失眠/浴足的溫熱刺激能夠透過皮膚感受器,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使中樞的興奮和抑制有序,因而夜間能促使人入睡,提高睡眠品質。我常向睡眠不好的人建議:每晚睡前30分鐘,在半盆溫水中加入白醋150克左右,泡腳半小時,擦乾雙腳後上床睡覺,往往可以迅速入眠。2)亞健康狀態/溫水浴足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神經緊張,緩解疲勞狀態,使人容易放鬆,有利於恢復體力。3)心腦血管疾病/浴足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雙腳的血液循環狀態。雙足處於人體最低位置,離心臟距離最遠,雙足末梢血液循環相對較差,保暖功能不強。而透過中藥藥液的溫熱刺激和透皮吸收,可以使足部血管擴張,血流阻力降低,血液的流速和流量得到提高。這樣就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環,因而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效果。適當的浴足能協助降壓,對高血壓也有療效。這是因為中藥浴足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身體循環暢通,小靜脈回流加強,阻力降低,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若改變浴足的藥方,則對低血壓也有調節作用。4)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各種病症/中藥浴足在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同時,也改善了淋巴液的循環。淋巴液循環加快,就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泡腳對長期感冒、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多種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有效。5)骨關節疾病/浴足能舒筋活絡,祛寒除濕,活血化淤,因此對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腫脹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可選用當歸、五加皮、黃耆各20克,川芎、桃仁、紅花、巴戟天各10克,制附子、川草烏、肉桂、連翹各12克,細辛7克,煎水浴足。6)足跟痛/可選用制川烏、制草烏各20克,艾葉30克,五靈脂、木瓜、紅花各30克,煎水浴足。7)踝關節扭傷/可用伸筋草30克,五加皮、三棱、蘇木各、乳香、沒藥各20克,煎水浴足。8)經痛/浴足能暢通氣血,溫通經絡,因而對虛寒、氣滯、血淤導致的經痛,都有良好效果。對於最常見的虛寒型經痛,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的女性朋友,可以選肉桂10克、丁香5克、烏藥15克、當歸30克、川芎15克、乾薑30克、小茴15克、吳茱萸6克、花椒10克、鹽少許,煎水泡腳。浴足方法簡便,但每次要持續30分鐘以上,持續3個月左右,效果才能顯著。泡腳之前可先用熱氣薰蒸一會兒腳部,等水溫適合時再開始。泡洗過程中可加熱水,最好能使全身微微出汗。泡腳時,腳可在藥水中不停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的刺激。若配合用手擦揉足部反射區,效果更好。(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慢性失眠率居高不下!根據研究,台灣慢性失眠症盛行率高達11.3%,相當於每10人中就有1人失眠。隨年齡增加,失眠的比例也相對提升。中醫師建議,透過穴位按摩就能有效改善失眠、神經衰弱等的問題,體貼的子女不妨學幾招,讓爸媽能一夜好眠。睡前泡腳15至20分鐘 幫助促進下肢氣血循環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鄭秝丞表示,失眠會降低工作效率、人際關係惡化、生產率下降和增加交通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也會增罹患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引發憂鬱症或其它精神疾病,不容忽視。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男性更年期失眠與心、肝、腎的臟腑機能退化有關,建議平日可作家庭保健。睡前泡腳是簡單又方便的選擇,用一盆溫熱的水浸泡雙足至腳踝以上,約15至20分鐘,不但可以舒緩整日的壓力與疲憊感,也有促進下肢氣血循環、減少痠痛及抽筋、安定心神等功效。平日按摩4穴位 安神避失眠鄭秝丞醫師說明,改善失眠不但可以提升工作表現,增進人際關係,幫助體力的維持,更可以減緩老化速度,預防多種生理及心理疾病的發生,是現代人保持健康最重要的秘訣。穴位按摩也是中醫法寶之一。平日可多按摩4個穴位:百會、神門、太衝及湧泉穴,一天1到2次,每個穴位約5分鐘。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在兩耳間連線與兩眉正中到頭頂連線交接處,可化解疲勞、預防頭暈頭痛、促進新陳代謝等,有助釋放腦部壓力,幫助入睡;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小指向下延伸至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鎮靜、安定心神、補益心的功效,可調節自律神經、緩解心神不寧以及改善神經衰弱、多夢、健忘等症狀。太衝穴位於大腳趾和第二趾趾骨結合處上方凹陷中,可疏肝理氣、解除壓力、清瀉肝火,協助安定憂慮、鬱悶、焦躁等情緒問題;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前1/3處,有「長壽穴」之稱,可鎮靜安神,改善憂鬱、失眠、神經衰弱等現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的溫度要提高才能改善血液循環,而在血液解毒上也很重要。人體的溫度提高,能增強免疫力,所以泡腳、半身浴、喝生薑茶都非常好。改進生活習慣對身體非常重要首先,改掉讓我們身體溫度降低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非常重要,因為即使再怎麼泡腳、喝生薑茶升高身體的溫度,若平常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效果也會減半。究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有哪些生活習慣會造成低體溫,了解這些原因後將它們去除,就一定能夠使體溫上升。引起低體溫的環境與生活習慣1) 暴飲暴食/體內生成熱度、維持體溫的器官比例上,以肌肉約占整體的20%、此外,肝臟占20%、大腦占18%、心臟約占11%左右。如果暴飲暴食的話,為了消化吸收過多的食物而大量血液流到腸胃,被困在那裡,本來要生產熱度到其他器官的血液量減少,身體本身熱度的產生量減少了,體溫當然會下降。2) 攝取過多陰性食品和水分/在韓醫學裡,將食物分為陽性食物和陰性食物。陽性食物性質溫暖;陰性食物性質寒冷。讓身體變冷的食品即為「陰性食品」,食品水分含量很多的飲料、會產生熱脂肪的水果,去除所有營養成分的白砂糖、還有很多水分的葉菜及生菜、麵食、化學調味料和化學藥品,全部都算陰性食品。水是代表性的陰性食物,喝太多冷水、沒辦法排出的水分累積在體內時,會引起水中毒;連睡在寒冷的地方、拉肚子,或長時間在冷氣房裡所產生的頭痛、下雨時才有的神經痛,全都是水中毒症狀,如果吃很多這種陰性食品會導致體內所有熱度下降。3) 限制過多鹽分/近來,鹽分被認為好像是影響健康的敵人一樣。在韓醫學上把鹽分視為是能使身體產生溫熱的東西。在日本某一個地方,為了減少高血壓或腦中風的發生率而減少鹽分的攝取,但他們的血壓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腦梗塞的死亡率,這是因為過度輕看鹽分的重要性才發生的事。過度減少鹽分攝取的飲食習慣,無法幫助維持體溫。當然,一定要避開化學鹽分,並攝取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海鹽,如果能常運動把鈉排出去的話,就沒有造成心臟負擔的問題,更不用擔心高血壓,還能維持平均體溫。4) 壓力/受到過大壓力,不僅心情不悅,身體也會變得不舒服。當我們承受壓力時,有一條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會變得活潑,會增加緊張的荷爾蒙腎上腺素或是降腎上腺素,以及皮質醇的分泌腎上腺素會使血管縮小,血液循環變得糟糕,使老廢物質容易在體內累積,同時也增加血液裡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使血液被污染。還會增加製造血酸的纖維蛋白原讓血液被污染的速度變快,引起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皮質醇融化白血球裡的淋巴細胞降低免疫力,容易引起罹患各種疾病的作用。這樣的結果會使血管縮小,讓血液循環變得不好,整個身體因而變得冰冷。5) 室內、外溫差嚴重/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差異很大,也會造成低體溫症。夏季是很危險的季節,若室內空氣大約25度上下,走到室外大概30度左右,對外部刺激產生敏感的自律神經會因此失去平衡。這種情況反覆發生的話,疲勞不易紓解,不容易熟睡,食欲也會變差,當然肩膀會痠痛、手腳冰冷,導致自律神經系統混亂,使血液循環更加惡化,同時還會導致賀爾蒙系統或消化系統異常。(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7歲楊姓女性金融主管,生活緊張忙碌,結婚4年多一直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卻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失敗,也曾於北部看過中醫,但始終「孕氣差」,就醫問診後發現,患者身體緊繃、不易入眠,早上起床嘴巴苦苦的,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問題,總是控制不了情緒。月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另一名35歲鄭姓女工程師,結婚2年多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無成功,轉而尋求中醫治療,該患者很投入工作,尤其是靈感一來,總是三餐不正常、憋尿,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多夢,月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發脾氣,乳房脹痛等不適症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臨床上常會遇到西醫檢查都正常,卻一直無法受孕的患者,他們的共同症狀為平日工作壓力大、個性急、肩膀痠緊、有不易入眠、淺眠、多夢等睡眠障礙、久坐少運動、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等,此為「肝氣鬱滯」,情志抑鬱、氣血不和、衝任不能相滋、胞脈不暢,而不能攝精成孕。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出1倍王淑秋醫師指出,2014年「人類生殖醫學期刊」曾以501對夫妻研究發現,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1倍,2016年「流行病學期刊」以400名40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1單位,受孕率下降46%。生活步調慢一點 懷孕就能快一點除了運動之外,也可透過穴道舒壓按摩,包含「太沖穴」、「三陰交穴」,醫師除了給予疏肝理氣藥之外,針對個人不同體質給予處方用藥,欲懷孕者每周應至少運動3次,散步或練瑜珈,睡前雙腳也可泡熱水,生活步調慢一點,懷孕就能快一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經聽過有位專家推薦一個花錢不多、安全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每晚臨睡前,將50克艾葉和20克紅花,用數大碗水浸泡15分鐘,再用大火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左右,連同藥渣一起倒入臉盆內,待水溫合適時放入雙腳,一邊浸泡一邊揉搓按摩30分鐘左右。水涼時,再續加溫水。許多老年人使用這個方法,緩解了不少病痛。也許,許多醫生會對於這樣的雕蟲小技不屑一顧,但這還真是個適合一般人的保健方法。以下,也列舉常見幾類病症的泡足療法。1)失眠/浴足的溫熱刺激能夠透過皮膚感受器,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使中樞的興奮和抑制有序,因而夜間能促使人入睡,提高睡眠品質。我常向睡眠不好的人建議:每晚睡前30分鐘,在半盆溫水中加入白醋150克左右,泡腳半小時,擦乾雙腳後上床睡覺,往往可以迅速入眠。2)亞健康狀態/溫水浴足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神經緊張,緩解疲勞狀態,使人容易放鬆,有利於恢復體力。3)心腦血管疾病/浴足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雙腳的血液循環狀態。雙足處於人體最低位置,離心臟距離最遠,雙足末梢血液循環相對較差,保暖功能不強。而透過中藥藥液的溫熱刺激和透皮吸收,可以使足部血管擴張,血流阻力降低,血液的流速和流量得到提高。這樣就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環,因而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效果。適當的浴足能協助降壓,對高血壓也有療效。這是因為中藥浴足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身體循環暢通,小靜脈回流加強,阻力降低,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若改變浴足的藥方,則對低血壓也有調節作用。4)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各種病症/中藥浴足在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同時,也改善了淋巴液的循環。淋巴液循環加快,就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泡腳對長期感冒、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多種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有效。5)骨關節疾病/浴足能舒筋活絡,祛寒除濕,活血化淤,因此對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腫脹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可選用當歸、五加皮、黃耆各20克,川芎、桃仁、紅花、巴戟天各10克,制附子、川草烏、肉桂、連翹各12克,細辛7克,煎水浴足。6)足跟痛/可選用制川烏、制草烏各20克,艾葉30克,五靈脂、木瓜、紅花各30克,煎水浴足。7)踝關節扭傷/可用伸筋草30克,五加皮、三棱、蘇木各、乳香、沒藥各20克,煎水浴足。8)經痛/浴足能暢通氣血,溫通經絡,因而對虛寒、氣滯、血淤導致的經痛,都有良好效果。對於最常見的虛寒型經痛,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的女性朋友,可以選肉桂10克、丁香5克、烏藥15克、當歸30克、川芎15克、乾薑30克、小茴15克、吳茱萸6克、花椒10克、鹽少許,煎水泡腳。浴足方法簡便,但每次要持續30分鐘以上,持續3個月左右,效果才能顯著。泡腳之前可先用熱氣薰蒸一會兒腳部,等水溫適合時再開始。泡洗過程中可加熱水,最好能使全身微微出汗。泡腳時,腳可在藥水中不停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的刺激。若配合用手擦揉足部反射區,效果更好。(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秋天天氣漸轉涼、氣候乾燥,體內的水分蒸發快速,因此容易有「秋燥」現象,此時除了身體進補,專家建議,更重要的是身心排毒,養生也養心。每天為自己打一杯果汁、睡前雙腳泡涼水等3養生建議,並透過減速、減壓、減重3原則,來達到養生的最終目的。減速、減壓、減重 適時與自己對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韓柏檉教授強調,秋季養生,身心都需要排毒,才能真正健康。速度太快、過多期待、體重過重是三個最具體的病徵,建議掌握減速、減壓、減重三個原則,時時提醒過適合自己的「輕生活」。並強調,秋天是即將進入一年的尾聲,也是重新檢視身心健康的最好時機,提供三大「秋天養生養心」建議:1) 選擇當季在地食材,每周親自動手為自己做一道菜或打蔬果汁,與家人共享,慢慢做、慢慢吃,重新體會食物的美味。2) 睡前以粗鹽涼水泡腳10~15分鐘,自然而然放鬆,排除負面情緒,涼化肝臟、副交感神經提升,會感到平靜和諧,也有助改善失眠。3) 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跟自己對話、提醒自己應該感謝與補救的地方。3減法由內而外放鬆現代社會忙碌,生活步調快,無形中增加了身體許多負擔。壽險業副總經理何京玲表示,觀察全球逐步吹起一股減法風潮,無論是食物、身體、心理或生活節奏,都應該朝此目標邁進。因此以健康、共生、「心」主張為目標,協助個人從心到身、由內而外,養成友善土地的生活方式。有多久沒跟家人好好吃頓飯?多久沒有享受自然的陽光與風動?何京玲呼籲,學習減速、減壓、減重,也就是放慢腳步,將更多時間留給自己與家人;學習排除過多的壓力,讓心情舒張自在;而減重不僅是個人身體健康上的實踐,也是環境面向上減輕大地重擔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