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

防治牙周病有一套 統合性照護成效彰

防治牙周病有一套 統合性照護成效彰#防治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日本從1989年開始提倡「8020牙周病防治運動」,運動宗旨為希望全國人口活到80歲時仍能保有20顆自然牙齒,該項運動持續了15年以後,日本衛生單位統計,40到50歲牙周病患減少3成,有使用牙線、牙間刷習慣者增加5成以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專科門診中心呂炫堃主任表示,目前比較積極推動的國家,只有台灣和日本。呂主任表示,多數國家都沒有意識到口腔衛生的重要性,也缺乏具體的牙周病防治政策,一項由呂主任主持的「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發現病患於接受統合照護計畫以後,牙周病情會獲得控制,加入該計畫的424家醫療院所的100年3、4月就診病人中,接受該項服務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根據回收的723份問卷發現,病患對於治療過程和感受之滿意程度高達9成以上。牙周病經過積極的治療後,一定要定期回診(通常是半年,但中、重度牙周病的患者為2-4個月),除了必要的維護治療外,也需要檢視牙菌斑控制的情形,否則易導致牙周病的復發,降低牙周治療的成效,因此,健保局呼籲民眾接受牙周治療後,一定要依醫師的指導,定期回診及仔細清潔牙齒,每天都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方可確保牙周的健康,減少牙齒脫落、自費裝置假牙的苦惱和負擔。如何正確刷牙,本刊前一期曾有刊載且網路資訊甚多,請民眾可上網站查詢,做父母的,最好訓練孩子從小養成潔牙的習慣,防堵牙周病,定期檢查及潔牙最重要,能減少許多青春期及成人後牙周病的發生,希望也能像日本一樣國人活到80歲能保有20顆自然牙齒。呂主任估計,「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應該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成效,因為「牙周病統合性照護計畫」是國內口腔健康政策的轉捩點。(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健康專欄)

預防憾事發生 網路防治一起來

預防憾事發生 網路防治一起來#防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針對近來多起自殺新聞報導,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特別呼籲,若發現周遭親友有自殺意念或透露出自殺訊息時,應嚴肅以對,主動關懷積極聆聽,給予支持,並協助尋求心理衛生的諮詢,如遇緊急狀況,請立刻報警,尋求立即的協助。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包含重大壓力事件,如重大失落、喪親、失業、經濟問題、家庭失和等,身體疾病或精神病理等交互作用的結果,可能使人對現況產生適應障礙,陷入無助無望的情境中,進而產生自殺的想法,誘發自殺行為的發生。大部分自殺者會以直接或間接暗示方式,發出自殺警訊,這些表達可能是求救的訊號。但因為多數自殺者往往處於無助、無望的狀態,難以主動向外求救,故若察覺或發現身旁親友有透露出自殺的念頭,應慎重看待,絕對不可輕忽。大家也可發揮珍愛生命守門人的簡單三步驟:「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觀察身邊親友是否出現自殺警訊,主動關心,詢問狀況。如當事人不願接受幫助或不願談論,請堅持下去。「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聆聽當事人的問題,適當回應與提供陪伴。開放討論,接納當事人的想法與感受,能減少當事人被遺棄的感覺,勸說當事人繼續活下去並且接受幫助。「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針對問題,幫當事人找出適當的資源,進行資源連結與持續關懷。鼓勵並陪伴尋求心理衛生諮詢或精神醫療的協助,如運用衛生署設立的求助安心專線0800-788-995 (0800-請幫幫-救救我)。即使當事人一時情緒已稍見緩和,仍應提高警覺,持續關懷。若另有就業問題或經濟困難或債務等困境,應積極尋求社會福利資源的協助。此外,因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特性,可突破地域性的限制並提供多元的服務,並日益普及,社群網站的盛行更是近年網路的新生態;而Facebook是台灣使用率最高的社群網站,尤其18至34歲年輕族群使用人口為最多,占總數之95%(約770萬人),也藉此呼籲使用Facebook的網友們擔任網路守門人,自殺防治一起來。

防校園結核群聚事件 傳正確防治觀念

防校園結核群聚事件 傳正確防治觀念#防治

根據疾管局結核病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新發個案中,身分為學生者近500人,其中約50%為大專院校以上學生(含碩博士生);且近兩年,每年平均有6次結核病群聚事件發生於校園,每年教職員工罹患結核病約50至70人,因此疾管局今天在在「324世界結核病日」前夕舉辦「結核Hold得住,向傳染說不」校園結核防治起跑記者會,鼓勵學子成為防疫種子,傳遞正確結核防治觀念。台大林冠宇同學以結核病完治個案身份現身,強調罹病不需恐慌,只要好好服藥,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另世新大學學生在經歷校園疫情後,組成「廢結合」樂團,用音樂創作,鼓勵大家為防治結核盡一份心力,並傳遞正確結核防治觀念。而台大林同學大學二年級時咳嗽發現血絲後就醫,診斷罹患結核病,接受短暫隔離及都治計畫(DOTS)治療,且經診斷不具傳染力後重回校園繼續學業。林同學表示,生病後家人無可選擇地必須照顧他,但重要的是同學及老師在得知他感染結核病後並沒有排擠他,反而給予關懷及鼓勵,成為他對抗結核病過程中重要的支持力量。疾管局與教育部攜手合作走進校園,規劃結核宣導3D大幅立體地貼及網路活動,自3月28日至4月13日為期二週,於全國19所大專院校設置時下最夯的超人、木樁、舉重、大嘴巴及手勢等5種地貼,結合學校社團,辦理與3D地貼合照上傳之網路活動,以創意活動吸引學子參加,並提升對結核防治的正確認知。疾管局同時指出,為積極防治結核病,今年4月起擴大「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計畫」執行,只要是傳染性結核病患的同住或同校或同人口密集機構之接觸者,如為民國75年1月1日以後出生,且經「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合作醫師」評估需進行治療者,都將由政府撥出經費進行治療,也預估會有2,450名潛伏結核感染者受益。

倡導子宮頸癌防治 環台路跑很熱血

倡導子宮頸癌防治 環台路跑很熱血#防治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2月29日當天,溫暖陽光灑在南台灣土地上,在清晨時候雖有些許涼意,但有一群熱血的人正默默的用他們的方式,實踐及推廣「子宮頸癌的防治行動」。由「子宮頸癌希望協會」發起的「希望妳在─為你而跑」全台環島路跑活動,由世界知名的超馬好手林義傑一共參與這項公益活動,從2月14日開始,由台北出發一路經過花東穿越南迴,從西部省道一路北上總計21天984公里的慢跑活動,29日進入第16天,來到嘉義市。過程中參與的選手們沒有一個人展現疲態,即使有些選手的腳部發生水泡、身體出現感冒的情形,他們依舊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向大家宣導「30歲以後的成年女性,做子宮頸抹片的重要性」。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於活動中表示,他認為能夠把路跑這樣健康的運動和做子宮頸抹片這麼重要的健康檢查活動結合在一起,相當有創意,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實踐,讓全台的女性同胞都能正視到這個問題,不再對子宮頸抹片的檢查感到恐懼和有所疑慮。路跑者之一的鐵人三項好手斯紹華說,會參與這個活動是來自他的家族裡有人因子宮頸癌過世,這當中不捨、難過的經歷和過程,讓他決定一定要把這麼重要的子宮頸癌防治理念,用他的雙腳告訴全台灣的女性同胞,希望大家能提早做檢查進而防治。嘉義基督教醫院對此活動的理念有著一致的想法,因此對這些默默行動付出的勇士們給予極高的肯定和支持,因此由社區護理部同仁組隊參與這一次嘉義段的路跑活動,陪著鐵人3項好手斯紹華及李清言,一同以雙腳的實際行動,來推廣這個正確的觀念。在過程中,不但同仁們親身參與,在嘉基門診大樓的路段上,嘉基也組成了加油團和啦啦隊,幫這些默默行善付出和推廣的選手們打氣。

登革出血熱致死率高 把握黃金治療期

登革出血熱致死率高 把握黃金治療期#防治

成大醫院急診部小兒科主治醫師何宗憲表示,登革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相當多樣性,從輕微的發燒,到合併出血、休克、致死率高的登革出血熱/休克症候群均可能發生。如果能夠早期診斷,並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予以適當的治療,就可以減低登革出血熱的死亡率。成大醫院與成大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和台南市衛生局在2011年聯手出擊,為降低台南市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的發生率及致死率,提高早期診斷率,進行一系列合作計畫。(圖:登革熱紅疹症狀)何宗憲醫師說,2011年成大醫院與台南市衛生局合作進行外展(outreach)登革熱防治計劃,除了在流行期前在本院舉行全市基層醫護人員登革熱防治教育外,並於流行期間針對爆發疫情之行政區(東、西、南、北、中西、安南、安平、永康、仁德等區),利用中午午餐時段,邀集區內基層醫療院所醫師進行案例分析與臨床處置研討會,將登革熱複雜的病情變化及處置要領簡化為一首容易記憶的七言律詩:「發燒六天分兩波,皮疹常在危險後,血中病毒初五天,疑有登革驗血球。登革治療有撇步,輸液限量不過多,非到必要勿輸血,體液自會重吸收。」另外再整合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登革熱照護指引與通報流程製作「台南市登革熱防治小卡」,由衛生局發送至全市各醫療院所,提高第一線醫護人員對登革熱早期臨床警示症狀的警覺性;達到早期通報、早期發現,降低併發症發生。並且結合衛生局所聯繫網絡,定期參與台南市衛生局所登革熱聯繫會議,與第一線衛生所公衛人員進行疫情檢討與防治策略調整。成大醫院亦參考世界衛生組織與登革研究團隊研究結果,與台南市衛生局合作編定本土現行登革熱治療工作指引,增加台南市醫療單位與臨床醫療人員對登革熱診治的了解。

改善兒童肥胖 增加蔬果攝取有效

改善兒童肥胖 增加蔬果攝取有效#防治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邀請國際性兒童肥胖防治組織EPODE及多國健康促進局官員來台,研討台灣申請加入EPODE相關事宜。並就打擊兒童肥胖的策略與實務經驗交換意見,活動也同步發表目前台灣關於「校群防治模式」及「兒童飲食習慣與肥胖關聯性」等兒童肥胖防治相關計畫與研究成果。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報告,我國6歲至18歲男生過重(含肥胖)盛行率達26.8%,然近年來全球肥胖率皆持續上升,僅台灣學生過重與肥胖比率不但持平,近來更有下降的趨勢,顯見台灣各地推動的防治模式已見成效。2009年10月到2010年1月間,國立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劉影梅主任針對基隆市內1372名國小4年級學生進行研究計畫,運用各校的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判斷學生的體位問題,並透過健康日誌的填寫,觀察不同輔導策略的效果。僅4個月的時間內,參與研究計畫者的過重或肥胖比例便已下降0.7%。研究結果也發現,禁止小孩吃零食點心的「減法」反不如鼓勵多吃蔬果的「加法」來得有效。在處理學童肥胖問題時,並非一味限制其飲食就好,不同時間點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劉影梅教授將學童分組後進行實驗對照,針對「每天吃早餐」、「天天5蔬果」、「每天運動30分鐘」和「睡足8小時」等指標進行觀察,發現被要求「增加蔬果攝取」的學童,是體位最早開始改善的一組,而採取「限制飲食」及「要求增加運動時間」者,改善的狀況則較為緩慢。

愛滋病患站旁邊不自在?拋開歧視吧!

愛滋病患站旁邊不自在?拋開歧視吧!#防治

疾病管制局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願意接受愛滋病患,並與他們做鄰居的民眾從去年的五成二上升到今年的六成四,但近距離的接觸,包括和愛滋病患當室友與去年相比並無太大差異、以及愛滋病患站在你旁邊時,會覺得不自在的比例比去年提升。世界愛滋病日前夕,疾管局在立法院內舉辦「民國百年,名人百人支持愛滋防治」記者會,希望結合各界力量落實愛滋防治,推動關懷愛滋、去除歧視的工作。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我國愛滋防治在1990年,即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據以進行愛滋病防治,民國一百年在立法院內傳遞宣導訊息,別具意義。衛生署長邱文達則指出,近年愛滋感染人數雖漸獲控制,但今年新通報15~24歲愛滋病毒感染者較2009年增加13.3%,九成以上都是因危險性行為感染,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才是避免感染愛滋的最佳防護途徑。根據疾管局同日公布的民調,近五成的受訪者在性行為中使用保險套主要是為了避孕、七成五同意「只要性行為都應該要戴保險套」、高達九成四的人認為當性伴侶要求使用保險套時,都應該要戴保險套;另外,在保險套的使用行為上,有四成四在第一次發生性行為時有戴保險套、最近一次性行為也有五成一使用保險套。這些數據都較前一年提升。在愛滋病的認知部分,七成三的受訪者已正確認知愛滋病雖無法治癒,但目前已有藥物可以控制病情,且仍有二成受訪者仍然錯誤地認為,有感染愛滋病疑慮時可以透過「捐血」驗愛滋。疾管局調查,以台灣地區15 至59 歲男性為調查對象,於100 年11月20 日至11 月23 日,採用電話訪問方式進行訪問。成功訪問1,075 份有效樣本,以95%的信心水準估計,抽樣誤差值為±3%。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WHO今年所訂定的主題是「倒數到零(Getting to Zero)」,希望結合各界力量落實愛滋防治工作,在2015年達到新增感染人數減半、感染者皆能獲得藥物治療等,並逐漸朝向零新增個案、零歧視、零愛滋相關死亡的願景。

為何小孩會過敏? 與孕婦抽菸、過敏有關

為何小孩會過敏? 與孕婦抽菸、過敏有關#防治

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台灣的兒童十個有四個過敏體質,飽受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病症的困擾,尤其冷風一來,氣喘病童更容易發作,而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一早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頭昏,影響兒童的健康和學習。統計顯示,5歲至10 歲學齡前的兒童過敏性鼻炎患者約佔40%~50%,氣喘約有10%~15%,異位性皮膚炎5%,嬰兒牛奶過敏約5%,而氣喘患者有不少合併鼻炎、皮膚炎等過敏症狀。秀傳醫療體系醫學研究發展部針對胎幼兒期過敏疾病防治的研究,發現基因影響過敏抗體產生在產前就開始,而且隨著環境因素的不同與兒童年齡的不同,其基因與過敏病相關性隨之改變。顯示利用基因或環境因素預測和防治過敏病,需要因不同時期而不同。研究發現,懷孕母親過敏或暴露二手菸會與兒童過敏病發生有關,因此,胎幼兒期篩檢喘鳴基因和控制致敏因子將有助過敏病的早期防治。母親的子宮是胎兒的生長環境,母親吸收過多的過敏原,會透過胎盤傳達給胎兒,此環境因素將造成過敏兒的機率增加;在長期的實驗研究中,發現母親戒菸、多食益生菌及不飽和脂肪酸,控制胎兒生長在少過敏原的環境,新生兒致敏因子相對減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