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

強化廢電子電器認證 環署修作業手冊

強化廢電子電器認證 環署修作業手冊#溺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環保署表示,為確保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妥適處理及稽核認證量之準確性,強化業者廠內物料管理、落實稽核認證作業規範,於101年10月5日公告修正「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業手冊(廢電子電器暨廢資訊物品類)」,本次稽核認證作業手冊修正的重點為強化物料之庫存管理與見證破壞程序,該稽核認證作業手冊詳載於環保署網站,可自行至該網站查閱。環保署表示,今年3月查獲西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當領取廢資訊物品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案,經查證後發現主要係該公司廠內物料管理不善、未落實稽核認證程序,為免類似案件再次發生,本次手冊修正即增列CCTV監視區域與畫面規範,以強化監督與管理功能,同時增列稽核人員見證破壞及見證清點、過磅與入出庫程序,強化廢物品、主軸元件查驗,並要求廢資訊物品主軸元件於認證後,全數皆應做破壞式標記,以杜絕業者回流僥倖。環保署強調,本次稽核認證作業手冊修正,主要目的是要求業者強化廠內物料之管理、落實稽核認證作業規範,以強化稽核認證程序,落實業者廠庫自我管理,達到政府與企業雙贏的目標。

夏日溺水意外多 戲水基本常識不可少

夏日溺水意外多 戲水基本常識不可少#溺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夏日戲水活動多,溺水意外也頻傳,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黃俊卿提醒,溺水者第一時間的救援相當重要,若搶救上岸應迅速予人工呼吸,此外大家常在電視戲劇中看到,有人擠壓溺水者腹部讓水吐出,這種方式純屬娛樂效果,可能傷及內臟或肋骨,沒有必要,民眾不要模仿。黃俊卿醫師解釋,通常溺水者可能因為缺氧而對腦部造成傷害,後續為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搶救上岸後應迅速予人工呼吸,採吹氣給氧動作,若在給氧中發生嘔吐情況,可以將傷者身體轉向側邊為其清除異物,最重要的是,再進行人工呼吸前,應檢查溺水者口腔沒有殘留物體阻礙呼吸道後,再繼續進行人工呼吸,以免異物進入溺水者呼吸道而造成更嚴重的窒息。造成溺水主因,黃俊卿醫師表示,像是危險水域、水中肌肉痙攣等都是溺水主因,若不慎在水中發生抽筋的狀況,黃俊卿建議,應該盡量保持鎮定,先深吸一口氣使背部浮出水面,如果是小腿和腳趾抽筋,用手抓住腳尖向後拉,另一手壓住膝蓋幫助伸直,手指抽筋的話則將手掌用力握拳再用力張開,反覆數次後便能舒緩症狀,另外,採水母漂姿勢將雙手下垂或雙手抱膝,人體比重與水相近,吸氣後放鬆身體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時間後再適時換氣就可爭取時間,等待救援。夏天溺水意外多,下水前應該做好相關準備以防憾事發生,即使意外發生也要冷靜應對。黃俊卿提醒,下水前要記得做好暖身運動,讓肌肉做好延伸運動能避免過冷的水溫刺激血管收縮,使得血流緩慢而不能滿足肌肉運動的需要產生痙攣,而下水前應該注意是否有身體不適狀況,也要避免飲酒後游泳;情緒不穩定時更是要避免下水,另外選擇有救生員或救生設備的水域,才是戲水安全之道。

三疊溪溺水意外 學童一失蹤一重傷

三疊溪溺水意外 學童一失蹤一重傷#溺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今天下午在嘉義縣三疊溪橋下發生一起溺水意外,四名國中、國小學童前往戲水,未料其中兩名跌落水中,一人被救起時已無生命跡象,目前仍在大林慈濟醫院急救;另一名則由警消持續搜救中。大林慈濟醫院指出,就讀三和國小三年級的周姓男童,於18時10分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急診。急診室醫師黃俊卿表示,患者到院時已瞳孔放大、心跳停止。經急救後,目前昏迷指數三分,身體及腦部嚴重缺氧,使用插管呼吸器支持呼吸,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根據消防署統計之消防機關執行救溺勤務數據,截至今年七月為止,已有193名溺水人士死亡,佔總溺水人數的59%;有16%的人員因戲水發生意外。若針對溺水地點進行分析,35%發生在溪河、28%發生在近海,溺水族群又以社會人士及65歲以上長者為多。根據消防署製播之防溺水宣導影片建議,戲水時應選擇安全、有救生員的水域或場所。當發現有人溺水時,第一步應先大聲呼救,第二步則是撥打電話給119消防局或118海巡單位,第三步驟是找有浮力之物品在岸上救援。圖:戲水時應選擇安全、有救生員的水域或場所。(圖片/翻攝自消防署宣導影片)

夏日玩水防溺水 拼命掙扎易昏迷

夏日玩水防溺水 拼命掙扎易昏迷#溺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常常會有接觸到水的機會,舉凡游泳、溯溪、泛舟、搭乘船舶、海邊戲水、甚至泡溫泉,在這些活動中,如果未能衡量自身的體力與安全,就有可能面臨到溺水的危險。在某些情況下,即便是在家裡浴缸都可能溺水,民眾可學習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溺水時切勿慌張,一旦消耗過多力氣掙扎,很容易就早一步失去意識。當溺水發生時,溺水者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驚慌失措,並且奮力掙扎,消耗大量的體力。這時身體為了避免把水吸入體內,會產生喉頭痙攣,將呼吸道關閉;另外,大部分的溺水者會開始意識喪失,或是到達一個臨界點,此時便無法再自主的控制關閉呼吸道,水會被動的或是經由吸氣而流進入體內,影響氣體交換,再度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的升高,最後仍會進展至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在溺水的現場可以將病患分為兩類:沒有症狀及有症狀。沒有症狀的病患指的是本身沒有任何疾病,意識清醒,沒有咳嗽或是任何呼吸道的症狀;這樣的病患,在現場仍需要注意保暖,給予氧氣。送醫與否,目前的研究仍未有很好的結論,但因為病患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4到6個小時內惡化,故仍然建議將病患送至醫院觀察治療。任何有症狀的病患,除了現場的急救外,都應該要送醫治療。現場需要處理的,首重呼吸道的維持,保持暢通;若口腔中有異物阻塞,可用手指清除,若是呼吸道中異物的清除,壓胸優於哈姆立克法。若病患的狀況危急,需給予心肺復甦術,愈早給予對預後愈好。相反的,給予病患呼吸的支持,卻應該在呼吸道暢通後立刻施行。有許多措施與方法可以減少溺水的發生。如果在旅遊前計劃參與水上或是跟水有關的活動,也應評估自身狀況或是本身疾病,是否會帶來溺水的危險;應當避免活動前飲酒或是使用不適當的藥物。游泳池、海邊等場所必須善加管理,並設有救生員;加強急救的訓練教育,特別是救生人員,因為在現場的急救,對於日後復原的好壞,扮演重要的角色。(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旅遊醫學訓練手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