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吃對食物了嗎?想攝取均衡營養,除了學校營養午餐,日常飲食習慣也需要爸媽來把關!最新全台灣國小學童飲食調查發現,約5成學童每天未吃到基本足量蔬果,近6成未每天吃到五穀雜糧,更高達8成未每天攝取豆製品。研究顯示,具備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感冒、腸胃問題等疾病風險可降低5~8%,而全台以新竹縣學童的肥胖比例最低。
你的孩子吃對食物了嗎?想攝取均衡營養,除了學校營養午餐,日常飲食習慣也需要爸媽來把關!最新全台灣國小學童飲食調查發現,約5成學童每天未吃到基本足量蔬果,近6成未每天吃到五穀雜糧,更高達8成未每天攝取豆製品。研究顯示,具備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感冒、腸胃問題等疾病風險可降低5~8%,而全台以新竹縣學童的肥胖比例最低。
22歲的賴小姐從幾年前開始,就有經常不明原因發生嚴重肚子絞痛及拉肚子的情況,導致她無法正常上班,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嚴重時合併失眠、胃脹、胸悶、手腳冰冷及麻木、手汗多、記憶力無法集中、心煩氣燥、嚴重時臉色發白和喘不過氣等症狀,曾到外院做胃鏡、大腸鏡、大便和血液檢查都正常,結果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即將迎接農曆新年,家人返鄉團聚與探望親友時,如果長輩表示有身體不適的狀況,除了關注生理狀況也要留意他的社交、人際互動狀態,是否有孤獨感與憂鬱情緒,研究指出,特別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年長者,相較於沒有者,心理上的孤獨感更高,更容易罹患中重度憂鬱症。
一般人胃不舒服都會選擇吃白粥,然而白粥消化過快,容易使胃酸空轉,因此建議吃白饅頭比較好。《跨科會診 終結胃食道逆流》由多位腸胃內科醫師、跨院跨科11位權威醫療專家聯合著作,分享許多臨床案例與知識,幫助讀者理解胃部疾病,預防胃疾再上門。以下為原書摘文:
30多歲林先生,健康檢查時發現有幽門桿菌感染,近期也不時有腹痛、腹脹感,因此至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檢查他除了幽門桿菌感染外,還有腰圍超標,血糖、三酸甘油脂偏高等問題,同時也屬於代謝症候群病患。醫師指出,目前研究已證實,幽門桿菌除了是胃癌、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也與缺鐵性貧血、代謝症候群和慢性蕁麻疹,有一定關聯性。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2種,共同症狀包括腹瀉、腹痛、營養不良等。醫師表示,若想要有效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黏膜癒合」是很重要的目標,只要維持在腸道黏膜癒合的狀態,才能能夠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狀況。
正常人一天放屁20次以下都屬正常範圍,放屁也是觀察腸胃是否健康的指標,例如放屁次數太頻繁、放屁變臭等現象都是健康警訊。中國消化專科名醫李博於《腸胃調整好,百病不上身》一書中,分享胃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幫助讀者正確用藥、進行飲食與生活調整,並進行心理調節。以下為原書摘文:
「消化性潰瘍」通常指胃或十二指腸的破損,常見症狀為上腹疼痛,有時會伴隨噁心、嘔吐,甚至胃腸道出血及體重減輕等症狀。想要改善消化性潰瘍,生活中要注意用藥、吃得健康、減少壓力、和避免菸酒。建議民眾,若出現胃部不適的症狀,請不要自我診斷或自行買藥服用,最好就醫讓醫師診斷,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照胃鏡。